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7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十三载捡拾垃圾美化环境

——记荥经县“环境治理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

兰启书(左一)和队员一起捡垃圾和树叶

兰启书(左一)和队员一起捡垃圾和树叶

在荥经县城,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一手拿着竹夹子,一手提着塑料桶,行走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捡拾地上的烟头果皮、纸屑树叶。他们既不是环卫保洁人员,也不社区组织的人员,而是自发形成的一支“环境治理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也有人叫他们“捡拾垃圾的志愿者”。

“爱卫生就是爱健康,讲卫生就是爱自己。”4月14日,最先带头捡拾垃圾的兰启书说,人老体弱,只能做捡垃圾的活儿,“处处干干净净,就能减少疾病传播,有助于身体健康。”

捡垃圾 为净化环境出份力

68岁的兰启书,家住荥经县严道街道康宁路,她上街捡烟头果皮等垃圾,要追溯到2008年。

兰启书说,那时,许多人的环境意识还不强,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一次,她在街上发现,白色垃圾多,塑料袋被风吹得到处乱飞,便萌发了捡拾垃圾美化环境的想法。此时,她碰到了也有相同想法的李素文,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上街捡拾垃圾,倡导文明,美化环境。

消息传开后,两人周围许多人表示愿意参加。随即,一支由兰启书、李素文承头的捡拾垃圾的志愿者队伍形成。这支队伍几乎每天都要开展捡拾垃圾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们捡拾垃圾后,主动加入,人员最多时有四五十人,分为多个小组分片区开展活动。其间,部分人员因各种原因离开,但也有其他人员受到感召加入,人员最少时也有20多人。

“我们没有固定的区域,哪里有垃圾,就到哪里捡。”兰启书说,他们主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如公园、广场等区域;绿化带是白色垃圾主要的“藏身”之地,是他们的重点清理区域;有时,这支志愿者队伍也会去帮助打扫共公厕所等。

随着市民爱护环境卫生意识提高,环卫保洁工人的努力,以及疫情防控的需要,从去年开始,这支志愿者队伍将活动改为每周四开展。

卖废品 用所得看望残疾人

在这支志愿者队伍看来,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而环境卫生脏乱差是多种疾病的诱因,讲卫生就是爱自己、爱别人。

“我们一路走来,要感谢许多鼓励支持我们的人。”兰启书介绍,在开展捡拾垃圾的过程中,经常得到路人的称赞和有关方面的支持——路人经常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天气热时,有人主动上前请他们喝水,让他们休息;他们戴的红袖套,是相关部门制作好后赠送的……

“一句鼓励,一声问候,一次支持,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动力。”兰启书说,他们捡垃圾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少人乱扔垃圾的行为;看到爱护环境卫生的人越来越多、城市环境越来越干净,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外,这支志愿者队伍还富有爱心,他们把捡到的纸壳、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废品卖到废品回收站,积少成多后将收入全部用于看望残疾人。有时,他们还会自掏腰包,购买物品看望、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兰启书说,志愿者队伍中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艰苦岁月,见证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今吃穿不愁,他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本报记者 彭加权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4, PREBM=006, NUM=6, GUID=1384552859525382144,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7,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4/21/007/1384552859525382144.html, DOCPUBTIME=2021-04-21 02:01:07, DOCAUTHOR=彭加权, CLEAR_CONTENT= 在荥经县城,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一手拿着竹夹子,一手提着塑料桶,行走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捡拾地上的烟头果皮、纸屑树叶。他们既不是环卫保洁人员,也不社区组织的人员,而是自发形成的一支“环境治理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也有人叫他们“捡拾垃圾的志愿者”。 “爱卫生就是爱健康,讲卫生就是爱自己。”4月14日,最先带头捡拾垃圾的兰启书说,人老体弱,只能做捡垃圾的活儿,“处处干干净净,就能减少疾病传播,有助于身体健康。” 捡垃圾 为净化环境出份力 68岁的兰启书,家住荥经县严道街道康宁路,她上街捡烟头果皮等垃圾,要追溯到2008年。 兰启书说,那时,许多人的环境意识还不强,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一次,她在街上发现,白色垃圾多,塑料袋被风吹得到处乱飞,便萌发了捡拾垃圾美化环境的想法。此时,她碰到了也有相同想法的李素文,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上街捡拾垃圾,倡导文明,美化环境。 消息传开后,两人周围许多人表示愿意参加。随即,一支由兰启书、李素文承头的捡拾垃圾的志愿者队伍形成。这支队伍几乎每天都要开展捡拾垃圾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们捡拾垃圾后,主动加入,人员最多时有四五十人,分为多个小组分片区开展活动。其间,部分人员因各种原因离开,但也有其他人员受到感召加入,人员最少时也有20多人。 “我们没有固定的区域,哪里有垃圾,就到哪里捡。”兰启书说,他们主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如公园、广场等区域;绿化带是白色垃圾主要的“藏身”之地,是他们的重点清理区域;有时,这支志愿者队伍也会去帮助打扫共公厕所等。 随着市民爱护环境卫生意识提高,环卫保洁工人的努力,以及疫情防控的需要,从去年开始,这支志愿者队伍将活动改为每周四开展。 卖废品 用所得看望残疾人 在这支志愿者队伍看来,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而环境卫生脏乱差是多种疾病的诱因,讲卫生就是爱自己、爱别人。 “我们一路走来,要感谢许多鼓励支持我们的人。”兰启书介绍,在开展捡拾垃圾的过程中,经常得到路人的称赞和有关方面的支持——路人经常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天气热时,有人主动上前请他们喝水,让他们休息;他们戴的红袖套,是相关部门制作好后赠送的…… “一句鼓励,一声问候,一次支持,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动力。”兰启书说,他们捡垃圾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少人乱扔垃圾的行为;看到爱护环境卫生的人越来越多、城市环境越来越干净,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外,这支志愿者队伍还富有爱心,他们把捡到的纸壳、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废品卖到废品回收站,积少成多后将收入全部用于看望残疾人。有时,他们还会自掏腰包,购买物品看望、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兰启书说,志愿者队伍中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艰苦岁月,见证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今吃穿不愁,他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本报记者 彭加权, BM=007版, type=0, ZB_DROP=0, TXS=1261, NODEID=null, DOCTITLE=十三载捡拾垃圾美化环境,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兰启书(左一)和队员一起捡垃圾和树叶

兰启书(左一)和队员一起捡垃圾和树叶

在荥经县城,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一手拿着竹夹子,一手提着塑料桶,行走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捡拾地上的烟头果皮、纸屑树叶。他们既不是环卫保洁人员,也不社区组织的人员,而是自发形成的一支“环境治理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也有人叫他们“捡拾垃圾的志愿者”。

“爱卫生就是爱健康,讲卫生就是爱自己。”4月14日,最先带头捡拾垃圾的兰启书说,人老体弱,只能做捡垃圾的活儿,“处处干干净净,就能减少疾病传播,有助于身体健康。”

捡垃圾 为净化环境出份力

68岁的兰启书,家住荥经县严道街道康宁路,她上街捡烟头果皮等垃圾,要追溯到2008年。

兰启书说,那时,许多人的环境意识还不强,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一次,她在街上发现,白色垃圾多,塑料袋被风吹得到处乱飞,便萌发了捡拾垃圾美化环境的想法。此时,她碰到了也有相同想法的李素文,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上街捡拾垃圾,倡导文明,美化环境。

消息传开后,两人周围许多人表示愿意参加。随即,一支由兰启书、李素文承头的捡拾垃圾的志愿者队伍形成。这支队伍几乎每天都要开展捡拾垃圾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们捡拾垃圾后,主动加入,人员最多时有四五十人,分为多个小组分片区开展活动。其间,部分人员因各种原因离开,但也有其他人员受到感召加入,人员最少时也有20多人。

“我们没有固定的区域,哪里有垃圾,就到哪里捡。”兰启书说,他们主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如公园、广场等区域;绿化带是白色垃圾主要的“藏身”之地,是他们的重点清理区域;有时,这支志愿者队伍也会去帮助打扫共公厕所等。

随着市民爱护环境卫生意识提高,环卫保洁工人的努力,以及疫情防控的需要,从去年开始,这支志愿者队伍将活动改为每周四开展。

卖废品 用所得看望残疾人

在这支志愿者队伍看来,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而环境卫生脏乱差是多种疾病的诱因,讲卫生就是爱自己、爱别人。

“我们一路走来,要感谢许多鼓励支持我们的人。”兰启书介绍,在开展捡拾垃圾的过程中,经常得到路人的称赞和有关方面的支持——路人经常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天气热时,有人主动上前请他们喝水,让他们休息;他们戴的红袖套,是相关部门制作好后赠送的……

“一句鼓励,一声问候,一次支持,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动力。”兰启书说,他们捡垃圾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少人乱扔垃圾的行为;看到爱护环境卫生的人越来越多、城市环境越来越干净,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外,这支志愿者队伍还富有爱心,他们把捡到的纸壳、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废品卖到废品回收站,积少成多后将收入全部用于看望残疾人。有时,他们还会自掏腰包,购买物品看望、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兰启书说,志愿者队伍中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艰苦岁月,见证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今吃穿不愁,他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本报记者 彭加权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84552859525382144, IR_CONTENT= 在荥经县城,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一手拿着竹夹子,一手提着塑料桶,行走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捡拾地上的烟头果皮、纸屑树叶。他们既不是环卫保洁人员,也不社区组织的人员,而是自发形成的一支“环境治理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也有人叫他们“捡拾垃圾的志愿者”。 “爱卫生就是爱健康,讲卫生就是爱自己。”4月14日,最先带头捡拾垃圾的兰启书说,人老体弱,只能做捡垃圾的活儿,“处处干干净净,就能减少疾病传播,有助于身体健康。” 捡垃圾 为净化环境出份力 68岁的兰启书,家住荥经县严道街道康宁路,她上街捡烟头果皮等垃圾,要追溯到2008年。 兰启书说,那时,许多人的环境意识还不强,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一次,她在街上发现,白色垃圾多,塑料袋被风吹得到处乱飞,便萌发了捡拾垃圾美化环境的想法。此时,她碰到了也有相同想法的李素文,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上街捡拾垃圾,倡导文明,美化环境。 消息传开后,两人周围许多人表示愿意参加。随即,一支由兰启书、李素文承头的捡拾垃圾的志愿者队伍形成。这支队伍几乎每天都要开展捡拾垃圾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们捡拾垃圾后,主动加入,人员最多时有四五十人,分为多个小组分片区开展活动。其间,部分人员因各种原因离开,但也有其他人员受到感召加入,人员最少时也有20多人。 “我们没有固定的区域,哪里有垃圾,就到哪里捡。”兰启书说,他们主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如公园、广场等区域;绿化带是白色垃圾主要的“藏身”之地,是他们的重点清理区域;有时,这支志愿者队伍也会去帮助打扫共公厕所等。 随着市民爱护环境卫生意识提高,环卫保洁工人的努力,以及疫情防控的需要,从去年开始,这支志愿者队伍将活动改为每周四开展。 卖废品 用所得看望残疾人 在这支志愿者队伍看来,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而环境卫生脏乱差是多种疾病的诱因,讲卫生就是爱自己、爱别人。 “我们一路走来,要感谢许多鼓励支持我们的人。”兰启书介绍,在开展捡拾垃圾的过程中,经常得到路人的称赞和有关方面的支持——路人经常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天气热时,有人主动上前请他们喝水,让他们休息;他们戴的红袖套,是相关部门制作好后赠送的…… “一句鼓励,一声问候,一次支持,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动力。”兰启书说,他们捡垃圾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少人乱扔垃圾的行为;看到爱护环境卫生的人越来越多、城市环境越来越干净,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外,这支志愿者队伍还富有爱心,他们把捡到的纸壳、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废品卖到废品回收站,积少成多后将收入全部用于看望残疾人。有时,他们还会自掏腰包,购买物品看望、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兰启书说,志愿者队伍中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艰苦岁月,见证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今吃穿不愁,他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本报记者 彭加权,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421007.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80/wKhuumB_F3iALjBMAJzdgTm9EsQ827.png, ZB_AREA_LIST=, FB=

——记荥经县“环境治理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

, TS=兰启书(左一)和队员一起捡垃圾和树叶},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8, CODE=200, CURBM=007, YEAR=2021, PAPERDATE=2021/04/21, DAY=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