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4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八月瓜“炸”出生机
土地焕发新活力

——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村民坚持发展种植业的故事

基地工人采摘八月瓜

基地工人采摘八月瓜

12年前,文昌惠回到养育自己长大的村子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看到很多田地荒芜,决定从事农业,想以此改变家乡的面貌。于是,她用工作十几年积攒的资金和贷款承包了土地,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成为村里发展猕猴桃的先行者之一。连获几年丰收后,溃疡病让猕猴桃园颗粒无收。

文昌惠开始怀疑走这条路是不是错了。

9月9日,文昌惠驾着车说:“我不甘心,农业做了十几年了,积累了很多资源和技术,让我放弃不甘心,我还想再拼一拼。”今年,她带领村民种的八月瓜丰收了。

盘活闲置土地

发展特色产业

农村人,从小便与土地打交道,土地是根也是希望。

“2009年,农村很多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中的土地就荒着。”文昌惠说,一亩土地种粮食,一年也就挣一千多元,外出打工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所以,有劳动力的人想要改变家庭经济状况,都选择外出。

2010年,文昌惠成立了雅安市中强同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外出打工的群众很乐意将闲置的土地租给文昌惠,除了收到租金,还能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那时,全村人都盼着文昌惠能搞出个“名堂”来。

不负众望,第二年,猕猴桃就迎来了收获。然而,令文昌惠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猕猴桃被溃疡病侵袭,后虽经多方专家“医治”,终究不见“病情好转”,那段时期,她的种植事业也跌至了“谷底”。

她不甘心,拔掉了生病的猕猴桃,决定再试一次。

生长、结果……就在文昌惠以为猕猴桃“痊愈”的时候,溃疡病再次来袭。

2018年,文昌惠无数次想过要放弃。

文昌惠说,她更怕租用的土地再次闲置,亏了良心。

寻找“新生”良药

土地再迎丰收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八月瓜种植。

猕猴桃和八月瓜都是爬藤植物,区别是,一个是木质根一个是肉质根。肉质根的猕猴桃抗病性差,且病虫害传染性强;木质根的八月瓜相对来说就比较好养。

当第一批40亩的八月瓜苗种到地里时,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都不看好。

八月瓜幼苗非常纤细,细得能穿过针眼。

“一开始我也没太上心,就种着吧,反正架子有,土地有。”文昌惠说。

第二年,八月瓜苗爬上了架子,开始试果。

当八月瓜挂满枝头,她叫上周围村民都来尝一尝。大家都说,这个八月瓜不错。

今年初,文昌惠开始认真对待八月瓜,拉了200吨有机肥到基地,施了肥的八月瓜苗更加粗壮。“三分种,七分管”,要想发展,专家指导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去摸索、学习和总结。

此后,文昌惠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除草、排水、修苗……从种植到开花结果,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8月下旬开始,基地里的八月瓜颜色由绿转紫。

文昌惠再次迎来了丰收。

“今年预计能达到4万公斤,按照市价大概16元一公斤。”文昌惠开心地说。

丰收季,在基地务工的工人数量达到了20多人。

采摘、选果、销售……一派热闹的景象。

“几十岁的人了,现在守着家,一个月也能挣近2000元。”村民张珍秀说。工作不累,还能学点技术,又能照顾家里,村民们希望,文昌惠的基地能越办越好。

采访结束时,文昌惠悄悄告诉记者:“我还是想继续种猕猴桃,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选择了一种抗病性比较好的品种,明年就种下去。”

对于八月瓜种植,文昌惠说:“基地保持在40亩的规模,然后用更多精力让有意向的村民发展八月瓜种植,因为这个管理容易,收成不错。”

本报记者 胡月

文昌惠(左)和基地工人一起迎接丰收

文昌惠(左)和基地工人一起迎接丰收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9, PREBM=003, NUM=3, GUID=1438186012039380992,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4,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09/16/004/1438186012039380992.html, DOCPUBTIME=2021-09-16 02:00:07, DOCAUTHOR=胡月, CLEAR_CONTENT= 12年前,文昌惠回到养育自己长大的村子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看到很多田地荒芜,决定从事农业,想以此改变家乡的面貌。于是,她用工作十几年积攒的资金和贷款承包了土地,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成为村里发展猕猴桃的先行者之一。连获几年丰收后,溃疡病让猕猴桃园颗粒无收。 文昌惠开始怀疑走这条路是不是错了。 9月9日,文昌惠驾着车说:“我不甘心,农业做了十几年了,积累了很多资源和技术,让我放弃不甘心,我还想再拼一拼。”今年,她带领村民种的八月瓜丰收了。 盘活闲置土地 发展特色产业 农村人,从小便与土地打交道,土地是根也是希望。 “2009年,农村很多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中的土地就荒着。”文昌惠说,一亩土地种粮食,一年也就挣一千多元,外出打工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所以,有劳动力的人想要改变家庭经济状况,都选择外出。 2010年,文昌惠成立了雅安市中强同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外出打工的群众很乐意将闲置的土地租给文昌惠,除了收到租金,还能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那时,全村人都盼着文昌惠能搞出个“名堂”来。 不负众望,第二年,猕猴桃就迎来了收获。然而,令文昌惠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猕猴桃被溃疡病侵袭,后虽经多方专家“医治”,终究不见“病情好转”,那段时期,她的种植事业也跌至了“谷底”。 她不甘心,拔掉了生病的猕猴桃,决定再试一次。 生长、结果……就在文昌惠以为猕猴桃“痊愈”的时候,溃疡病再次来袭。 2018年,文昌惠无数次想过要放弃。 文昌惠说,她更怕租用的土地再次闲置,亏了良心。 寻找“新生”良药 土地再迎丰收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八月瓜种植。 猕猴桃和八月瓜都是爬藤植物,区别是,一个是木质根一个是肉质根。肉质根的猕猴桃抗病性差,且病虫害传染性强;木质根的八月瓜相对来说就比较好养。 当第一批40亩的八月瓜苗种到地里时,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都不看好。 八月瓜幼苗非常纤细,细得能穿过针眼。 “一开始我也没太上心,就种着吧,反正架子有,土地有。”文昌惠说。 第二年,八月瓜苗爬上了架子,开始试果。 当八月瓜挂满枝头,她叫上周围村民都来尝一尝。大家都说,这个八月瓜不错。 今年初,文昌惠开始认真对待八月瓜,拉了200吨有机肥到基地,施了肥的八月瓜苗更加粗壮。“三分种,七分管”,要想发展,专家指导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去摸索、学习和总结。 此后,文昌惠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除草、排水、修苗……从种植到开花结果,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8月下旬开始,基地里的八月瓜颜色由绿转紫。 文昌惠再次迎来了丰收。 “今年预计能达到4万公斤,按照市价大概16元一公斤。”文昌惠开心地说。 丰收季,在基地务工的工人数量达到了20多人。 采摘、选果、销售……一派热闹的景象。 “几十岁的人了,现在守着家,一个月也能挣近2000元。”村民张珍秀说。工作不累,还能学点技术,又能照顾家里,村民们希望,文昌惠的基地能越办越好。 采访结束时,文昌惠悄悄告诉记者:“我还是想继续种猕猴桃,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选择了一种抗病性比较好的品种,明年就种下去。” 对于八月瓜种植,文昌惠说:“基地保持在40亩的规模,然后用更多精力让有意向的村民发展八月瓜种植,因为这个管理容易,收成不错。” 本报记者 胡月, BM=004版, type=0, ZB_DROP=0, TXS=1535, NODEID=null, DOCTITLE=八月瓜“炸”出生机
土地焕发新活力,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基地工人采摘八月瓜

基地工人采摘八月瓜

12年前,文昌惠回到养育自己长大的村子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看到很多田地荒芜,决定从事农业,想以此改变家乡的面貌。于是,她用工作十几年积攒的资金和贷款承包了土地,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成为村里发展猕猴桃的先行者之一。连获几年丰收后,溃疡病让猕猴桃园颗粒无收。

文昌惠开始怀疑走这条路是不是错了。

9月9日,文昌惠驾着车说:“我不甘心,农业做了十几年了,积累了很多资源和技术,让我放弃不甘心,我还想再拼一拼。”今年,她带领村民种的八月瓜丰收了。

盘活闲置土地

发展特色产业

农村人,从小便与土地打交道,土地是根也是希望。

“2009年,农村很多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中的土地就荒着。”文昌惠说,一亩土地种粮食,一年也就挣一千多元,外出打工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所以,有劳动力的人想要改变家庭经济状况,都选择外出。

2010年,文昌惠成立了雅安市中强同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外出打工的群众很乐意将闲置的土地租给文昌惠,除了收到租金,还能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那时,全村人都盼着文昌惠能搞出个“名堂”来。

不负众望,第二年,猕猴桃就迎来了收获。然而,令文昌惠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猕猴桃被溃疡病侵袭,后虽经多方专家“医治”,终究不见“病情好转”,那段时期,她的种植事业也跌至了“谷底”。

她不甘心,拔掉了生病的猕猴桃,决定再试一次。

生长、结果……就在文昌惠以为猕猴桃“痊愈”的时候,溃疡病再次来袭。

2018年,文昌惠无数次想过要放弃。

文昌惠说,她更怕租用的土地再次闲置,亏了良心。

寻找“新生”良药

土地再迎丰收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八月瓜种植。

猕猴桃和八月瓜都是爬藤植物,区别是,一个是木质根一个是肉质根。肉质根的猕猴桃抗病性差,且病虫害传染性强;木质根的八月瓜相对来说就比较好养。

当第一批40亩的八月瓜苗种到地里时,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都不看好。

八月瓜幼苗非常纤细,细得能穿过针眼。

“一开始我也没太上心,就种着吧,反正架子有,土地有。”文昌惠说。

第二年,八月瓜苗爬上了架子,开始试果。

当八月瓜挂满枝头,她叫上周围村民都来尝一尝。大家都说,这个八月瓜不错。

今年初,文昌惠开始认真对待八月瓜,拉了200吨有机肥到基地,施了肥的八月瓜苗更加粗壮。“三分种,七分管”,要想发展,专家指导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去摸索、学习和总结。

此后,文昌惠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除草、排水、修苗……从种植到开花结果,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8月下旬开始,基地里的八月瓜颜色由绿转紫。

文昌惠再次迎来了丰收。

“今年预计能达到4万公斤,按照市价大概16元一公斤。”文昌惠开心地说。

丰收季,在基地务工的工人数量达到了20多人。

采摘、选果、销售……一派热闹的景象。

“几十岁的人了,现在守着家,一个月也能挣近2000元。”村民张珍秀说。工作不累,还能学点技术,又能照顾家里,村民们希望,文昌惠的基地能越办越好。

采访结束时,文昌惠悄悄告诉记者:“我还是想继续种猕猴桃,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选择了一种抗病性比较好的品种,明年就种下去。”

对于八月瓜种植,文昌惠说:“基地保持在40亩的规模,然后用更多精力让有意向的村民发展八月瓜种植,因为这个管理容易,收成不错。”

本报记者 胡月

文昌惠(左)和基地工人一起迎接丰收

文昌惠(左)和基地工人一起迎接丰收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38186012039380992, IR_CONTENT= 12年前,文昌惠回到养育自己长大的村子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看到很多田地荒芜,决定从事农业,想以此改变家乡的面貌。于是,她用工作十几年积攒的资金和贷款承包了土地,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成为村里发展猕猴桃的先行者之一。连获几年丰收后,溃疡病让猕猴桃园颗粒无收。 文昌惠开始怀疑走这条路是不是错了。 9月9日,文昌惠驾着车说:“我不甘心,农业做了十几年了,积累了很多资源和技术,让我放弃不甘心,我还想再拼一拼。”今年,她带领村民种的八月瓜丰收了。 盘活闲置土地 发展特色产业 农村人,从小便与土地打交道,土地是根也是希望。 “2009年,农村很多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中的土地就荒着。”文昌惠说,一亩土地种粮食,一年也就挣一千多元,外出打工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所以,有劳动力的人想要改变家庭经济状况,都选择外出。 2010年,文昌惠成立了雅安市中强同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外出打工的群众很乐意将闲置的土地租给文昌惠,除了收到租金,还能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那时,全村人都盼着文昌惠能搞出个“名堂”来。 不负众望,第二年,猕猴桃就迎来了收获。然而,令文昌惠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猕猴桃被溃疡病侵袭,后虽经多方专家“医治”,终究不见“病情好转”,那段时期,她的种植事业也跌至了“谷底”。 她不甘心,拔掉了生病的猕猴桃,决定再试一次。 生长、结果……就在文昌惠以为猕猴桃“痊愈”的时候,溃疡病再次来袭。 2018年,文昌惠无数次想过要放弃。 文昌惠说,她更怕租用的土地再次闲置,亏了良心。 寻找“新生”良药 土地再迎丰收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八月瓜种植。 猕猴桃和八月瓜都是爬藤植物,区别是,一个是木质根一个是肉质根。肉质根的猕猴桃抗病性差,且病虫害传染性强;木质根的八月瓜相对来说就比较好养。 当第一批40亩的八月瓜苗种到地里时,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都不看好。 八月瓜幼苗非常纤细,细得能穿过针眼。 “一开始我也没太上心,就种着吧,反正架子有,土地有。”文昌惠说。 第二年,八月瓜苗爬上了架子,开始试果。 当八月瓜挂满枝头,她叫上周围村民都来尝一尝。大家都说,这个八月瓜不错。 今年初,文昌惠开始认真对待八月瓜,拉了200吨有机肥到基地,施了肥的八月瓜苗更加粗壮。“三分种,七分管”,要想发展,专家指导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去摸索、学习和总结。 此后,文昌惠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除草、排水、修苗……从种植到开花结果,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8月下旬开始,基地里的八月瓜颜色由绿转紫。 文昌惠再次迎来了丰收。 “今年预计能达到4万公斤,按照市价大概16元一公斤。”文昌惠开心地说。 丰收季,在基地务工的工人数量达到了20多人。 采摘、选果、销售……一派热闹的景象。 “几十岁的人了,现在守着家,一个月也能挣近2000元。”村民张珍秀说。工作不累,还能学点技术,又能照顾家里,村民们希望,文昌惠的基地能越办越好。 采访结束时,文昌惠悄悄告诉记者:“我还是想继续种猕猴桃,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选择了一种抗病性比较好的品种,明年就种下去。” 对于八月瓜种植,文昌惠说:“基地保持在40亩的规模,然后用更多精力让有意向的村民发展八月瓜种植,因为这个管理容易,收成不错。” 本报记者 胡月,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0916004.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7/45/wKhuumFCNpCAF85TAI35HP4tY_o108.png, ZB_AREA_LIST=, FB=

——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村民坚持发展种植业的故事

, TS=基地工人采摘八月瓜&&文昌惠(左)和基地工人一起迎接丰收},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5, CODE=200, CURBM=004, YEAR=2021, PAPERDATE=2021/09/16, DAY=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