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

引进优质枇杷新品种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吴丹 

近年来,汉源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持续优化枇杷产业结构。面对传统枇杷品种抗逆性不足、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等挑战,汉源县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成功引进“白马王子”“白雪公主”“果真好1号”“果真好3号”“果真好4号”“红帅”6个品种,其中,“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属于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分别入选四川省2024年度和2025年度农业主导品种,其果大、肉细、汁多、味浓甜,成熟期比“大五星”晚7天左右,错峰上市填补市场空窗期。汉源县还建立示范基地,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和政策扶持,推动枇杷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高效化发展。

5月16日,记者走进汉源县顺河彝族乡管山村,实地探访枇杷新品种引进的情况。

科技引领:

新品种带动高效发展

早上10时许,海拔985米的管山村山谷处,村道两旁的土地已被修整出来,红褐色的土壤上,整齐铺盖着一层银色反光地膜。地膜下,一棵棵嫩绿的枇杷树苗正茁壮成长。

“这块土地不规整,考虑到后期管理方便,建议还是将这95株‘白雪公主’枇杷苗种植在一起。”正在讨论如何规划枇杷新品种种植布局的是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邓群仙,由于“白雪公主”品种的成熟期及生长习性与黄肉枇杷新品种的差异化,管理上自然也有区别。

据了解,汉源县传统主栽枇杷品种“大五星”以果大味甜著称,全县共种植2.23万亩,主要集中在富林镇、九襄镇、唐家镇等乡镇。虽作为农业大县,但汉源县农业产业结构呈现上半县(九襄镇、富庄镇、清溪镇等乡镇)较好,下半县(大树镇、安乐镇等乡镇)反之的情况,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并对品种结构进行调整,该县计划建立示范点,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方式,持续激活枇杷产业。

“选址位于管山村的汉源县丰淼家庭农场,将30余亩土地建设成枇杷新品种新模式示范点,除了看中这里海拔低、位于山谷处,阳光充足、不受冻害,非常适合枇杷生长外,通过示范基地还可以对下半县的果树产业发展起到引领带头作用。”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果树专家周琼介绍,此次枇杷新品种示范还将在片马彝族乡片马村、安乐镇安乐村进行。

市场供需证明,白肉枇杷的价格能够达到每公斤80元,这对助农增收也有实质性的好处。(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