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去汉源九襄,只为看梨花。
梨树高大,开白花,清香扑鼻。站在高处眺望,九襄镇被雪白包围,房舍间、田垄里、坡坎上,梨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这是第三次来看梨花了,前两次步履匆匆。这次,我钻进街巷,爬上田坎,倚靠在梨树下打盹。微风过处,瓣瓣梨花在眼前洒落,如春雨漫天。这是独属于九襄的浪漫。
九襄在大相岭南麓,自古为交通要冲,商旅南来北往,都要经停此地。昔日,高速、国道尚未开通,只有一条茶马古道连接川藏。背夫翻山涉水到此,早已疲惫,大家找到相熟旅店,住上一晚,次日又沉默地穿过街巷,沿着崎岖险道去往泸定、康定。
时光流转,行路的艰难早已不再。天南海北的游人带着期待,一头扎进这片花海。人们脚踩泥土,头顶芬芳,高声谈笑间,释放一身疲惫,也捡起久违的希冀。梨树不语,它们默默望着脚下人流,自顾傲然、洁白,静静绽放。
在九襄,种梨习俗古来有之。
金花梨、丰水梨、鸭梨,都是当地人喜爱的品种。其中翘楚者,应属金花梨。每年三四月间,梨花应时而开,花瓣洁白,香气悠长,引来蜜蜂无数。此时的梨树,并不着急长出树叶,而是把养料留给花朵。春去秋来,经过雨露滋养,绿黄色的梨子挂满枝头。摘下一个,大口咬去,梨肉味甜、汁多、脆爽,一切等待都有了意义。
在九襄,一株株梨树遍布山林街巷,树龄短者十余载,长者上百载,它们扎根土地,又反哺土地。从开花、结果到叶落枯萎,梨树一直用自己的所有回报人们的深恩,人们也不辞辛劳,为梨树施肥、浇水、疏果、修枝、松土。这还不够,一大批与“梨”相关的地名横空出世:梨城社区、梨坪村、梨花大道……
我在九襄的街巷间游走。刚在一处巷尾对着一株梨树拍照,又看到三五株梨树拱卫着一个小院。走出街巷,是漫无边际的田野,阡陌中,种在田坎上的梨树迎风矗立,朵朵梨花令人目不暇接。梨树们彼此默契,连线成片,又成海。最终,游人成了一条条小船,荡漾在这白色海洋上。
九襄的梨树并非千树万树,而是不计其数。我被这片漫无边际的热烈覆盖,流连之际,想起了苏轼和晏殊。
苏轼写下:“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晏殊说:“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些句子极好,写出了梨花的清雅和诗意。可是,他俩定没见过九襄的春景,没遇到过那份应接不暇的美好,倘若见了,那笔下又该是何等锦绣?
我们是幸运的。在人生某个瞬间,竟能与这些梨花相遇,五年、十年,那些雪白终会酿造出各自的甜蜜。离开九襄,身后东风浩荡,花海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