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8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贷”宽脱贫路 “扶”开致富花

——人行石棉支行金融扶贫工作综述

人行石棉支行工作人员在填写帮扶信息卡

人行石棉支行工作人员在填写帮扶信息卡

“国家政策好,又有了信用社贷款作本钱,我种植重楼脱了贫,孩子读书也不愁了。”近日,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该村4组脱贫户熊德顺谈到近年来的致富之路难掩感激之情。

几年前,熊德顺的妻子身患残疾,两个孩子又在上学,全家收入仅靠他一人,虽然他想发展产业,但现实条件却让他望而却步。得知该情况后,石棉县农村信用联合社(以下简称:石棉农信联社)为他发放了5万元农信小额扶贫贷款。靠着这笔钱和国家的好政策,熊德顺一家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幸福路。

而石棉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背后,离不开人行石棉支行和石棉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卓有成效的持续努力。按照“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主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人行石棉支行探索出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从“撒胡椒面”到“精准到位”,由“单打独斗”到“整体推进”的扶贫新路子,有效破解了县域内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和从事创业等方面的资金难题。

整合“三大力量”

推进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更在于精准。人行石棉支行在落实金融精准扶贫上,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统筹谋划、创新举措,促使银行、农户有效发挥各自力量。

政府主导,精准施策。一是采取“先切块,再分配”方式进行整合,配套制定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及融资奖补等多种办法和管理制度。制定出台《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细则》《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石棉县扶贫小额贷款操作细则》等,与涉农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统筹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 6818万元,设立182万元的贫困户住房贷款风险基金和 342万元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的分险补偿基金,在涉农金融机构专户存放,实行“一个平台运作,一个专户储存,统一操作管理,统一担保代偿”。

二是建立“政府+银行”风险分担模式,推进没有抵押物、收入低的贫困农户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解决了“银行贷富不贷穷”“扶贫资金只到项目不到贫困户”的困境,实现了扶贫落地到户、到位的精准扶贫。设立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524万元,与金融机构分别以 5∶5、7∶3比例共担贷款损失,在行政村成立村级风险防控小组,协助金融机构开展放贷初审、贷后监管、贷款催收等工作,撬动金融资金助力贫困村、贫困户发展。

银行主推,精准放贷。一是放宽信贷范围,制定《石棉县金融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等,将县域内的贫困户全部列入授信对象,开通农户联保贷、农家乐贷、土地流转贷等扶贫信贷产品8个,采取“贫困户申请—村初核—乡审核—县审定”方式进行金融精准扶贫。

二是优化信贷服务。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贫困村扶贫范围内设置便民服务点的工作指导,增设ATM机、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电子机具,让贫困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末,石棉县共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121个,安装ATM机86台,自助服务终端23台,布放POS机具578台,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全县脱贫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配备金融扶贫到村到户联络员92人,因村因户开展“一授、两免、四优惠”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提供多样化、差异化金融服务,最快当日实现放款。

三是防控信贷风险。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分险补偿基金的 10倍比例进行放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信用贷款,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涉农金融机构可提供 50万元至200万元以内的贷款。贷款统一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大力推进“扶贫保”工作开展力度,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防止农户因灾、因病、因重大交通事故返贫,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末,承保7.23万人,实现保费126万元,赔付116万元,赔付率达92%。

四是转变放贷模式。扶贫资金由过去的“一次性直接投入”变为循环周转使用,撬动 5至10倍的银行信贷资金,从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农户主为,精准脱贫。一是将原来行政性救济扶贫转为市场化自救扶贫,贫困村及贫困农户的脱贫观念由“帮我扶贫”向“我要脱贫”、被动帮扶向主动发展、“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妇女创业、返乡农民工等主动向涉农金融机构申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77笔1156万元,有效带动243人就业。

二是贫困村通过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供销服务,有效解决其缺乏技术、不懂市场等制约脱贫的难点,随后再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扶贫资金。截至2020年末,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共计发放 12户 25491万元,余额24161万元,用于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花椒、蜜蜂养殖等产业,发动贫困村80%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并吸引青壮年返乡创业发展。

实施“三大模式”

促进增收致富

人行石棉支行通过运用好“支农再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让更多贫困村、贫困户享受到金融政策红利。

“政府+涉农银行+贫困户+风险补偿金”扶贫模式,助力自主创业脱贫——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遍存在无抵押、无担保的问题,涉农金融机构对有就业创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最高额度为10万元的信用贷款,有效破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项目资金瓶颈,并联合石棉农信联社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果树栽种管理方法,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2020年12月末,人行石棉支行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52户2164.08万元,余额1224.18万元,贷款贴息287.45万元,启动代偿机制代偿到期小额贷款14万元。

“政府+涉农银行+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风险补偿金”扶贫模式,助力能人带动脱贫——

针对无技术、无独立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人行石棉支行积极开展间接帮扶模式,以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展,以及通过能人大户带动的方式,为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种植户、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种苗等,增加其家庭收入,帮助其脱贫致富。目前,已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放扶贫贷款5户808万元,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 1519户2717人。

“政府+涉农银行+龙头企业+产业链客户”扶贫模式,助力银企合作脱贫——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就是促进产业发展,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人行石棉支行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参与“互联网+扶贫”战略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促进农业由传统向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转变的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和贫困户实现致富梦想。

2020年2月,正值石棉县扶贫农产品黄果柑成熟时期,但受疫情影响,外来客商锐减,5万余亩黄果柑面临滞销、脱贫户面临减收的困境。随后,人行石棉支行立即指导金融机构及时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家庭农场“输血供氧”,帮助种植大户解困。同时,积极帮助种植户运用“蜀信e惠生活”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国扶贫基金会平台等进行扶贫农产品销售,实现互联网扶贫。

完善“三大机制”

强化责任落实

健全考核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专项统计制度,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人行石棉县支行对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涉农金融机构实行不同政策优惠和倾斜。建立《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处置预案》,将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一级政府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持度纳入全县目标绩效考核,促进其配合涉农金融机构做好贷款到期清收工作,做到早提醒、早公告、早预警,确保到期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有效及时化解。2020年末石棉县扶贫小额贷款实现“零逾期”。

完善督查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精准扶贫开展督查。实行金融精准扶贫约谈问责制,层层传导脱贫压力、级级压实工作责任,对督查中发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等情况,酌情约见涉农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开展诫勉谈话,限制有关业务的办理,取消优惠政策。

强化沟通机制。以联席会方式畅通与政府相关部门、乡镇主体的沟通协调渠道,提高部门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认识。通过媒体渠道、“金融知识进乡村”、三微一端、电话宣传等方式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正面引导贫困户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以此促进石棉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行石棉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该支行将带领县域内金融机构进一步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推动做好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有效衔接,将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3, PREBM=007, NUM=7, GUID=1371869283930537985,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8,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3/17/008/1371869283930537985.html, DOCPUBTIME=2021-03-17 02:01:07, DOCAUTHOR=蒋阳阳, CLEAR_CONTENT= “国家政策好,又有了信用社贷款作本钱,我种植重楼脱了贫,孩子读书也不愁了。”近日,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该村4组脱贫户熊德顺谈到近年来的致富之路难掩感激之情。 几年前,熊德顺的妻子身患残疾,两个孩子又在上学,全家收入仅靠他一人,虽然他想发展产业,但现实条件却让他望而却步。得知该情况后,石棉县农村信用联合社(以下简称:石棉农信联社)为他发放了5万元农信小额扶贫贷款。靠着这笔钱和国家的好政策,熊德顺一家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幸福路。 而石棉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背后,离不开人行石棉支行和石棉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卓有成效的持续努力。按照“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主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人行石棉支行探索出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从“撒胡椒面”到“精准到位”,由“单打独斗”到“整体推进”的扶贫新路子,有效破解了县域内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和从事创业等方面的资金难题。 整合“三大力量” 推进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更在于精准。人行石棉支行在落实金融精准扶贫上,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统筹谋划、创新举措,促使银行、农户有效发挥各自力量。 政府主导,精准施策。一是采取“先切块,再分配”方式进行整合,配套制定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及融资奖补等多种办法和管理制度。制定出台《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细则》《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石棉县扶贫小额贷款操作细则》等,与涉农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统筹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 6818万元,设立182万元的贫困户住房贷款风险基金和 342万元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的分险补偿基金,在涉农金融机构专户存放,实行“一个平台运作,一个专户储存,统一操作管理,统一担保代偿”。 二是建立“政府+银行”风险分担模式,推进没有抵押物、收入低的贫困农户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解决了“银行贷富不贷穷”“扶贫资金只到项目不到贫困户”的困境,实现了扶贫落地到户、到位的精准扶贫。设立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524万元,与金融机构分别以 5∶5、7∶3比例共担贷款损失,在行政村成立村级风险防控小组,协助金融机构开展放贷初审、贷后监管、贷款催收等工作,撬动金融资金助力贫困村、贫困户发展。 银行主推,精准放贷。一是放宽信贷范围,制定《石棉县金融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等,将县域内的贫困户全部列入授信对象,开通农户联保贷、农家乐贷、土地流转贷等扶贫信贷产品8个,采取“贫困户申请—村初核—乡审核—县审定”方式进行金融精准扶贫。 二是优化信贷服务。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贫困村扶贫范围内设置便民服务点的工作指导,增设ATM机、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电子机具,让贫困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末,石棉县共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121个,安装ATM机86台,自助服务终端23台,布放POS机具578台,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全县脱贫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配备金融扶贫到村到户联络员92人,因村因户开展“一授、两免、四优惠”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提供多样化、差异化金融服务,最快当日实现放款。 三是防控信贷风险。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分险补偿基金的 10倍比例进行放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信用贷款,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涉农金融机构可提供 50万元至200万元以内的贷款。贷款统一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大力推进“扶贫保”工作开展力度,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防止农户因灾、因病、因重大交通事故返贫,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末,承保7.23万人,实现保费126万元,赔付116万元,赔付率达92%。 四是转变放贷模式。扶贫资金由过去的“一次性直接投入”变为循环周转使用,撬动 5至10倍的银行信贷资金,从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农户主为,精准脱贫。一是将原来行政性救济扶贫转为市场化自救扶贫,贫困村及贫困农户的脱贫观念由“帮我扶贫”向“我要脱贫”、被动帮扶向主动发展、“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妇女创业、返乡农民工等主动向涉农金融机构申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77笔1156万元,有效带动243人就业。 二是贫困村通过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供销服务,有效解决其缺乏技术、不懂市场等制约脱贫的难点,随后再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扶贫资金。截至2020年末,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共计发放 12户 25491万元,余额24161万元,用于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花椒、蜜蜂养殖等产业,发动贫困村80%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并吸引青壮年返乡创业发展。 实施“三大模式” 促进增收致富 人行石棉支行通过运用好“支农再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让更多贫困村、贫困户享受到金融政策红利。 “政府+涉农银行+贫困户+风险补偿金”扶贫模式,助力自主创业脱贫——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遍存在无抵押、无担保的问题,涉农金融机构对有就业创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最高额度为10万元的信用贷款,有效破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项目资金瓶颈,并联合石棉农信联社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果树栽种管理方法,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2020年12月末,人行石棉支行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52户2164.08万元,余额1224.18万元,贷款贴息287.45万元,启动代偿机制代偿到期小额贷款14万元。 “政府+涉农银行+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风险补偿金”扶贫模式,助力能人带动脱贫—— 针对无技术、无独立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人行石棉支行积极开展间接帮扶模式,以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展,以及通过能人大户带动的方式,为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种植户、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种苗等,增加其家庭收入,帮助其脱贫致富。目前,已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放扶贫贷款5户808万元,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 1519户2717人。 “政府+涉农银行+龙头企业+产业链客户”扶贫模式,助力银企合作脱贫——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就是促进产业发展,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人行石棉支行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参与“互联网+扶贫”战略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促进农业由传统向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转变的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和贫困户实现致富梦想。 2020年2月,正值石棉县扶贫农产品黄果柑成熟时期,但受疫情影响,外来客商锐减,5万余亩黄果柑面临滞销、脱贫户面临减收的困境。随后,人行石棉支行立即指导金融机构及时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家庭农场“输血供氧”,帮助种植大户解困。同时,积极帮助种植户运用“蜀信e惠生活”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国扶贫基金会平台等进行扶贫农产品销售,实现互联网扶贫。 完善“三大机制” 强化责任落实 健全考核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专项统计制度,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人行石棉县支行对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涉农金融机构实行不同政策优惠和倾斜。建立《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处置预案》,将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一级政府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持度纳入全县目标绩效考核,促进其配合涉农金融机构做好贷款到期清收工作,做到早提醒、早公告、早预警,确保到期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有效及时化解。2020年末石棉县扶贫小额贷款实现“零逾期”。 完善督查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精准扶贫开展督查。实行金融精准扶贫约谈问责制,层层传导脱贫压力、级级压实工作责任,对督查中发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等情况,酌情约见涉农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开展诫勉谈话,限制有关业务的办理,取消优惠政策。 强化沟通机制。以联席会方式畅通与政府相关部门、乡镇主体的沟通协调渠道,提高部门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认识。通过媒体渠道、“金融知识进乡村”、三微一端、电话宣传等方式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正面引导贫困户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以此促进石棉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行石棉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该支行将带领县域内金融机构进一步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推动做好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有效衔接,将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 BM=008版, type=0, ZB_DROP=0, TXS=3769, NODEID=null, DOCTITLE=“贷”宽脱贫路 “扶”开致富花,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人行石棉支行工作人员在填写帮扶信息卡

人行石棉支行工作人员在填写帮扶信息卡

“国家政策好,又有了信用社贷款作本钱,我种植重楼脱了贫,孩子读书也不愁了。”近日,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该村4组脱贫户熊德顺谈到近年来的致富之路难掩感激之情。

几年前,熊德顺的妻子身患残疾,两个孩子又在上学,全家收入仅靠他一人,虽然他想发展产业,但现实条件却让他望而却步。得知该情况后,石棉县农村信用联合社(以下简称:石棉农信联社)为他发放了5万元农信小额扶贫贷款。靠着这笔钱和国家的好政策,熊德顺一家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幸福路。

而石棉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背后,离不开人行石棉支行和石棉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卓有成效的持续努力。按照“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主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人行石棉支行探索出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从“撒胡椒面”到“精准到位”,由“单打独斗”到“整体推进”的扶贫新路子,有效破解了县域内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和从事创业等方面的资金难题。

整合“三大力量”

推进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更在于精准。人行石棉支行在落实金融精准扶贫上,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统筹谋划、创新举措,促使银行、农户有效发挥各自力量。

政府主导,精准施策。一是采取“先切块,再分配”方式进行整合,配套制定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及融资奖补等多种办法和管理制度。制定出台《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细则》《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石棉县扶贫小额贷款操作细则》等,与涉农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统筹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 6818万元,设立182万元的贫困户住房贷款风险基金和 342万元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的分险补偿基金,在涉农金融机构专户存放,实行“一个平台运作,一个专户储存,统一操作管理,统一担保代偿”。

二是建立“政府+银行”风险分担模式,推进没有抵押物、收入低的贫困农户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解决了“银行贷富不贷穷”“扶贫资金只到项目不到贫困户”的困境,实现了扶贫落地到户、到位的精准扶贫。设立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524万元,与金融机构分别以 5∶5、7∶3比例共担贷款损失,在行政村成立村级风险防控小组,协助金融机构开展放贷初审、贷后监管、贷款催收等工作,撬动金融资金助力贫困村、贫困户发展。

银行主推,精准放贷。一是放宽信贷范围,制定《石棉县金融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等,将县域内的贫困户全部列入授信对象,开通农户联保贷、农家乐贷、土地流转贷等扶贫信贷产品8个,采取“贫困户申请—村初核—乡审核—县审定”方式进行金融精准扶贫。

二是优化信贷服务。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贫困村扶贫范围内设置便民服务点的工作指导,增设ATM机、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电子机具,让贫困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末,石棉县共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121个,安装ATM机86台,自助服务终端23台,布放POS机具578台,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全县脱贫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配备金融扶贫到村到户联络员92人,因村因户开展“一授、两免、四优惠”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提供多样化、差异化金融服务,最快当日实现放款。

三是防控信贷风险。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分险补偿基金的 10倍比例进行放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信用贷款,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涉农金融机构可提供 50万元至200万元以内的贷款。贷款统一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大力推进“扶贫保”工作开展力度,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防止农户因灾、因病、因重大交通事故返贫,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末,承保7.23万人,实现保费126万元,赔付116万元,赔付率达92%。

四是转变放贷模式。扶贫资金由过去的“一次性直接投入”变为循环周转使用,撬动 5至10倍的银行信贷资金,从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农户主为,精准脱贫。一是将原来行政性救济扶贫转为市场化自救扶贫,贫困村及贫困农户的脱贫观念由“帮我扶贫”向“我要脱贫”、被动帮扶向主动发展、“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妇女创业、返乡农民工等主动向涉农金融机构申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77笔1156万元,有效带动243人就业。

二是贫困村通过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供销服务,有效解决其缺乏技术、不懂市场等制约脱贫的难点,随后再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扶贫资金。截至2020年末,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共计发放 12户 25491万元,余额24161万元,用于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花椒、蜜蜂养殖等产业,发动贫困村80%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并吸引青壮年返乡创业发展。

实施“三大模式”

促进增收致富

人行石棉支行通过运用好“支农再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让更多贫困村、贫困户享受到金融政策红利。

“政府+涉农银行+贫困户+风险补偿金”扶贫模式,助力自主创业脱贫——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遍存在无抵押、无担保的问题,涉农金融机构对有就业创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最高额度为10万元的信用贷款,有效破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项目资金瓶颈,并联合石棉农信联社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果树栽种管理方法,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2020年12月末,人行石棉支行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52户2164.08万元,余额1224.18万元,贷款贴息287.45万元,启动代偿机制代偿到期小额贷款14万元。

“政府+涉农银行+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风险补偿金”扶贫模式,助力能人带动脱贫——

针对无技术、无独立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人行石棉支行积极开展间接帮扶模式,以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展,以及通过能人大户带动的方式,为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种植户、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种苗等,增加其家庭收入,帮助其脱贫致富。目前,已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放扶贫贷款5户808万元,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 1519户2717人。

“政府+涉农银行+龙头企业+产业链客户”扶贫模式,助力银企合作脱贫——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就是促进产业发展,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人行石棉支行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参与“互联网+扶贫”战略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促进农业由传统向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转变的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和贫困户实现致富梦想。

2020年2月,正值石棉县扶贫农产品黄果柑成熟时期,但受疫情影响,外来客商锐减,5万余亩黄果柑面临滞销、脱贫户面临减收的困境。随后,人行石棉支行立即指导金融机构及时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家庭农场“输血供氧”,帮助种植大户解困。同时,积极帮助种植户运用“蜀信e惠生活”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国扶贫基金会平台等进行扶贫农产品销售,实现互联网扶贫。

完善“三大机制”

强化责任落实

健全考核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专项统计制度,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人行石棉县支行对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涉农金融机构实行不同政策优惠和倾斜。建立《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处置预案》,将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一级政府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持度纳入全县目标绩效考核,促进其配合涉农金融机构做好贷款到期清收工作,做到早提醒、早公告、早预警,确保到期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有效及时化解。2020年末石棉县扶贫小额贷款实现“零逾期”。

完善督查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精准扶贫开展督查。实行金融精准扶贫约谈问责制,层层传导脱贫压力、级级压实工作责任,对督查中发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等情况,酌情约见涉农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开展诫勉谈话,限制有关业务的办理,取消优惠政策。

强化沟通机制。以联席会方式畅通与政府相关部门、乡镇主体的沟通协调渠道,提高部门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认识。通过媒体渠道、“金融知识进乡村”、三微一端、电话宣传等方式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正面引导贫困户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以此促进石棉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行石棉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该支行将带领县域内金融机构进一步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推动做好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有效衔接,将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71869283930537985, IR_CONTENT= “国家政策好,又有了信用社贷款作本钱,我种植重楼脱了贫,孩子读书也不愁了。”近日,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该村4组脱贫户熊德顺谈到近年来的致富之路难掩感激之情。 几年前,熊德顺的妻子身患残疾,两个孩子又在上学,全家收入仅靠他一人,虽然他想发展产业,但现实条件却让他望而却步。得知该情况后,石棉县农村信用联合社(以下简称:石棉农信联社)为他发放了5万元农信小额扶贫贷款。靠着这笔钱和国家的好政策,熊德顺一家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幸福路。 而石棉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背后,离不开人行石棉支行和石棉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卓有成效的持续努力。按照“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主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人行石棉支行探索出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从“撒胡椒面”到“精准到位”,由“单打独斗”到“整体推进”的扶贫新路子,有效破解了县域内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和从事创业等方面的资金难题。 整合“三大力量” 推进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更在于精准。人行石棉支行在落实金融精准扶贫上,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统筹谋划、创新举措,促使银行、农户有效发挥各自力量。 政府主导,精准施策。一是采取“先切块,再分配”方式进行整合,配套制定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及融资奖补等多种办法和管理制度。制定出台《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细则》《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石棉县扶贫小额贷款操作细则》等,与涉农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统筹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 6818万元,设立182万元的贫困户住房贷款风险基金和 342万元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的分险补偿基金,在涉农金融机构专户存放,实行“一个平台运作,一个专户储存,统一操作管理,统一担保代偿”。 二是建立“政府+银行”风险分担模式,推进没有抵押物、收入低的贫困农户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解决了“银行贷富不贷穷”“扶贫资金只到项目不到贫困户”的困境,实现了扶贫落地到户、到位的精准扶贫。设立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524万元,与金融机构分别以 5∶5、7∶3比例共担贷款损失,在行政村成立村级风险防控小组,协助金融机构开展放贷初审、贷后监管、贷款催收等工作,撬动金融资金助力贫困村、贫困户发展。 银行主推,精准放贷。一是放宽信贷范围,制定《石棉县金融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等,将县域内的贫困户全部列入授信对象,开通农户联保贷、农家乐贷、土地流转贷等扶贫信贷产品8个,采取“贫困户申请—村初核—乡审核—县审定”方式进行金融精准扶贫。 二是优化信贷服务。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贫困村扶贫范围内设置便民服务点的工作指导,增设ATM机、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电子机具,让贫困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末,石棉县共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121个,安装ATM机86台,自助服务终端23台,布放POS机具578台,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全县脱贫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配备金融扶贫到村到户联络员92人,因村因户开展“一授、两免、四优惠”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提供多样化、差异化金融服务,最快当日实现放款。 三是防控信贷风险。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分险补偿基金的 10倍比例进行放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信用贷款,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涉农金融机构可提供 50万元至200万元以内的贷款。贷款统一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大力推进“扶贫保”工作开展力度,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防止农户因灾、因病、因重大交通事故返贫,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末,承保7.23万人,实现保费126万元,赔付116万元,赔付率达92%。 四是转变放贷模式。扶贫资金由过去的“一次性直接投入”变为循环周转使用,撬动 5至10倍的银行信贷资金,从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农户主为,精准脱贫。一是将原来行政性救济扶贫转为市场化自救扶贫,贫困村及贫困农户的脱贫观念由“帮我扶贫”向“我要脱贫”、被动帮扶向主动发展、“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妇女创业、返乡农民工等主动向涉农金融机构申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77笔1156万元,有效带动243人就业。 二是贫困村通过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供销服务,有效解决其缺乏技术、不懂市场等制约脱贫的难点,随后再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扶贫资金。截至2020年末,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共计发放 12户 25491万元,余额24161万元,用于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花椒、蜜蜂养殖等产业,发动贫困村80%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并吸引青壮年返乡创业发展。 实施“三大模式” 促进增收致富 人行石棉支行通过运用好“支农再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让更多贫困村、贫困户享受到金融政策红利。 “政府+涉农银行+贫困户+风险补偿金”扶贫模式,助力自主创业脱贫——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遍存在无抵押、无担保的问题,涉农金融机构对有就业创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最高额度为10万元的信用贷款,有效破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项目资金瓶颈,并联合石棉农信联社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果树栽种管理方法,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2020年12月末,人行石棉支行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52户2164.08万元,余额1224.18万元,贷款贴息287.45万元,启动代偿机制代偿到期小额贷款14万元。 “政府+涉农银行+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风险补偿金”扶贫模式,助力能人带动脱贫—— 针对无技术、无独立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人行石棉支行积极开展间接帮扶模式,以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展,以及通过能人大户带动的方式,为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种植户、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种苗等,增加其家庭收入,帮助其脱贫致富。目前,已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放扶贫贷款5户808万元,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 1519户2717人。 “政府+涉农银行+龙头企业+产业链客户”扶贫模式,助力银企合作脱贫——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就是促进产业发展,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人行石棉支行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参与“互联网+扶贫”战略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促进农业由传统向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转变的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和贫困户实现致富梦想。 2020年2月,正值石棉县扶贫农产品黄果柑成熟时期,但受疫情影响,外来客商锐减,5万余亩黄果柑面临滞销、脱贫户面临减收的困境。随后,人行石棉支行立即指导金融机构及时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家庭农场“输血供氧”,帮助种植大户解困。同时,积极帮助种植户运用“蜀信e惠生活”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国扶贫基金会平台等进行扶贫农产品销售,实现互联网扶贫。 完善“三大机制” 强化责任落实 健全考核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专项统计制度,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人行石棉县支行对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涉农金融机构实行不同政策优惠和倾斜。建立《石棉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处置预案》,将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一级政府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持度纳入全县目标绩效考核,促进其配合涉农金融机构做好贷款到期清收工作,做到早提醒、早公告、早预警,确保到期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有效及时化解。2020年末石棉县扶贫小额贷款实现“零逾期”。 完善督查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精准扶贫开展督查。实行金融精准扶贫约谈问责制,层层传导脱贫压力、级级压实工作责任,对督查中发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等情况,酌情约见涉农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开展诫勉谈话,限制有关业务的办理,取消优惠政策。 强化沟通机制。以联席会方式畅通与政府相关部门、乡镇主体的沟通协调渠道,提高部门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认识。通过媒体渠道、“金融知识进乡村”、三微一端、电话宣传等方式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正面引导贫困户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以此促进石棉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行石棉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该支行将带领县域内金融机构进一步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推动做好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有效衔接,将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317008.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57/wKhuumBQ8q-AE3rPAIVg6zw8fKQ224.png, ZB_AREA_LIST=, FB=

——人行石棉支行金融扶贫工作综述

, TS=人行石棉支行工作人员在填写帮扶信息卡},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8, CODE=200, CURBM=008, YEAR=2021, PAPERDATE=2021/03/17, DAY=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