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1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记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并进行考察调研

时隔十年之后,恰逢同一天,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走进林芝。

2011年7月,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那一次,自拉萨赴林芝再到日喀则,山高路远,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后不久,总书记再赴这里。

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尽可能地多看一些地方,多接触一些当地干部群众。从林芝到拉萨,此起彼伏的“扎西德勒”,载歌载舞的各族群众,哈达、热巴鼓、切玛、青稞酒,幸福的日子宛如绽放的格桑花。

这是一份活动丰富的考察日程。

21日,林芝。尼洋河大桥,林芝市城市规划馆,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工布公园;

22日,自林芝赴拉萨。听取川藏铁路建设情况汇报,考察川藏铁路拉林段建设运营情况,哲蚌寺,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西藏人民会堂,观看民族文艺演出;

23日,拉萨。会见接见西藏有关方面代表并合影,出席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并作重要讲话。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这里,惦念着这里的乡亲们。一路上,触景生情。“目睹了雪域高原美丽壮观的风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感到高兴!”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要表达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我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

西藏的路:

已不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

观西藏之变,从路开始。

世界屋脊,千年冰雪、崇山峻岭。地质条件复杂,加上高寒缺氧,这块西南边陲在漫长的岁月里被形容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地方”。

解放前,放眼西藏竟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当10多万筑路军民苦苦鏖战,终于在1954年将川藏、青藏公路修到拉萨时,这一刻,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多少人魂牵梦绕,热泪盈眶!

路,于西藏而言,是奇迹,是改变,是希望。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终于通了铁路。第二条进藏“天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关心的川藏铁路。在北京时,他为这件事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多次对推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2日一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

站台上,两块展板,如拼图拼成一条蜿蜒铁轨。跨高山峡谷、过大江大河,川藏铁路这两段线路有着世所罕见的难度。

一条是拉萨至林芝段。这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上个月开通运营后,将两个城市见面的时间缩减到3个多小时。

还记得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入藏,为的是接回福建第一批援藏干部、送来第二批。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他乘车走了整整一天。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当时的路况非常险,还好没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横着两根木头,我们下来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脱那都是骑着马进去的。”

另一块展板,雅安到林芝段,更是千难万险。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在几块不同“年龄”的花岗岩前,拿起一块标注着“约10亿年”的,细细端详:“这是我们难以遥望的时间概念。”

“最难的是遇到哪种岩石?”

“泥岩。施工怕软不怕硬。但现在机械化程度今非昔比,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

“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总书记肯定他们说,“你们规划很科学,全路段在推进,看了很振奋。”“‘两路’精神要继续弘扬,敢打敢拼,一段一段拿下来。要做就做好。”

登上火车,透过车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欢腾,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时而是绝壁万丈,时而是葱郁丛林,时而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时而是轰鸣工地。这条路的艰辛不易,这条路带来的生机活力,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建设川藏铁路“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火车上,总书记召集相关同志,继续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1952年1月,习仲勋同志在关于送班禅入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报告中,对党中央治藏方针提出了几点建议。毛泽东同志对这份建议予以采纳,随后付诸实践。

“党中央结合实际,制定了不同时期的治藏方略。70年来,我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5年、2020年出席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传遍雪域高原。

汇报会上,自治区负责同志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评价为“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和方法,只要学习好、领悟好、坚持好,做好西藏工作就有方向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深以为然:“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西藏实际的,我们要好好领悟它,使之变成贯彻方案、落地生效。按照这样一个立场、观点、方法,自然就能找到方向,找到发展之路。”

西藏的村:

再也不是“把鞋子拴腰上”的模样

嘎拉村,习近平总书记21日考察的小村子,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1998年来林芝,他去看了巴吉村。2011年,习近平再赴巴吉村看变迁,在那里他说的几段话,人们至今念念不忘:

“致富之路就在脚下,就是动脑筋,做聪明人。聪明人实际上就要选好发展之路。西藏的资源很宝贵,有的是很独特的,还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且今后会更宝贵。”

“林芝旅游业占20%,那么就需要我们发展精品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群众旅游业。”

这次去的嘎拉村坐落在318国道旁,村里搞起了农牧民运输队,发展起了桃花节旅游。

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提起母亲总有一个萦绕不去的镜头:“过去的路,满是牛粪和泥泞,她总是把鞋子拴腰上,赤脚走过村里的路。”

而今,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一栋栋藏式楼房在湛蓝天空下、在连绵群山前星罗棋布。袅袅炊烟,一片祥和。

总书记走进村民达瓦坚参家做客。

房子敞亮,小院花红叶绿。桃木雕花的家具、藏族风格的画饰,冲水式的卫生间,还有自家粮仓。

总书记一袋袋粮食细看,小麦、荞麦、青稞、油菜籽、豌豆、玉米,他欣喜地捧起一捧,迎着光端详。房梁上挂着一排藏香猪腊肉,一排奶渣子,墙边是“自家酿的酒”。再看隔壁厨房,牛羊肉堆得满当当,那些酥油也“得有上百斤吧?”

(下转2版)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7, PREBM=001, NUM=0, GUID=1419341843034996736,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1,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7/26/001/1419341843034996736.html, DOCPUBTIME=2021-07-26 07:15: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时隔十年之后,恰逢同一天,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走进林芝。 2011年7月,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那一次,自拉萨赴林芝再到日喀则,山高路远,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后不久,总书记再赴这里。 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尽可能地多看一些地方,多接触一些当地干部群众。从林芝到拉萨,此起彼伏的“扎西德勒”,载歌载舞的各族群众,哈达、热巴鼓、切玛、青稞酒,幸福的日子宛如绽放的格桑花。 这是一份活动丰富的考察日程。 21日,林芝。尼洋河大桥,林芝市城市规划馆,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工布公园; 22日,自林芝赴拉萨。听取川藏铁路建设情况汇报,考察川藏铁路拉林段建设运营情况,哲蚌寺,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西藏人民会堂,观看民族文艺演出; 23日,拉萨。会见接见西藏有关方面代表并合影,出席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并作重要讲话。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这里,惦念着这里的乡亲们。一路上,触景生情。“目睹了雪域高原美丽壮观的风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感到高兴!”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要表达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我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 西藏的路: 已不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 观西藏之变,从路开始。 世界屋脊,千年冰雪、崇山峻岭。地质条件复杂,加上高寒缺氧,这块西南边陲在漫长的岁月里被形容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地方”。 解放前,放眼西藏竟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当10多万筑路军民苦苦鏖战,终于在1954年将川藏、青藏公路修到拉萨时,这一刻,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多少人魂牵梦绕,热泪盈眶! 路,于西藏而言,是奇迹,是改变,是希望。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终于通了铁路。第二条进藏“天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关心的川藏铁路。在北京时,他为这件事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多次对推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2日一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 站台上,两块展板,如拼图拼成一条蜿蜒铁轨。跨高山峡谷、过大江大河,川藏铁路这两段线路有着世所罕见的难度。 一条是拉萨至林芝段。这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上个月开通运营后,将两个城市见面的时间缩减到3个多小时。 还记得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入藏,为的是接回福建第一批援藏干部、送来第二批。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他乘车走了整整一天。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当时的路况非常险,还好没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横着两根木头,我们下来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脱那都是骑着马进去的。” 另一块展板,雅安到林芝段,更是千难万险。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在几块不同“年龄”的花岗岩前,拿起一块标注着“约10亿年”的,细细端详:“这是我们难以遥望的时间概念。” “最难的是遇到哪种岩石?” “泥岩。施工怕软不怕硬。但现在机械化程度今非昔比,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 “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总书记肯定他们说,“你们规划很科学,全路段在推进,看了很振奋。”“‘两路’精神要继续弘扬,敢打敢拼,一段一段拿下来。要做就做好。” 登上火车,透过车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欢腾,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时而是绝壁万丈,时而是葱郁丛林,时而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时而是轰鸣工地。这条路的艰辛不易,这条路带来的生机活力,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建设川藏铁路“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火车上,总书记召集相关同志,继续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1952年1月,习仲勋同志在关于送班禅入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报告中,对党中央治藏方针提出了几点建议。毛泽东同志对这份建议予以采纳,随后付诸实践。 “党中央结合实际,制定了不同时期的治藏方略。70年来,我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5年、2020年出席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传遍雪域高原。 汇报会上,自治区负责同志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评价为“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和方法,只要学习好、领悟好、坚持好,做好西藏工作就有方向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深以为然:“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西藏实际的,我们要好好领悟它,使之变成贯彻方案、落地生效。按照这样一个立场、观点、方法,自然就能找到方向,找到发展之路。” 西藏的村: 再也不是“把鞋子拴腰上”的模样 嘎拉村,习近平总书记21日考察的小村子,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1998年来林芝,他去看了巴吉村。2011年,习近平再赴巴吉村看变迁,在那里他说的几段话,人们至今念念不忘: “致富之路就在脚下,就是动脑筋,做聪明人。聪明人实际上就要选好发展之路。西藏的资源很宝贵,有的是很独特的,还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且今后会更宝贵。” “林芝旅游业占20%,那么就需要我们发展精品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群众旅游业。” 这次去的嘎拉村坐落在318国道旁,村里搞起了农牧民运输队,发展起了桃花节旅游。 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提起母亲总有一个萦绕不去的镜头:“过去的路,满是牛粪和泥泞,她总是把鞋子拴腰上,赤脚走过村里的路。” 而今,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一栋栋藏式楼房在湛蓝天空下、在连绵群山前星罗棋布。袅袅炊烟,一片祥和。 总书记走进村民达瓦坚参家做客。 房子敞亮,小院花红叶绿。桃木雕花的家具、藏族风格的画饰,冲水式的卫生间,还有自家粮仓。 总书记一袋袋粮食细看,小麦、荞麦、青稞、油菜籽、豌豆、玉米,他欣喜地捧起一捧,迎着光端详。房梁上挂着一排藏香猪腊肉,一排奶渣子,墙边是“自家酿的酒”。再看隔壁厨房,牛羊肉堆得满当当,那些酥油也“得有上百斤吧?” (下转2版), BM=001版, type=0, ZB_DROP=0, TXS=3058, NODEID=null, DOCTITLE=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时隔十年之后,恰逢同一天,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走进林芝。

2011年7月,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那一次,自拉萨赴林芝再到日喀则,山高路远,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后不久,总书记再赴这里。

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尽可能地多看一些地方,多接触一些当地干部群众。从林芝到拉萨,此起彼伏的“扎西德勒”,载歌载舞的各族群众,哈达、热巴鼓、切玛、青稞酒,幸福的日子宛如绽放的格桑花。

这是一份活动丰富的考察日程。

21日,林芝。尼洋河大桥,林芝市城市规划馆,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工布公园;

22日,自林芝赴拉萨。听取川藏铁路建设情况汇报,考察川藏铁路拉林段建设运营情况,哲蚌寺,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西藏人民会堂,观看民族文艺演出;

23日,拉萨。会见接见西藏有关方面代表并合影,出席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并作重要讲话。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这里,惦念着这里的乡亲们。一路上,触景生情。“目睹了雪域高原美丽壮观的风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感到高兴!”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要表达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我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

西藏的路:

已不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

观西藏之变,从路开始。

世界屋脊,千年冰雪、崇山峻岭。地质条件复杂,加上高寒缺氧,这块西南边陲在漫长的岁月里被形容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地方”。

解放前,放眼西藏竟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当10多万筑路军民苦苦鏖战,终于在1954年将川藏、青藏公路修到拉萨时,这一刻,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多少人魂牵梦绕,热泪盈眶!

路,于西藏而言,是奇迹,是改变,是希望。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终于通了铁路。第二条进藏“天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关心的川藏铁路。在北京时,他为这件事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多次对推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2日一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

站台上,两块展板,如拼图拼成一条蜿蜒铁轨。跨高山峡谷、过大江大河,川藏铁路这两段线路有着世所罕见的难度。

一条是拉萨至林芝段。这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上个月开通运营后,将两个城市见面的时间缩减到3个多小时。

还记得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入藏,为的是接回福建第一批援藏干部、送来第二批。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他乘车走了整整一天。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当时的路况非常险,还好没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横着两根木头,我们下来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脱那都是骑着马进去的。”

另一块展板,雅安到林芝段,更是千难万险。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在几块不同“年龄”的花岗岩前,拿起一块标注着“约10亿年”的,细细端详:“这是我们难以遥望的时间概念。”

“最难的是遇到哪种岩石?”

“泥岩。施工怕软不怕硬。但现在机械化程度今非昔比,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

“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总书记肯定他们说,“你们规划很科学,全路段在推进,看了很振奋。”“‘两路’精神要继续弘扬,敢打敢拼,一段一段拿下来。要做就做好。”

登上火车,透过车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欢腾,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时而是绝壁万丈,时而是葱郁丛林,时而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时而是轰鸣工地。这条路的艰辛不易,这条路带来的生机活力,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建设川藏铁路“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火车上,总书记召集相关同志,继续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1952年1月,习仲勋同志在关于送班禅入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报告中,对党中央治藏方针提出了几点建议。毛泽东同志对这份建议予以采纳,随后付诸实践。

“党中央结合实际,制定了不同时期的治藏方略。70年来,我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5年、2020年出席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传遍雪域高原。

汇报会上,自治区负责同志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评价为“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和方法,只要学习好、领悟好、坚持好,做好西藏工作就有方向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深以为然:“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西藏实际的,我们要好好领悟它,使之变成贯彻方案、落地生效。按照这样一个立场、观点、方法,自然就能找到方向,找到发展之路。”

西藏的村:

再也不是“把鞋子拴腰上”的模样

嘎拉村,习近平总书记21日考察的小村子,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1998年来林芝,他去看了巴吉村。2011年,习近平再赴巴吉村看变迁,在那里他说的几段话,人们至今念念不忘:

“致富之路就在脚下,就是动脑筋,做聪明人。聪明人实际上就要选好发展之路。西藏的资源很宝贵,有的是很独特的,还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且今后会更宝贵。”

“林芝旅游业占20%,那么就需要我们发展精品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群众旅游业。”

这次去的嘎拉村坐落在318国道旁,村里搞起了农牧民运输队,发展起了桃花节旅游。

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提起母亲总有一个萦绕不去的镜头:“过去的路,满是牛粪和泥泞,她总是把鞋子拴腰上,赤脚走过村里的路。”

而今,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一栋栋藏式楼房在湛蓝天空下、在连绵群山前星罗棋布。袅袅炊烟,一片祥和。

总书记走进村民达瓦坚参家做客。

房子敞亮,小院花红叶绿。桃木雕花的家具、藏族风格的画饰,冲水式的卫生间,还有自家粮仓。

总书记一袋袋粮食细看,小麦、荞麦、青稞、油菜籽、豌豆、玉米,他欣喜地捧起一捧,迎着光端详。房梁上挂着一排藏香猪腊肉,一排奶渣子,墙边是“自家酿的酒”。再看隔壁厨房,牛羊肉堆得满当当,那些酥油也“得有上百斤吧?”

(下转2版)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19341843034996736, IR_CONTENT= 时隔十年之后,恰逢同一天,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走进林芝。 2011年7月,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那一次,自拉萨赴林芝再到日喀则,山高路远,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后不久,总书记再赴这里。 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尽可能地多看一些地方,多接触一些当地干部群众。从林芝到拉萨,此起彼伏的“扎西德勒”,载歌载舞的各族群众,哈达、热巴鼓、切玛、青稞酒,幸福的日子宛如绽放的格桑花。 这是一份活动丰富的考察日程。 21日,林芝。尼洋河大桥,林芝市城市规划馆,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工布公园; 22日,自林芝赴拉萨。听取川藏铁路建设情况汇报,考察川藏铁路拉林段建设运营情况,哲蚌寺,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西藏人民会堂,观看民族文艺演出; 23日,拉萨。会见接见西藏有关方面代表并合影,出席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并作重要讲话。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这里,惦念着这里的乡亲们。一路上,触景生情。“目睹了雪域高原美丽壮观的风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感到高兴!”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要表达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我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 西藏的路: 已不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 观西藏之变,从路开始。 世界屋脊,千年冰雪、崇山峻岭。地质条件复杂,加上高寒缺氧,这块西南边陲在漫长的岁月里被形容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地方”。 解放前,放眼西藏竟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当10多万筑路军民苦苦鏖战,终于在1954年将川藏、青藏公路修到拉萨时,这一刻,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多少人魂牵梦绕,热泪盈眶! 路,于西藏而言,是奇迹,是改变,是希望。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终于通了铁路。第二条进藏“天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关心的川藏铁路。在北京时,他为这件事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多次对推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2日一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 站台上,两块展板,如拼图拼成一条蜿蜒铁轨。跨高山峡谷、过大江大河,川藏铁路这两段线路有着世所罕见的难度。 一条是拉萨至林芝段。这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上个月开通运营后,将两个城市见面的时间缩减到3个多小时。 还记得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入藏,为的是接回福建第一批援藏干部、送来第二批。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他乘车走了整整一天。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当时的路况非常险,还好没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横着两根木头,我们下来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脱那都是骑着马进去的。” 另一块展板,雅安到林芝段,更是千难万险。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在几块不同“年龄”的花岗岩前,拿起一块标注着“约10亿年”的,细细端详:“这是我们难以遥望的时间概念。” “最难的是遇到哪种岩石?” “泥岩。施工怕软不怕硬。但现在机械化程度今非昔比,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 “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总书记肯定他们说,“你们规划很科学,全路段在推进,看了很振奋。”“‘两路’精神要继续弘扬,敢打敢拼,一段一段拿下来。要做就做好。” 登上火车,透过车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欢腾,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时而是绝壁万丈,时而是葱郁丛林,时而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时而是轰鸣工地。这条路的艰辛不易,这条路带来的生机活力,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建设川藏铁路“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火车上,总书记召集相关同志,继续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1952年1月,习仲勋同志在关于送班禅入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报告中,对党中央治藏方针提出了几点建议。毛泽东同志对这份建议予以采纳,随后付诸实践。 “党中央结合实际,制定了不同时期的治藏方略。70年来,我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5年、2020年出席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传遍雪域高原。 汇报会上,自治区负责同志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评价为“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和方法,只要学习好、领悟好、坚持好,做好西藏工作就有方向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深以为然:“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西藏实际的,我们要好好领悟它,使之变成贯彻方案、落地生效。按照这样一个立场、观点、方法,自然就能找到方向,找到发展之路。” 西藏的村: 再也不是“把鞋子拴腰上”的模样 嘎拉村,习近平总书记21日考察的小村子,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1998年来林芝,他去看了巴吉村。2011年,习近平再赴巴吉村看变迁,在那里他说的几段话,人们至今念念不忘: “致富之路就在脚下,就是动脑筋,做聪明人。聪明人实际上就要选好发展之路。西藏的资源很宝贵,有的是很独特的,还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且今后会更宝贵。” “林芝旅游业占20%,那么就需要我们发展精品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群众旅游业。” 这次去的嘎拉村坐落在318国道旁,村里搞起了农牧民运输队,发展起了桃花节旅游。 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提起母亲总有一个萦绕不去的镜头:“过去的路,满是牛粪和泥泞,她总是把鞋子拴腰上,赤脚走过村里的路。” 而今,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一栋栋藏式楼房在湛蓝天空下、在连绵群山前星罗棋布。袅袅炊烟,一片祥和。 总书记走进村民达瓦坚参家做客。 房子敞亮,小院花红叶绿。桃木雕花的家具、藏族风格的画饰,冲水式的卫生间,还有自家粮仓。 总书记一袋袋粮食细看,小麦、荞麦、青稞、油菜籽、豌豆、玉米,他欣喜地捧起一捧,迎着光端详。房梁上挂着一排藏香猪腊肉,一排奶渣子,墙边是“自家酿的酒”。再看隔壁厨房,牛羊肉堆得满当当,那些酥油也“得有上百斤吧?” (下转2版),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726001.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7/03/wKhuumD98duATuYtAAtMCSpJ0pQ979.png, ZB_AREA_LIST=, FB=

——记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并进行考察调研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2, CODE=200, CURBM=001, YEAR=2021, PAPERDATE=2021/07/26, DAY=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