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集体经济“滚雪球”
“村强民富”有依靠

——汉源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

员工正在包装挂面,销往全国各地

员工正在包装挂面,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汉源县紧扣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用好用活中省扶持项目,撬动整合社会资本,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量。

在此期间,亮点频出,近日,记者走进了该县唐家镇富村村、前域镇千峰村,探访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

跨村联建 抱团谋发展

1月25日,走进位于汉源甘溪坝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挂面加工厂,机械轰鸣。因口感好、不浑汤的特点,这里出产的挂面盛销市场。

再往里走,一体化的切面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参数,将面皮切成条状,再通过晒场晾干,整个过程无需过多人工操作。

“我们当时选择与九襄挂面厂合作,便是抱着帮其设备提档升级的想法,更好地实现产销结合。”汉源县唐家镇富村村党组织负责人、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胡世刚坦言,该厂生产的“九襄牌”挂面,是首批雅安市知名商标,因此销量一直都很好,但由于设备老化,阻碍其发展壮大。

入股九襄挂面厂前,该厂产量仅有10吨/月,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而设备更新换代后,每天的产量就能达到7吨左右,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益。产销再上一层的背后,是唐家镇富村村与富源村探索“村村抱团发展”,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结果。

2019年,依托固定资产出租,富村村勉强实现了集体经济“消空破零”,然而如何改变长期以来收入甚微、基础薄弱的现状?却一直是拦在发展道路上的大问题。

“单打独斗可行不通,在多次召开的支委会、‘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后,大家一致决定寻找其他集体经济同样滞后的村,联合发展。”富村村党组织负责人周刚说,想法一出,便得到了唐家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最终确定了与富源村合作。

说干就干,看中九襄挂面厂的需求和优势,富村村与富源村利用每村获得的中省财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300万元(富村村村级建制后的由苟云村和黎家村合并),打捆使用。联合成立唐家镇富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分别于汉源县盛祥粮油贸易公司、汉源县盛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改造运营九襄挂面厂”“成立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入股股资”等项目,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从主要生产线到包装全部更换,让‘九襄牌’挂面名气更响。”周刚介绍,通过入股,按照年底分红40%,预计至少分红45万。“以前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子就是‘空壳村’,如今村委腰包鼓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村务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党建+”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作为联村共建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无疑达到了优势互补、经验互教、资源互享、项目共建的目标,壮大了富村村、黎家村的村级集体经济。

资金稳定的投入,村委干部直接进入管理,富村村和富源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效多方共赢的发展路径。

盘活资源 走好双赢路

“老板,我预订好的5吨农资,最近就要给我配送了,开春就等着给果树上肥。”当天下午,前域镇千峰村2组村民郭彪再次给乡村农资代办点确认了送货时间,确保自家20余亩果园能够按时上肥。

如今,不出村就能购买到品质放心的农资产品,郭彪觉得非常便民。“自从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农资还能免费送货上门,这可比以前要去10公里外的集镇上买方便多了。”

郭彪口中的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是一个集乡村农资代办点、乡村超市、乡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及配套物流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便民服务点。

“我们村种植有甜樱桃、花椒等经果林8000多亩,每年能为村民带来2300余万元的收入,但是由于村民居住得较为分散,且离集镇远,生产生活较为不便。”千峰村党组织负责人郭永强说,基于这一考虑,村上积极整合中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借力帮扶单位汉源县供销社,在村委会驻地共同修建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并同步成立农业有限公司,引入超市、邮政、个体商户等进驻,着力打造乡村农资代办点、乡村超市、乡村电商服务信息平台一体化发展的多元经营模式,形成“购入-销售-消费”于一体的闭合产业链。

目前,项目各点位均打造完毕,已面向群众提供寄递、农资代办、日用品购买等服务,经测算预计年收入10万余元。

“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村上的腰包也就鼓了。”在郭永强看来,这是一个双赢之路。“以前村上为了便民利民而开展的窄路加宽项目,因为手续和资金问题迟迟未开工,当时看了非常着急。最后苗木、土地补偿的10余万元,都是花了近2年的时间才从土地租赁上凑够,现在不用担心了。”

为了用好村级集体经济,千峰村早就有了规划,所获收益的40%用于支持村内公益事业发展建设,40%用于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20%用作流动资金。

窥见一斑。2020年,汉源县村级集体经济单年纯收益达398.44万元,其中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7个,收入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村16个,收入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的村30个。真正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富农的目标。 代天南

本报记者 吴丹

制作图片

制作图片

晒场上晾干的九襄挂面

晒场上晾干的九襄挂面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1, PREBM=003, NUM=3, GUID=1354474505924182016,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8],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1/28/004/1354474505924182016.html, DOCPUBTIME=2021-01-28 02:00:07, DOCAUTHOR=吴丹, CLEAR_CONTENT= 近年来,汉源县紧扣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用好用活中省扶持项目,撬动整合社会资本,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量。 在此期间,亮点频出,近日,记者走进了该县唐家镇富村村、前域镇千峰村,探访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 跨村联建 抱团谋发展 1月25日,走进位于汉源甘溪坝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挂面加工厂,机械轰鸣。因口感好、不浑汤的特点,这里出产的挂面盛销市场。 再往里走,一体化的切面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参数,将面皮切成条状,再通过晒场晾干,整个过程无需过多人工操作。 “我们当时选择与九襄挂面厂合作,便是抱着帮其设备提档升级的想法,更好地实现产销结合。”汉源县唐家镇富村村党组织负责人、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胡世刚坦言,该厂生产的“九襄牌”挂面,是首批雅安市知名商标,因此销量一直都很好,但由于设备老化,阻碍其发展壮大。 入股九襄挂面厂前,该厂产量仅有10吨/月,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而设备更新换代后,每天的产量就能达到7吨左右,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益。产销再上一层的背后,是唐家镇富村村与富源村探索“村村抱团发展”,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结果。 2019年,依托固定资产出租,富村村勉强实现了集体经济“消空破零”,然而如何改变长期以来收入甚微、基础薄弱的现状?却一直是拦在发展道路上的大问题。 “单打独斗可行不通,在多次召开的支委会、‘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后,大家一致决定寻找其他集体经济同样滞后的村,联合发展。”富村村党组织负责人周刚说,想法一出,便得到了唐家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最终确定了与富源村合作。 说干就干,看中九襄挂面厂的需求和优势,富村村与富源村利用每村获得的中省财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300万元(富村村村级建制后的由苟云村和黎家村合并),打捆使用。联合成立唐家镇富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分别于汉源县盛祥粮油贸易公司、汉源县盛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改造运营九襄挂面厂”“成立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入股股资”等项目,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从主要生产线到包装全部更换,让‘九襄牌’挂面名气更响。”周刚介绍,通过入股,按照年底分红40%,预计至少分红45万。“以前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子就是‘空壳村’,如今村委腰包鼓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村务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党建+”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作为联村共建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无疑达到了优势互补、经验互教、资源互享、项目共建的目标,壮大了富村村、黎家村的村级集体经济。 资金稳定的投入,村委干部直接进入管理,富村村和富源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效多方共赢的发展路径。 盘活资源 走好双赢路 “老板,我预订好的5吨农资,最近就要给我配送了,开春就等着给果树上肥。”当天下午,前域镇千峰村2组村民郭彪再次给乡村农资代办点确认了送货时间,确保自家20余亩果园能够按时上肥。 如今,不出村就能购买到品质放心的农资产品,郭彪觉得非常便民。“自从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农资还能免费送货上门,这可比以前要去10公里外的集镇上买方便多了。” 郭彪口中的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是一个集乡村农资代办点、乡村超市、乡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及配套物流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便民服务点。 “我们村种植有甜樱桃、花椒等经果林8000多亩,每年能为村民带来2300余万元的收入,但是由于村民居住得较为分散,且离集镇远,生产生活较为不便。”千峰村党组织负责人郭永强说,基于这一考虑,村上积极整合中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借力帮扶单位汉源县供销社,在村委会驻地共同修建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并同步成立农业有限公司,引入超市、邮政、个体商户等进驻,着力打造乡村农资代办点、乡村超市、乡村电商服务信息平台一体化发展的多元经营模式,形成“购入-销售-消费”于一体的闭合产业链。 目前,项目各点位均打造完毕,已面向群众提供寄递、农资代办、日用品购买等服务,经测算预计年收入10万余元。 “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村上的腰包也就鼓了。”在郭永强看来,这是一个双赢之路。“以前村上为了便民利民而开展的窄路加宽项目,因为手续和资金问题迟迟未开工,当时看了非常着急。最后苗木、土地补偿的10余万元,都是花了近2年的时间才从土地租赁上凑够,现在不用担心了。” 为了用好村级集体经济,千峰村早就有了规划,所获收益的40%用于支持村内公益事业发展建设,40%用于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20%用作流动资金。 窥见一斑。2020年,汉源县村级集体经济单年纯收益达398.44万元,其中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7个,收入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村16个,收入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的村30个。真正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富农的目标。 代天南 本报记者 吴丹,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2128, NODEID=null, DOCTITLE=集体经济“滚雪球”
“村强民富”有依靠,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员工正在包装挂面,销往全国各地

员工正在包装挂面,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汉源县紧扣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用好用活中省扶持项目,撬动整合社会资本,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量。

在此期间,亮点频出,近日,记者走进了该县唐家镇富村村、前域镇千峰村,探访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

跨村联建 抱团谋发展

1月25日,走进位于汉源甘溪坝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挂面加工厂,机械轰鸣。因口感好、不浑汤的特点,这里出产的挂面盛销市场。

再往里走,一体化的切面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参数,将面皮切成条状,再通过晒场晾干,整个过程无需过多人工操作。

“我们当时选择与九襄挂面厂合作,便是抱着帮其设备提档升级的想法,更好地实现产销结合。”汉源县唐家镇富村村党组织负责人、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胡世刚坦言,该厂生产的“九襄牌”挂面,是首批雅安市知名商标,因此销量一直都很好,但由于设备老化,阻碍其发展壮大。

入股九襄挂面厂前,该厂产量仅有10吨/月,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而设备更新换代后,每天的产量就能达到7吨左右,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益。产销再上一层的背后,是唐家镇富村村与富源村探索“村村抱团发展”,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结果。

2019年,依托固定资产出租,富村村勉强实现了集体经济“消空破零”,然而如何改变长期以来收入甚微、基础薄弱的现状?却一直是拦在发展道路上的大问题。

“单打独斗可行不通,在多次召开的支委会、‘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后,大家一致决定寻找其他集体经济同样滞后的村,联合发展。”富村村党组织负责人周刚说,想法一出,便得到了唐家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最终确定了与富源村合作。

说干就干,看中九襄挂面厂的需求和优势,富村村与富源村利用每村获得的中省财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300万元(富村村村级建制后的由苟云村和黎家村合并),打捆使用。联合成立唐家镇富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分别于汉源县盛祥粮油贸易公司、汉源县盛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改造运营九襄挂面厂”“成立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入股股资”等项目,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从主要生产线到包装全部更换,让‘九襄牌’挂面名气更响。”周刚介绍,通过入股,按照年底分红40%,预计至少分红45万。“以前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子就是‘空壳村’,如今村委腰包鼓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村务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党建+”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作为联村共建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无疑达到了优势互补、经验互教、资源互享、项目共建的目标,壮大了富村村、黎家村的村级集体经济。

资金稳定的投入,村委干部直接进入管理,富村村和富源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效多方共赢的发展路径。

盘活资源 走好双赢路

“老板,我预订好的5吨农资,最近就要给我配送了,开春就等着给果树上肥。”当天下午,前域镇千峰村2组村民郭彪再次给乡村农资代办点确认了送货时间,确保自家20余亩果园能够按时上肥。

如今,不出村就能购买到品质放心的农资产品,郭彪觉得非常便民。“自从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农资还能免费送货上门,这可比以前要去10公里外的集镇上买方便多了。”

郭彪口中的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是一个集乡村农资代办点、乡村超市、乡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及配套物流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便民服务点。

“我们村种植有甜樱桃、花椒等经果林8000多亩,每年能为村民带来2300余万元的收入,但是由于村民居住得较为分散,且离集镇远,生产生活较为不便。”千峰村党组织负责人郭永强说,基于这一考虑,村上积极整合中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借力帮扶单位汉源县供销社,在村委会驻地共同修建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并同步成立农业有限公司,引入超市、邮政、个体商户等进驻,着力打造乡村农资代办点、乡村超市、乡村电商服务信息平台一体化发展的多元经营模式,形成“购入-销售-消费”于一体的闭合产业链。

目前,项目各点位均打造完毕,已面向群众提供寄递、农资代办、日用品购买等服务,经测算预计年收入10万余元。

“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村上的腰包也就鼓了。”在郭永强看来,这是一个双赢之路。“以前村上为了便民利民而开展的窄路加宽项目,因为手续和资金问题迟迟未开工,当时看了非常着急。最后苗木、土地补偿的10余万元,都是花了近2年的时间才从土地租赁上凑够,现在不用担心了。”

为了用好村级集体经济,千峰村早就有了规划,所获收益的40%用于支持村内公益事业发展建设,40%用于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20%用作流动资金。

窥见一斑。2020年,汉源县村级集体经济单年纯收益达398.44万元,其中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7个,收入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村16个,收入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的村30个。真正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富农的目标。 代天南

本报记者 吴丹

制作图片

制作图片

晒场上晾干的九襄挂面

晒场上晾干的九襄挂面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54474505924182016, IR_CONTENT= 近年来,汉源县紧扣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用好用活中省扶持项目,撬动整合社会资本,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量。 在此期间,亮点频出,近日,记者走进了该县唐家镇富村村、前域镇千峰村,探访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 跨村联建 抱团谋发展 1月25日,走进位于汉源甘溪坝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挂面加工厂,机械轰鸣。因口感好、不浑汤的特点,这里出产的挂面盛销市场。 再往里走,一体化的切面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参数,将面皮切成条状,再通过晒场晾干,整个过程无需过多人工操作。 “我们当时选择与九襄挂面厂合作,便是抱着帮其设备提档升级的想法,更好地实现产销结合。”汉源县唐家镇富村村党组织负责人、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胡世刚坦言,该厂生产的“九襄牌”挂面,是首批雅安市知名商标,因此销量一直都很好,但由于设备老化,阻碍其发展壮大。 入股九襄挂面厂前,该厂产量仅有10吨/月,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而设备更新换代后,每天的产量就能达到7吨左右,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益。产销再上一层的背后,是唐家镇富村村与富源村探索“村村抱团发展”,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结果。 2019年,依托固定资产出租,富村村勉强实现了集体经济“消空破零”,然而如何改变长期以来收入甚微、基础薄弱的现状?却一直是拦在发展道路上的大问题。 “单打独斗可行不通,在多次召开的支委会、‘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后,大家一致决定寻找其他集体经济同样滞后的村,联合发展。”富村村党组织负责人周刚说,想法一出,便得到了唐家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最终确定了与富源村合作。 说干就干,看中九襄挂面厂的需求和优势,富村村与富源村利用每村获得的中省财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300万元(富村村村级建制后的由苟云村和黎家村合并),打捆使用。联合成立唐家镇富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分别于汉源县盛祥粮油贸易公司、汉源县盛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改造运营九襄挂面厂”“成立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入股股资”等项目,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从主要生产线到包装全部更换,让‘九襄牌’挂面名气更响。”周刚介绍,通过入股,按照年底分红40%,预计至少分红45万。“以前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子就是‘空壳村’,如今村委腰包鼓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村务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党建+”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作为联村共建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汉源县原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无疑达到了优势互补、经验互教、资源互享、项目共建的目标,壮大了富村村、黎家村的村级集体经济。 资金稳定的投入,村委干部直接进入管理,富村村和富源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效多方共赢的发展路径。 盘活资源 走好双赢路 “老板,我预订好的5吨农资,最近就要给我配送了,开春就等着给果树上肥。”当天下午,前域镇千峰村2组村民郭彪再次给乡村农资代办点确认了送货时间,确保自家20余亩果园能够按时上肥。 如今,不出村就能购买到品质放心的农资产品,郭彪觉得非常便民。“自从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农资还能免费送货上门,这可比以前要去10公里外的集镇上买方便多了。” 郭彪口中的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是一个集乡村农资代办点、乡村超市、乡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及配套物流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便民服务点。 “我们村种植有甜樱桃、花椒等经果林8000多亩,每年能为村民带来2300余万元的收入,但是由于村民居住得较为分散,且离集镇远,生产生活较为不便。”千峰村党组织负责人郭永强说,基于这一考虑,村上积极整合中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借力帮扶单位汉源县供销社,在村委会驻地共同修建千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并同步成立农业有限公司,引入超市、邮政、个体商户等进驻,着力打造乡村农资代办点、乡村超市、乡村电商服务信息平台一体化发展的多元经营模式,形成“购入-销售-消费”于一体的闭合产业链。 目前,项目各点位均打造完毕,已面向群众提供寄递、农资代办、日用品购买等服务,经测算预计年收入10万余元。 “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村上的腰包也就鼓了。”在郭永强看来,这是一个双赢之路。“以前村上为了便民利民而开展的窄路加宽项目,因为手续和资金问题迟迟未开工,当时看了非常着急。最后苗木、土地补偿的10余万元,都是花了近2年的时间才从土地租赁上凑够,现在不用担心了。” 为了用好村级集体经济,千峰村早就有了规划,所获收益的40%用于支持村内公益事业发展建设,40%用于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20%用作流动资金。 窥见一斑。2020年,汉源县村级集体经济单年纯收益达398.44万元,其中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7个,收入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村16个,收入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的村30个。真正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富农的目标。 代天南 本报记者 吴丹,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128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20/wKhuumARqlmAbLM9AAtKPLFtGxU276.png, ZB_AREA_LIST=, FB=

——汉源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

, TS=员工正在包装挂面,销往全国各地&&制作图片&&晒场上晾干的九襄挂面},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5,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1, PAPERDATE=2021/01/28, DAY=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