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我多彩的人生

□倪洪伟

整理书房,把一些新书分别放进书柜,有序排列。书香的气息就弥漫开来,像另一个温暖的家园。这些书籍如同一个个孩子,眨动着智慧的眼睛,揣着耐人寻味的故事。我牵着这群孩子们的手,遨游神秘而深邃的书海,让心灵的世界充满知识的甘霖。

读书,已成为我的习惯,成为精神上不可或缺的食粮。我徜徉其间,聆听一段文字的喧哗,品味文学之花散发的香馨。在书籍架设的阶梯上成长,让梦想落地,从村庄走向了更宽广的舞台。

我的老家在城市之北的农村,一条小河从村子旁边流过。小时候,家里十分困难,除了语文课本,连环画就是我向往的精神食粮。我一个同学家境相对宽裕,买了许多连环画,如三国演义等书籍,一摞一摞的。我经常跑到他家里蹭书。如果谁有长篇小说,我会想尽办法借回家看。晚上,农村的电压不稳,大人们都睡觉了,我就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翻阅,直到天蒙蒙亮。有时看书忘记了时间,大人催促吃饭了,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籍。

进入中学后,接触了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对故事里的人物、乡土非常感兴趣,许多场景仿佛就在身边。有一天自己突发奇想,能不能用稚嫩的笔把乡村故事写出来。于是,我在笔记本上悄悄写儿童小说。但碍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忍痛割爱了一段时间。

后来考上了高校,除了每天的作业外,还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我就经常到学校的阅览室,翻阅各种杂志。在那里接触到了散文诗这种文体,由此喜欢上了轻灵飘逸的散文诗。阅读了柯蓝、郭凤等文学名家的作品。这时候,印度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走进了我的世界,我读到了他的《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和小说。

我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那段时间,我课外阅读了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刘心武的《班主任》等许多名家的作品,包括每年获奖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集。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正是那时候读到的。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荷花淀派”作家的作品,刘绍棠的小说我读了许多篇,乡土气息浓郁,让人倍感亲切。后来我又读到“伤痕文学”“意识流派”的作品,大量的阅读,为我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的处女作、小说《约会》是在学校抽空写的,有一天突然接到杂志的留用通知。还有一篇儿童小说《一阵秋雨》也是那时写的,2021年发表在《莫愁·小作家》杂志,时隔30多年了,作品的生命力依然健在。

我书读得繁杂,舒婷、顾城等朦胧诗人的诗作,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琼瑶、席慕蓉的爱情作品。古典文学中,我特别喜欢婉约派的诗词,李煜、李清照、柳永等的作品我百读不厌。后来在部门、乡镇工作,琐事缠身,书就读得比较少了,但还是尽量抽空看。在乡镇工作的时候,我的枕头旁边都要放上几本书,慰藉晚上寂寞的时光。

现在,网络、微信等平台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阅读空间。我的手机里建了几个群,除了工作资料群外,还有小说、散文、诗歌群,有好的作品就保留在这些群中,抽空阅读、慢慢品味。

读书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充盈了我的知识积累。多年来,我通过读书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星星诗刊》《四川文学》《星火》和《四川日报》等报刊,出版了诗集《唐代百首经典古诗抒情》、散文诗集《祈望鸟》。同时,阅读开启了我的思维和智慧,让我吸收到了许多书本的营养,也帮助我在工作上站稳脚跟。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丰富的工作经历。

坐在书房里,总会泛起翻阅书籍的欲望,让一抹阳光映照自己前行的道路,温暖那颗饥渴的心灵。书香,浸润我多彩的人生,每一本书都是一泓清泉,滋养了我广袤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