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全家生活在荥经一个山水秀美的小山村。
我记事的时候,家已经从沟边的一间棚子搬到了小河边,父母用勤劳的双手慢慢建起了砖木结构的瓦房,瓦房两侧分别搭建了两间草房,其中一间用作厨房。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工作繁忙,家里就母亲一个全劳动力,小小年纪的大哥带着二哥背着背篓满山遍野捡牛粪挣工分。一家人辛勤劳动,节衣缩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像我们这样弟兄姊妹多的家庭,挨饿是难免的。记得一次家里没粮食了,天蒙蒙亮,父亲就去十多里外的姨妈家借粮,母亲和大哥二哥去挣工分。姐姐带着我和三哥到磨坊边等父亲。几个小时过去了,在望眼欲穿中看到父亲的身影,我们一阵风一样扑过去,忙着给父亲擦汗,再簇拥着父亲回家,兴奋不已。只为晚上可以饱餐一顿。
贫穷的日子波澜不惊地流逝着。
一天晚上,一家人围在火炉旁,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下,母亲兴奋地对父亲说:“这下终于不会饿肚子了!”脸上露出温柔的神情。父亲开心地抱起我往高处一抛,在我的惊叫声中,父亲说:“春风吹过来了!”看着父母脸上难掩的笑意,我也傻乎乎地跟着笑。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要实行土地包产到户了。
从那以后,父亲只要从学校回家,就带领我们兄妹5人在地里忙碌。所有的空闲时间,我们都在地里耕耘,种下无限的希望。
在全家人的齐心协力下,包产到户第一年,家里交了公粮还有余粮,过年还杀了头大肥猪,猪肉的香味终生难忘。
解决了温饱问题,父母也在我们兄妹5人身上看到了希望。
父亲调到县城中学工作,我们也跟着去县城念书。母亲一个人在家里种地、养猪。虽然5个孩子读书的压力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但父母还是咬牙坚持着供我们读书。
姐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离家几百公里的幼师。我和三哥也相继考上了中专。再后来,大哥、二哥相继参加工作,我们家有了电视机,有了自行车、摩托车,家人的脸上有了更欢快的笑颜......
儿时生活的地方成了天然氧吧,哥哥姐姐当年割猪草走过的羊肠小道,已经被宽宽的柏油马路连接起来,打造成了文化旅游环线,各地的游客在天然氧吧里尽情呼吸,领略层峦叠嶂的自然风光。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千万万家,温暖了几代人的心扉,和煦着广袤的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