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5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小”电表里的“大”文章

——电能表更新升级促芦山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电力职工为农村客户介绍智能电表应用知识

电力职工为农村客户介绍智能电表应用知识

电能表是供电企业的一杆“秤”。

电力能源通过发、输、变、配各环节的生产配合,被送到一台台小小的电能表上。在这里,电力能源完成了最终使命——交互成为电力商品,满足工业、商业、民用等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需要,并通过计量算费完成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最终交易。

“我市芦山县第一座发电站是芦山大河坝水能泵发站,1958年建设发电,装机容量仅有十几个千瓦。由于当时供电能力弱,电力主要供给政府机关、路灯、医院、学校用电。”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第一代芦山电力人罗实秧说,那时普通居民家庭要用上电,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合上电能表刀闸,看到电表磁盘转动,屋内的电灯就亮了,真神奇!”家住芦山县芦阳街道城北社区的朱正军老人说,他至今仍记得1967年第一次用上电灯时,带给自己的惊讶和喜悦。

“现在,只要家里电费余额低于50元,就会有提醒信息发送到我远在成都的儿子手机上,它只需要拿出手机手指敲几下就能进行及时充值。”朱正军说,前段时间,他在成都工作的儿子,通过网上国网APP成功为他家新房子申请办理了电能表的新装业务。

“智能电表的发展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职工蒲跃华参加工作41年,直接与电表“打交道”已有近30个年头。蒲跃华说,20世纪80年代末,芦山县逐步形成了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非居民用电、居民用电等多个用电类别。同时,随着高电压和高负荷企业用电的出现,不同类型的电能表也顺势而生,相继出现了220伏单相电能表、380伏(动力)电能表,以及100伏(220伏、380伏)等常用电能表。“电能表家族的不断丰富,标志着地方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以及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蒲跃华说。

“我们公司能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切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和保障。”芦山湘邻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邻纺织)负责人、芦山县纺织协会主席张德邻说。

湘邻纺织是芦山县较早一批招商引资企业,在2007年建成投运时,注册资金为60万元,生产规模为0.5万锭,年销售收入仅有500万元,用工40余人,年纳税金20万元。2010年,湘邻纺织扩产为1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用工80余人,年纳税金40万元。2015年,该公司积极响应“退城入园”,搬迁至芦阳工业园区,投资1.2亿元,扩产为5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用工280余人,年纳税金300余万元。2019年,湘邻纺织再次投资1.2亿元,扩产至8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2亿元,用工380余人,年纳税金400余万元。

张德邻说,近年来,湘邻纺织分别享受了“政策性补贴”“留电政策优惠”“水电消纳”“丰数期激励”等激励优惠政策,仅2015年以来就减免补贴电费达170余万元,这些电费均通过智能电表兑现至企业账户。

“我们公司坚定落户芦山、扎根芦山、在芦山发展壮大。下一步,我们正考虑融入芦山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全国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建设规划,在推进芦山县‘百亿纺织战略’中推动公司再扩大、再发展。”张德邻说。

从1880年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直流电能表至今,电能表家族历经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从直流电能表到交流电能表,从感应式电能表到电子式电能表、智能电表。现在的智能电表,已演变成为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多元化的系统终端,同时具有电能计量、信息处理及存储、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这为供电企业向客户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智能电表要实现‘智能化服务功能’还需要智能化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和坚强智能电网的支撑辅助。”蒲跃华说。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智能化建设经费保障和资金投入。自2010年第一批智能电表改造以来,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围绕智能电网建设和营销智能化服务系统建设,投入建设资金6亿余元,先后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1.26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10千伏线路三条99.414公里,新建35千伏线路一条8.932公里,完成了供区内用户智能电表全覆盖,并不断推动智能电表的升级换代。

当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直流电能表时,他或许不会想到,当今的电能表已不仅是一台计量设备,而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传感器”,且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并能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从而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幸福电。

同时,电能表也是电力能源革命的“推进器”,促进了电能替代、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拓展了人类能源使用与自然界和谐依存的广泛空间,保护了绿水青山。此外,智能电表依托“互联网+”,实现“智能物联”,不断融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建设,不断为人民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高永东 本报记者 杨宇龙

电力职工对企业用电设备进行红外测温

电力职工对企业用电设备进行红外测温

电力职工为客户讲解网上国网APP便捷缴费使用方法

电力职工为客户讲解网上国网APP便捷缴费使用方法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5, PREBM=004, NUM=4, GUID=1392525392291758082,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5,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5/13/005/1392525392291758082.html, DOCPUBTIME=2021-05-13 02:00:07, DOCAUTHOR=杨宇龙, CLEAR_CONTENT= 电能表是供电企业的一杆“秤”。 电力能源通过发、输、变、配各环节的生产配合,被送到一台台小小的电能表上。在这里,电力能源完成了最终使命——交互成为电力商品,满足工业、商业、民用等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需要,并通过计量算费完成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最终交易。 “我市芦山县第一座发电站是芦山大河坝水能泵发站,1958年建设发电,装机容量仅有十几个千瓦。由于当时供电能力弱,电力主要供给政府机关、路灯、医院、学校用电。”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第一代芦山电力人罗实秧说,那时普通居民家庭要用上电,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合上电能表刀闸,看到电表磁盘转动,屋内的电灯就亮了,真神奇!”家住芦山县芦阳街道城北社区的朱正军老人说,他至今仍记得1967年第一次用上电灯时,带给自己的惊讶和喜悦。 “现在,只要家里电费余额低于50元,就会有提醒信息发送到我远在成都的儿子手机上,它只需要拿出手机手指敲几下就能进行及时充值。”朱正军说,前段时间,他在成都工作的儿子,通过网上国网APP成功为他家新房子申请办理了电能表的新装业务。 “智能电表的发展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职工蒲跃华参加工作41年,直接与电表“打交道”已有近30个年头。蒲跃华说,20世纪80年代末,芦山县逐步形成了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非居民用电、居民用电等多个用电类别。同时,随着高电压和高负荷企业用电的出现,不同类型的电能表也顺势而生,相继出现了220伏单相电能表、380伏(动力)电能表,以及100伏(220伏、380伏)等常用电能表。“电能表家族的不断丰富,标志着地方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以及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蒲跃华说。 “我们公司能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切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和保障。”芦山湘邻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邻纺织)负责人、芦山县纺织协会主席张德邻说。 湘邻纺织是芦山县较早一批招商引资企业,在2007年建成投运时,注册资金为60万元,生产规模为0.5万锭,年销售收入仅有500万元,用工40余人,年纳税金20万元。2010年,湘邻纺织扩产为1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用工80余人,年纳税金40万元。2015年,该公司积极响应“退城入园”,搬迁至芦阳工业园区,投资1.2亿元,扩产为5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用工280余人,年纳税金300余万元。2019年,湘邻纺织再次投资1.2亿元,扩产至8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2亿元,用工380余人,年纳税金400余万元。 张德邻说,近年来,湘邻纺织分别享受了“政策性补贴”“留电政策优惠”“水电消纳”“丰数期激励”等激励优惠政策,仅2015年以来就减免补贴电费达170余万元,这些电费均通过智能电表兑现至企业账户。 “我们公司坚定落户芦山、扎根芦山、在芦山发展壮大。下一步,我们正考虑融入芦山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全国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建设规划,在推进芦山县‘百亿纺织战略’中推动公司再扩大、再发展。”张德邻说。 从1880年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直流电能表至今,电能表家族历经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从直流电能表到交流电能表,从感应式电能表到电子式电能表、智能电表。现在的智能电表,已演变成为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多元化的系统终端,同时具有电能计量、信息处理及存储、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这为供电企业向客户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智能电表要实现‘智能化服务功能’还需要智能化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和坚强智能电网的支撑辅助。”蒲跃华说。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智能化建设经费保障和资金投入。自2010年第一批智能电表改造以来,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围绕智能电网建设和营销智能化服务系统建设,投入建设资金6亿余元,先后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1.26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10千伏线路三条99.414公里,新建35千伏线路一条8.932公里,完成了供区内用户智能电表全覆盖,并不断推动智能电表的升级换代。 当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直流电能表时,他或许不会想到,当今的电能表已不仅是一台计量设备,而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传感器”,且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并能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从而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幸福电。 同时,电能表也是电力能源革命的“推进器”,促进了电能替代、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拓展了人类能源使用与自然界和谐依存的广泛空间,保护了绿水青山。此外,智能电表依托“互联网+”,实现“智能物联”,不断融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建设,不断为人民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高永东 本报记者 杨宇龙, BM=005版, type=0, ZB_DROP=0, TXS=2034, NODEID=null, DOCTITLE=“小”电表里的“大”文章,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电力职工为农村客户介绍智能电表应用知识

电力职工为农村客户介绍智能电表应用知识

电能表是供电企业的一杆“秤”。

电力能源通过发、输、变、配各环节的生产配合,被送到一台台小小的电能表上。在这里,电力能源完成了最终使命——交互成为电力商品,满足工业、商业、民用等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需要,并通过计量算费完成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最终交易。

“我市芦山县第一座发电站是芦山大河坝水能泵发站,1958年建设发电,装机容量仅有十几个千瓦。由于当时供电能力弱,电力主要供给政府机关、路灯、医院、学校用电。”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第一代芦山电力人罗实秧说,那时普通居民家庭要用上电,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合上电能表刀闸,看到电表磁盘转动,屋内的电灯就亮了,真神奇!”家住芦山县芦阳街道城北社区的朱正军老人说,他至今仍记得1967年第一次用上电灯时,带给自己的惊讶和喜悦。

“现在,只要家里电费余额低于50元,就会有提醒信息发送到我远在成都的儿子手机上,它只需要拿出手机手指敲几下就能进行及时充值。”朱正军说,前段时间,他在成都工作的儿子,通过网上国网APP成功为他家新房子申请办理了电能表的新装业务。

“智能电表的发展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职工蒲跃华参加工作41年,直接与电表“打交道”已有近30个年头。蒲跃华说,20世纪80年代末,芦山县逐步形成了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非居民用电、居民用电等多个用电类别。同时,随着高电压和高负荷企业用电的出现,不同类型的电能表也顺势而生,相继出现了220伏单相电能表、380伏(动力)电能表,以及100伏(220伏、380伏)等常用电能表。“电能表家族的不断丰富,标志着地方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以及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蒲跃华说。

“我们公司能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切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和保障。”芦山湘邻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邻纺织)负责人、芦山县纺织协会主席张德邻说。

湘邻纺织是芦山县较早一批招商引资企业,在2007年建成投运时,注册资金为60万元,生产规模为0.5万锭,年销售收入仅有500万元,用工40余人,年纳税金20万元。2010年,湘邻纺织扩产为1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用工80余人,年纳税金40万元。2015年,该公司积极响应“退城入园”,搬迁至芦阳工业园区,投资1.2亿元,扩产为5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用工280余人,年纳税金300余万元。2019年,湘邻纺织再次投资1.2亿元,扩产至8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2亿元,用工380余人,年纳税金400余万元。

张德邻说,近年来,湘邻纺织分别享受了“政策性补贴”“留电政策优惠”“水电消纳”“丰数期激励”等激励优惠政策,仅2015年以来就减免补贴电费达170余万元,这些电费均通过智能电表兑现至企业账户。

“我们公司坚定落户芦山、扎根芦山、在芦山发展壮大。下一步,我们正考虑融入芦山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全国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建设规划,在推进芦山县‘百亿纺织战略’中推动公司再扩大、再发展。”张德邻说。

从1880年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直流电能表至今,电能表家族历经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从直流电能表到交流电能表,从感应式电能表到电子式电能表、智能电表。现在的智能电表,已演变成为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多元化的系统终端,同时具有电能计量、信息处理及存储、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这为供电企业向客户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智能电表要实现‘智能化服务功能’还需要智能化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和坚强智能电网的支撑辅助。”蒲跃华说。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智能化建设经费保障和资金投入。自2010年第一批智能电表改造以来,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围绕智能电网建设和营销智能化服务系统建设,投入建设资金6亿余元,先后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1.26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10千伏线路三条99.414公里,新建35千伏线路一条8.932公里,完成了供区内用户智能电表全覆盖,并不断推动智能电表的升级换代。

当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直流电能表时,他或许不会想到,当今的电能表已不仅是一台计量设备,而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传感器”,且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并能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从而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幸福电。

同时,电能表也是电力能源革命的“推进器”,促进了电能替代、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拓展了人类能源使用与自然界和谐依存的广泛空间,保护了绿水青山。此外,智能电表依托“互联网+”,实现“智能物联”,不断融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建设,不断为人民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高永东 本报记者 杨宇龙

电力职工对企业用电设备进行红外测温

电力职工对企业用电设备进行红外测温

电力职工为客户讲解网上国网APP便捷缴费使用方法

电力职工为客户讲解网上国网APP便捷缴费使用方法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92525392291758082, IR_CONTENT= 电能表是供电企业的一杆“秤”。 电力能源通过发、输、变、配各环节的生产配合,被送到一台台小小的电能表上。在这里,电力能源完成了最终使命——交互成为电力商品,满足工业、商业、民用等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需要,并通过计量算费完成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最终交易。 “我市芦山县第一座发电站是芦山大河坝水能泵发站,1958年建设发电,装机容量仅有十几个千瓦。由于当时供电能力弱,电力主要供给政府机关、路灯、医院、学校用电。”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第一代芦山电力人罗实秧说,那时普通居民家庭要用上电,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合上电能表刀闸,看到电表磁盘转动,屋内的电灯就亮了,真神奇!”家住芦山县芦阳街道城北社区的朱正军老人说,他至今仍记得1967年第一次用上电灯时,带给自己的惊讶和喜悦。 “现在,只要家里电费余额低于50元,就会有提醒信息发送到我远在成都的儿子手机上,它只需要拿出手机手指敲几下就能进行及时充值。”朱正军说,前段时间,他在成都工作的儿子,通过网上国网APP成功为他家新房子申请办理了电能表的新装业务。 “智能电表的发展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职工蒲跃华参加工作41年,直接与电表“打交道”已有近30个年头。蒲跃华说,20世纪80年代末,芦山县逐步形成了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非居民用电、居民用电等多个用电类别。同时,随着高电压和高负荷企业用电的出现,不同类型的电能表也顺势而生,相继出现了220伏单相电能表、380伏(动力)电能表,以及100伏(220伏、380伏)等常用电能表。“电能表家族的不断丰富,标志着地方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以及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蒲跃华说。 “我们公司能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切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和保障。”芦山湘邻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邻纺织)负责人、芦山县纺织协会主席张德邻说。 湘邻纺织是芦山县较早一批招商引资企业,在2007年建成投运时,注册资金为60万元,生产规模为0.5万锭,年销售收入仅有500万元,用工40余人,年纳税金20万元。2010年,湘邻纺织扩产为1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用工80余人,年纳税金40万元。2015年,该公司积极响应“退城入园”,搬迁至芦阳工业园区,投资1.2亿元,扩产为5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用工280余人,年纳税金300余万元。2019年,湘邻纺织再次投资1.2亿元,扩产至8万锭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2亿元,用工380余人,年纳税金400余万元。 张德邻说,近年来,湘邻纺织分别享受了“政策性补贴”“留电政策优惠”“水电消纳”“丰数期激励”等激励优惠政策,仅2015年以来就减免补贴电费达170余万元,这些电费均通过智能电表兑现至企业账户。 “我们公司坚定落户芦山、扎根芦山、在芦山发展壮大。下一步,我们正考虑融入芦山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全国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建设规划,在推进芦山县‘百亿纺织战略’中推动公司再扩大、再发展。”张德邻说。 从1880年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直流电能表至今,电能表家族历经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从直流电能表到交流电能表,从感应式电能表到电子式电能表、智能电表。现在的智能电表,已演变成为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多元化的系统终端,同时具有电能计量、信息处理及存储、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这为供电企业向客户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智能电表要实现‘智能化服务功能’还需要智能化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和坚强智能电网的支撑辅助。”蒲跃华说。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智能化建设经费保障和资金投入。自2010年第一批智能电表改造以来,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围绕智能电网建设和营销智能化服务系统建设,投入建设资金6亿余元,先后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1.26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10千伏线路三条99.414公里,新建35千伏线路一条8.932公里,完成了供区内用户智能电表全覆盖,并不断推动智能电表的升级换代。 当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直流电能表时,他或许不会想到,当今的电能表已不仅是一台计量设备,而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传感器”,且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并能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从而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幸福电。 同时,电能表也是电力能源革命的“推进器”,促进了电能替代、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拓展了人类能源使用与自然界和谐依存的广泛空间,保护了绿水青山。此外,智能电表依托“互联网+”,实现“智能物联”,不断融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建设,不断为人民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高永东 本报记者 杨宇龙,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513005.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94/wKhuumCcGJuAWtHcAIJisvgqxAM838.png, ZB_AREA_LIST=, FB=

——电能表更新升级促芦山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 TS=电力职工为农村客户介绍智能电表应用知识&&电力职工对企业用电设备进行红外测温&&电力职工为客户讲解网上国网APP便捷缴费使用方法},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6, CODE=200, CURBM=005, YEAR=2021, PAPERDATE=2021/05/13, DAY=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