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6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扭转颓势
茶叶不愁卖价格有保证

——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的老鹰茶产业“活”起来

胥大伦和何国彬正在探讨中里村老鹰茶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1。.jpg

胥大伦和何国彬正在探讨中里村老鹰茶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1。.jpg

雨水节气后,连续多日的晴好天气唤醒休眠的植物。适宜的温度,为嫩芽萌发创造良好条件。

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近千亩老鹰茶园内,一株株20年树龄的老鹰茶旁,站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该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演绎出春收画面。

产业沉寂 题难解

今年66岁的中里村村民胥大伦和妻子天刚亮就来到茶地中。一个多小时后,老两口已经采摘了1公斤多嫩芽。按照当天的老鹰茶鲜叶价格,已经能收入100多元。

老鹰茶鲜叶采摘期只有一个月,但嫩芽和鲜叶较普通绿茶略大,采摘时不用弯腰,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一天也能挣几百元;老鹰茶的管护也相对简单,因此,越来越多的村民种起老鹰茶。“老鹰茶,我们种对了。”胥大伦说。

老鹰茶特别适应当地气候,早在1997年,当地群众就开始种植。2002年,原中里镇在听取村、组、户意见后,根据当地实际并结合退耕还林相关政策,让建强村、张沟村、龙泉村、中里村种植老鹰茶。但是在2007年,由于当地老鹰茶的固定收购商出现资金链问题暂停收购,仅有零星的收购商前来,收购数量也不多,当地的老鹰茶产业效益降低,茶农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村“两委”曾想过很多办法,但一直未能扭转颓势。老鹰茶长势迅速,每年都要修剪大量树枝。枝条卖不出去,只能拿回家烧火或者烂在地里。每年,胥大伦和村民只能看着老鹰茶的嫩芽长成嫩叶再长成老叶。

找准关键 焕活力

2019年,何国彬接过中里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他记着老书记的嘱托:“我们不能看着几百亩老鹰茶就这样沉寂下去。”

由于自然环境好,中里村一直出产高品质绿茶。何国彬也与茶打了几十年交道,对中里村出产的茶叶质量信心较足。他认为,老鹰茶产业面临的主要是销路不畅的问题。

2020年4月,何国彬在做绿茶生意时,认识了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方表示受疫情影响,原来的收购途径不畅,想委托他收购1500公斤老鹰茶原料。

何国彬立即通过电话和微信的方式,将收购老鹰茶的消息发布回村。一个上午,何国彬就收到750公斤老鹰茶;与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联系后,将收购价格稳定在28元/公斤。

成功找到鲜叶的销售路子后,何国彬又辗转联系到重庆做凉茶、做火锅底料的公司。很快,数万公斤老鹰茶的茶秆也成功卖出……

叶芽、鲜叶、茶秆,通过何国彬牵头,中里村现有的老鹰茶产值已达300余万元。

一株老鹰茶,全身都能卖钱,不少村民的信心又提了起来。

为了不让村民失望,何国彬继续行动。考察老鹰茶市场、查阅资料、询问专家、向茶农了解情况、前往茶企实地考察……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何国彬带领村民发展老鹰茶产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随后,何国彬开始着手成立老鹰茶专业合作社,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增加种植面积,进行规范集中管护;动员尚未种植的群众在现有土地里套种老鹰茶,提升附加值;引进重庆老鹰茶茶业有限公司和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进行长期合作。

如今,中里村的老鹰茶种植面积近2000亩。前不久,何国彬又与一家公司达成2.5万公斤的购销合同,“还有一家公司要收购10万公斤,我还没答应,怕完不成,只能提供多少他们收多少。”

中里村今年老鹰茶产量将达到10万—15万公斤。这也意味着,中里村今年的老鹰茶都不愁卖,而且价格有保证——被冷落多年的“老产业”,逐步焕发出新活力。

本报记者 胡月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3, PREBM=005, NUM=5, GUID=1367158074719272960,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6,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3/04/006/1367158074719272960.html, DOCPUBTIME=2021-03-04 02:01:07, DOCAUTHOR=胡月, CLEAR_CONTENT= 雨水节气后,连续多日的晴好天气唤醒休眠的植物。适宜的温度,为嫩芽萌发创造良好条件。 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近千亩老鹰茶园内,一株株20年树龄的老鹰茶旁,站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该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演绎出春收画面。 产业沉寂 题难解 今年66岁的中里村村民胥大伦和妻子天刚亮就来到茶地中。一个多小时后,老两口已经采摘了1公斤多嫩芽。按照当天的老鹰茶鲜叶价格,已经能收入100多元。 老鹰茶鲜叶采摘期只有一个月,但嫩芽和鲜叶较普通绿茶略大,采摘时不用弯腰,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一天也能挣几百元;老鹰茶的管护也相对简单,因此,越来越多的村民种起老鹰茶。“老鹰茶,我们种对了。”胥大伦说。 老鹰茶特别适应当地气候,早在1997年,当地群众就开始种植。2002年,原中里镇在听取村、组、户意见后,根据当地实际并结合退耕还林相关政策,让建强村、张沟村、龙泉村、中里村种植老鹰茶。但是在2007年,由于当地老鹰茶的固定收购商出现资金链问题暂停收购,仅有零星的收购商前来,收购数量也不多,当地的老鹰茶产业效益降低,茶农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村“两委”曾想过很多办法,但一直未能扭转颓势。老鹰茶长势迅速,每年都要修剪大量树枝。枝条卖不出去,只能拿回家烧火或者烂在地里。每年,胥大伦和村民只能看着老鹰茶的嫩芽长成嫩叶再长成老叶。 找准关键 焕活力 2019年,何国彬接过中里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他记着老书记的嘱托:“我们不能看着几百亩老鹰茶就这样沉寂下去。” 由于自然环境好,中里村一直出产高品质绿茶。何国彬也与茶打了几十年交道,对中里村出产的茶叶质量信心较足。他认为,老鹰茶产业面临的主要是销路不畅的问题。 2020年4月,何国彬在做绿茶生意时,认识了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方表示受疫情影响,原来的收购途径不畅,想委托他收购1500公斤老鹰茶原料。 何国彬立即通过电话和微信的方式,将收购老鹰茶的消息发布回村。一个上午,何国彬就收到750公斤老鹰茶;与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联系后,将收购价格稳定在28元/公斤。 成功找到鲜叶的销售路子后,何国彬又辗转联系到重庆做凉茶、做火锅底料的公司。很快,数万公斤老鹰茶的茶秆也成功卖出…… 叶芽、鲜叶、茶秆,通过何国彬牵头,中里村现有的老鹰茶产值已达300余万元。 一株老鹰茶,全身都能卖钱,不少村民的信心又提了起来。 为了不让村民失望,何国彬继续行动。考察老鹰茶市场、查阅资料、询问专家、向茶农了解情况、前往茶企实地考察……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何国彬带领村民发展老鹰茶产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随后,何国彬开始着手成立老鹰茶专业合作社,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增加种植面积,进行规范集中管护;动员尚未种植的群众在现有土地里套种老鹰茶,提升附加值;引进重庆老鹰茶茶业有限公司和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进行长期合作。 如今,中里村的老鹰茶种植面积近2000亩。前不久,何国彬又与一家公司达成2.5万公斤的购销合同,“还有一家公司要收购10万公斤,我还没答应,怕完不成,只能提供多少他们收多少。” 中里村今年老鹰茶产量将达到10万—15万公斤。这也意味着,中里村今年的老鹰茶都不愁卖,而且价格有保证——被冷落多年的“老产业”,逐步焕发出新活力。 本报记者 胡月, BM=006版, type=0, ZB_DROP=0, TXS=1468, NODEID=null, DOCTITLE=扭转颓势
茶叶不愁卖价格有保证,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胥大伦和何国彬正在探讨中里村老鹰茶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1。.jpg

胥大伦和何国彬正在探讨中里村老鹰茶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1。.jpg

雨水节气后,连续多日的晴好天气唤醒休眠的植物。适宜的温度,为嫩芽萌发创造良好条件。

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近千亩老鹰茶园内,一株株20年树龄的老鹰茶旁,站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该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演绎出春收画面。

产业沉寂 题难解

今年66岁的中里村村民胥大伦和妻子天刚亮就来到茶地中。一个多小时后,老两口已经采摘了1公斤多嫩芽。按照当天的老鹰茶鲜叶价格,已经能收入100多元。

老鹰茶鲜叶采摘期只有一个月,但嫩芽和鲜叶较普通绿茶略大,采摘时不用弯腰,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一天也能挣几百元;老鹰茶的管护也相对简单,因此,越来越多的村民种起老鹰茶。“老鹰茶,我们种对了。”胥大伦说。

老鹰茶特别适应当地气候,早在1997年,当地群众就开始种植。2002年,原中里镇在听取村、组、户意见后,根据当地实际并结合退耕还林相关政策,让建强村、张沟村、龙泉村、中里村种植老鹰茶。但是在2007年,由于当地老鹰茶的固定收购商出现资金链问题暂停收购,仅有零星的收购商前来,收购数量也不多,当地的老鹰茶产业效益降低,茶农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村“两委”曾想过很多办法,但一直未能扭转颓势。老鹰茶长势迅速,每年都要修剪大量树枝。枝条卖不出去,只能拿回家烧火或者烂在地里。每年,胥大伦和村民只能看着老鹰茶的嫩芽长成嫩叶再长成老叶。

找准关键 焕活力

2019年,何国彬接过中里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他记着老书记的嘱托:“我们不能看着几百亩老鹰茶就这样沉寂下去。”

由于自然环境好,中里村一直出产高品质绿茶。何国彬也与茶打了几十年交道,对中里村出产的茶叶质量信心较足。他认为,老鹰茶产业面临的主要是销路不畅的问题。

2020年4月,何国彬在做绿茶生意时,认识了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方表示受疫情影响,原来的收购途径不畅,想委托他收购1500公斤老鹰茶原料。

何国彬立即通过电话和微信的方式,将收购老鹰茶的消息发布回村。一个上午,何国彬就收到750公斤老鹰茶;与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联系后,将收购价格稳定在28元/公斤。

成功找到鲜叶的销售路子后,何国彬又辗转联系到重庆做凉茶、做火锅底料的公司。很快,数万公斤老鹰茶的茶秆也成功卖出……

叶芽、鲜叶、茶秆,通过何国彬牵头,中里村现有的老鹰茶产值已达300余万元。

一株老鹰茶,全身都能卖钱,不少村民的信心又提了起来。

为了不让村民失望,何国彬继续行动。考察老鹰茶市场、查阅资料、询问专家、向茶农了解情况、前往茶企实地考察……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何国彬带领村民发展老鹰茶产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随后,何国彬开始着手成立老鹰茶专业合作社,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增加种植面积,进行规范集中管护;动员尚未种植的群众在现有土地里套种老鹰茶,提升附加值;引进重庆老鹰茶茶业有限公司和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进行长期合作。

如今,中里村的老鹰茶种植面积近2000亩。前不久,何国彬又与一家公司达成2.5万公斤的购销合同,“还有一家公司要收购10万公斤,我还没答应,怕完不成,只能提供多少他们收多少。”

中里村今年老鹰茶产量将达到10万—15万公斤。这也意味着,中里村今年的老鹰茶都不愁卖,而且价格有保证——被冷落多年的“老产业”,逐步焕发出新活力。

本报记者 胡月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67158074719272960, IR_CONTENT= 雨水节气后,连续多日的晴好天气唤醒休眠的植物。适宜的温度,为嫩芽萌发创造良好条件。 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近千亩老鹰茶园内,一株株20年树龄的老鹰茶旁,站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该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演绎出春收画面。 产业沉寂 题难解 今年66岁的中里村村民胥大伦和妻子天刚亮就来到茶地中。一个多小时后,老两口已经采摘了1公斤多嫩芽。按照当天的老鹰茶鲜叶价格,已经能收入100多元。 老鹰茶鲜叶采摘期只有一个月,但嫩芽和鲜叶较普通绿茶略大,采摘时不用弯腰,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一天也能挣几百元;老鹰茶的管护也相对简单,因此,越来越多的村民种起老鹰茶。“老鹰茶,我们种对了。”胥大伦说。 老鹰茶特别适应当地气候,早在1997年,当地群众就开始种植。2002年,原中里镇在听取村、组、户意见后,根据当地实际并结合退耕还林相关政策,让建强村、张沟村、龙泉村、中里村种植老鹰茶。但是在2007年,由于当地老鹰茶的固定收购商出现资金链问题暂停收购,仅有零星的收购商前来,收购数量也不多,当地的老鹰茶产业效益降低,茶农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村“两委”曾想过很多办法,但一直未能扭转颓势。老鹰茶长势迅速,每年都要修剪大量树枝。枝条卖不出去,只能拿回家烧火或者烂在地里。每年,胥大伦和村民只能看着老鹰茶的嫩芽长成嫩叶再长成老叶。 找准关键 焕活力 2019年,何国彬接过中里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他记着老书记的嘱托:“我们不能看着几百亩老鹰茶就这样沉寂下去。” 由于自然环境好,中里村一直出产高品质绿茶。何国彬也与茶打了几十年交道,对中里村出产的茶叶质量信心较足。他认为,老鹰茶产业面临的主要是销路不畅的问题。 2020年4月,何国彬在做绿茶生意时,认识了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方表示受疫情影响,原来的收购途径不畅,想委托他收购1500公斤老鹰茶原料。 何国彬立即通过电话和微信的方式,将收购老鹰茶的消息发布回村。一个上午,何国彬就收到750公斤老鹰茶;与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联系后,将收购价格稳定在28元/公斤。 成功找到鲜叶的销售路子后,何国彬又辗转联系到重庆做凉茶、做火锅底料的公司。很快,数万公斤老鹰茶的茶秆也成功卖出…… 叶芽、鲜叶、茶秆,通过何国彬牵头,中里村现有的老鹰茶产值已达300余万元。 一株老鹰茶,全身都能卖钱,不少村民的信心又提了起来。 为了不让村民失望,何国彬继续行动。考察老鹰茶市场、查阅资料、询问专家、向茶农了解情况、前往茶企实地考察……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何国彬带领村民发展老鹰茶产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随后,何国彬开始着手成立老鹰茶专业合作社,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增加种植面积,进行规范集中管护;动员尚未种植的群众在现有土地里套种老鹰茶,提升附加值;引进重庆老鹰茶茶业有限公司和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进行长期合作。 如今,中里村的老鹰茶种植面积近2000亩。前不久,何国彬又与一家公司达成2.5万公斤的购销合同,“还有一家公司要收购10万公斤,我还没答应,怕完不成,只能提供多少他们收多少。” 中里村今年老鹰茶产量将达到10万—15万公斤。这也意味着,中里村今年的老鹰茶都不愁卖,而且价格有保证——被冷落多年的“老产业”,逐步焕发出新活力。 本报记者 胡月,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304006.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4B/wKhuumA_zwyAFQGuAJWR_K-8K0Y168.png, ZB_AREA_LIST=, FB=

——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的老鹰茶产业“活”起来

, TS=胥大伦和何国彬正在探讨中里村老鹰茶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1。.jpg},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7, CODE=200, CURBM=006, YEAR=2021, PAPERDATE=2021/03/04, DAY=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