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 张力友 摄
(上接1版)
白岩河治理只是汉源生态保护体系中的一环。无论是已完工的大渡河汉源县防洪治理工程,还是即将启动的旭家沟水库建设项目、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等,均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屏障。这些项目协同发力,从防洪减灾、水质提升,到流域统筹、系统治理,共同筑牢汉源县的生态基底。
医疗升级:
县医院第二院区建设提速
在汉源县富泉集镇,县人民医院第二院区建设现场塔吊高耸、机器轰鸣,建设者正全力以赴抢抓工期,“进度条”持续刷新。
自开工以来,承建单位科学组织、精细管理,有效克服了地质复杂、雨季施工等挑战,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可控。
汉源县人民医院第二院区总规划用地面积2611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784.5平方米,总投资约2.28亿元,致力于建设一座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综合性医疗中心。目前,1栋大楼已全面封顶,进入内外装修阶段;另外2栋7层大楼施工至第5层,预计9月底封顶。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外墙装饰、室内装修及医疗专项工程施工。
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医技科室服务水平和病房服务能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整体增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项目计划2026年10月底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将有效汇聚优质医疗资源,让群众享受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全县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将极大优化县域医疗资源布局,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项目业主代表陈飒爽表示。
物流建设:
洪福项目打造区域枢纽
位于安乐镇的汉源县洪福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4层框架结构的物流仓储基地已全面封顶,工人们正加紧进行内部装修。
作为全县重点物流项目,该园区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4.08万平方米。凭借紧邻汉源东高速收费站和乌斯河铁路货运站的区位优势,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冷链仓储、电商分拨、大宗商品中转于一体的区域枢纽。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完成,预计11月竣工验收;二期于今年6月开工,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
“项目采取‘肥瘦搭配’模式,一期建设物流基地,二期改造园区道路。”项目负责人杨怡介绍,目前多家冷链物流企业已表达入驻意向,投产后的年货物吞吐量预计可达上百万吨。
汉源县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该物流园是全县“交通+产业”融合战略的典型代表。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有效支撑磷化工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高效推动项目建设,汉源县创新实施“点长+专员”机制,由县级领导担任“点长”,每周赴现场协调解决用地、资金等难题。
“我们为每个项目制定‘进度清单’与‘问题台账’,通过专班调度会推动多部门联动攻坚。”汉源县项目推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穿透式”管理机制有力保障了项目稳步推进。
同时,全县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清单+责任”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图+流程图”,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督,实施“挂图作战”和“亮红灯”督办,确保重点项目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项目建设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汉源县以生态治理、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为着力点,统筹推进76个重点项目,展现出“拼经济、促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从白岩河的生态焕新,到县医院的医疗升级,再到洪福物流园的区域枢纽建设,每一项工程都呼应着百姓期盼与发展所需。
汉源县在推进过程中创新机制、强化监督,以“点长+专员”“清单+责任”等方式破解难题、保障进度,体现出系统思维与精准施策的治理智慧。这些项目不仅筑牢了生态屏障、提升了公共服务,更优化了产业布局,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持续动能。
期待汉源县继续以项目为抓手,做好统筹文章,激活区域发展新优势,让建设成果更好惠及于民、助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