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用上无人机 开启“飞天”模式

村民用手机拍摄无人机运输管材

本报讯  近日,在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一处崖壁前,随着操作人员推动遥感器,一架四翼无人机腾空而起,带着70公斤的管材飞往指定区域。仅仅3分钟,千米之外峭壁上的安装工人便成功接收了这批管材。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古路村民生保障能力提升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工程——饮水工程的管道铺设。

古路村位于大渡河大峡谷入口的绝壁之上,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如今,引入无人机技术,为古路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技术负责人侯焱介绍,峡谷的落差在400至500米之间,无人机需要在巨大的落差中飞行,难度极高。此次任务需要完成8.3公里的飞行距离,覆盖100多个点位。

古路村地处大渡河峡谷峭壁之上,长久以来,交通难题如影随形。

71岁的村民向玉才,曾经历过人背马驮的艰辛岁月,也见证了汽车、缆车转运物资的变迁。如今,面对40余吨的工程管材,无人机的高效运输让他惊叹不已:“以前从长河坝背上来一趟就要花3个半小时,现在无人机一天就能运输这么多!”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