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凝心聚力谱新篇 脱贫路上“甘味”绵长

——石棉县奋力书写高质量脱贫答卷

近年来,立足边远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移民库区和独立工矿区等“多区叠加”的县情实际,石棉县委、县政府以背水一战的姿态,立下愚公志,带着人民的期盼,向脱贫之战发起总攻,用行动和实效书写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答卷。

2014年,石棉县精准识别26个贫困村、2180户746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战贫

用咬定青山不松劲的毅力

辉煌成绩鼓舞人心,而这背后的努力付出显而易见——石棉县以咬定青山不松劲的毅力,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标准,不折不扣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在此期间,石棉县认真实施“54311”脱贫攻坚整体部署,打好“五大”战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五个提升”,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坚持提升人均收入水平,2020年,全县2138户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全部稳定在5000元以上;坚持提升住房安全,全县1661户贫困户(其中土坯房461户)主体住房经改造变成有抗震结构的砖房;坚持提升交通质量,在实现26个贫困村道路“村村通”的基础上投入资金8063.65万元,继续改造提升村组道路,鼓励有条件的通到户,形成了以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农村通达路网结构;坚持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坚持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贫困户感恩教育,全力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全面提升。

抓好“四个优先”,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基础设施优先,改变出行难、饮水难等现状,实现信息网络全覆盖;产业发展优先,按照“2+N”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特色种植业面积达30万亩、产量超10万吨、产值约7.5亿元,形成了高山区核桃套种中药材、低山区枇杷、河谷地区黄果柑的立体农业产业格局;人居环境优先,近年来共投入1838万元用于农村厕所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文明新风优先,近5年来,全县共1785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大专以上院校上线就学1509人,录取率达84.5%。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农村文明新风逐渐形成。

创新“三大示范”,树立典型引领脱贫。探索创新“互联网+扶贫”示范,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扶贫”信息化服务建设,建成全省第一家四星级数字化医院;大力推广“互联网+产业”模式,石棉黄果柑品牌价值由4.42亿元提高至9.09亿元。探索创新社会扶贫示范,动员亿欣钙业、贡嘎雪新材料等48户驻地企业参与帮扶,企业投入帮扶资金达3500余万元;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功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0元,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探索创新贫困户、贫困村各类典型示范,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17个,市级“四好村”72个、“绿美新村”25个、“幸福美丽新村”82个,全县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发展。

实施“一个工程”,提升驻村帮扶质效。持续深化党建“磁铁工程”,精准导向激活红色“引擎”,在食用菌、中药材、黄果柑等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9个。实施“十佳好书记”培养行动,回引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7名,全覆盖培训村“两委”干部,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0余人。精准施策提升战斗能力,在脱贫村设立“新乡贤工作站”,引导300余名退休干部、在外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等回乡助力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成效,推行群众需求、驻村任务、工作责任、帮扶措施和问题整改“五张清单”工作法,积极争取480万元中省财政资金扶持6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精准对标强化严管厚爱,投入200余万元为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干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对村干部进行“固定报酬+绩效报酬”考核。

围绕“一个目标”,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圆满完成了市委确定的“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目标,全县贫困户精神、贫困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五个一”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好”,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县连续3年党风廉政社会满意度测评在全省位于第一方阵,平安县建设连续5年走在全省前列。

精准

下足绣花功夫展现石棉特色

脱贫攻坚以来,石棉县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理念,成功创建电商扶贫、社会扶贫等创新性典型案例。

精塑电商扶贫,畅通致富小康路。石棉县聚焦贫困村主战场,通过“基地建设、组织建设、渠道建设、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电商化运营方式,依托黄果柑、枇杷、核桃等特色农业基地,打造出一条适合石棉本土的电商扶贫模式,入选 “2019年网络扶贫典型案例”。

多元合作、创新治理,赋能山区产业振兴。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依托政府、社会力量多方资源,通过创新股权结构、治理架构和多元合作机制,形成了以“全产业链服务主导、多元合作机制创新、带贫益贫长效发展”的服务—合作—益贫“三位一体”的合作社创新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青山如黛,林木滴翠。大渡河畔的黄果柑林里,一场丰收的序曲又悄然拉开,果农们背着背篓穿梭于果园中,客商们等待着将黄果柑装箱,拉往全国各地,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这片大地…… 本报记者 吴丹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3, PREBM=001, NUM=1, GUID=1367520377872515072,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3/05/002/1367520377872515072.html, DOCPUBTIME=2021-03-05 02:00:07, DOCAUTHOR=吴丹, CLEAR_CONTENT= 近年来,立足边远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移民库区和独立工矿区等“多区叠加”的县情实际,石棉县委、县政府以背水一战的姿态,立下愚公志,带着人民的期盼,向脱贫之战发起总攻,用行动和实效书写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答卷。 2014年,石棉县精准识别26个贫困村、2180户746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战贫 用咬定青山不松劲的毅力 辉煌成绩鼓舞人心,而这背后的努力付出显而易见——石棉县以咬定青山不松劲的毅力,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标准,不折不扣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在此期间,石棉县认真实施“54311”脱贫攻坚整体部署,打好“五大”战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五个提升”,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坚持提升人均收入水平,2020年,全县2138户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全部稳定在5000元以上;坚持提升住房安全,全县1661户贫困户(其中土坯房461户)主体住房经改造变成有抗震结构的砖房;坚持提升交通质量,在实现26个贫困村道路“村村通”的基础上投入资金8063.65万元,继续改造提升村组道路,鼓励有条件的通到户,形成了以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农村通达路网结构;坚持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坚持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贫困户感恩教育,全力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全面提升。 抓好“四个优先”,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基础设施优先,改变出行难、饮水难等现状,实现信息网络全覆盖;产业发展优先,按照“2+N”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特色种植业面积达30万亩、产量超10万吨、产值约7.5亿元,形成了高山区核桃套种中药材、低山区枇杷、河谷地区黄果柑的立体农业产业格局;人居环境优先,近年来共投入1838万元用于农村厕所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文明新风优先,近5年来,全县共1785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大专以上院校上线就学1509人,录取率达84.5%。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农村文明新风逐渐形成。 创新“三大示范”,树立典型引领脱贫。探索创新“互联网+扶贫”示范,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扶贫”信息化服务建设,建成全省第一家四星级数字化医院;大力推广“互联网+产业”模式,石棉黄果柑品牌价值由4.42亿元提高至9.09亿元。探索创新社会扶贫示范,动员亿欣钙业、贡嘎雪新材料等48户驻地企业参与帮扶,企业投入帮扶资金达3500余万元;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功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0元,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探索创新贫困户、贫困村各类典型示范,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17个,市级“四好村”72个、“绿美新村”25个、“幸福美丽新村”82个,全县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发展。 实施“一个工程”,提升驻村帮扶质效。持续深化党建“磁铁工程”,精准导向激活红色“引擎”,在食用菌、中药材、黄果柑等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9个。实施“十佳好书记”培养行动,回引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7名,全覆盖培训村“两委”干部,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0余人。精准施策提升战斗能力,在脱贫村设立“新乡贤工作站”,引导300余名退休干部、在外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等回乡助力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成效,推行群众需求、驻村任务、工作责任、帮扶措施和问题整改“五张清单”工作法,积极争取480万元中省财政资金扶持6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精准对标强化严管厚爱,投入200余万元为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干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对村干部进行“固定报酬+绩效报酬”考核。 围绕“一个目标”,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圆满完成了市委确定的“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目标,全县贫困户精神、贫困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五个一”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好”,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县连续3年党风廉政社会满意度测评在全省位于第一方阵,平安县建设连续5年走在全省前列。 精准 下足绣花功夫展现石棉特色 脱贫攻坚以来,石棉县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理念,成功创建电商扶贫、社会扶贫等创新性典型案例。 精塑电商扶贫,畅通致富小康路。石棉县聚焦贫困村主战场,通过“基地建设、组织建设、渠道建设、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电商化运营方式,依托黄果柑、枇杷、核桃等特色农业基地,打造出一条适合石棉本土的电商扶贫模式,入选 “2019年网络扶贫典型案例”。 多元合作、创新治理,赋能山区产业振兴。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依托政府、社会力量多方资源,通过创新股权结构、治理架构和多元合作机制,形成了以“全产业链服务主导、多元合作机制创新、带贫益贫长效发展”的服务—合作—益贫“三位一体”的合作社创新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青山如黛,林木滴翠。大渡河畔的黄果柑林里,一场丰收的序曲又悄然拉开,果农们背着背篓穿梭于果园中,客商们等待着将黄果柑装箱,拉往全国各地,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这片大地…… 本报记者 吴丹,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2243, NODEID=null, DOCTITLE=凝心聚力谱新篇 脱贫路上“甘味”绵长,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近年来,立足边远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移民库区和独立工矿区等“多区叠加”的县情实际,石棉县委、县政府以背水一战的姿态,立下愚公志,带着人民的期盼,向脱贫之战发起总攻,用行动和实效书写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答卷。

2014年,石棉县精准识别26个贫困村、2180户746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战贫

用咬定青山不松劲的毅力

辉煌成绩鼓舞人心,而这背后的努力付出显而易见——石棉县以咬定青山不松劲的毅力,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标准,不折不扣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在此期间,石棉县认真实施“54311”脱贫攻坚整体部署,打好“五大”战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五个提升”,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坚持提升人均收入水平,2020年,全县2138户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全部稳定在5000元以上;坚持提升住房安全,全县1661户贫困户(其中土坯房461户)主体住房经改造变成有抗震结构的砖房;坚持提升交通质量,在实现26个贫困村道路“村村通”的基础上投入资金8063.65万元,继续改造提升村组道路,鼓励有条件的通到户,形成了以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农村通达路网结构;坚持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坚持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贫困户感恩教育,全力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全面提升。

抓好“四个优先”,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基础设施优先,改变出行难、饮水难等现状,实现信息网络全覆盖;产业发展优先,按照“2+N”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特色种植业面积达30万亩、产量超10万吨、产值约7.5亿元,形成了高山区核桃套种中药材、低山区枇杷、河谷地区黄果柑的立体农业产业格局;人居环境优先,近年来共投入1838万元用于农村厕所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文明新风优先,近5年来,全县共1785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大专以上院校上线就学1509人,录取率达84.5%。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农村文明新风逐渐形成。

创新“三大示范”,树立典型引领脱贫。探索创新“互联网+扶贫”示范,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扶贫”信息化服务建设,建成全省第一家四星级数字化医院;大力推广“互联网+产业”模式,石棉黄果柑品牌价值由4.42亿元提高至9.09亿元。探索创新社会扶贫示范,动员亿欣钙业、贡嘎雪新材料等48户驻地企业参与帮扶,企业投入帮扶资金达3500余万元;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功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0元,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探索创新贫困户、贫困村各类典型示范,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17个,市级“四好村”72个、“绿美新村”25个、“幸福美丽新村”82个,全县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发展。

实施“一个工程”,提升驻村帮扶质效。持续深化党建“磁铁工程”,精准导向激活红色“引擎”,在食用菌、中药材、黄果柑等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9个。实施“十佳好书记”培养行动,回引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7名,全覆盖培训村“两委”干部,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0余人。精准施策提升战斗能力,在脱贫村设立“新乡贤工作站”,引导300余名退休干部、在外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等回乡助力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成效,推行群众需求、驻村任务、工作责任、帮扶措施和问题整改“五张清单”工作法,积极争取480万元中省财政资金扶持6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精准对标强化严管厚爱,投入200余万元为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干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对村干部进行“固定报酬+绩效报酬”考核。

围绕“一个目标”,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圆满完成了市委确定的“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目标,全县贫困户精神、贫困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五个一”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好”,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县连续3年党风廉政社会满意度测评在全省位于第一方阵,平安县建设连续5年走在全省前列。

精准

下足绣花功夫展现石棉特色

脱贫攻坚以来,石棉县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理念,成功创建电商扶贫、社会扶贫等创新性典型案例。

精塑电商扶贫,畅通致富小康路。石棉县聚焦贫困村主战场,通过“基地建设、组织建设、渠道建设、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电商化运营方式,依托黄果柑、枇杷、核桃等特色农业基地,打造出一条适合石棉本土的电商扶贫模式,入选 “2019年网络扶贫典型案例”。

多元合作、创新治理,赋能山区产业振兴。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依托政府、社会力量多方资源,通过创新股权结构、治理架构和多元合作机制,形成了以“全产业链服务主导、多元合作机制创新、带贫益贫长效发展”的服务—合作—益贫“三位一体”的合作社创新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青山如黛,林木滴翠。大渡河畔的黄果柑林里,一场丰收的序曲又悄然拉开,果农们背着背篓穿梭于果园中,客商们等待着将黄果柑装箱,拉往全国各地,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这片大地…… 本报记者 吴丹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67520377872515072, IR_CONTENT= 近年来,立足边远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移民库区和独立工矿区等“多区叠加”的县情实际,石棉县委、县政府以背水一战的姿态,立下愚公志,带着人民的期盼,向脱贫之战发起总攻,用行动和实效书写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答卷。 2014年,石棉县精准识别26个贫困村、2180户746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战贫 用咬定青山不松劲的毅力 辉煌成绩鼓舞人心,而这背后的努力付出显而易见——石棉县以咬定青山不松劲的毅力,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标准,不折不扣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在此期间,石棉县认真实施“54311”脱贫攻坚整体部署,打好“五大”战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五个提升”,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坚持提升人均收入水平,2020年,全县2138户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全部稳定在5000元以上;坚持提升住房安全,全县1661户贫困户(其中土坯房461户)主体住房经改造变成有抗震结构的砖房;坚持提升交通质量,在实现26个贫困村道路“村村通”的基础上投入资金8063.65万元,继续改造提升村组道路,鼓励有条件的通到户,形成了以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农村通达路网结构;坚持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坚持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贫困户感恩教育,全力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全面提升。 抓好“四个优先”,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基础设施优先,改变出行难、饮水难等现状,实现信息网络全覆盖;产业发展优先,按照“2+N”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特色种植业面积达30万亩、产量超10万吨、产值约7.5亿元,形成了高山区核桃套种中药材、低山区枇杷、河谷地区黄果柑的立体农业产业格局;人居环境优先,近年来共投入1838万元用于农村厕所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文明新风优先,近5年来,全县共1785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大专以上院校上线就学1509人,录取率达84.5%。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农村文明新风逐渐形成。 创新“三大示范”,树立典型引领脱贫。探索创新“互联网+扶贫”示范,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扶贫”信息化服务建设,建成全省第一家四星级数字化医院;大力推广“互联网+产业”模式,石棉黄果柑品牌价值由4.42亿元提高至9.09亿元。探索创新社会扶贫示范,动员亿欣钙业、贡嘎雪新材料等48户驻地企业参与帮扶,企业投入帮扶资金达3500余万元;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功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0元,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探索创新贫困户、贫困村各类典型示范,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17个,市级“四好村”72个、“绿美新村”25个、“幸福美丽新村”82个,全县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发展。 实施“一个工程”,提升驻村帮扶质效。持续深化党建“磁铁工程”,精准导向激活红色“引擎”,在食用菌、中药材、黄果柑等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9个。实施“十佳好书记”培养行动,回引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7名,全覆盖培训村“两委”干部,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0余人。精准施策提升战斗能力,在脱贫村设立“新乡贤工作站”,引导300余名退休干部、在外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等回乡助力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成效,推行群众需求、驻村任务、工作责任、帮扶措施和问题整改“五张清单”工作法,积极争取480万元中省财政资金扶持6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精准对标强化严管厚爱,投入200余万元为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干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对村干部进行“固定报酬+绩效报酬”考核。 围绕“一个目标”,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圆满完成了市委确定的“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目标,全县贫困户精神、贫困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五个一”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好”,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县连续3年党风廉政社会满意度测评在全省位于第一方阵,平安县建设连续5年走在全省前列。 精准 下足绣花功夫展现石棉特色 脱贫攻坚以来,石棉县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理念,成功创建电商扶贫、社会扶贫等创新性典型案例。 精塑电商扶贫,畅通致富小康路。石棉县聚焦贫困村主战场,通过“基地建设、组织建设、渠道建设、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电商化运营方式,依托黄果柑、枇杷、核桃等特色农业基地,打造出一条适合石棉本土的电商扶贫模式,入选 “2019年网络扶贫典型案例”。 多元合作、创新治理,赋能山区产业振兴。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依托政府、社会力量多方资源,通过创新股权结构、治理架构和多元合作机制,形成了以“全产业链服务主导、多元合作机制创新、带贫益贫长效发展”的服务—合作—益贫“三位一体”的合作社创新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青山如黛,林木滴翠。大渡河畔的黄果柑林里,一场丰收的序曲又悄然拉开,果农们背着背篓穿梭于果园中,客商们等待着将黄果柑装箱,拉往全国各地,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这片大地…… 本报记者 吴丹,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305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4C/wKhuumBBIH-AJ6KSAIQPIaWBc6g507.png, ZB_AREA_LIST=, FB=

——石棉县奋力书写高质量脱贫答卷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1, PAPERDATE=2021/03/05, DAY=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