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学批评多重方向性的定位

——评北乔评论集《南人书话》
《雅安日报》 (2025年07月13日 第04版)

□许庆胜

文学评论是一门与文学创作并存的社会科学,而且是极具创造性的科学。恰如北乔在最新评论集《南人书话》中所说:“我总是坚持认为,文学评论是一种创作。”这说明文学评论的目的,是评价各种文学现象,探寻艺术创作规律,通过研究分析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发现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文学创作。

做个合格的评论家,是不容易的。北乔说:“我特别看重发现,即能不能在作品中读到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读一本书,当然会有全面的印象,但更喜欢寻找并品味一个线索或几个点。”“我偏爱看到作品的闪光点,看到写作者的成功之处,哪怕是细微的进步……人人都有缺点,人人都有优点。”“能读出一本书的优点,并说出一二三,也是一种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因其高智性抽象的难度,尤其是独到识见和价值评判尺度获得的不易,更兼文学担当丧失而趋于功利地愈显世俗等,文学评论作者队伍令业内人士担忧。

在此背景下,《南人书话》呈现了方向性:“我历来主张,举凡小说应当有个好看的故事。换句话说,故事性是小说不可轻视更不能忘却的基本元素。”这对有效矫正小说日益偏离故事而随意散文化、理性碎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还有,“近二十年来,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新一轮前所未有的井喷期,持续而高产成为写作、出版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不可否认,对长篇小说创作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有关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研究著作与长篇小说的兴盛并不相称。”纵观整个中国长篇小说版图,实际状况正是如此。

《南人书话》说:“谢有顺的评论,完全可作为评论界的个案来评析。”“应该说,谢有顺的评论写作是从关注先锋创作及先锋作家开始的。对此,他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关怀,采取了极为清醒而又睿智的视角,从而确立了他的写作理想和评论地位。”符合评论家谢有顺的评论实际轨迹。

这样的方向性见解,《南人书话》里还有评析诗人蔡诗华的《拥抱你贺敬之》:“我不认为这部诗集是由102首诗篇结缀而成,在我看来,这是一首长诗,一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很有指教意义。

评析许福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闪烁着乡村传统文化伦理的品质。”非常合理。“在我看来,散文诗首先当是诗,内在必须以诗性支撑,只是在形式上有散文的面相。换言之,散文诗应该是诗在分行和内容等方面的拓展,本质上归属于诗的范畴,是诗在行文上的一种变体。”识见发人深省。

《南人书话》的评论视野是巨量的,应邀研究143部,长篇小说包括毕飞宇的《推拿》等48部,短篇小说集8部(其中包括2部小小说集),诗歌25部(其中包括散文诗2部、长诗2部),散文50部(其中包括纪实散文14部、随笔加上2部历史随笔共12部、报告文学1部),特定评论集12部(其中包括文学史1部、文学研究6部、文化研究1部)。这说明,北乔的批评视野广泛,在尽可能的宽广中观察中国当代文学,发掘作品的闪光点。

文学作品的意义价值发现与发挥作用,接受者评价的介入不可或缺。通过阅读、梳理、消化以及感性与理性双向上的不同程度地吸收、辨明,方能挖掘出作品显在和潜在的诸种意义价值,从而发挥作品的有效性。

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总是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文学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不断评论,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忠实于读者评价的作家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从文学评论中,看清楚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以扬长避短,更充满热情地创作出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更优质作品。

同理,阅读的文学作品越多,评论的文学作品越多,评论家们的评论视野会更广,尺度会更准确,观点会更新颖,从而使文学评论一步一个台阶,更上一层楼。

(据7月11日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