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老屋

老屋

□王斌

和小镇巷子里那些经年的老旧瓦房一样,老屋也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从小镇迁到城里居住后,我回老屋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泥巴墙壁上,木条格的小方窗糊了多年的白纸,后来换成了磨砂玻璃,而现在的小方窗却更像是一个垂危病人,日日张着一张黑洞洞的口。透过木窗往屋内望去,屋子里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老屋里的时光依然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某一天。老式的窗台下,是那张褐红色的大写字台,每天下午放了学,上初中的二哥和上小学的我就在写字台上各自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拉开写字台抽屉,抽屉的第一格里放的是父亲的工作证和笔记本,第二格里放着家里的户口本和日常零用钱,在那经济拮据的年代,大写字台在家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台屏幕窄小、外壳脏污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依旧静静地放置在写字台的一角,而那年家里卖了一头过年猪,欢天喜地从供销社抱回电视机的那一幕,仿佛还在眼前。

目光移到堂屋,父亲最钟爱的那把藤椅靠在后墙角。那年五一劳动节,乡政府补发了两个月的工资,下午从单位回到家里,父亲红光满面向家人们高声宣布,他已找了小镇的匠人,要编一把时下最流行的藤圈椅。两个星期后,编好的藤椅送进了家门,父亲高兴得像个小孩。

而今,我每次回到小镇上的老屋,都要绕到瓦房后去看看那棵桂花树。桂花树是我奶奶种的,她已走了二十多年,已长成锄柄大小的桂花树依旧年年枝繁叶茂。金秋时节,走进巷口,便可以闻到馥郁的桂花香味。也是在那时,我才明白了——我的根在老屋里。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4, PREBM=002, NUM=2, GUID=1385639771986919424,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4/24/003/1385639771986919424.html, DOCPUBTIME=2021-04-24 02:00:07, DOCAUTHOR=□王斌, CLEAR_CONTENT=老屋 □王斌 和小镇巷子里那些经年的老旧瓦房一样,老屋也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从小镇迁到城里居住后,我回老屋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泥巴墙壁上,木条格的小方窗糊了多年的白纸,后来换成了磨砂玻璃,而现在的小方窗却更像是一个垂危病人,日日张着一张黑洞洞的口。透过木窗往屋内望去,屋子里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老屋里的时光依然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某一天。老式的窗台下,是那张褐红色的大写字台,每天下午放了学,上初中的二哥和上小学的我就在写字台上各自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拉开写字台抽屉,抽屉的第一格里放的是父亲的工作证和笔记本,第二格里放着家里的户口本和日常零用钱,在那经济拮据的年代,大写字台在家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台屏幕窄小、外壳脏污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依旧静静地放置在写字台的一角,而那年家里卖了一头过年猪,欢天喜地从供销社抱回电视机的那一幕,仿佛还在眼前。 目光移到堂屋,父亲最钟爱的那把藤椅靠在后墙角。那年五一劳动节,乡政府补发了两个月的工资,下午从单位回到家里,父亲红光满面向家人们高声宣布,他已找了小镇的匠人,要编一把时下最流行的藤圈椅。两个星期后,编好的藤椅送进了家门,父亲高兴得像个小孩。 而今,我每次回到小镇上的老屋,都要绕到瓦房后去看看那棵桂花树。桂花树是我奶奶种的,她已走了二十多年,已长成锄柄大小的桂花树依旧年年枝繁叶茂。金秋时节,走进巷口,便可以闻到馥郁的桂花香味。也是在那时,我才明白了——我的根在老屋里。,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642, NODEID=null, DOCTITLE=老屋,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老屋

□王斌

和小镇巷子里那些经年的老旧瓦房一样,老屋也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从小镇迁到城里居住后,我回老屋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泥巴墙壁上,木条格的小方窗糊了多年的白纸,后来换成了磨砂玻璃,而现在的小方窗却更像是一个垂危病人,日日张着一张黑洞洞的口。透过木窗往屋内望去,屋子里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老屋里的时光依然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某一天。老式的窗台下,是那张褐红色的大写字台,每天下午放了学,上初中的二哥和上小学的我就在写字台上各自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拉开写字台抽屉,抽屉的第一格里放的是父亲的工作证和笔记本,第二格里放着家里的户口本和日常零用钱,在那经济拮据的年代,大写字台在家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台屏幕窄小、外壳脏污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依旧静静地放置在写字台的一角,而那年家里卖了一头过年猪,欢天喜地从供销社抱回电视机的那一幕,仿佛还在眼前。

目光移到堂屋,父亲最钟爱的那把藤椅靠在后墙角。那年五一劳动节,乡政府补发了两个月的工资,下午从单位回到家里,父亲红光满面向家人们高声宣布,他已找了小镇的匠人,要编一把时下最流行的藤圈椅。两个星期后,编好的藤椅送进了家门,父亲高兴得像个小孩。

而今,我每次回到小镇上的老屋,都要绕到瓦房后去看看那棵桂花树。桂花树是我奶奶种的,她已走了二十多年,已长成锄柄大小的桂花树依旧年年枝繁叶茂。金秋时节,走进巷口,便可以闻到馥郁的桂花香味。也是在那时,我才明白了——我的根在老屋里。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85639771986919424, IR_CONTENT=老屋 □王斌 和小镇巷子里那些经年的老旧瓦房一样,老屋也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从小镇迁到城里居住后,我回老屋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泥巴墙壁上,木条格的小方窗糊了多年的白纸,后来换成了磨砂玻璃,而现在的小方窗却更像是一个垂危病人,日日张着一张黑洞洞的口。透过木窗往屋内望去,屋子里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老屋里的时光依然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某一天。老式的窗台下,是那张褐红色的大写字台,每天下午放了学,上初中的二哥和上小学的我就在写字台上各自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拉开写字台抽屉,抽屉的第一格里放的是父亲的工作证和笔记本,第二格里放着家里的户口本和日常零用钱,在那经济拮据的年代,大写字台在家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台屏幕窄小、外壳脏污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依旧静静地放置在写字台的一角,而那年家里卖了一头过年猪,欢天喜地从供销社抱回电视机的那一幕,仿佛还在眼前。 目光移到堂屋,父亲最钟爱的那把藤椅靠在后墙角。那年五一劳动节,乡政府补发了两个月的工资,下午从单位回到家里,父亲红光满面向家人们高声宣布,他已找了小镇的匠人,要编一把时下最流行的藤圈椅。两个星期后,编好的藤椅送进了家门,父亲高兴得像个小孩。 而今,我每次回到小镇上的老屋,都要绕到瓦房后去看看那棵桂花树。桂花树是我奶奶种的,她已走了二十多年,已长成锄柄大小的桂花树依旧年年枝繁叶茂。金秋时节,走进巷口,便可以闻到馥郁的桂花香味。也是在那时,我才明白了——我的根在老屋里。,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424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84/wKhuumCDC9yACQFvAJq16o__dkA212.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1, PAPERDATE=2021/04/24, DAY=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