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赶来卖花
“砰砰砰……”9月9日清晨,名山区39.2万亩茶园传来阵阵敲击声,乡间田野飘来的不仅是茶香,浓郁的桂花香成了茶乡新主角。秋日的一场“浪漫农事”,正随着农户发间沾着的细碎金黄花朵热闹展开。
沿着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前行,不时便能看见开得馥郁芬芳的桂花树。树下的村民正手拿竹竿“打桂花”。
□市融媒体中心 曹莉雪
本报记者 李丽
采茶人“追花”去
秋高气爽,难得的好天气。在四溢的花香中,名山区蒙阳街道余光村9组村民吕锦华一早便开始忙碌了。
吕锦华是村里的茶叶收购商,一年有三季时间追着茶叶跑。这两年,随着“桂花经济”兴起,市场对鲜桂花的需求量激增,一到秋季他便“客串”起桂花收购商,为周边茶厂和收购商供应鲜桂花。
桂花花期短,从花开到花谢差不多一周时间,而最佳的打花期只有三四天。为了抢花期,也为了不耽误收购生意,吕锦华每年打花都请了专门的“追花者”。
吕锦华家现有50余棵桂花树,密密匝匝的桂花树下,“追花者”万古镇钟滩村村民李志军一家四人,两人持竹竿、两人撑开花油布,分别站在四个方位,看准了花枝,竹竿干脆落下,花朵便“簌簌簌”地落下来。
桂花一开,李志军一家便从自家5亩左右的茶园转移“战场”。
“打桂花不是瞎打,开的时候别打,花还没长成熟,不饱满,香气也不浓。迟了去打也不行,花都掉地上了,香气也没了,白搭。”
那什么时候打最好呢?李志军笑着说:“盛花期过了四五天的时候,花开得好,花朵饱满分量重,香气浓,厂家也乐意收。而且打起来容易,一敲一大把。”
他一边说一边展示自制的敲花农具——一根细长的竹竿,顶部特意留着五六个枝丫。“这样打花的面积大,花容易掉下来。”李志军说,“就是不太耐用,要经常换。”
每天早上现砍上几根这样的打花工具,李志军一家随即开启“追花”的一天。
“打花的时间就这几天,周围很多人家要么桂花数量少,要么太忙,干脆把打花的活儿都包给我们。”李志军说,头一天,他们完成了一桩“大生意”,为20余户人家打了散花,共175公斤左右,算下来每人挣200元左右。
李志军自家只种了十几棵桂花树,半天工夫就能收完,每年打花他们总是留到最后才打,算是一年打花工作结束的“仪式感”。
中午11时左右,气温渐高,李志军一家将打下的桂花摊晾在屋中,一家人围着花堆,干脆利落地开始筛花。筛选掉枝叶的桂花,将由吕锦华赶在中午前卖给桂花收购商。
附近打桂花的村民陆续携花而来,李志军家一时热闹不已。
“黄色的金桂香气比较浓郁,好卖且价格也高一些,一斤能卖六七元,橙红色的丹桂价格相对便宜一些,当前每斤大概四五元。”吕锦华手脚麻利地过秤、装袋后,拉着一三轮车的桂花向某茶厂驶去。
茶园里的花香经济
临近中午,由茶叶收购商临时“转型”的桂花收购商和种植户,正将从茶乡各地收集起来的“香味”,默契地运往花香的下一个目的地——茶厂。
夏日栀子花的香气还未消散,蒙顶山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内,四川种茶人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种茶人公司)的车间又被桂花香气填满。
“快快快,今天天气热,称完赶紧送上楼摊晾!”中午时分,车间门口的电子秤前来了不少卖茶的老顾客。“花香把控员”李佳熟练地拆袋、看花、闻香、过秤。
一袋袋桂花被陆续运往三楼的生产车间,黄橙相间的“花山”前,8个工人小组操控机器,有条不紊地开展初筛作业。(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