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18个名字,18声到

——孙继先之子来石棉县安顺场祭奠父亲现场速写

孙东宁与少先队员交流

孙东宁与少先队员交流

他来了——年近七旬的孙东宁带着对父亲的哀思而来。

他们来了——解放军某部大渡河连的官兵带着对先辈的崇敬而来。

他们来了——安顺场希望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少先队员带着对英烈的尊崇而来。

26日,原强渡大渡河红一营营长孙继先的儿子孙东宁来到石棉县安顺场,祭奠父亲。同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追忆革命先烈,传扬红军精神。

当年,孙继先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在老百姓和船工的帮助下,成功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对岸渡口阵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0年,孙继先逝世后,按其遗愿,骨灰被分为三份处理,其中一部分骨灰被抛撒在他与战友一起战斗过的大渡河里。

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孙东宁见证了“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换届。

“滔滔大渡河,巍巍马耳山,十七勇士的故事耳濡目染,勇士精神代代相传……”在《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队歌——勇士精神代代传》的歌声中,有着红色文化底蕴的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新、老优秀少先队员更替。少先队员挥舞队旗,并表示要用行动传承红色文化、铭记红色历史。

“‘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是个正义的组织,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每分每秒都在提醒‘你是一名光荣的中队队员’!”慷慨激昂的誓言,表达出少先队员们学习红军精神、做勇士传人的信心和决心,也展示出新一代少年向革命先烈致敬,开拓美好明天的决心——这是榜样的力量。

聆听着少先队员的誓言,孙东宁亲切问候并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征精神还需要你们继承发扬。”

当天,不仅有传承大渡河勇士精神的少先队员,还有赓续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大渡河连的军人。

“红一营营长孙继先、二连连长熊尚林、二排排长罗会明、三班班长刘长发……”现场,孙东宁点了他的父亲孙继先和十七名勇士的名字,大渡河连、八一希望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掷地有声地回答。18个名字,18声到。

响彻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上空的“到”,传递着希望与力量。

随后,孙东宁来到安顺场孙继先骨灰抛撒处。

他表示,31年前,自己将父亲的骨灰抛撒到大渡河,从那以后,5月25日对他的家庭来说,就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临这个日子,我心中都会飘起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自然也会想起父辈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历史。长征精神和大渡河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

看着孙继先纪念碑(骨灰抛撒处)两旁,正在茁壮成长的树木,孙东宁回忆道:“原来种的是松树,现在换成了月季花。记得在2017年,我和其他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后人在安顺场种下了18棵树,以树树碑,星火传递长征精神。”

在写有“魂系大渡河”的孙继先纪念碑前,孙东宁和大渡河连官兵、“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少先队员等一起祭奠孙继先。孙东宁缓步上前,肃穆三鞠躬,献上一束黄菊花。随后,部队官兵、少先队员等依次上前祭奠——这是军人和后辈对革命先辈的悼念。

简短的祭奠仪式结束,孙东宁又走到纪念碑前,摆放上三支香烟——这是儿子对父亲的祭奠。

“时代在发展,精神却永存。”孙东宁表示,长眠的大渡河勇士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如果能看到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今天由后人接续,一定感到欣慰,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在传承。

大渡河水波涛汹涌,奔流不息。

孙东宁和大渡河连官兵走到河滩进行追思。在他们不远处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又一家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追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勇事迹,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在传承。

曾有学生问:“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明明知道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争先恐后参加突击队?”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是勇士们的精神内核——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一直在传承。

本报记者 高晓军 吴丹 郝立艺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4, PREBM=001, NUM=1, GUID=1386726936017043456,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4/27/002/1386726936017043456.html, DOCPUBTIME=2021-04-27 02:00:07, DOCAUTHOR=高晓军, CLEAR_CONTENT= 他来了——年近七旬的孙东宁带着对父亲的哀思而来。 他们来了——解放军某部大渡河连的官兵带着对先辈的崇敬而来。 他们来了——安顺场希望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少先队员带着对英烈的尊崇而来。 26日,原强渡大渡河红一营营长孙继先的儿子孙东宁来到石棉县安顺场,祭奠父亲。同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追忆革命先烈,传扬红军精神。 当年,孙继先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在老百姓和船工的帮助下,成功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对岸渡口阵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0年,孙继先逝世后,按其遗愿,骨灰被分为三份处理,其中一部分骨灰被抛撒在他与战友一起战斗过的大渡河里。 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孙东宁见证了“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换届。 “滔滔大渡河,巍巍马耳山,十七勇士的故事耳濡目染,勇士精神代代相传……”在《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队歌——勇士精神代代传》的歌声中,有着红色文化底蕴的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新、老优秀少先队员更替。少先队员挥舞队旗,并表示要用行动传承红色文化、铭记红色历史。 “‘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是个正义的组织,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每分每秒都在提醒‘你是一名光荣的中队队员’!”慷慨激昂的誓言,表达出少先队员们学习红军精神、做勇士传人的信心和决心,也展示出新一代少年向革命先烈致敬,开拓美好明天的决心——这是榜样的力量。 聆听着少先队员的誓言,孙东宁亲切问候并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征精神还需要你们继承发扬。” 当天,不仅有传承大渡河勇士精神的少先队员,还有赓续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大渡河连的军人。 “红一营营长孙继先、二连连长熊尚林、二排排长罗会明、三班班长刘长发……”现场,孙东宁点了他的父亲孙继先和十七名勇士的名字,大渡河连、八一希望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掷地有声地回答。18个名字,18声到。 响彻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上空的“到”,传递着希望与力量。 随后,孙东宁来到安顺场孙继先骨灰抛撒处。 他表示,31年前,自己将父亲的骨灰抛撒到大渡河,从那以后,5月25日对他的家庭来说,就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临这个日子,我心中都会飘起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自然也会想起父辈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历史。长征精神和大渡河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 看着孙继先纪念碑(骨灰抛撒处)两旁,正在茁壮成长的树木,孙东宁回忆道:“原来种的是松树,现在换成了月季花。记得在2017年,我和其他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后人在安顺场种下了18棵树,以树树碑,星火传递长征精神。” 在写有“魂系大渡河”的孙继先纪念碑前,孙东宁和大渡河连官兵、“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少先队员等一起祭奠孙继先。孙东宁缓步上前,肃穆三鞠躬,献上一束黄菊花。随后,部队官兵、少先队员等依次上前祭奠——这是军人和后辈对革命先辈的悼念。 简短的祭奠仪式结束,孙东宁又走到纪念碑前,摆放上三支香烟——这是儿子对父亲的祭奠。 “时代在发展,精神却永存。”孙东宁表示,长眠的大渡河勇士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如果能看到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今天由后人接续,一定感到欣慰,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在传承。 大渡河水波涛汹涌,奔流不息。 孙东宁和大渡河连官兵走到河滩进行追思。在他们不远处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又一家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追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勇事迹,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在传承。 曾有学生问:“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明明知道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争先恐后参加突击队?”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是勇士们的精神内核——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一直在传承。 本报记者 高晓军 吴丹 郝立艺,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1618, NODEID=null, DOCTITLE=18个名字,18声到,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孙东宁与少先队员交流

孙东宁与少先队员交流

他来了——年近七旬的孙东宁带着对父亲的哀思而来。

他们来了——解放军某部大渡河连的官兵带着对先辈的崇敬而来。

他们来了——安顺场希望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少先队员带着对英烈的尊崇而来。

26日,原强渡大渡河红一营营长孙继先的儿子孙东宁来到石棉县安顺场,祭奠父亲。同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追忆革命先烈,传扬红军精神。

当年,孙继先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在老百姓和船工的帮助下,成功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对岸渡口阵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0年,孙继先逝世后,按其遗愿,骨灰被分为三份处理,其中一部分骨灰被抛撒在他与战友一起战斗过的大渡河里。

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孙东宁见证了“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换届。

“滔滔大渡河,巍巍马耳山,十七勇士的故事耳濡目染,勇士精神代代相传……”在《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队歌——勇士精神代代传》的歌声中,有着红色文化底蕴的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新、老优秀少先队员更替。少先队员挥舞队旗,并表示要用行动传承红色文化、铭记红色历史。

“‘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是个正义的组织,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每分每秒都在提醒‘你是一名光荣的中队队员’!”慷慨激昂的誓言,表达出少先队员们学习红军精神、做勇士传人的信心和决心,也展示出新一代少年向革命先烈致敬,开拓美好明天的决心——这是榜样的力量。

聆听着少先队员的誓言,孙东宁亲切问候并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征精神还需要你们继承发扬。”

当天,不仅有传承大渡河勇士精神的少先队员,还有赓续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大渡河连的军人。

“红一营营长孙继先、二连连长熊尚林、二排排长罗会明、三班班长刘长发……”现场,孙东宁点了他的父亲孙继先和十七名勇士的名字,大渡河连、八一希望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掷地有声地回答。18个名字,18声到。

响彻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上空的“到”,传递着希望与力量。

随后,孙东宁来到安顺场孙继先骨灰抛撒处。

他表示,31年前,自己将父亲的骨灰抛撒到大渡河,从那以后,5月25日对他的家庭来说,就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临这个日子,我心中都会飘起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自然也会想起父辈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历史。长征精神和大渡河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

看着孙继先纪念碑(骨灰抛撒处)两旁,正在茁壮成长的树木,孙东宁回忆道:“原来种的是松树,现在换成了月季花。记得在2017年,我和其他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后人在安顺场种下了18棵树,以树树碑,星火传递长征精神。”

在写有“魂系大渡河”的孙继先纪念碑前,孙东宁和大渡河连官兵、“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少先队员等一起祭奠孙继先。孙东宁缓步上前,肃穆三鞠躬,献上一束黄菊花。随后,部队官兵、少先队员等依次上前祭奠——这是军人和后辈对革命先辈的悼念。

简短的祭奠仪式结束,孙东宁又走到纪念碑前,摆放上三支香烟——这是儿子对父亲的祭奠。

“时代在发展,精神却永存。”孙东宁表示,长眠的大渡河勇士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如果能看到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今天由后人接续,一定感到欣慰,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在传承。

大渡河水波涛汹涌,奔流不息。

孙东宁和大渡河连官兵走到河滩进行追思。在他们不远处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又一家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追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勇事迹,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在传承。

曾有学生问:“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明明知道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争先恐后参加突击队?”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是勇士们的精神内核——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一直在传承。

本报记者 高晓军 吴丹 郝立艺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86726936017043456, IR_CONTENT= 他来了——年近七旬的孙东宁带着对父亲的哀思而来。 他们来了——解放军某部大渡河连的官兵带着对先辈的崇敬而来。 他们来了——安顺场希望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少先队员带着对英烈的尊崇而来。 26日,原强渡大渡河红一营营长孙继先的儿子孙东宁来到石棉县安顺场,祭奠父亲。同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追忆革命先烈,传扬红军精神。 当年,孙继先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在老百姓和船工的帮助下,成功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对岸渡口阵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0年,孙继先逝世后,按其遗愿,骨灰被分为三份处理,其中一部分骨灰被抛撒在他与战友一起战斗过的大渡河里。 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孙东宁见证了“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换届。 “滔滔大渡河,巍巍马耳山,十七勇士的故事耳濡目染,勇士精神代代相传……”在《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队歌——勇士精神代代传》的歌声中,有着红色文化底蕴的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新、老优秀少先队员更替。少先队员挥舞队旗,并表示要用行动传承红色文化、铭记红色历史。 “‘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是个正义的组织,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每分每秒都在提醒‘你是一名光荣的中队队员’!”慷慨激昂的誓言,表达出少先队员们学习红军精神、做勇士传人的信心和决心,也展示出新一代少年向革命先烈致敬,开拓美好明天的决心——这是榜样的力量。 聆听着少先队员的誓言,孙东宁亲切问候并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征精神还需要你们继承发扬。” 当天,不仅有传承大渡河勇士精神的少先队员,还有赓续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大渡河连的军人。 “红一营营长孙继先、二连连长熊尚林、二排排长罗会明、三班班长刘长发……”现场,孙东宁点了他的父亲孙继先和十七名勇士的名字,大渡河连、八一希望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掷地有声地回答。18个名字,18声到。 响彻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上空的“到”,传递着希望与力量。 随后,孙东宁来到安顺场孙继先骨灰抛撒处。 他表示,31年前,自己将父亲的骨灰抛撒到大渡河,从那以后,5月25日对他的家庭来说,就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临这个日子,我心中都会飘起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自然也会想起父辈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历史。长征精神和大渡河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 看着孙继先纪念碑(骨灰抛撒处)两旁,正在茁壮成长的树木,孙东宁回忆道:“原来种的是松树,现在换成了月季花。记得在2017年,我和其他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后人在安顺场种下了18棵树,以树树碑,星火传递长征精神。” 在写有“魂系大渡河”的孙继先纪念碑前,孙东宁和大渡河连官兵、“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少先队员等一起祭奠孙继先。孙东宁缓步上前,肃穆三鞠躬,献上一束黄菊花。随后,部队官兵、少先队员等依次上前祭奠——这是军人和后辈对革命先辈的悼念。 简短的祭奠仪式结束,孙东宁又走到纪念碑前,摆放上三支香烟——这是儿子对父亲的祭奠。 “时代在发展,精神却永存。”孙东宁表示,长眠的大渡河勇士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如果能看到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今天由后人接续,一定感到欣慰,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在传承。 大渡河水波涛汹涌,奔流不息。 孙东宁和大渡河连官兵走到河滩进行追思。在他们不远处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又一家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追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勇事迹,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在传承。 曾有学生问:“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明明知道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争先恐后参加突击队?”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是勇士们的精神内核——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长征精神、大渡河精神一直在传承。 本报记者 高晓军 吴丹 郝立艺,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427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86/wKhuumCHAF-AEU1DAHIUIV2UvaM184.png, ZB_AREA_LIST=, FB=

——孙继先之子来石棉县安顺场祭奠父亲现场速写

, TS=孙东宁与少先队员交流},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1, PAPERDATE=2021/04/27, DAY=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