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自费有偿老年人代养工作获认可

营造温馨环境 助力老人安享晚年

老人们在玻璃房内做手指操

市福利院组织老人们聚餐

孙宜芹(左)和老人拉家常

走进雅安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市福利院),幽静的大院绿化丛中点缀着鲜花,鸟儿的鸣叫和蜜蜂的飞舞更是让大院充满生机与活力。

坐落于市区先锋路59号的市福利院,除承担全市各县(区)孤残儿童、弃婴、弃童的集中供养工作,还承担着自费有偿老年人代养工作。

不少自费入住的老人表示:“这里伙食好,环境不错,适老设施齐全。在这里养老,虽然不能每天看到家人,但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和关怀,让我们感觉跟在家里一样。”

□本报记者  彭艳霞

细致关怀温暖人心

“您觉得住在这儿怎么样?”8月29日,91岁的陈佳慧(化名)在房间看电视。面对记者的到访,她激动地讲述起自己入住市福利院十年来的感受。

2024年底的一天,陈佳慧站在房间椅子上,准备将衣柜上方的衣服拿下来。谁料一不留神,她从椅子上摔下来,后脑勺重重着地。爬起来后,她看到地上有血迹,意识到自己后脑勺可能受伤出血了。她立即大声呼喊护理员:“小代、小代,我摔倒了……”听到陈佳慧的喊声,护理员迅速跑到她的房间。看到眼前的场景,护理员立即采取专业高效的应对措施。她用一条毛巾围住老人的脖子,以免血流到衣服上。随后,她拨通了陈佳慧家属的电话,尽快让家属了解老人情况。同时,她将此事汇报给市福利院各级负责人。当时已是傍晚时分,市福利院负责人得知此事后,立即开车将陈佳慧送到邻近的雅安河北医院。从发现陈佳慧摔倒,到送进医院,整个过程用时不到30分钟。快捷高效的反应,让陈佳慧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住院一周后,陈佳慧出院了。当天,市福利院工作人员贴心地为老人熬制了鱼汤、购买了慰问品,并到房间看望她。陈佳慧捧着温热的鱼汤,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与记者讲述到此处时,陈佳慧依然动情落泪。她说,市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对待入住的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倍加呵护、嘘寒问暖,这让她一住就是十年,舍不得离开。

市福利院对失能老人的精心护理,也让陈佳慧感动。一年多前,市福利院住进来一位失能老人,卧床一年多没有长褥疮。“这里的工作人员不怕脏、不怕臭、能吃苦,对老人耐心,对工作负责,每天给失能老人换尿片,擦洗身体。老人的子女忙工作,可能都做不到如此细心。”

88岁的郑迎春(化名)老人,入住市福利院已有14年。说起在这里的居住感受,老人同样是赞叹不已。郑迎春有多种基础病,右侧髋关节骨折,做过手术,至今还有钢钉。多年来,她行走不便,市福利院工作人员经常到她的房间和她拉家常,让她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郑迎春还对一个细节感动至深——每晚值夜班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至少三次巡视巡查,打开每位老人的房门,查看老人是否有摔倒或者突发疾病的情况,以便能及时救助。这让她充满安全感。

持续完善服务体系

自费养老的人群入住市福利院需要走哪些流程呢?市福利院护理部主任孙宜芹介绍,院方会对每位入住的老人进行评估及健康体检,主要查看老人生活是否能够自理,是否有精神障碍和传染性疾病。按照老人的体检表,院方会安排老人住在相应的区域,比如自理区、半失能区、失能区。

生活自理老人和半失能、失能老人入住的费用有所不同,具体可咨询院方。

值得一提的是,入住老人都有一个月的观察期。其间,双方都可以根据这一个月的适应情况考虑是否继续入住。

孙宜芹介绍,市福利院的公共活动丰富多彩,旨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比如,每年五一节、端午节、重阳节、国庆节、中秋节、春节,市福利院都会组织开展诗朗诵、乐器、舞蹈、川剧变脸等表演,让老人们发挥各自特长,拥有上台展示的机会。文艺演出结束,还会组织老人们聚餐。同时,市福利院扩大了文娱活动的范围和频率,新增书法、绘画、摄影等兴趣小组,让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美好时光。

市福利院建立了完善的定期医疗检查制度,与周边专业医疗机构合作,邀请医生定期为老人进行全面体检,做到一人一档,跟踪管理。

此外,市福利院还邀请专家来院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养生保健知识,提高老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在专业护理方面,市福利院配备了一个经验丰富、富有爱心的护理团队,共有专业护理人员16名、康复师1名。他们24小时轮流值班,为老人提供贴心的生活照料和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