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群众参与才是乡村美颜的长效密码。”万古镇人大主席祝世美翻看着厚厚的工作笔记感慨道。赛事结束后,当地立即将“村跑”环境整治经验转化为常态化机制,计划每月开展“最美庭院”评比,发动村民共建共享美丽乡村。
而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临时停车场,更成为乡村振兴的“试验田”:赛事期间,解决停车难题,未来将升级为集运动广场、智慧停车场、农特产品展销市集于一体的“活力空间”,让闲置资源变身村集体增收的“聚宝盆”。
村子因“村跑”焕“新”,雅安则获得了办赛经验的“加成”。
近年来,名山区以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39万余亩绿色茶园为舞台,持续举办丰收节、农民运动会等特色活动。此次“村跑”更像一把金钥匙,为名山乃至雅安解锁了农村体育赛事的“进阶版攻略”。
“从路线设计如何串联文旅资源,到应急保障怎样无缝衔接,每个环节都是实战教材。”名山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李德菊的手机里,存满了与赛事团队交流的录音,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举办本土赛事的“锦囊妙计”。
事实上,雅安早已在赛事经济领域崭露头角。连续五届的“环茶马古道”雅安公路自行车赛、“蜀天星辰杯”国青男篮国际挑战赛、“金熊猫系列”赛事……一系列本土IP赛事的成功举办,正是雅安将办赛经验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注脚。
“这次‘村跑’让我对农文旅体深度融合有了新思路。”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社会体育科科长孙逊一边整理赛事资料,一边兴奋地说,“比如如何将茶园风光、非遗技艺转化为赛事体验,这些创新点都将融入下一届‘环茶马古道’赛事中。”
从村民自发清扫赛道的朴实行动,到城市赛事品牌的升级迭代,一场“村跑”见证了雅安的双向奔赴——既让八方来客领略茶园之美,更让这座城市在赛事实践中找到乡村振兴与文体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当奔跑的脚步渐渐远去,留下的不仅是赛道边的欢声笑语,更是雅安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全民“安利”
人人都是“推荐官”
3000个参赛名额,24小时内被一抢而空。这场“村跑”的报名盛况,堪称“手慢无”的现实版演绎。
究竟是谁在为这场乡村健康跑“带节奏”?数据揭晓答案——半数选手来自雅安市外,他们跨越山海,只为奔赴这场充满茶香与诗意的运动之约。
广东省韶关市的杨小艳选择“单刀赴会”,搭乘飞机前来弥补未能参加今年“村跑”首站的遗憾。
此行,她还肩负着特殊使命:母亲是资深茶客,听闻雅安名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特意叮嘱她一定要带回地道雅茶,与亲友分享这份茶香。
“等孩子放暑假,我就带母亲来雅安,亲身感受这里的山水与茶韵。”杨小艳期待满满。
从河北省石家庄市自驾1800公里而来的王建兵,与4位好友组成“打卡小队”。参赛包与完赛包让他惊喜不已:“袋泡藏茶、炽小茶原液茶饮料,还有价值400元的茶叶优惠券,都是诚意满满的伴手礼!”
雅安也以“地主之谊”热情相迎——碧峰峡的清幽、神木垒的壮美、蒙顶山的茶香,以及《熊猫归来》史诗剧、夜游青衣江等特色项目,都通过专属优惠券向选手敞开怀抱。“早就听说雅安养人,这次一定要好好玩几天,再把这里的美食美景拍成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好好‘凡尔赛’一把!”王建兵言语间难掩激动。
像王建兵这样为雅安“打广告”的人还有很多。
“再忙也要来!”一个月前,在茶园里接到“村跑”邀请函时,本土网红“背二哥”朱恒斌毫不犹豫应下邀约。活动期间,他身着茶马古道背夫传统服饰,在名山区吴理真广场的“村集”现场,生动讲解背夫文化:“这个丁字拐,既能让背夫休息时支撑茶包,又能在行走时保持平衡,是茶马古道上的智慧结晶……”他坚信,唯有让更多人了解,文化的价值才能真正绽放。
另一位“草根明星”——万古镇的“胡子哥”周洪虎,在微信视频号坐拥百万粉丝。三天活动中,他应邀参与了央视雅茶宣传片拍摄,又连开几场直播,从雅安“三雅”文化聊到千年茶文化,还免费为本地茶企直播带货。
“家乡好才是真的好,再累也值得!”他的热情感染着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
当“村跑”的喧嚣渐渐平息,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跑者、网红、游客,已带着对雅安的热爱回归日常。但他们依然在通过镜头、文字、口口相传,将“雅安欢迎你”的热情邀约,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