返回

一碗汤圆一段情

《雅安日报》 (2025年02月09日 第03版)

□ 宾云华

“云华,明天便是正月初一了,早上可千万记得煮汤圆哟……”电话那头,父亲温和又熟悉的叮嘱悠悠传来。自结婚以来,十多个春秋匆匆而过,每至大年三十夜,这温暖且熟悉的声音总会如期在我耳畔响起,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记忆深处那扇尘封已久的大门,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二三十年前的悠悠岁月里。

回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云华,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父亲满含笑意,递来一张崭新的两元人民币。在那个年代,五分钱便能换来一支沁人心脾的绿豆冰棍儿,两毛钱就能在食堂里品尝到一份令人垂涎的回锅肉。因而,这两元钱,对年幼的我而言,无疑是一笔沉甸甸的“巨款”。我满心欢喜,双手接过压岁钱,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那个装满我童年期待的铁盒子里,盒子里早已静静躺着一些积攒许久的毛票,每一张都承载着我纯真岁月里的点滴快乐。

然而,比起压岁钱带来的惊喜,我心底更期盼的,是能品尝到父母亲手包制的汤圆。在那个年代,汤圆可是一年才能享用一次的极致美味,而且想要吃到这珍贵的美食,全家人都得齐心协力、亲自动手。父母会提前精心准备两种截然不同的馅料:一种是香甜浓郁的黑芝麻花生白糖馅,另一种是鲜香醇厚的芽菜猪肉馅。一甜一咸,一素一荤,两种馅料各有千秋,巧妙地满足了全家人不同的味蕾需求。

父亲总是率先忙碌起来,他精心挑选出饱满的黑芝麻和花生仁,放入铁锅中,用小火慢慢翻炒。不一会儿,厨房里便弥漫起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气,那是芝麻与花生在高温的催化下,释放出的诱人芬芳。待炒至香味四溢、色泽金黄时,父亲拿起铁杵,将炒好的食材细细捣碎,接着加入细腻的白糖和少许香醇的猪油,轻轻搅拌均匀,盛放在精致的瓷碗里备用。与此同时,母亲也在一旁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她将肥瘦相宜的猪肉手工剁成细腻绵密的肉糜,随后倒入新鲜的菜籽油,用热油将肉糜炒至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最后加入剁碎的芽菜,一同翻炒至肉糜呈现出诱人的浅金黄色,盛出备用。紧接着,母亲把洁白如雪的糯米粉倒入宽口瓷盆中,缓缓加入适量温热的清水,一边加水一边用手轻轻搅拌,让粉与水相互交融、亲密无间。而后,母亲开始用力地压、捏、揉,那动作娴熟而又充满力量,直至揉成一个光滑如玉、细腻紧实的糯米圆团。母亲将糯米圆团一分为三,微笑着招呼我们姐妹一起动手包汤圆,她负责包制甜馅的汤圆,父亲则专注于包咸馅的汤圆,而我们姐妹俩就承担起包无馅汤圆的任务。

那时的我们姐妹俩年纪尚小,手掌稚嫩小巧,包汤圆的技术更是生疏笨拙,所以只能负责包制相对简单的无馅汤圆。糯米团在我们掌心内对搓时,常常调皮地变成“飞碟”状,怎么都搓不成完美的球形。父母见状,便停下手中的动作,耐心地教导我们:“乖女,仔细看爸爸妈妈的动作,两只手的手掌和手指都要自然地弯曲成弧形,搓尖了的地方就灵活地变换一下方向……”在我们努力包汤圆的过程中,灶上锅中的水在小火的温柔呵护下,温度逐渐升高,水汽袅袅升腾。待所有汤圆都包制完成后,锅中的水也即将沸腾。不出十分钟,一碗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汤圆便新鲜出锅了,有甜润可口的甜馅汤圆,有鲜香浓郁的咸馅汤圆,还有原汁原味的无馅汤圆。

母亲笑意盈盈地看着我们姐妹俩,眼中满是温柔与慈爱,轻声说道:“愿我的宝贝女儿们天天都开开心心的,笑容永远和这汤圆一样甜蜜!”

父亲则神情庄重而又意味深长地说:“乖女儿们,生活的滋味可不只有甜蜜,还有咸涩。往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勇敢面对,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姐姐调皮地夹起一个没有馅的汤圆,眨着大眼睛问道:“那这个没有馅儿的呢?”

父母几乎同时默契地回答道:“平淡的日子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啊!”

时光如潺潺流水,悄然逝去。雨城的梧桐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四季更迭,岁月流转。转眼间,我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成为一位母亲。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儿时全家围坐在一起包汤圆的温馨场景已渐渐成为记忆深处的一抹珍贵回忆,但煮汤圆、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却始终在我心中扎根,从未改变。

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晨,端起锅具、注入清水、点燃炉火,再从冰箱的冰冻室里取出一袋超市买来的芝麻汤圆,这一系列动作早已成为我新年伊始的固定仪式,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待小锅内的水开始泛起细密的“鱼眼”泡时,我轻轻拿起鸡蛋,让它们相互碰撞,金黄色的蛋黄如同一个个满载希望的新年祝福,欢快地跃入锅中,瞬间沉入锅底,蛋清则在水中欢快地舞动起来,宛如一位身着白色纱裙的舞者,翩翩起舞。跳动的火苗、沸腾的水,交织成一曲激昂的新春希望之歌。等到蛋清温柔地将蛋黄全部包裹,变成一个个洁白如玉的椭圆球体时,等候多时的速冻汤圆便纷纷登场。我将满满一袋汤圆全部倒入锅中,沸水瞬间安静了下来,仿佛在迎接新成员的到来。我将炉火调旺一些,盖上锅盖,让锅中的美味在温暖的蒸汽中相互交融。一两分钟后,锅内又恢复了热闹,一个又一个洁白的汤圆如同灵动的鱼儿,纷纷浮出水面。我拿起竹筷,轻轻顺时针搅动一圈,再煮上两三分钟,一锅香气四溢、诱人无比的荷包蛋汤圆就大功告成了!

“妈妈,为什么汤圆里面还有糖呀?” 宝贝三岁时,睁着那双充满好奇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问道。

“爸爸,吃了两个荷包蛋就能考一百分了吗?”七岁的宝贝半信半疑,眼中闪烁着天真的光芒。

“爷爷奶奶,吃汤圆的时候要多喝点汤,不然会噎着的……”十岁的宝贝已经懂得关心长辈,言语间满是贴心与温暖。

“外公外婆,你们初一也要记得煮汤圆哦!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团团圆圆、幸福快乐!” 十二岁的宝贝已然学会了传递幸福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