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交流 传承伟大友谊

(上接1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说,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国际局势加速演变的重要一年。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表达了对两国人民鲜血凝成伟大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以史为鉴、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种下民心相通的种子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加强人文交流,对增进相互理解、弘扬睦邻友好、夯实双边关系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出席活动的俄罗斯文化部长柳比莫娃表示,俄方高度赞同习近平主席上述论述。她说:“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国人文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两国联合拍摄电影、动画片等影视作品,推动两国的舞台艺术走进民众生活,互办展览介绍双方的优秀文化等,一系列举措取得许多喜人成果。”柳比莫娃深信,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开展,为拓展各领域对话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4-2025年是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宣布的“中俄文化年”,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是“中俄文化年”框架下的重要项目。该电影俄方制片人贝尔金说,俄中文化工作者应将双方共同价值观传递给年轻一代,特别是要用青年更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电影语言是重要手段。电影交流对于巩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巩固俄中关系的社会民意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学者谢梅纽克表示,加强人文交流对俄中两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文交流直接增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她说,俄中两国民众对彼此文化兴趣浓厚,互译书籍、互办文化展、联合举办音乐会等文化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双方民心相通。

圣彼得堡私立补充教育孔子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孔子课堂外方院长张蕈丽说,习近平主席贺信关于中俄人文交流的重要论述,深刻指明跨文化理解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人文交流让彼此的故事可感、情感可近,既有助于消除偏见、增进信任,也为战略合作带来了支撑。民意相通,合作才更坚实;文化互鉴,伙伴关系才更持久。中俄人文交流是两国世代友好的重要基石,种下民心相通的种子。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主席贺信强调加强人文交流,意义深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任何国家、民族都需要通过文学、戏剧、影视、旅游、美食等多种形式和媒介,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民众彼此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是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合作的基础。中俄文学界、艺术界、出版界交流频繁,在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两国民众互晒照片、短视频,展示他们在对方国家开心旅游、参观、学习、工作的场景,这是两国关系友好的生动写照。

出席活动的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俄罗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贾乐蓉说,习近平主席贺信为中俄两国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指明方向。中俄人文交流不仅是加强民心相通、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基础,也是两国在其他领域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两国人文交流硕果累累,相信未来的交流合作会更上一层楼。

为发展中俄关系增添新光彩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希望两国媒体共担使命、携手并进,多开展连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人文交流,为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为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新光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季莫费耶夫就此表示,多年来,俄中两国媒体记者共同努力,深入挖掘共同的历史记忆,用新闻报道传承友谊,促进俄中两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俄中两国媒体携手努力,在向后世传承二战历史记忆、让世界铭记历史教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俄罗斯滨海媒体网联合创始人米古诺夫说,近年来,包括媒体交流在内的俄中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两国民众在互动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解与友谊。文化交流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两国民众的日常体验,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坚实根基。

“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作为一名长期在俄罗斯从事媒体和中文教育的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欧亚媒体协会主席、俄罗斯媒体加网络中文课堂总裁牛华伟说,近年来在两国主流媒体同行的共同支持下,媒体加网络中文课堂多次组织大型文化交流项目,为两国青少年献上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帮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与认知。“未来我们更加有信心为发展中俄关系增添新光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此次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联合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欧总站站长王斌说,习近平主席贺信令在中俄媒体交流合作一线工作的全体人员倍感振奋与鼓舞。“我们将按照习近平主席贺信要求,与俄罗斯各界人士多开展连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人文交流活动,以更多精彩影像搭建两国民心相通的桥梁,以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推动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新华社莫斯科5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