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1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以生态固本 用绿色破题

——我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三

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我市绿色发展增添了一抹“新绿”。图为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

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我市绿色发展增添了一抹“新绿”。图为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

在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坐落着1.53万平方公里,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雅安。

雅安,因绿而名,因生态而兴。

在这里,生态建设永无止境;在这里,绿色高质量发展未曾停歇;在这里,“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频频上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一分不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雅安作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定位,指明了雅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既是时代的问卷、发展的命题,更是雅安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坐标。

以生态固本,用绿色破题。近年来,我市持之以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巩固绿色本底,加快绿色资源转化,让绿色深化为雅安的符号,也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雅安贡献”。

“绿”固“底”

铺好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近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2021年3月全省地表水和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2021年1-3月,我市在15个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名列第一。

“天府之肺”实至名归。

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为雅安城市“颜值”增光添色,也给“蓝天保卫战”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源涵养地,雅安自上世纪90年代率先试点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中,厚植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

未见高楼林立,先见郁郁葱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扛起建设长江上游坚固生态屏障的重要政治使命,认真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持续加强对雅安的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同时驰而不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紧扣“天更蓝”,我市通过集中攻坚治理,让原本优良的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1-10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0月,雅安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6.2%,持续位居全国、全省第一方阵。

紧扣“山更绿”,我市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69.14%,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以来治理岩溶土地38平方公里,建成省级湿地公园3个,湿地保有量26.97万亩。土壤污染防治在2018年、2019年中被考评为优秀。全市拥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达18.15万公顷。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达0.57万公顷。

紧扣“水更清”,我市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制定实施《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雅安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全国前列。青衣江(雅安段)和大渡河(雅安段)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如今,雅安已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气候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被纳入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本底更加巩固、更加夺目。

去年年初,中央给成渝两地“画”了个双城经济圈。一时间各相关市州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践行这场“入圈之旅”。绿色本底成为雅安“入圈”的硬核竞争力。

以“绿”固“底”。走进“十四五”,雅安正通过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三个高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门户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四大经济”,充分把雅安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阔步前行。

“绿”变“金”

描好优势转化的发展亮色

到龙苍沟叠翠溪景区“森”呼吸,到宝兴县“重走长征路翻越夹金山”,到石棉县王岗坪远眺贡嘎雪山,到汉源体验采摘乐趣……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3.5648万人次,较2020年同期增长59%,实现门票收入1015.2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3%。

旅游景区异常火爆,特色民宿也没落下。

茶园美,新村靓,产业兴,这是不少游客对名山区万古镇的印象。 “淡季摘茶,旺季经营民宿,每天都有收入,每天都很充实。”该镇莫家村村民杨乐除了打理自家的4亩茶园,还将住房精装修了一番,开起了特色民宿,每年增加近8000元收入。

一片茶叶染绿一方山水。

作为乡村振兴茶产业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全长32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将附近的茶园和民宿串联起来,形成了茶旅融合示范片,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窥一斑可见全貌。依托良好自然生态优势,“点绿成金”例子还有很多。

如今,通过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我市农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康养产业良性起步,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进一步扩面提质,一三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雅安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支点。

如果说农旅产业的结合,在雅安生态底色上描上了一抹“深绿”;那么,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则增添了一抹“新绿”。

(下转2版)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5, PREBM=001, NUM=0, GUID=1392887529101787136,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1,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5/14/001/1392887529101787136.html, DOCPUBTIME=2021-05-14 11:30:07, DOCAUTHOR=杨宇龙, CLEAR_CONTENT= 在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坐落着1.53万平方公里,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雅安。 雅安,因绿而名,因生态而兴。 在这里,生态建设永无止境;在这里,绿色高质量发展未曾停歇;在这里,“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频频上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一分不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雅安作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定位,指明了雅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既是时代的问卷、发展的命题,更是雅安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坐标。 以生态固本,用绿色破题。近年来,我市持之以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巩固绿色本底,加快绿色资源转化,让绿色深化为雅安的符号,也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雅安贡献”。 “绿”固“底” 铺好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近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2021年3月全省地表水和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2021年1-3月,我市在15个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名列第一。 “天府之肺”实至名归。 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为雅安城市“颜值”增光添色,也给“蓝天保卫战”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源涵养地,雅安自上世纪90年代率先试点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中,厚植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 未见高楼林立,先见郁郁葱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扛起建设长江上游坚固生态屏障的重要政治使命,认真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持续加强对雅安的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同时驰而不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紧扣“天更蓝”,我市通过集中攻坚治理,让原本优良的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1-10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0月,雅安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6.2%,持续位居全国、全省第一方阵。 紧扣“山更绿”,我市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69.14%,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以来治理岩溶土地38平方公里,建成省级湿地公园3个,湿地保有量26.97万亩。土壤污染防治在2018年、2019年中被考评为优秀。全市拥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达18.15万公顷。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达0.57万公顷。 紧扣“水更清”,我市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制定实施《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雅安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全国前列。青衣江(雅安段)和大渡河(雅安段)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如今,雅安已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气候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被纳入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本底更加巩固、更加夺目。 去年年初,中央给成渝两地“画”了个双城经济圈。一时间各相关市州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践行这场“入圈之旅”。绿色本底成为雅安“入圈”的硬核竞争力。 以“绿”固“底”。走进“十四五”,雅安正通过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三个高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门户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四大经济”,充分把雅安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阔步前行。 “绿”变“金” 描好优势转化的发展亮色 到龙苍沟叠翠溪景区“森”呼吸,到宝兴县“重走长征路翻越夹金山”,到石棉县王岗坪远眺贡嘎雪山,到汉源体验采摘乐趣……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3.5648万人次,较2020年同期增长59%,实现门票收入1015.2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3%。 旅游景区异常火爆,特色民宿也没落下。 茶园美,新村靓,产业兴,这是不少游客对名山区万古镇的印象。 “淡季摘茶,旺季经营民宿,每天都有收入,每天都很充实。”该镇莫家村村民杨乐除了打理自家的4亩茶园,还将住房精装修了一番,开起了特色民宿,每年增加近8000元收入。 一片茶叶染绿一方山水。 作为乡村振兴茶产业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全长32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将附近的茶园和民宿串联起来,形成了茶旅融合示范片,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窥一斑可见全貌。依托良好自然生态优势,“点绿成金”例子还有很多。 如今,通过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我市农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康养产业良性起步,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进一步扩面提质,一三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雅安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支点。 如果说农旅产业的结合,在雅安生态底色上描上了一抹“深绿”;那么,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则增添了一抹“新绿”。 (下转2版), BM=001版, type=0, ZB_DROP=0, TXS=2260, NODEID=null, DOCTITLE=以生态固本 用绿色破题,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我市绿色发展增添了一抹“新绿”。图为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

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我市绿色发展增添了一抹“新绿”。图为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

在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坐落着1.53万平方公里,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雅安。

雅安,因绿而名,因生态而兴。

在这里,生态建设永无止境;在这里,绿色高质量发展未曾停歇;在这里,“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频频上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一分不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雅安作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定位,指明了雅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既是时代的问卷、发展的命题,更是雅安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坐标。

以生态固本,用绿色破题。近年来,我市持之以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巩固绿色本底,加快绿色资源转化,让绿色深化为雅安的符号,也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雅安贡献”。

“绿”固“底”

铺好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近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2021年3月全省地表水和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2021年1-3月,我市在15个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名列第一。

“天府之肺”实至名归。

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为雅安城市“颜值”增光添色,也给“蓝天保卫战”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源涵养地,雅安自上世纪90年代率先试点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中,厚植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

未见高楼林立,先见郁郁葱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扛起建设长江上游坚固生态屏障的重要政治使命,认真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持续加强对雅安的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同时驰而不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紧扣“天更蓝”,我市通过集中攻坚治理,让原本优良的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1-10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0月,雅安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6.2%,持续位居全国、全省第一方阵。

紧扣“山更绿”,我市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69.14%,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以来治理岩溶土地38平方公里,建成省级湿地公园3个,湿地保有量26.97万亩。土壤污染防治在2018年、2019年中被考评为优秀。全市拥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达18.15万公顷。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达0.57万公顷。

紧扣“水更清”,我市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制定实施《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雅安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全国前列。青衣江(雅安段)和大渡河(雅安段)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如今,雅安已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气候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被纳入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本底更加巩固、更加夺目。

去年年初,中央给成渝两地“画”了个双城经济圈。一时间各相关市州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践行这场“入圈之旅”。绿色本底成为雅安“入圈”的硬核竞争力。

以“绿”固“底”。走进“十四五”,雅安正通过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三个高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门户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四大经济”,充分把雅安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阔步前行。

“绿”变“金”

描好优势转化的发展亮色

到龙苍沟叠翠溪景区“森”呼吸,到宝兴县“重走长征路翻越夹金山”,到石棉县王岗坪远眺贡嘎雪山,到汉源体验采摘乐趣……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3.5648万人次,较2020年同期增长59%,实现门票收入1015.2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3%。

旅游景区异常火爆,特色民宿也没落下。

茶园美,新村靓,产业兴,这是不少游客对名山区万古镇的印象。 “淡季摘茶,旺季经营民宿,每天都有收入,每天都很充实。”该镇莫家村村民杨乐除了打理自家的4亩茶园,还将住房精装修了一番,开起了特色民宿,每年增加近8000元收入。

一片茶叶染绿一方山水。

作为乡村振兴茶产业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全长32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将附近的茶园和民宿串联起来,形成了茶旅融合示范片,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窥一斑可见全貌。依托良好自然生态优势,“点绿成金”例子还有很多。

如今,通过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我市农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康养产业良性起步,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进一步扩面提质,一三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雅安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支点。

如果说农旅产业的结合,在雅安生态底色上描上了一抹“深绿”;那么,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则增添了一抹“新绿”。

(下转2版)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92887529101787136, IR_CONTENT= 在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坐落着1.53万平方公里,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雅安。 雅安,因绿而名,因生态而兴。 在这里,生态建设永无止境;在这里,绿色高质量发展未曾停歇;在这里,“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频频上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一分不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雅安作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定位,指明了雅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既是时代的问卷、发展的命题,更是雅安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坐标。 以生态固本,用绿色破题。近年来,我市持之以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巩固绿色本底,加快绿色资源转化,让绿色深化为雅安的符号,也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雅安贡献”。 “绿”固“底” 铺好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近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2021年3月全省地表水和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2021年1-3月,我市在15个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名列第一。 “天府之肺”实至名归。 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为雅安城市“颜值”增光添色,也给“蓝天保卫战”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源涵养地,雅安自上世纪90年代率先试点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中,厚植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 未见高楼林立,先见郁郁葱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扛起建设长江上游坚固生态屏障的重要政治使命,认真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持续加强对雅安的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同时驰而不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紧扣“天更蓝”,我市通过集中攻坚治理,让原本优良的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1-10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0月,雅安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6.2%,持续位居全国、全省第一方阵。 紧扣“山更绿”,我市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69.14%,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以来治理岩溶土地38平方公里,建成省级湿地公园3个,湿地保有量26.97万亩。土壤污染防治在2018年、2019年中被考评为优秀。全市拥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达18.15万公顷。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达0.57万公顷。 紧扣“水更清”,我市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制定实施《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雅安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全国前列。青衣江(雅安段)和大渡河(雅安段)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如今,雅安已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气候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被纳入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本底更加巩固、更加夺目。 去年年初,中央给成渝两地“画”了个双城经济圈。一时间各相关市州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践行这场“入圈之旅”。绿色本底成为雅安“入圈”的硬核竞争力。 以“绿”固“底”。走进“十四五”,雅安正通过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三个高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门户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四大经济”,充分把雅安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阔步前行。 “绿”变“金” 描好优势转化的发展亮色 到龙苍沟叠翠溪景区“森”呼吸,到宝兴县“重走长征路翻越夹金山”,到石棉县王岗坪远眺贡嘎雪山,到汉源体验采摘乐趣……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3.5648万人次,较2020年同期增长59%,实现门票收入1015.2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3%。 旅游景区异常火爆,特色民宿也没落下。 茶园美,新村靓,产业兴,这是不少游客对名山区万古镇的印象。 “淡季摘茶,旺季经营民宿,每天都有收入,每天都很充实。”该镇莫家村村民杨乐除了打理自家的4亩茶园,还将住房精装修了一番,开起了特色民宿,每年增加近8000元收入。 一片茶叶染绿一方山水。 作为乡村振兴茶产业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全长32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将附近的茶园和民宿串联起来,形成了茶旅融合示范片,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窥一斑可见全貌。依托良好自然生态优势,“点绿成金”例子还有很多。 如今,通过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我市农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康养产业良性起步,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进一步扩面提质,一三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雅安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支点。 如果说农旅产业的结合,在雅安生态底色上描上了一抹“深绿”;那么,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则增添了一抹“新绿”。 (下转2版),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514001.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96/wKhuumCd75mAUoFXAGkWRLA79Kk411.png, ZB_AREA_LIST=, FB=

——我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三

, TS=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我市绿色发展增添了一抹“新绿”。图为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2, CODE=200, CURBM=001, YEAR=2021, PAPERDATE=2021/05/14, DAY=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