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用正确考核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从严从实考评 激发“敢为”新动能

如何推动全市干部担当作为?6月10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我市通过客观公正评价、注重实干实绩、强化奖优罚劣考评干部,用正确考核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2024年度考核中,全市2名“混日子干部”被取消评优资格,75个单位优秀比例突破30%。

□本报记者 张婧

“考什么”直击要害

打破“大锅饭”式考核,我市围绕年度重点任务、中心工作,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干部岗位特点,将依法履职、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和安全生产等纳入考核,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绩。

“平时考核占年度考核的60%,确保考核客观精准。”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评优比例审核、考核结果备案机制,公务员主管部门结合干部统计和干部进出动态,从严审核参加年度考核人数、评优比例和优秀名额,对提高优秀比例依据不充分、平时考核结果好等次较少认定为优秀的一律不予认可,去年以来,2人因平时考核一般和较差累计次数超过一半被确定为基本称职。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