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

辣椒成了“致富菜” 品质过硬销路广

村民将辣椒装袋

金秋九月,暑热渐退,汉源县皇木镇万盛社区的田间一派繁忙景象——连片的辣椒地将田野铺染成一片青绿,不仅充满生机,更承载着农户丰收的希望。

今年,这里的辣椒不仅产量喜人,更凭借高海拔地区的优良品质、农户严格的筛选标准以及科学的种植方式,让大家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李杰 曹博成 本报记者 吴丹

高海拔的天然优势

辣椒价格高于市场价

在辣椒集中收购点,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分拣、装袋,每袋精准称重至15公斤后封口,一旁的货车上已堆满数十袋辣椒,整装待发,即将运往外地市场。“高海拔种出来的辣椒,品质确实不一样。”当地代收商付永华一边查看分拣过程,一边介绍。

因海拔较高,这里产出的辣椒口感脆嫩、外观鲜亮,付永华与外地收购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成都的客商和我已经合作20多年了,从开始采摘到结束,前后要持续3个多月。我们每天能收5500公斤到6000公斤,全年总量超过50万公斤,收购价也比市场均价高0.4元/公斤。”

能够长期留住客户并卖出好价钱,除自然条件优势外,更离不开农户对品质的“死磕”。在种椒大户郑开林的辣椒地里,村民穿梭于田垄之间,采摘成熟辣椒,一旦发现黄叶或残次辣椒混入,立即弯腰拣出。即便已经采摘完成,工人在装车前仍要再次筛选。

“每袋辣椒都要反复筛选好几遍,地里先选一次,装袋之后还要查一遍。”郑开林手拿辣椒认真挑选,“我们对质量要求非常高,像这种带一点斑点的,坚决不卖给客户。”正是这份认真,让皇木镇的辣椒受到市场欢迎。

采用套种模式

“辣椒+玉米”双丰收

除了严控品质,农户们通过科学种植进一步提升收益——“辣椒+玉米”套种模式应运而生。郑开林解释道:“套种主要是为了给辣椒遮荫。玉米的间距也很有讲究,一般是每隔四株辣椒种一株玉米。这样既解决了辣椒怕晒的问题,还能多收一季玉米,实现‘一地双收’。一块土地,双重收益,农户的增收途径进一步拓宽。”

尽管忙碌,田间地头的喜悦依然随处可见——这份喜悦既洋溢在满筐的青椒之中,也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收成数据上。

农户李明玉高兴地说:“我家一亩左右的地,能摘3000公斤左右的辣椒,收购商直接上门收购,根本不愁卖。”郑开林家的规模更大,种了30多亩辣椒:“现在每天能摘1000多公斤,一亩地收成好的时候甚至达到4000公斤。这一季下来,30亩地预计能卖出5万公斤。”

从高海拔的自然优势,到农户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再到科学套种提升效益、稳定销路保障增收,万盛社区的辣椒已成为农户家门口实实在在的“致富菜”。眼下,辣椒采收仍在继续,一袋袋饱满的辣椒既承载着农户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