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国之瑰宝 筑牢文明根基

(上接1版)

增进人文交流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十四五”时期,“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西夏陵”等4项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表示,“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三星堆—金沙遗址”“江南水乡古镇”“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此外,由中国倡议的首个区域性文化遗产领域政府间国际组织“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我国牵头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正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十四五”期间,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解冰展望:“我们将继续以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归途’为‘征途’,进一步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制度安排,协同各方,凝聚合力,推动更多文物‘回家’。”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