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医联体到川藏铁路的健康防线

——雅安市人民医院在“国考”“省考”分别获评A和A+系列报道三
《雅安日报》 (2025年04月25日 第01版)

□本报记者 周代庆

一月的川西高原寒风凛冽,但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病房里,却是暖意融融。

12岁的藏族女孩小拉姆趴在窗边看着窗外。这个来自西藏昌都的女孩,在经历17小时转院、三次气管插管的生死考验后,终于迎来了出院时间。

“她的康复,是雅安构建川西医养中心的一个缩影。”市人民医院——这座位于川藏铁路线上的医院,正通过医联体建设、五大中心联动和高原医疗网络,编织起覆盖20万平方公里、服务500余万名群众的生命保障网。

打通“毛细血管”:让优质医疗服务扎根基层

走进宝兴县人民医院皮肤科诊室,主任医师周彩虹对着远程会诊屏幕,与市人民医院专家讨论病例。

三年前,这里还没有独立的皮肤科,高原紫外线导致的皮肤病患者只能辗转到几十公里外的雨城区。如今,在市人民医院“1+1+X”医联体模式的帮扶下,宝兴县不仅建起了皮肤科和眼科,还能开展20余项新技术,门诊量较2020年增长180%。

变化源自2018年启动的医联体“造血工程”。市人民医院向5家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干部担任院长一职,并派出学科专家。在天全县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派出专家,用三年时间带出一个能做腹腔镜手术的团队,帮助其科研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在荥经县人民医院,急诊儿科专家推动建立儿童重症转运网络,让危重症患儿抢救时间缩短40%。

截至2024年,医联体已助力6家医院提升等级,32个专科联盟覆盖川西全域,基层医院四级手术占比提升20%,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

市人民医院管理研究所里,“现代医院管理职业化定制培训班”正在进行,来自甘孜、阿坝的60余名医院管理者围坐一起讨论。

2023年市人民医院管理研究所成立以来,已成为川西医疗人才的“孵化器”。通过华西医院管理模式导入,累计培训310余人次,让先进的DRG付费体系、CMI值评价标准在高原落地生根。

市人民医院管理研究所成功开设“现代医院管理职业化定制培训班”,包含中青班和进阶班,顺利承办第一期9次开课、第二期5次开课,累计邀请20余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及周边地区医疗单位参加,培训310余人次。

培训班学员、天全县人民医院院长李雪冰感慨:“以前只知道治病,现在学会了用数据管医院,效率提高了,患者负担减轻了。”

2024年,市人民医院与昌都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2024年12月20日,小拉姆因脓毒血症入住当地ICU,病情危急。之后,历经17小时车程,小拉姆被转至市人民医院救治。

“建立合作关系以来,我们已收治两名来自昌都市人民医院的转院病人,并成功救治。”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心足说,医联体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让优质医疗服务源源不断输送到基层落地生根。

创建五大中心:构筑急危重症救治高地

2023年11月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陈心足接受“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授牌,这是继2020年成为川西首个“高级卒中中心”后,该院五大中心建设的又一突破。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