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8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立足办学实际
培养时代新人

——汉源县实施“五育互融”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学生参加舞蹈比赛

学生参加舞蹈比赛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汉源县紧紧围绕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盯“川西山区教育质量强县”目标定位,立足大农村、大库区实际,强调知行合一、“五育互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让教育资源惠及广大农村家庭和学子。

个性发展 全面提升

6月17日,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洋溢着温馨的氛围,一块镶嵌着“前程似锦、未来可期”卡片的蛋糕引人注目,这是学校为留守儿童举办的集体生日会活动。尽管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但在该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学生们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留守儿童之家”是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办学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里配备了厨房、餐厅、客厅,此外沙发、电视机等家电也一应俱全,处处流露出家的温暖和温馨。因为该校留守儿童人数,占据了学生人数的绝大多数,很多住校生周末也在学校度过,所以学生们在“留守儿童之家”就可以学习简单的烹饪、缝纫、收纳等生活技能,还能更好照顾自己。“留守儿童之家”不仅能开展劳动教育,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此外,该校还开设了十几门兴趣课程,如音乐、美术、舞蹈、科学、围棋、太极功夫扇等,在文化课程之余,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和熏陶。

在汉源县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该校利用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集中开展社团活动,学生按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包括文学社团、电脑编程社团、篮球社团、毛笔书法社团等。目前,全校近一半的孩子根据自身特长,参加了社团活动。

如今,汉源县各个学校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皆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汉源县抓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五育互融”结出的累累硕果。而在“五育互融”思路指导下,学校的课程安排也更加科学合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

“农村孩子很少在校外兴趣班上课,学校统一开设兴趣课程后,就弥补了很多孩子这方面的缺憾。”汉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兴趣和需求出发,自主参与社团、兴趣活动,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在汉源县,“五育并举”成效显著。许多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在特长发展方面也获得了诸多进步。该县许多学生参加省、市、县的各类比赛屡获殊荣,自信心不断提升。而对学校来说,社团和兴趣课堂的蓬勃发展,也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品位不断提高,并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实施的抓手和平台。在汉源,每个学校独有的特色办学模式,已成为当地教育的一朵朵瑰丽花朵,并将这个山区县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

“五育互融” 齐头并进

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而扎实推进“五育互融”就是重要抓手。如何开展五育,五育又该怎样互融?汉源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德”铸魂。汉源县建立了“1824”德育育人机制,以校园艺术、体育节、“读书会、红歌会”、开学典礼等契机,引领学生展示才华、训练技艺、陶冶情操。每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为标准,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加强宣传,树立榜样,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今年以来,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校园艺术节等活动200余次,评选县级新时代好少年24名。

以“智”启人。创新快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职普融通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改革,通过多元智能开发,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平台,通过社团开设科学实验、动漫设计、编程、刺绣等20余种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生活的技能,利用科技活动、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动脑能力。今年以来,组织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7次,在雅安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奖项35个。

以“体”育心。新建、改扩建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全面改善,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开发足球、篮球、气排球、武术等基础和特色体育课程,确保每一位同学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阳光跑步、武术操、功夫扇、手语舞、啦啦操、诗词朗诵等纳入大课间活动内容,打造特色大课间,培养积极阳光心态,每期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及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截至目前,编制功夫扇、器械操、绳操等特色课间操20余套,创建全国青少年(幼儿园)足球特色校园6所,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2所。

以“美”冶情。充分发挥艺术育人作用,将“艺术课程+艺术课外活动”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增加舞蹈、戏剧、朗诵、手工等课程,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初、高中艺术沙龙等平台定期举办话剧、音乐会、动漫、科技画、服装设计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和素养。今年以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56次,推荐489个优秀艺术作品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县级以上奖项200余个。

以“劳”促德。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增设生活课程,确定生活与自理、生活与自护、生活与常识、生活与技能、生活与礼仪、生活与理财六大专题,提升学生生活本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村社等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关爱孝敬老人、勇挑生活重担、感恩回报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今年以来,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56校次,组织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4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

本报记者 彭艳霞

图片为受访单位提供

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7, PREBM=007, NUM=7, GUID=1412094337285292032,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8, DOCPUBTIME=2021-07-06 21:00:07, DOCAUTHOR=彭艳霞, CLEAR_CONTENT=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汉源县紧紧围绕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盯“川西山区教育质量强县”目标定位,立足大农村、大库区实际,强调知行合一、“五育互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让教育资源惠及广大农村家庭和学子。 个性发展 全面提升 6月17日,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洋溢着温馨的氛围,一块镶嵌着“前程似锦、未来可期”卡片的蛋糕引人注目,这是学校为留守儿童举办的集体生日会活动。尽管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但在该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学生们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留守儿童之家”是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办学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里配备了厨房、餐厅、客厅,此外沙发、电视机等家电也一应俱全,处处流露出家的温暖和温馨。因为该校留守儿童人数,占据了学生人数的绝大多数,很多住校生周末也在学校度过,所以学生们在“留守儿童之家”就可以学习简单的烹饪、缝纫、收纳等生活技能,还能更好照顾自己。“留守儿童之家”不仅能开展劳动教育,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此外,该校还开设了十几门兴趣课程,如音乐、美术、舞蹈、科学、围棋、太极功夫扇等,在文化课程之余,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和熏陶。 在汉源县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该校利用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集中开展社团活动,学生按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包括文学社团、电脑编程社团、篮球社团、毛笔书法社团等。目前,全校近一半的孩子根据自身特长,参加了社团活动。 如今,汉源县各个学校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皆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汉源县抓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五育互融”结出的累累硕果。而在“五育互融”思路指导下,学校的课程安排也更加科学合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 “农村孩子很少在校外兴趣班上课,学校统一开设兴趣课程后,就弥补了很多孩子这方面的缺憾。”汉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兴趣和需求出发,自主参与社团、兴趣活动,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在汉源县,“五育并举”成效显著。许多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在特长发展方面也获得了诸多进步。该县许多学生参加省、市、县的各类比赛屡获殊荣,自信心不断提升。而对学校来说,社团和兴趣课堂的蓬勃发展,也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品位不断提高,并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实施的抓手和平台。在汉源,每个学校独有的特色办学模式,已成为当地教育的一朵朵瑰丽花朵,并将这个山区县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 “五育互融” 齐头并进 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而扎实推进“五育互融”就是重要抓手。如何开展五育,五育又该怎样互融?汉源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德”铸魂。汉源县建立了“1824”德育育人机制,以校园艺术、体育节、“读书会、红歌会”、开学典礼等契机,引领学生展示才华、训练技艺、陶冶情操。每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为标准,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加强宣传,树立榜样,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今年以来,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校园艺术节等活动200余次,评选县级新时代好少年24名。 以“智”启人。创新快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职普融通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改革,通过多元智能开发,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平台,通过社团开设科学实验、动漫设计、编程、刺绣等20余种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生活的技能,利用科技活动、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动脑能力。今年以来,组织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7次,在雅安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奖项35个。 以“体”育心。新建、改扩建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全面改善,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开发足球、篮球、气排球、武术等基础和特色体育课程,确保每一位同学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阳光跑步、武术操、功夫扇、手语舞、啦啦操、诗词朗诵等纳入大课间活动内容,打造特色大课间,培养积极阳光心态,每期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及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截至目前,编制功夫扇、器械操、绳操等特色课间操20余套,创建全国青少年(幼儿园)足球特色校园6所,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2所。 以“美”冶情。充分发挥艺术育人作用,将“艺术课程+艺术课外活动”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增加舞蹈、戏剧、朗诵、手工等课程,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初、高中艺术沙龙等平台定期举办话剧、音乐会、动漫、科技画、服装设计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和素养。今年以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56次,推荐489个优秀艺术作品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县级以上奖项200余个。 以“劳”促德。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增设生活课程,确定生活与自理、生活与自护、生活与常识、生活与技能、生活与礼仪、生活与理财六大专题,提升学生生活本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村社等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关爱孝敬老人、勇挑生活重担、感恩回报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今年以来,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56校次,组织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4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 本报记者 彭艳霞 图片为受访单位提供, BM=008版, type=0, ZB_DROP=0, TXS=2469, NODEID=null, DOCTITLE=立足办学实际
培养时代新人,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学生参加舞蹈比赛

学生参加舞蹈比赛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汉源县紧紧围绕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盯“川西山区教育质量强县”目标定位,立足大农村、大库区实际,强调知行合一、“五育互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让教育资源惠及广大农村家庭和学子。

个性发展 全面提升

6月17日,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洋溢着温馨的氛围,一块镶嵌着“前程似锦、未来可期”卡片的蛋糕引人注目,这是学校为留守儿童举办的集体生日会活动。尽管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但在该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学生们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留守儿童之家”是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办学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里配备了厨房、餐厅、客厅,此外沙发、电视机等家电也一应俱全,处处流露出家的温暖和温馨。因为该校留守儿童人数,占据了学生人数的绝大多数,很多住校生周末也在学校度过,所以学生们在“留守儿童之家”就可以学习简单的烹饪、缝纫、收纳等生活技能,还能更好照顾自己。“留守儿童之家”不仅能开展劳动教育,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此外,该校还开设了十几门兴趣课程,如音乐、美术、舞蹈、科学、围棋、太极功夫扇等,在文化课程之余,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和熏陶。

在汉源县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该校利用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集中开展社团活动,学生按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包括文学社团、电脑编程社团、篮球社团、毛笔书法社团等。目前,全校近一半的孩子根据自身特长,参加了社团活动。

如今,汉源县各个学校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皆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汉源县抓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五育互融”结出的累累硕果。而在“五育互融”思路指导下,学校的课程安排也更加科学合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

“农村孩子很少在校外兴趣班上课,学校统一开设兴趣课程后,就弥补了很多孩子这方面的缺憾。”汉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兴趣和需求出发,自主参与社团、兴趣活动,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在汉源县,“五育并举”成效显著。许多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在特长发展方面也获得了诸多进步。该县许多学生参加省、市、县的各类比赛屡获殊荣,自信心不断提升。而对学校来说,社团和兴趣课堂的蓬勃发展,也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品位不断提高,并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实施的抓手和平台。在汉源,每个学校独有的特色办学模式,已成为当地教育的一朵朵瑰丽花朵,并将这个山区县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

“五育互融” 齐头并进

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而扎实推进“五育互融”就是重要抓手。如何开展五育,五育又该怎样互融?汉源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德”铸魂。汉源县建立了“1824”德育育人机制,以校园艺术、体育节、“读书会、红歌会”、开学典礼等契机,引领学生展示才华、训练技艺、陶冶情操。每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为标准,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加强宣传,树立榜样,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今年以来,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校园艺术节等活动200余次,评选县级新时代好少年24名。

以“智”启人。创新快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职普融通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改革,通过多元智能开发,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平台,通过社团开设科学实验、动漫设计、编程、刺绣等20余种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生活的技能,利用科技活动、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动脑能力。今年以来,组织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7次,在雅安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奖项35个。

以“体”育心。新建、改扩建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全面改善,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开发足球、篮球、气排球、武术等基础和特色体育课程,确保每一位同学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阳光跑步、武术操、功夫扇、手语舞、啦啦操、诗词朗诵等纳入大课间活动内容,打造特色大课间,培养积极阳光心态,每期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及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截至目前,编制功夫扇、器械操、绳操等特色课间操20余套,创建全国青少年(幼儿园)足球特色校园6所,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2所。

以“美”冶情。充分发挥艺术育人作用,将“艺术课程+艺术课外活动”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增加舞蹈、戏剧、朗诵、手工等课程,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初、高中艺术沙龙等平台定期举办话剧、音乐会、动漫、科技画、服装设计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和素养。今年以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56次,推荐489个优秀艺术作品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县级以上奖项200余个。

以“劳”促德。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增设生活课程,确定生活与自理、生活与自护、生活与常识、生活与技能、生活与礼仪、生活与理财六大专题,提升学生生活本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村社等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关爱孝敬老人、勇挑生活重担、感恩回报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今年以来,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56校次,组织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4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

本报记者 彭艳霞

图片为受访单位提供

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12094337285292032, IR_CONTENT=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汉源县紧紧围绕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盯“川西山区教育质量强县”目标定位,立足大农村、大库区实际,强调知行合一、“五育互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让教育资源惠及广大农村家庭和学子。 个性发展 全面提升 6月17日,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洋溢着温馨的氛围,一块镶嵌着“前程似锦、未来可期”卡片的蛋糕引人注目,这是学校为留守儿童举办的集体生日会活动。尽管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但在该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学生们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留守儿童之家”是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办学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里配备了厨房、餐厅、客厅,此外沙发、电视机等家电也一应俱全,处处流露出家的温暖和温馨。因为该校留守儿童人数,占据了学生人数的绝大多数,很多住校生周末也在学校度过,所以学生们在“留守儿童之家”就可以学习简单的烹饪、缝纫、收纳等生活技能,还能更好照顾自己。“留守儿童之家”不仅能开展劳动教育,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此外,该校还开设了十几门兴趣课程,如音乐、美术、舞蹈、科学、围棋、太极功夫扇等,在文化课程之余,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和熏陶。 在汉源县九襄镇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该校利用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集中开展社团活动,学生按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包括文学社团、电脑编程社团、篮球社团、毛笔书法社团等。目前,全校近一半的孩子根据自身特长,参加了社团活动。 如今,汉源县各个学校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皆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汉源县抓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五育互融”结出的累累硕果。而在“五育互融”思路指导下,学校的课程安排也更加科学合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 “农村孩子很少在校外兴趣班上课,学校统一开设兴趣课程后,就弥补了很多孩子这方面的缺憾。”汉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兴趣和需求出发,自主参与社团、兴趣活动,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在汉源县,“五育并举”成效显著。许多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在特长发展方面也获得了诸多进步。该县许多学生参加省、市、县的各类比赛屡获殊荣,自信心不断提升。而对学校来说,社团和兴趣课堂的蓬勃发展,也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品位不断提高,并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实施的抓手和平台。在汉源,每个学校独有的特色办学模式,已成为当地教育的一朵朵瑰丽花朵,并将这个山区县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 “五育互融” 齐头并进 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而扎实推进“五育互融”就是重要抓手。如何开展五育,五育又该怎样互融?汉源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德”铸魂。汉源县建立了“1824”德育育人机制,以校园艺术、体育节、“读书会、红歌会”、开学典礼等契机,引领学生展示才华、训练技艺、陶冶情操。每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为标准,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加强宣传,树立榜样,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今年以来,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校园艺术节等活动200余次,评选县级新时代好少年24名。 以“智”启人。创新快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职普融通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改革,通过多元智能开发,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平台,通过社团开设科学实验、动漫设计、编程、刺绣等20余种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生活的技能,利用科技活动、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动脑能力。今年以来,组织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7次,在雅安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奖项35个。 以“体”育心。新建、改扩建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全面改善,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开发足球、篮球、气排球、武术等基础和特色体育课程,确保每一位同学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阳光跑步、武术操、功夫扇、手语舞、啦啦操、诗词朗诵等纳入大课间活动内容,打造特色大课间,培养积极阳光心态,每期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及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截至目前,编制功夫扇、器械操、绳操等特色课间操20余套,创建全国青少年(幼儿园)足球特色校园6所,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2所。 以“美”冶情。充分发挥艺术育人作用,将“艺术课程+艺术课外活动”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增加舞蹈、戏剧、朗诵、手工等课程,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初、高中艺术沙龙等平台定期举办话剧、音乐会、动漫、科技画、服装设计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和素养。今年以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56次,推荐489个优秀艺术作品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县级以上奖项200余个。 以“劳”促德。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增设生活课程,确定生活与自理、生活与自护、生活与常识、生活与技能、生活与礼仪、生活与理财六大专题,提升学生生活本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村社等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关爱孝敬老人、勇挑生活重担、感恩回报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今年以来,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56校次,组织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4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 本报记者 彭艳霞 图片为受访单位提供,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706008.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6/F9/wKhuumD0J1CAbSYNAISN6HgKxmU154.png, ZB_AREA_LIST=, FB=

——汉源县实施“五育互融”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 TS=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8, CODE=200, CURBM=008, YEAR=2021, PAPERDATE=2021/07/06, DAY=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