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版)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成为双方合作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商、在线教育等新模式新业态惠及中国和中亚国家广大人民。
——区域合作带来更广阔地缘经济优势。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历史上连接东方与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新时代以来,中国和中亚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网络的升级,显著提升了中亚作为亚欧大陆交通枢纽的地位。随着中国-中亚合作进一步辐射亚欧大陆,中亚国家将拥有更突出的地缘经济优势,经济韧性与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副校长洛塔认为,中亚国家和中国在历史、科技、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合作机会广泛,期待中亚国家和中国通过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为地区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进共同现代化
报告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应弘扬“中国-中亚精神”,锚定命运共同体目标,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合作,共同书写区域繁荣的新篇章,推进区域命运共同体稳步前行。
——守望相助,筑牢区域命运共同体。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核心问题上要继续坚定给予彼此明确、有力支持。报告呼吁,中国与中亚国家应坚持元首外交战略引领,加强中国共产党与中亚各国主流政党的交流,积极搭建完善各层级合作平台,加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推动元首峰会成果落实落地,助力中国-中亚机制进一步向实体化迈进。
——共同发展,共创区域繁荣新篇章。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持续向“绿”向“新”发展。从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农业产业创新园,到推广农业机器人、农业遥感、农业大数据应用,中国与中亚国家可进一步创新农业合作新路径,推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下一步,中国与中亚国家需加强气候治理与绿色能源合作,加快绿色经济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助力传统合作项目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朝着更广范围拓展互联互通。
——普遍安全,共建安危与共新屏障。中国同中亚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地缘因素使得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诉求和利益汇合点。面对全球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中国与中亚国家需保持对“三股势力”零容忍,加大去极端化合作,支持各自维护自身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共同打击贩毒、非法移民、洗钱、武器弹药爆炸物走私、网络犯罪、经济犯罪等跨国犯罪,共同应对气候、网络、生物、金融、粮食、能源、数字、新兴科技领域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挑战。
——世代友好,共谱民心相通新乐章。“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报告认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应持续推动教育、旅游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合作,通过教师互聘、互派留学生、完善丰富旅游线路等方式,增进民众相互兴趣和相互了解,推动中国文明和中亚文明互学互鉴、交相辉映。
阅读报告后,《中立土库曼斯坦报》总编辑布洛娃说,中亚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中国-中亚精神”的指引下,中亚和中国的关系也会继续向高水平发展。
山水相连,心手相牵。无论是穿越天山的铁路、点亮中亚的绿色能源,还是流淌在民间的文化交融,都成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站在历史新高点,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共同书写区域繁荣的新篇章,为人类迈向更美好的未来点亮希望之光,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与正能量。
(新华社阿斯塔纳6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