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养猪闯出致富路 勤劳催开幸福花

——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村民管术清的脱贫故事

五点半,是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村民管术清的起床时间。1月22日,管术清和往常一样,简单吃完早饭后,打开手电筒向位于屋后约200米处的养猪场走去,开始一天的工作。

管术清一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帮扶下,管术清一家通过自身努力,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当地脱贫带头人,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折腾”一下

改变贫困状况

走进养猪场,管术清立即开始给猪喂食。水和着玉米面,再加入饲料,一个圈舍一个圈舍输送,直到所有的猪都吃上“早餐”后,他才短暂休息。

稍稍松口气,管术清又开始“巡视”猪圈、打扫卫生、冲洗圈舍……一番忙碌后,早上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要保证环境卫生干净,猪才能健康生长。”如今的管术清,算得上半个养殖专家。

多年前,曾在水泥厂务工的管术清,由于缺乏技术,只能干些体力活,收入甚微。“那时候为了多拿点工资,经常加班加点,但收入远远不够孩子的学费和母亲的医药费。”说起过去,管术清摇了摇头。

2014年底,管术清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便劝说其扩大现有的养猪规模。

“虽说自己家养了好几年的猪,可都是小打小闹,真要把养猪作为一个产业来做,我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思来想去,管术清还是认为只有“折腾”一下,才有可能改变眼下的贫困状况。

2015年,夫妻俩贷款5万元建成猪舍,60平方米的猪舍里养了近30头猪仔。

“虽然怕失败,但也有信心。”管术清的信心来源于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得益于农技员上门技术指导。不管是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修建,在帮扶队员的精心指导下,管术清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好。

勤奋肯干

摘掉“贫困”帽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悉心照管,猪舍里的猪仔一茬一茬地茁壮成长。2017年,管术清决定利用自己积累的生猪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帮他选好了建设猪舍的地址。

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管术清全程亲力亲为,货比三家购买所需的砖瓦材料,自己不分昼夜建设。很快,占地1亩的养猪场建了起来。2018年,管术清养殖的猪仔从60头发展到160头。

“2020年养了180多头猪,目前卖了100多头,收入有40多万元,剩下的计划在除夕前卖完。”管术清的勤劳,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一家人不仅把“贫困”二字远远甩在了身后,还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对于今日所得,管术清心怀感恩。“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一点我永远不会忘。”管术清说,这些年党委政府前后给了他们一家近7万元扶持基金,他很感激。

实现了脱贫目标的管术清,也在全力回馈乡邻。他经常给村里的其他养殖户指导养殖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等。“下一步,我想把养殖规模扩大,带动周围村民一起发展致富。”管术清说。

今年年初,管术清的妻子李英华被村民们选举为村妇联主任。“我在家里努力干,她在村上认真做,希望我们能带领更多村民一起增收致富。”面对未来,管术清充满信心。

廖诗雪 本报记者 郑雨莎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1, PREBM=001, NUM=1, GUID=1354836802887942145,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DOCPUBTIME=2021-01-29 02:00:07, DOCAUTHOR=郑雨莎, CLEAR_CONTENT= 五点半,是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村民管术清的起床时间。1月22日,管术清和往常一样,简单吃完早饭后,打开手电筒向位于屋后约200米处的养猪场走去,开始一天的工作。 管术清一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帮扶下,管术清一家通过自身努力,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当地脱贫带头人,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折腾”一下 改变贫困状况 走进养猪场,管术清立即开始给猪喂食。水和着玉米面,再加入饲料,一个圈舍一个圈舍输送,直到所有的猪都吃上“早餐”后,他才短暂休息。 稍稍松口气,管术清又开始“巡视”猪圈、打扫卫生、冲洗圈舍……一番忙碌后,早上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要保证环境卫生干净,猪才能健康生长。”如今的管术清,算得上半个养殖专家。 多年前,曾在水泥厂务工的管术清,由于缺乏技术,只能干些体力活,收入甚微。“那时候为了多拿点工资,经常加班加点,但收入远远不够孩子的学费和母亲的医药费。”说起过去,管术清摇了摇头。 2014年底,管术清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便劝说其扩大现有的养猪规模。 “虽说自己家养了好几年的猪,可都是小打小闹,真要把养猪作为一个产业来做,我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思来想去,管术清还是认为只有“折腾”一下,才有可能改变眼下的贫困状况。 2015年,夫妻俩贷款5万元建成猪舍,60平方米的猪舍里养了近30头猪仔。 “虽然怕失败,但也有信心。”管术清的信心来源于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得益于农技员上门技术指导。不管是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修建,在帮扶队员的精心指导下,管术清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好。 勤奋肯干 摘掉“贫困”帽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悉心照管,猪舍里的猪仔一茬一茬地茁壮成长。2017年,管术清决定利用自己积累的生猪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帮他选好了建设猪舍的地址。 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管术清全程亲力亲为,货比三家购买所需的砖瓦材料,自己不分昼夜建设。很快,占地1亩的养猪场建了起来。2018年,管术清养殖的猪仔从60头发展到160头。 “2020年养了180多头猪,目前卖了100多头,收入有40多万元,剩下的计划在除夕前卖完。”管术清的勤劳,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一家人不仅把“贫困”二字远远甩在了身后,还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对于今日所得,管术清心怀感恩。“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一点我永远不会忘。”管术清说,这些年党委政府前后给了他们一家近7万元扶持基金,他很感激。 实现了脱贫目标的管术清,也在全力回馈乡邻。他经常给村里的其他养殖户指导养殖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等。“下一步,我想把养殖规模扩大,带动周围村民一起发展致富。”管术清说。 今年年初,管术清的妻子李英华被村民们选举为村妇联主任。“我在家里努力干,她在村上认真做,希望我们能带领更多村民一起增收致富。”面对未来,管术清充满信心。 廖诗雪 本报记者 郑雨莎,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1381, NODEID=null, DOCTITLE=养猪闯出致富路 勤劳催开幸福花,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五点半,是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村民管术清的起床时间。1月22日,管术清和往常一样,简单吃完早饭后,打开手电筒向位于屋后约200米处的养猪场走去,开始一天的工作。

管术清一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帮扶下,管术清一家通过自身努力,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当地脱贫带头人,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折腾”一下

改变贫困状况

走进养猪场,管术清立即开始给猪喂食。水和着玉米面,再加入饲料,一个圈舍一个圈舍输送,直到所有的猪都吃上“早餐”后,他才短暂休息。

稍稍松口气,管术清又开始“巡视”猪圈、打扫卫生、冲洗圈舍……一番忙碌后,早上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要保证环境卫生干净,猪才能健康生长。”如今的管术清,算得上半个养殖专家。

多年前,曾在水泥厂务工的管术清,由于缺乏技术,只能干些体力活,收入甚微。“那时候为了多拿点工资,经常加班加点,但收入远远不够孩子的学费和母亲的医药费。”说起过去,管术清摇了摇头。

2014年底,管术清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便劝说其扩大现有的养猪规模。

“虽说自己家养了好几年的猪,可都是小打小闹,真要把养猪作为一个产业来做,我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思来想去,管术清还是认为只有“折腾”一下,才有可能改变眼下的贫困状况。

2015年,夫妻俩贷款5万元建成猪舍,60平方米的猪舍里养了近30头猪仔。

“虽然怕失败,但也有信心。”管术清的信心来源于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得益于农技员上门技术指导。不管是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修建,在帮扶队员的精心指导下,管术清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好。

勤奋肯干

摘掉“贫困”帽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悉心照管,猪舍里的猪仔一茬一茬地茁壮成长。2017年,管术清决定利用自己积累的生猪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帮他选好了建设猪舍的地址。

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管术清全程亲力亲为,货比三家购买所需的砖瓦材料,自己不分昼夜建设。很快,占地1亩的养猪场建了起来。2018年,管术清养殖的猪仔从60头发展到160头。

“2020年养了180多头猪,目前卖了100多头,收入有40多万元,剩下的计划在除夕前卖完。”管术清的勤劳,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一家人不仅把“贫困”二字远远甩在了身后,还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对于今日所得,管术清心怀感恩。“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一点我永远不会忘。”管术清说,这些年党委政府前后给了他们一家近7万元扶持基金,他很感激。

实现了脱贫目标的管术清,也在全力回馈乡邻。他经常给村里的其他养殖户指导养殖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等。“下一步,我想把养殖规模扩大,带动周围村民一起发展致富。”管术清说。

今年年初,管术清的妻子李英华被村民们选举为村妇联主任。“我在家里努力干,她在村上认真做,希望我们能带领更多村民一起增收致富。”面对未来,管术清充满信心。

廖诗雪 本报记者 郑雨莎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54836802887942145, IR_CONTENT= 五点半,是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村民管术清的起床时间。1月22日,管术清和往常一样,简单吃完早饭后,打开手电筒向位于屋后约200米处的养猪场走去,开始一天的工作。 管术清一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帮扶下,管术清一家通过自身努力,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当地脱贫带头人,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折腾”一下 改变贫困状况 走进养猪场,管术清立即开始给猪喂食。水和着玉米面,再加入饲料,一个圈舍一个圈舍输送,直到所有的猪都吃上“早餐”后,他才短暂休息。 稍稍松口气,管术清又开始“巡视”猪圈、打扫卫生、冲洗圈舍……一番忙碌后,早上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要保证环境卫生干净,猪才能健康生长。”如今的管术清,算得上半个养殖专家。 多年前,曾在水泥厂务工的管术清,由于缺乏技术,只能干些体力活,收入甚微。“那时候为了多拿点工资,经常加班加点,但收入远远不够孩子的学费和母亲的医药费。”说起过去,管术清摇了摇头。 2014年底,管术清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便劝说其扩大现有的养猪规模。 “虽说自己家养了好几年的猪,可都是小打小闹,真要把养猪作为一个产业来做,我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思来想去,管术清还是认为只有“折腾”一下,才有可能改变眼下的贫困状况。 2015年,夫妻俩贷款5万元建成猪舍,60平方米的猪舍里养了近30头猪仔。 “虽然怕失败,但也有信心。”管术清的信心来源于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得益于农技员上门技术指导。不管是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修建,在帮扶队员的精心指导下,管术清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好。 勤奋肯干 摘掉“贫困”帽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悉心照管,猪舍里的猪仔一茬一茬地茁壮成长。2017年,管术清决定利用自己积累的生猪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帮他选好了建设猪舍的地址。 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管术清全程亲力亲为,货比三家购买所需的砖瓦材料,自己不分昼夜建设。很快,占地1亩的养猪场建了起来。2018年,管术清养殖的猪仔从60头发展到160头。 “2020年养了180多头猪,目前卖了100多头,收入有40多万元,剩下的计划在除夕前卖完。”管术清的勤劳,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一家人不仅把“贫困”二字远远甩在了身后,还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对于今日所得,管术清心怀感恩。“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一点我永远不会忘。”管术清说,这些年党委政府前后给了他们一家近7万元扶持基金,他很感激。 实现了脱贫目标的管术清,也在全力回馈乡邻。他经常给村里的其他养殖户指导养殖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等。“下一步,我想把养殖规模扩大,带动周围村民一起发展致富。”管术清说。 今年年初,管术清的妻子李英华被村民们选举为村妇联主任。“我在家里努力干,她在村上认真做,希望我们能带领更多村民一起增收致富。”面对未来,管术清充满信心。 廖诗雪 本报记者 郑雨莎,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129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22/wKhuumAS-8GAExO7AAxyVsm1WKE756.png, ZB_AREA_LIST=, FB=

——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村民管术清的脱贫故事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1, PAPERDATE=2021/01/29, DAY=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