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1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强渡大渡河书写长征奇迹

红军精神从未离开过

安顺场举行纪念活动  黄刚

安顺场举行纪念活动 黄刚

编者按: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这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

本期起,西康周末推出“牢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报道,一起去追忆红色过往,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1935年5月至1936年2月期间,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长征相继经过雅安,并在雅安进行革命斗争活动。从大渡河畔到夹金山麓,雅安的每一片土地上都写满了红军故事……

强渡大渡河书写长征奇迹

红军精神从未离开过

一处渡口遗址,因红军强渡成功而名垂青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十八名勇士和八名船工的英雄过往,留下诸多红色基因。

这里就是石棉县安顺场,在红色文化的浸染中,不断发展,走上了一条红色旅游的发展之路。

军民同心克天险

一块矗立的石碑上,红色的“红军渡”三字分外耀眼;旁边是一组新建的雕塑,18名突击队员手持武器冲下河岸,冲向河边渡船;渡船旁,是撑船的船工和背着弹药的红军……

站在大渡河畔,看着栩栩如生的雕塑,86年前的那场战役仿佛就在眼前。

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安顺场外的大渡河是一道险关,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路北上,顺利通过彝区,准备强渡大渡河。5月24日傍晚,中央红军先遣队疾行120里到达安顺场,刘伯承、聂荣臻两位元帅亲率部队占领安顺场渡口。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正值汛期,河水陡增,河面有300米之宽。蒋介石沿岸布防,没收了所有渡船,北岸派重兵把守,南面有国民党中央军紧追,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让红军再蹈石达开覆辙……

为了确保渡河万无一失,红军没有贸然行动。在调整渡河方案后,他们决定集结精锐装备,挑选战斗骨干作为强渡奋勇队。

战斗由红1团执行,团长杨得志和团政委黎林接受这个重要任务后,由一营营长孙继先从报名的战士中选出了17勇士,担负渡河任务。

17勇士中有熊上林、罗会明、刘长发、张表克、张桂成、萧汉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郭士苍、张成球、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每人携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枚手榴弹。

当时,这17位战士的平均年龄不过20岁。

5月25日一早,孙继先带领17勇士乘着木船,在激流上一边强渡,一边和对岸的敌军作战。红1团其他部队在南岸掩护。

孙继先和17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和弹雨前进,终于登上了对岸,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但是,由于大渡河水深流急,缺乏渡河工具,大部队迅速过河十分困难。在追敌日益迫近的情况下,红军决定,一部分兵力由安顺场继续渡河,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随后,两路部队夹河而过,终于渡河成功,摆脱了追敌。

当时,光有船是过不了大渡河的,必须要有熟悉大渡河水性的船工,而帅仕高就是当地的船工之一,红军首长找到他,他就立即答应了,并找来了当地人郑有伦、减仕华、汪有伦等7名船工。

船工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将18名红军勇士成功送到对岸。

在国民党军吹嘘的“不可逾越的大渡河”撕开一道缺口,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道北上通路。这一壮举,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耀眼的一页,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共建“红色”安顺场

大渡河畔,安顺场境内,一株株黄果柑树挂满果实。

安顺场内,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房屋矗立其中。

“这是当年红军渡河的船” “这里是红军指挥所”“这里是孙继先骨灰抛撒处”……每到节假日,这里的景区停车场内挤满了各地车辆。红军在安顺场留下了诸多遗迹,也留下了不少让人乐道的传奇故事。红军在安顺场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但红军精神却世世代代在这里传承。

石棉县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蜚声中外,是全国唯一以悲衬喜的国家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近年来,石棉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在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革命遗址,打造了安顺场全国“初心”体验教育基地,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筑牢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这里有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石棉校区。该校区以弘扬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安顺场、川矿记忆等红色资源,以“党校+基地”模式,突出构建初心体验教育、理论专题培训、能力素质拓展教学布局。

安顺场河岸,新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公园内,设有红军指挥楼、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红军渡口、孙继先骨灰抛撒处4个现场教学点位。

如今,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打造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谱写的这首壮丽史诗,至今闪耀着夺目光辉;十八勇士和八位船工展现的军民鱼水情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本报记者 黄伟

相关链接

勇士归来

魂系大渡河

孙继先,山东菏泽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5年5月25日,时任红一团第一营营长的孙继先带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35年5月,当时的红一军团政治部出版的《战士报》发表通讯《十七个强渡的英雄》,从此“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广为人知。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孙继先——他不居功、不争名,并没有把自己列为强渡英雄。

1990年,孙继先将军去世,新华社播放的电稿中这样描述:“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带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长征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9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一改70周年17勇士展板,不但列明了18勇士,而且把孙继先放在了首位。

孙继先将军另一个光辉的身份是“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基地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他将余生献给了大西北戈壁滩。

1990年4月13日,孙继先在济南病逝。他的亲人遵照遗嘱,将他的骨灰一半埋在了大西北戈壁滩,一半撒在了大渡河!

红军船雕塑

红军船雕塑

孙继先将军的部分骨灰撒入大渡河

孙继先将军的部分骨灰撒入大渡河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3, PREBM=001, NUM=0, GUID=1372956196997365762,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1,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3/20/001/1372956196997365762.html, DOCPUBTIME=2021-03-20 02:00:07, DOCAUTHOR=黄伟, CLEAR_CONTENT= 编者按: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这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 本期起,西康周末推出“牢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报道,一起去追忆红色过往,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1935年5月至1936年2月期间,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长征相继经过雅安,并在雅安进行革命斗争活动。从大渡河畔到夹金山麓,雅安的每一片土地上都写满了红军故事…… 强渡大渡河书写长征奇迹 红军精神从未离开过 一处渡口遗址,因红军强渡成功而名垂青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十八名勇士和八名船工的英雄过往,留下诸多红色基因。 这里就是石棉县安顺场,在红色文化的浸染中,不断发展,走上了一条红色旅游的发展之路。 军民同心克天险 一块矗立的石碑上,红色的“红军渡”三字分外耀眼;旁边是一组新建的雕塑,18名突击队员手持武器冲下河岸,冲向河边渡船;渡船旁,是撑船的船工和背着弹药的红军…… 站在大渡河畔,看着栩栩如生的雕塑,86年前的那场战役仿佛就在眼前。 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安顺场外的大渡河是一道险关,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路北上,顺利通过彝区,准备强渡大渡河。5月24日傍晚,中央红军先遣队疾行120里到达安顺场,刘伯承、聂荣臻两位元帅亲率部队占领安顺场渡口。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正值汛期,河水陡增,河面有300米之宽。蒋介石沿岸布防,没收了所有渡船,北岸派重兵把守,南面有国民党中央军紧追,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让红军再蹈石达开覆辙…… 为了确保渡河万无一失,红军没有贸然行动。在调整渡河方案后,他们决定集结精锐装备,挑选战斗骨干作为强渡奋勇队。 战斗由红1团执行,团长杨得志和团政委黎林接受这个重要任务后,由一营营长孙继先从报名的战士中选出了17勇士,担负渡河任务。 17勇士中有熊上林、罗会明、刘长发、张表克、张桂成、萧汉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郭士苍、张成球、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每人携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枚手榴弹。 当时,这17位战士的平均年龄不过20岁。 5月25日一早,孙继先带领17勇士乘着木船,在激流上一边强渡,一边和对岸的敌军作战。红1团其他部队在南岸掩护。 孙继先和17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和弹雨前进,终于登上了对岸,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但是,由于大渡河水深流急,缺乏渡河工具,大部队迅速过河十分困难。在追敌日益迫近的情况下,红军决定,一部分兵力由安顺场继续渡河,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随后,两路部队夹河而过,终于渡河成功,摆脱了追敌。 当时,光有船是过不了大渡河的,必须要有熟悉大渡河水性的船工,而帅仕高就是当地的船工之一,红军首长找到他,他就立即答应了,并找来了当地人郑有伦、减仕华、汪有伦等7名船工。 船工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将18名红军勇士成功送到对岸。 在国民党军吹嘘的“不可逾越的大渡河”撕开一道缺口,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道北上通路。这一壮举,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耀眼的一页,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共建“红色”安顺场 大渡河畔,安顺场境内,一株株黄果柑树挂满果实。 安顺场内,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房屋矗立其中。 “这是当年红军渡河的船” “这里是红军指挥所”“这里是孙继先骨灰抛撒处”……每到节假日,这里的景区停车场内挤满了各地车辆。红军在安顺场留下了诸多遗迹,也留下了不少让人乐道的传奇故事。红军在安顺场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但红军精神却世世代代在这里传承。 石棉县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蜚声中外,是全国唯一以悲衬喜的国家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近年来,石棉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在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革命遗址,打造了安顺场全国“初心”体验教育基地,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筑牢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这里有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石棉校区。该校区以弘扬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安顺场、川矿记忆等红色资源,以“党校+基地”模式,突出构建初心体验教育、理论专题培训、能力素质拓展教学布局。 安顺场河岸,新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公园内,设有红军指挥楼、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红军渡口、孙继先骨灰抛撒处4个现场教学点位。 如今,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打造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谱写的这首壮丽史诗,至今闪耀着夺目光辉;十八勇士和八位船工展现的军民鱼水情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本报记者 黄伟 相关链接 勇士归来 魂系大渡河 孙继先,山东菏泽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5年5月25日,时任红一团第一营营长的孙继先带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35年5月,当时的红一军团政治部出版的《战士报》发表通讯《十七个强渡的英雄》,从此“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广为人知。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孙继先——他不居功、不争名,并没有把自己列为强渡英雄。 1990年,孙继先将军去世,新华社播放的电稿中这样描述:“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带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长征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9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一改70周年17勇士展板,不但列明了18勇士,而且把孙继先放在了首位。 孙继先将军另一个光辉的身份是“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基地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他将余生献给了大西北戈壁滩。 1990年4月13日,孙继先在济南病逝。他的亲人遵照遗嘱,将他的骨灰一半埋在了大西北戈壁滩,一半撒在了大渡河!, BM=001版, type=0, ZB_DROP=0, TXS=2775, NODEID=null, DOCTITLE=红军精神从未离开过,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强渡大渡河书写长征奇迹, ZB_ORIGINAL=1, CONTENT=
安顺场举行纪念活动  黄刚

安顺场举行纪念活动 黄刚

编者按: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这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

本期起,西康周末推出“牢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报道,一起去追忆红色过往,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1935年5月至1936年2月期间,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长征相继经过雅安,并在雅安进行革命斗争活动。从大渡河畔到夹金山麓,雅安的每一片土地上都写满了红军故事……

强渡大渡河书写长征奇迹

红军精神从未离开过

一处渡口遗址,因红军强渡成功而名垂青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十八名勇士和八名船工的英雄过往,留下诸多红色基因。

这里就是石棉县安顺场,在红色文化的浸染中,不断发展,走上了一条红色旅游的发展之路。

军民同心克天险

一块矗立的石碑上,红色的“红军渡”三字分外耀眼;旁边是一组新建的雕塑,18名突击队员手持武器冲下河岸,冲向河边渡船;渡船旁,是撑船的船工和背着弹药的红军……

站在大渡河畔,看着栩栩如生的雕塑,86年前的那场战役仿佛就在眼前。

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安顺场外的大渡河是一道险关,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路北上,顺利通过彝区,准备强渡大渡河。5月24日傍晚,中央红军先遣队疾行120里到达安顺场,刘伯承、聂荣臻两位元帅亲率部队占领安顺场渡口。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正值汛期,河水陡增,河面有300米之宽。蒋介石沿岸布防,没收了所有渡船,北岸派重兵把守,南面有国民党中央军紧追,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让红军再蹈石达开覆辙……

为了确保渡河万无一失,红军没有贸然行动。在调整渡河方案后,他们决定集结精锐装备,挑选战斗骨干作为强渡奋勇队。

战斗由红1团执行,团长杨得志和团政委黎林接受这个重要任务后,由一营营长孙继先从报名的战士中选出了17勇士,担负渡河任务。

17勇士中有熊上林、罗会明、刘长发、张表克、张桂成、萧汉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郭士苍、张成球、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每人携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枚手榴弹。

当时,这17位战士的平均年龄不过20岁。

5月25日一早,孙继先带领17勇士乘着木船,在激流上一边强渡,一边和对岸的敌军作战。红1团其他部队在南岸掩护。

孙继先和17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和弹雨前进,终于登上了对岸,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但是,由于大渡河水深流急,缺乏渡河工具,大部队迅速过河十分困难。在追敌日益迫近的情况下,红军决定,一部分兵力由安顺场继续渡河,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随后,两路部队夹河而过,终于渡河成功,摆脱了追敌。

当时,光有船是过不了大渡河的,必须要有熟悉大渡河水性的船工,而帅仕高就是当地的船工之一,红军首长找到他,他就立即答应了,并找来了当地人郑有伦、减仕华、汪有伦等7名船工。

船工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将18名红军勇士成功送到对岸。

在国民党军吹嘘的“不可逾越的大渡河”撕开一道缺口,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道北上通路。这一壮举,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耀眼的一页,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共建“红色”安顺场

大渡河畔,安顺场境内,一株株黄果柑树挂满果实。

安顺场内,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房屋矗立其中。

“这是当年红军渡河的船” “这里是红军指挥所”“这里是孙继先骨灰抛撒处”……每到节假日,这里的景区停车场内挤满了各地车辆。红军在安顺场留下了诸多遗迹,也留下了不少让人乐道的传奇故事。红军在安顺场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但红军精神却世世代代在这里传承。

石棉县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蜚声中外,是全国唯一以悲衬喜的国家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近年来,石棉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在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革命遗址,打造了安顺场全国“初心”体验教育基地,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筑牢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这里有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石棉校区。该校区以弘扬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安顺场、川矿记忆等红色资源,以“党校+基地”模式,突出构建初心体验教育、理论专题培训、能力素质拓展教学布局。

安顺场河岸,新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公园内,设有红军指挥楼、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红军渡口、孙继先骨灰抛撒处4个现场教学点位。

如今,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打造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谱写的这首壮丽史诗,至今闪耀着夺目光辉;十八勇士和八位船工展现的军民鱼水情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本报记者 黄伟

相关链接

勇士归来

魂系大渡河

孙继先,山东菏泽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5年5月25日,时任红一团第一营营长的孙继先带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35年5月,当时的红一军团政治部出版的《战士报》发表通讯《十七个强渡的英雄》,从此“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广为人知。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孙继先——他不居功、不争名,并没有把自己列为强渡英雄。

1990年,孙继先将军去世,新华社播放的电稿中这样描述:“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带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长征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9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一改70周年17勇士展板,不但列明了18勇士,而且把孙继先放在了首位。

孙继先将军另一个光辉的身份是“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基地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他将余生献给了大西北戈壁滩。

1990年4月13日,孙继先在济南病逝。他的亲人遵照遗嘱,将他的骨灰一半埋在了大西北戈壁滩,一半撒在了大渡河!

红军船雕塑

红军船雕塑

孙继先将军的部分骨灰撒入大渡河

孙继先将军的部分骨灰撒入大渡河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72956196997365762, IR_CONTENT= 编者按: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这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 本期起,西康周末推出“牢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报道,一起去追忆红色过往,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1935年5月至1936年2月期间,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长征相继经过雅安,并在雅安进行革命斗争活动。从大渡河畔到夹金山麓,雅安的每一片土地上都写满了红军故事…… 强渡大渡河书写长征奇迹 红军精神从未离开过 一处渡口遗址,因红军强渡成功而名垂青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十八名勇士和八名船工的英雄过往,留下诸多红色基因。 这里就是石棉县安顺场,在红色文化的浸染中,不断发展,走上了一条红色旅游的发展之路。 军民同心克天险 一块矗立的石碑上,红色的“红军渡”三字分外耀眼;旁边是一组新建的雕塑,18名突击队员手持武器冲下河岸,冲向河边渡船;渡船旁,是撑船的船工和背着弹药的红军…… 站在大渡河畔,看着栩栩如生的雕塑,86年前的那场战役仿佛就在眼前。 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安顺场外的大渡河是一道险关,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路北上,顺利通过彝区,准备强渡大渡河。5月24日傍晚,中央红军先遣队疾行120里到达安顺场,刘伯承、聂荣臻两位元帅亲率部队占领安顺场渡口。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正值汛期,河水陡增,河面有300米之宽。蒋介石沿岸布防,没收了所有渡船,北岸派重兵把守,南面有国民党中央军紧追,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让红军再蹈石达开覆辙…… 为了确保渡河万无一失,红军没有贸然行动。在调整渡河方案后,他们决定集结精锐装备,挑选战斗骨干作为强渡奋勇队。 战斗由红1团执行,团长杨得志和团政委黎林接受这个重要任务后,由一营营长孙继先从报名的战士中选出了17勇士,担负渡河任务。 17勇士中有熊上林、罗会明、刘长发、张表克、张桂成、萧汉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郭士苍、张成球、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每人携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枚手榴弹。 当时,这17位战士的平均年龄不过20岁。 5月25日一早,孙继先带领17勇士乘着木船,在激流上一边强渡,一边和对岸的敌军作战。红1团其他部队在南岸掩护。 孙继先和17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和弹雨前进,终于登上了对岸,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但是,由于大渡河水深流急,缺乏渡河工具,大部队迅速过河十分困难。在追敌日益迫近的情况下,红军决定,一部分兵力由安顺场继续渡河,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随后,两路部队夹河而过,终于渡河成功,摆脱了追敌。 当时,光有船是过不了大渡河的,必须要有熟悉大渡河水性的船工,而帅仕高就是当地的船工之一,红军首长找到他,他就立即答应了,并找来了当地人郑有伦、减仕华、汪有伦等7名船工。 船工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将18名红军勇士成功送到对岸。 在国民党军吹嘘的“不可逾越的大渡河”撕开一道缺口,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道北上通路。这一壮举,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耀眼的一页,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共建“红色”安顺场 大渡河畔,安顺场境内,一株株黄果柑树挂满果实。 安顺场内,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房屋矗立其中。 “这是当年红军渡河的船” “这里是红军指挥所”“这里是孙继先骨灰抛撒处”……每到节假日,这里的景区停车场内挤满了各地车辆。红军在安顺场留下了诸多遗迹,也留下了不少让人乐道的传奇故事。红军在安顺场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但红军精神却世世代代在这里传承。 石棉县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蜚声中外,是全国唯一以悲衬喜的国家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近年来,石棉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在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革命遗址,打造了安顺场全国“初心”体验教育基地,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筑牢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这里有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石棉校区。该校区以弘扬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安顺场、川矿记忆等红色资源,以“党校+基地”模式,突出构建初心体验教育、理论专题培训、能力素质拓展教学布局。 安顺场河岸,新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公园内,设有红军指挥楼、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红军渡口、孙继先骨灰抛撒处4个现场教学点位。 如今,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打造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谱写的这首壮丽史诗,至今闪耀着夺目光辉;十八勇士和八位船工展现的军民鱼水情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本报记者 黄伟 相关链接 勇士归来 魂系大渡河 孙继先,山东菏泽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5年5月25日,时任红一团第一营营长的孙继先带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35年5月,当时的红一军团政治部出版的《战士报》发表通讯《十七个强渡的英雄》,从此“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广为人知。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孙继先——他不居功、不争名,并没有把自己列为强渡英雄。 1990年,孙继先将军去世,新华社播放的电稿中这样描述:“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带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长征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9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一改70周年17勇士展板,不但列明了18勇士,而且把孙继先放在了首位。 孙继先将军另一个光辉的身份是“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基地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他将余生献给了大西北戈壁滩。 1990年4月13日,孙继先在济南病逝。他的亲人遵照遗嘱,将他的骨灰一半埋在了大西北戈壁滩,一半撒在了大渡河!,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320001.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59/wKhuumBU5xOAZTnBAHJiG8Kakvs102.png, ZB_AREA_LIST=, FB=

, TS=安顺场举行纪念活动 黄刚&&红军船雕塑&&孙继先将军的部分骨灰撒入大渡河},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2, CODE=200, CURBM=001, YEAR=2021, PAPERDATE=2021/03/20, DA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