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无人机驾驶基础技能培训,为低空旅游提供人才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紧扣“加快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目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就业、社保、人才与协同四大关键领域,以“四赋能”举措为抓手,为雅安“1+5”文旅目的地矩阵建设提供坚实人力资源支撑,全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郑瑶
强根基 优服务
筑牢文旅发展“保障网”
“我们已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招工成本补贴和社保补贴,切实降低了用工成本!”谈及人社部门对企业发展的支持,雅安世外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邹婷说。而这正是我市实施“就业赋能”与“社保赋能”双措并举的生动体现。
在就业保障方面,我市全面落实文旅企业惠企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大学生、返贫监测对象及就业困难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文旅企业,按2000元/人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文旅小微企业,可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同时,建立重点文旅企业就业服务专员制度,提供“一对一”用工指导,并结合露营经济、数字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开发多元就业岗位,持续扩大文旅就业容量。
社保服务协同推进。我市面向文旅行业开展“社保政策进企业”专题宣传,引导企业及时为员工参保,降低用工风险。积极推动导游、民宿管家、文创师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力争文旅行业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规范企业用工,督促落实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休息休假等制度,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畅通劳动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及时高效化解纠纷,为从业人员提供全面保障。
育人才 促协同
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
“参加‘订制班’培训,既学到了专业茶艺知识,又拿到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拓宽了市场,增加了茶叶销量。”近期,参加了20天高级(三级)茶叶加工工培训班的茶厂经营者张绍丽说。这正是我市以“人才赋能”提升文旅服务品质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市将文旅相关职业(工种)纳入培训指导需求目录,鼓励高校、企业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定向班、订制班及新型学徒制培训,促进产业与人才精准对接。组织实施茶艺师、民宿管家、餐厅服务员等精准技能培训,把相关职业纳入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借助“雅州百千英才计划”引进和培育文旅高端人才,鼓励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并对获奖者予以奖励。
围绕建设世界茶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等“1+5”文旅目的地矩阵目标,加强藏茶制作等特色技能人才的标准化培养与互认,联合编制并发布涉藏地区文旅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强化区域人力资源协同,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文旅人才资源共享与资质互认,深化社保转移接续和“川渝通办”服务,为文旅从业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