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2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汉源县:

“三重动作”
量身定制本土化人才管理机制

本报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汉源县将培育本土人才和吸引人才下乡相结合,瞄准乡村人才结构短板,探索出“三重动作”,量身定制本土化人才管理机制,培养全方面本土人才。

巧借东风解决“总量不足”“招引难”的问题。围绕破解“愿意来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不愿来”的问题,汉源县创新招引方式、转变招引思路,构建开放包容人才工作格局。一方面公开引才扩增量,积极参加赴外引才活动,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与30余个部门联合举办现场招聘会,招录80余人来汉源就业。另一方面柔性引智添变量,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11名,引导企业与高校搭建技术合作平台7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余份,实现从“筑巢引凤”向“借巢引凤”转变。此外,积极通过本土引回优存量,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20余名本土成功人士回乡就业,推动人才回归、项目回流、技术回流。

精准配方解决“结构不优”“培育慢”的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专业化不高、匹配度不强等问题,着眼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构建梯次配置的人才队伍“雁阵”。期间,汉源县瞄准发展需求,举办黎州讲堂主题培训班5批次600余人,定期举办人才活动6次,做到强交流、促发展。同时,综合分析岗位性质,着眼岗位需要,在人才就业前实行试岗锻炼,目前共有30余人,实现以人适岗、以岗育人、人岗相适。推行跟踪帮带、跟班培训、跟学锻炼“人才三跟”培育方式,与15所高校融合育才,累计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

拴心留人解决“服务不细”“留不住”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碎片化、分割化、部门化问题,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构建“1+5”人才政策体系,配套12项制度,开展“导师帮带制”试点,结成帮扶对子46组,常态化开展人才月活动12期,春节期间走访汉源籍在外优秀人才10人、慰问县内优秀人才110余人。为了让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汉源县积极制定人才积分细则,建立积分、负面、奖励“三张清单”,细化4类基础指标、7条奖励措施和6项扣分依据,破解人才考核“计划中有、工作中无,总结中有、考核中无”问题。搭建好实践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深化县校(院、企)战略合作,推动建立一批产学研用平台,推动人才质量整体提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郭欣蕊 本报记者 吴丹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8, PREBM=001, NUM=1, GUID=1425140048877780993,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2,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8/11/002/1425140048877780993.html, DOCPUBTIME=2021-08-11 02:00:07, DOCAUTHOR=吴丹, CLEAR_CONTENT= 本报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汉源县将培育本土人才和吸引人才下乡相结合,瞄准乡村人才结构短板,探索出“三重动作”,量身定制本土化人才管理机制,培养全方面本土人才。 巧借东风解决“总量不足”“招引难”的问题。围绕破解“愿意来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不愿来”的问题,汉源县创新招引方式、转变招引思路,构建开放包容人才工作格局。一方面公开引才扩增量,积极参加赴外引才活动,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与30余个部门联合举办现场招聘会,招录80余人来汉源就业。另一方面柔性引智添变量,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11名,引导企业与高校搭建技术合作平台7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余份,实现从“筑巢引凤”向“借巢引凤”转变。此外,积极通过本土引回优存量,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20余名本土成功人士回乡就业,推动人才回归、项目回流、技术回流。 精准配方解决“结构不优”“培育慢”的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专业化不高、匹配度不强等问题,着眼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构建梯次配置的人才队伍“雁阵”。期间,汉源县瞄准发展需求,举办黎州讲堂主题培训班5批次600余人,定期举办人才活动6次,做到强交流、促发展。同时,综合分析岗位性质,着眼岗位需要,在人才就业前实行试岗锻炼,目前共有30余人,实现以人适岗、以岗育人、人岗相适。推行跟踪帮带、跟班培训、跟学锻炼“人才三跟”培育方式,与15所高校融合育才,累计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 拴心留人解决“服务不细”“留不住”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碎片化、分割化、部门化问题,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构建“1+5”人才政策体系,配套12项制度,开展“导师帮带制”试点,结成帮扶对子46组,常态化开展人才月活动12期,春节期间走访汉源籍在外优秀人才10人、慰问县内优秀人才110余人。为了让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汉源县积极制定人才积分细则,建立积分、负面、奖励“三张清单”,细化4类基础指标、7条奖励措施和6项扣分依据,破解人才考核“计划中有、工作中无,总结中有、考核中无”问题。搭建好实践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深化县校(院、企)战略合作,推动建立一批产学研用平台,推动人才质量整体提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郭欣蕊 本报记者 吴丹, BM=002版, type=0, ZB_DROP=0, TXS=973, NODEID=null, DOCTITLE=“三重动作”
量身定制本土化人才管理机制,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汉源县:, ZB_ORIGINAL=0, CONTENT=
本报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汉源县将培育本土人才和吸引人才下乡相结合,瞄准乡村人才结构短板,探索出“三重动作”,量身定制本土化人才管理机制,培养全方面本土人才。

巧借东风解决“总量不足”“招引难”的问题。围绕破解“愿意来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不愿来”的问题,汉源县创新招引方式、转变招引思路,构建开放包容人才工作格局。一方面公开引才扩增量,积极参加赴外引才活动,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与30余个部门联合举办现场招聘会,招录80余人来汉源就业。另一方面柔性引智添变量,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11名,引导企业与高校搭建技术合作平台7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余份,实现从“筑巢引凤”向“借巢引凤”转变。此外,积极通过本土引回优存量,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20余名本土成功人士回乡就业,推动人才回归、项目回流、技术回流。

精准配方解决“结构不优”“培育慢”的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专业化不高、匹配度不强等问题,着眼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构建梯次配置的人才队伍“雁阵”。期间,汉源县瞄准发展需求,举办黎州讲堂主题培训班5批次600余人,定期举办人才活动6次,做到强交流、促发展。同时,综合分析岗位性质,着眼岗位需要,在人才就业前实行试岗锻炼,目前共有30余人,实现以人适岗、以岗育人、人岗相适。推行跟踪帮带、跟班培训、跟学锻炼“人才三跟”培育方式,与15所高校融合育才,累计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

拴心留人解决“服务不细”“留不住”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碎片化、分割化、部门化问题,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构建“1+5”人才政策体系,配套12项制度,开展“导师帮带制”试点,结成帮扶对子46组,常态化开展人才月活动12期,春节期间走访汉源籍在外优秀人才10人、慰问县内优秀人才110余人。为了让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汉源县积极制定人才积分细则,建立积分、负面、奖励“三张清单”,细化4类基础指标、7条奖励措施和6项扣分依据,破解人才考核“计划中有、工作中无,总结中有、考核中无”问题。搭建好实践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深化县校(院、企)战略合作,推动建立一批产学研用平台,推动人才质量整体提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郭欣蕊 本报记者 吴丹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25140048877780993, IR_CONTENT= 本报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汉源县将培育本土人才和吸引人才下乡相结合,瞄准乡村人才结构短板,探索出“三重动作”,量身定制本土化人才管理机制,培养全方面本土人才。 巧借东风解决“总量不足”“招引难”的问题。围绕破解“愿意来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不愿来”的问题,汉源县创新招引方式、转变招引思路,构建开放包容人才工作格局。一方面公开引才扩增量,积极参加赴外引才活动,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与30余个部门联合举办现场招聘会,招录80余人来汉源就业。另一方面柔性引智添变量,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11名,引导企业与高校搭建技术合作平台7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余份,实现从“筑巢引凤”向“借巢引凤”转变。此外,积极通过本土引回优存量,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20余名本土成功人士回乡就业,推动人才回归、项目回流、技术回流。 精准配方解决“结构不优”“培育慢”的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专业化不高、匹配度不强等问题,着眼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构建梯次配置的人才队伍“雁阵”。期间,汉源县瞄准发展需求,举办黎州讲堂主题培训班5批次600余人,定期举办人才活动6次,做到强交流、促发展。同时,综合分析岗位性质,着眼岗位需要,在人才就业前实行试岗锻炼,目前共有30余人,实现以人适岗、以岗育人、人岗相适。推行跟踪帮带、跟班培训、跟学锻炼“人才三跟”培育方式,与15所高校融合育才,累计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 拴心留人解决“服务不细”“留不住”问题。汉源县围绕破解碎片化、分割化、部门化问题,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构建“1+5”人才政策体系,配套12项制度,开展“导师帮带制”试点,结成帮扶对子46组,常态化开展人才月活动12期,春节期间走访汉源籍在外优秀人才10人、慰问县内优秀人才110余人。为了让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汉源县积极制定人才积分细则,建立积分、负面、奖励“三张清单”,细化4类基础指标、7条奖励措施和6项扣分依据,破解人才考核“计划中有、工作中无,总结中有、考核中无”问题。搭建好实践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深化县校(院、企)战略合作,推动建立一批产学研用平台,推动人才质量整体提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郭欣蕊 本报记者 吴丹,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811002.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7/1C/wKhuumESwEuAKk8eAHPUkemiuBw371.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3, CODE=200, CURBM=002, YEAR=2021, PAPERDATE=2021/08/11, DA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