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建立有效持续
长效“反贫”机制

□ 时社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的起点。那么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如何解决脱贫摘帽后随之而来的相对贫困问题?

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要积极稳妥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防止贫困户二次返贫,并建立有效的持续的长效“反贫”机制;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在脱贫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各方面的持续发展,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持续有效推进。

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保证增长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防止二次返贫

巩固前期取得的成果,要降低不稳定的脱贫人口的数量,降低贫困地区群众的致贫风险,使贫困发生率稳定在一个较低的区间,降低贫困风险。面对特殊困难群体,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其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聚焦到“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践主体上,激发这部分困难群体的主人翁意识、实干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困难群体真正认识到脱贫攻坚的务实性并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之中,使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在帮扶过程中不仅要扶“志”,更要扶“智”,推陈出新,提升乡村新型主体的合作意识、技能水平,加强合作引领,进一步完善多元扶贫开发机制,让政府、社会、市场各自发挥其积极作用,完善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的参与机制,在保证困难群体增长的同时促进其经济增收,防止贫困户的二次返贫。

缓解相对贫困,从重点扶贫到解决相对贫困,要建立有效的、持续性的“反贫”机制

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解决,消除绝对贫困后,与之而来的就是相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制度上、根源上来解决。在政策的制定上需要缓解相对贫困的压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持续性的“反贫”机制。应加强投入保障类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贷款政策上,投入力度不能因脱贫攻坚战的打赢而取消,还需要在一定阶段内增强投入力度和投资总量,继续向欠发达的地区倾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即使贫困地区已实现脱贫摘帽,但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仍然大大落后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特别是在涉及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上要进行着重建设和改善。在涉及长远发展的政策问题上,比如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保障相对贫困地区群众的相关利益。教育扶贫方面,加强乡村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使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处,防止辍学、退学等现象的发生,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在医疗扶贫方面,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困难地区县乡医疗机构的建设,配备好合格的医务人员,使得相对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能实现病有所医;在科技创新扶贫方面,选派有知识有技术的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宣讲,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科技培训,引导人们学习和利用科技成果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

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为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现存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城乡、区域和城乡居民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不是政策的简单相加问题,而是一个政策转化落实的问题。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农村农业现代化并不是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包含了五个层面的现代化:农村产业、农村生态、农村文化、农村治理、农民生活的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脱贫致富的基石都是产业振兴,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和振兴发展就必须整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发展重心聚焦到产业发展上,实现贫困乡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优势。

要培植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增收。比如汉源县庄子村因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提出进行地方特色产品——汉源花椒的种植,目前花椒苗已种植入地,大约三至五年花椒就可结果产出,人均年收入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上千元,从而助力实现农民脱贫增收。

要深度挖掘和发挥传统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努力寻找突破口,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体系的衔接,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要借助“互联网+农村”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增收。以往的农产品在农村地区很难以高价卖出,但是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下,现今许多农产品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接批发零售,减少中间商的阻隔加价,还能宣传推广本地区特色产品,增加知名度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要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推进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针对自然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比如汉源县庄子村可在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建设完善之后着力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推广发展绿色观光农业。

优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体系,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就需要对城乡关系进行重塑的同时还要在政府的统筹下解决包含城乡贫困、多维贫困在内的多种贫困问题,破除阻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实现城乡经济的平等交换,确保城乡之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真正实现。

在系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同时,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坚持系统性的思维和较完善的视野来看待城乡发展的问题,把农业农村农民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把城市和农村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把贫困问题作为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应注重城乡发展的协同性、关联性的政策设计,优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体系,同时依靠成熟稳定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全面乡村振兴的加快实现。

2020年以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在政策衔接面临新形势、新变化,需要在对部分扶贫政策调整、完善的基础上,设立一批新政策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实现。

要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加强对关注和监测,针对现实发展中突出存在的困难,设立专门的资助帮扶政策,防止新一轮的问题产生。乡村振兴的实现不是单一地靠农村农民就能实现的,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大环境下,发挥城市减贫政策的作用,解决进城的农民工发展困难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要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推广政府和民间企业、组织、资本的合作模式,引入更多的合法的帮扶者,建立健全社会帮扶的体制机制,逐步转换帮扶的主导者,构建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帮扶体系。在精准化帮扶的基础上,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衔接优化,合理调整和使用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支持条件较差的非贫困村和贫困线上下波动的边缘群体,明确标准并有针对性地帮扶积极上进且有强烈意愿脱贫的群体。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展。只有从源头上解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由点到面的衔接问题,从政策的加强、完善、新设上实现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才能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5, PREBM=003, NUM=3, GUID=1395061855700058112,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5/20/004/1395061855700058112.html, DOCPUBTIME=2021-05-20 02:0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的起点。那么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如何解决脱贫摘帽后随之而来的相对贫困问题? 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要积极稳妥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防止贫困户二次返贫,并建立有效的持续的长效“反贫”机制;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在脱贫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各方面的持续发展,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持续有效推进。 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保证增长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防止二次返贫 巩固前期取得的成果,要降低不稳定的脱贫人口的数量,降低贫困地区群众的致贫风险,使贫困发生率稳定在一个较低的区间,降低贫困风险。面对特殊困难群体,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其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聚焦到“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践主体上,激发这部分困难群体的主人翁意识、实干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困难群体真正认识到脱贫攻坚的务实性并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之中,使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在帮扶过程中不仅要扶“志”,更要扶“智”,推陈出新,提升乡村新型主体的合作意识、技能水平,加强合作引领,进一步完善多元扶贫开发机制,让政府、社会、市场各自发挥其积极作用,完善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的参与机制,在保证困难群体增长的同时促进其经济增收,防止贫困户的二次返贫。 缓解相对贫困,从重点扶贫到解决相对贫困,要建立有效的、持续性的“反贫”机制 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解决,消除绝对贫困后,与之而来的就是相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制度上、根源上来解决。在政策的制定上需要缓解相对贫困的压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持续性的“反贫”机制。应加强投入保障类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贷款政策上,投入力度不能因脱贫攻坚战的打赢而取消,还需要在一定阶段内增强投入力度和投资总量,继续向欠发达的地区倾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即使贫困地区已实现脱贫摘帽,但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仍然大大落后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特别是在涉及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上要进行着重建设和改善。在涉及长远发展的政策问题上,比如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保障相对贫困地区群众的相关利益。教育扶贫方面,加强乡村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使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处,防止辍学、退学等现象的发生,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在医疗扶贫方面,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困难地区县乡医疗机构的建设,配备好合格的医务人员,使得相对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能实现病有所医;在科技创新扶贫方面,选派有知识有技术的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宣讲,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科技培训,引导人们学习和利用科技成果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 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为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现存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城乡、区域和城乡居民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不是政策的简单相加问题,而是一个政策转化落实的问题。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农村农业现代化并不是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包含了五个层面的现代化:农村产业、农村生态、农村文化、农村治理、农民生活的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脱贫致富的基石都是产业振兴,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和振兴发展就必须整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发展重心聚焦到产业发展上,实现贫困乡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优势。 要培植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增收。比如汉源县庄子村因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提出进行地方特色产品——汉源花椒的种植,目前花椒苗已种植入地,大约三至五年花椒就可结果产出,人均年收入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上千元,从而助力实现农民脱贫增收。 要深度挖掘和发挥传统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努力寻找突破口,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体系的衔接,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要借助“互联网+农村”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增收。以往的农产品在农村地区很难以高价卖出,但是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下,现今许多农产品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接批发零售,减少中间商的阻隔加价,还能宣传推广本地区特色产品,增加知名度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要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推进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针对自然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比如汉源县庄子村可在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建设完善之后着力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推广发展绿色观光农业。 优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体系,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就需要对城乡关系进行重塑的同时还要在政府的统筹下解决包含城乡贫困、多维贫困在内的多种贫困问题,破除阻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实现城乡经济的平等交换,确保城乡之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真正实现。 在系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同时,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坚持系统性的思维和较完善的视野来看待城乡发展的问题,把农业农村农民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把城市和农村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把贫困问题作为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应注重城乡发展的协同性、关联性的政策设计,优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体系,同时依靠成熟稳定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全面乡村振兴的加快实现。 2020年以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在政策衔接面临新形势、新变化,需要在对部分扶贫政策调整、完善的基础上,设立一批新政策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实现。 要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加强对关注和监测,针对现实发展中突出存在的困难,设立专门的资助帮扶政策,防止新一轮的问题产生。乡村振兴的实现不是单一地靠农村农民就能实现的,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大环境下,发挥城市减贫政策的作用,解决进城的农民工发展困难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要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推广政府和民间企业、组织、资本的合作模式,引入更多的合法的帮扶者,建立健全社会帮扶的体制机制,逐步转换帮扶的主导者,构建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帮扶体系。在精准化帮扶的基础上,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衔接优化,合理调整和使用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支持条件较差的非贫困村和贫困线上下波动的边缘群体,明确标准并有针对性地帮扶积极上进且有强烈意愿脱贫的群体。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展。只有从源头上解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由点到面的衔接问题,从政策的加强、完善、新设上实现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才能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3074, NODEID=null, DOCTITLE=建立有效持续
长效“反贫”机制,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的起点。那么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如何解决脱贫摘帽后随之而来的相对贫困问题?

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要积极稳妥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防止贫困户二次返贫,并建立有效的持续的长效“反贫”机制;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在脱贫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各方面的持续发展,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持续有效推进。

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保证增长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防止二次返贫

巩固前期取得的成果,要降低不稳定的脱贫人口的数量,降低贫困地区群众的致贫风险,使贫困发生率稳定在一个较低的区间,降低贫困风险。面对特殊困难群体,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其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聚焦到“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践主体上,激发这部分困难群体的主人翁意识、实干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困难群体真正认识到脱贫攻坚的务实性并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之中,使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在帮扶过程中不仅要扶“志”,更要扶“智”,推陈出新,提升乡村新型主体的合作意识、技能水平,加强合作引领,进一步完善多元扶贫开发机制,让政府、社会、市场各自发挥其积极作用,完善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的参与机制,在保证困难群体增长的同时促进其经济增收,防止贫困户的二次返贫。

缓解相对贫困,从重点扶贫到解决相对贫困,要建立有效的、持续性的“反贫”机制

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解决,消除绝对贫困后,与之而来的就是相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制度上、根源上来解决。在政策的制定上需要缓解相对贫困的压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持续性的“反贫”机制。应加强投入保障类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贷款政策上,投入力度不能因脱贫攻坚战的打赢而取消,还需要在一定阶段内增强投入力度和投资总量,继续向欠发达的地区倾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即使贫困地区已实现脱贫摘帽,但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仍然大大落后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特别是在涉及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上要进行着重建设和改善。在涉及长远发展的政策问题上,比如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保障相对贫困地区群众的相关利益。教育扶贫方面,加强乡村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使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处,防止辍学、退学等现象的发生,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在医疗扶贫方面,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困难地区县乡医疗机构的建设,配备好合格的医务人员,使得相对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能实现病有所医;在科技创新扶贫方面,选派有知识有技术的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宣讲,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科技培训,引导人们学习和利用科技成果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

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为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现存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城乡、区域和城乡居民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不是政策的简单相加问题,而是一个政策转化落实的问题。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农村农业现代化并不是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包含了五个层面的现代化:农村产业、农村生态、农村文化、农村治理、农民生活的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脱贫致富的基石都是产业振兴,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和振兴发展就必须整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发展重心聚焦到产业发展上,实现贫困乡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优势。

要培植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增收。比如汉源县庄子村因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提出进行地方特色产品——汉源花椒的种植,目前花椒苗已种植入地,大约三至五年花椒就可结果产出,人均年收入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上千元,从而助力实现农民脱贫增收。

要深度挖掘和发挥传统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努力寻找突破口,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体系的衔接,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要借助“互联网+农村”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增收。以往的农产品在农村地区很难以高价卖出,但是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下,现今许多农产品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接批发零售,减少中间商的阻隔加价,还能宣传推广本地区特色产品,增加知名度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要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推进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针对自然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比如汉源县庄子村可在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建设完善之后着力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推广发展绿色观光农业。

优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体系,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就需要对城乡关系进行重塑的同时还要在政府的统筹下解决包含城乡贫困、多维贫困在内的多种贫困问题,破除阻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实现城乡经济的平等交换,确保城乡之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真正实现。

在系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同时,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坚持系统性的思维和较完善的视野来看待城乡发展的问题,把农业农村农民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把城市和农村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把贫困问题作为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应注重城乡发展的协同性、关联性的政策设计,优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体系,同时依靠成熟稳定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全面乡村振兴的加快实现。

2020年以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在政策衔接面临新形势、新变化,需要在对部分扶贫政策调整、完善的基础上,设立一批新政策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实现。

要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加强对关注和监测,针对现实发展中突出存在的困难,设立专门的资助帮扶政策,防止新一轮的问题产生。乡村振兴的实现不是单一地靠农村农民就能实现的,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大环境下,发挥城市减贫政策的作用,解决进城的农民工发展困难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要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推广政府和民间企业、组织、资本的合作模式,引入更多的合法的帮扶者,建立健全社会帮扶的体制机制,逐步转换帮扶的主导者,构建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帮扶体系。在精准化帮扶的基础上,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衔接优化,合理调整和使用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支持条件较差的非贫困村和贫困线上下波动的边缘群体,明确标准并有针对性地帮扶积极上进且有强烈意愿脱贫的群体。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展。只有从源头上解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由点到面的衔接问题,从政策的加强、完善、新设上实现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才能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395061855700058112, IR_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的起点。那么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如何解决脱贫摘帽后随之而来的相对贫困问题? 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要积极稳妥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防止贫困户二次返贫,并建立有效的持续的长效“反贫”机制;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在脱贫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各方面的持续发展,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持续有效推进。 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保证增长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防止二次返贫 巩固前期取得的成果,要降低不稳定的脱贫人口的数量,降低贫困地区群众的致贫风险,使贫困发生率稳定在一个较低的区间,降低贫困风险。面对特殊困难群体,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其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聚焦到“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践主体上,激发这部分困难群体的主人翁意识、实干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困难群体真正认识到脱贫攻坚的务实性并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之中,使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在帮扶过程中不仅要扶“志”,更要扶“智”,推陈出新,提升乡村新型主体的合作意识、技能水平,加强合作引领,进一步完善多元扶贫开发机制,让政府、社会、市场各自发挥其积极作用,完善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的参与机制,在保证困难群体增长的同时促进其经济增收,防止贫困户的二次返贫。 缓解相对贫困,从重点扶贫到解决相对贫困,要建立有效的、持续性的“反贫”机制 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解决,消除绝对贫困后,与之而来的就是相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制度上、根源上来解决。在政策的制定上需要缓解相对贫困的压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持续性的“反贫”机制。应加强投入保障类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贷款政策上,投入力度不能因脱贫攻坚战的打赢而取消,还需要在一定阶段内增强投入力度和投资总量,继续向欠发达的地区倾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即使贫困地区已实现脱贫摘帽,但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仍然大大落后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特别是在涉及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上要进行着重建设和改善。在涉及长远发展的政策问题上,比如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保障相对贫困地区群众的相关利益。教育扶贫方面,加强乡村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使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处,防止辍学、退学等现象的发生,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在医疗扶贫方面,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困难地区县乡医疗机构的建设,配备好合格的医务人员,使得相对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能实现病有所医;在科技创新扶贫方面,选派有知识有技术的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宣讲,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科技培训,引导人们学习和利用科技成果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 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为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现存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城乡、区域和城乡居民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不是政策的简单相加问题,而是一个政策转化落实的问题。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农村农业现代化并不是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包含了五个层面的现代化:农村产业、农村生态、农村文化、农村治理、农民生活的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脱贫致富的基石都是产业振兴,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和振兴发展就必须整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发展重心聚焦到产业发展上,实现贫困乡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优势。 要培植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增收。比如汉源县庄子村因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提出进行地方特色产品——汉源花椒的种植,目前花椒苗已种植入地,大约三至五年花椒就可结果产出,人均年收入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上千元,从而助力实现农民脱贫增收。 要深度挖掘和发挥传统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努力寻找突破口,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体系的衔接,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要借助“互联网+农村”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增收。以往的农产品在农村地区很难以高价卖出,但是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下,现今许多农产品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接批发零售,减少中间商的阻隔加价,还能宣传推广本地区特色产品,增加知名度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要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推进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针对自然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比如汉源县庄子村可在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建设完善之后着力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推广发展绿色观光农业。 优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体系,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就需要对城乡关系进行重塑的同时还要在政府的统筹下解决包含城乡贫困、多维贫困在内的多种贫困问题,破除阻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实现城乡经济的平等交换,确保城乡之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真正实现。 在系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同时,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坚持系统性的思维和较完善的视野来看待城乡发展的问题,把农业农村农民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把城市和农村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把贫困问题作为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应注重城乡发展的协同性、关联性的政策设计,优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体系,同时依靠成熟稳定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全面乡村振兴的加快实现。 2020年以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在政策衔接面临新形势、新变化,需要在对部分扶贫政策调整、完善的基础上,设立一批新政策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实现。 要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加强对关注和监测,针对现实发展中突出存在的困难,设立专门的资助帮扶政策,防止新一轮的问题产生。乡村振兴的实现不是单一地靠农村农民就能实现的,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大环境下,发挥城市减贫政策的作用,解决进城的农民工发展困难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要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推广政府和民间企业、组织、资本的合作模式,引入更多的合法的帮扶者,建立健全社会帮扶的体制机制,逐步转换帮扶的主导者,构建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帮扶体系。在精准化帮扶的基础上,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衔接优化,合理调整和使用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支持条件较差的非贫困村和贫困线上下波动的边缘群体,明确标准并有针对性地帮扶积极上进且有强烈意愿脱贫的群体。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展。只有从源头上解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由点到面的衔接问题,从政策的加强、完善、新设上实现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才能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520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9B/wKhuumClUxyAKLZFAF_QANuLvLc517.png, ZB_AREA_LIST=, FB=

□ 时社科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5,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1, PAPERDATE=2021/05/20, DA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