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
巧借东风解决“总量不足”“招引难”的问题。围绕破解“愿意来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不愿来”的问题,汉源县创新招引方式、转变招引思路,构建开放包容人才工作格局。一方面公开引才扩增量,积极参加赴外引才活动,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与30余个部门联合举办现场招聘会,招录80余人来汉源就业。另一方面柔性引智添变量,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11名,引导企业与高校搭建技术合作平台7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余份,实现从“筑巢引凤”向“借巢引凤”转变。此外,积极通过本土引回优存量,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20余名本土成功人士回乡就业,推动人才回归、项目回流、技术回流。
精准配方解决“结构不优”“培育慢”的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专业化不高、匹配度不强等问题,着眼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构建梯次配置的人才队伍“雁阵”。期间,汉源县瞄准发展需求,举办黎州讲堂主题培训班5批次600余人,定期举办人才活动6次,做到强交流、促发展。同时,综合分析岗位性质,着眼岗位需要,在人才就业前实行试岗锻炼,目前共有30余人,实现以人适岗、以岗育人、人岗相适。推行跟踪帮带、跟班培训、跟学锻炼“人才三跟”培育方式,与15所高校融合育才,累计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
拴心留人解决“服务不细”“留不住”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碎片化、分割化、部门化问题,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构建“1+5”人才政策体系,配套12项制度,开展“导师帮带制”试点,结成帮扶对子46组,常态化开展人才月活动12期,春节期间走访汉源籍在外优秀人才10人、慰问县内优秀人才110余人。为了让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汉源县积极制定人才积分细则,建立积分、负面、奖励“三张清单”,细化4类基础指标、7条奖励措施和6项扣分依据,破解人才考核“计划中有、工作中无,总结中有、考核中无”问题。搭建好实践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深化县校(院、企)战略合作,推动建立一批产学研用平台,推动人才质量整体提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郭欣蕊 本报记者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