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高桥明月

天生桥  夏云  摄

天生桥 夏云 摄

□杨青

桥叫高桥,桥面不宽,石质拱桥。在我看来,这座桥既不高耸也不威武,唤它为高桥,实在名不副实。

高桥不高,桥面距河面不过十米,灰暗单调,用今天的眼光看,它显得太落伍了。高桥附近,山峦葱茏挺拔,风景极美,周围却仅有八九户人家,略显闭塞僻远。

这个地方也被叫作高桥关。历史上,被称为关口之地,便可想见它位置的重要。但高桥关在漫长时日里,并不以铁马金戈闻名,真正让它名震川西的,是高桥与桥下那汪静谧水潭造就的美景。

高桥望明月,明月照高桥。在古代,“高桥明月”是荥经八景之一,《荥经县志》记载,此景在:“县东三十里,与雅安县(今雨城区)交界。桥下有池,团栾如月。”

我是冲着高桥去的。去的那日,恰是寒风凛冽的农历大雪节气。人在山中行,头顶是冷雨凄风,加之村落渐远,草木愈密,孤独是必然的,但比孤独更剧烈的感受,则是对高桥的期待。

高桥早被拆了!

你以为踏风顶雨,就能看到那座高桥吗?修建于明末清初的木质高桥,曾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美景,而眼前用水泥顽石修建的高桥,其美学价值没有了,历史信息也耗散了。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失落,低迷的情绪在身体里疯长,人也更加疲惫。

数十年前的高桥,曾一度富庶繁荣。

这里不仅是一处世外名胜,更充满着人间烟火。以往,高桥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要冲,在雨城到荥经尚未修通公路前,人们往来两地都须穿行于高桥。而高桥所处之地,也是两地的分水岭。高桥之南,为荥经县;高桥以北,则是雨城区。

恍惚间,高桥上马帮云集、背夫往来的兴旺景象,似乎都在脑海中争相浮现出来。我想,高桥并非藏于深山人不识,它一直都在拥抱世俗,却又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高傲秉性。

就在我心生退却之际,嗅到一阵酒香。是谁家老翁在独酌?是谁家陈年酒坛被启封?那是一股出人意料的香气,显得极为强势,甚而咄咄逼人,似乎还把树木和流水也搅得躁动和兴奋。

就在我疑惑时,一个老者从高桥一侧走来。后来我才知道,这位个子不高、鼻宽面黄的老者叫张国雄,在高桥一带也算半个名人。甚至,他一家数代,都与这片土地有着紧密的关联。清末民国时,高桥一带的百姓多凭借酿酒手艺富足一方,而早在张国雄之前,其爷爷和父亲两代人,便已在高桥关上酿酒数十载。

生于殷实之家,童年无忧无虑,张国雄有足够的时间,去和高桥亲近。那时,高桥还是木质廊桥,桥内设有供行人歇息的长凳。每日多则几十支、少则十余支马帮会经过高桥。那些年,张国雄与玩伴游戏后,若感困倦乏累,便往高桥内一钻,美美睡上一觉,或在天热难耐时,钻到高桥下的水潭畅游一回。

曾经的高桥关上酒坊林立,不少商旅经过此地,闻到飘香佳酿,总会豪爽地破费一番。当年,茶马古道上的背夫们不仅运送茶砖,也用密闭油桶装酒,一次百余斤,从高桥出发一路西去康定,沿途缓步慢行。

那时,张国雄家的美酒,不仅在县内售卖,还一度远销康藏,深受喜爱。时光流转,高桥关在兴盛百年后,转眼归于落寞。等到张国雄成年时,已是20世纪60年代,家中酒坊也已停业多年了。

在我唏嘘之余,张国雄却告诉我,自家在去年恢复了酿酒作坊,其子又注册成立了公司,规模虽不大,也算恢复了先辈事业。我听后,心中大喜,又随他来到离高桥仅百米之遥的酒坊。此时,张国雄乐滋滋地取出长勺,深入酒坛,打出半勺给我。不善饮酒的我用嘴一抿,口腔到胸膛立时温热起来,大雪节气的山野间也似乎不再那么寒凉了。

我虽不懂酒,但酒香是闻得出的,舌尖上的醇厚也做不得假。我问张国雄,可有世代相传的秘方,他嘿嘿一笑,低头不语。再问,他才得意地说,酿酒的秘密如果有,就是高桥下那条清澈溪流。

走出酒坊,再看到高桥,我心里的遗憾没有了。

打量高桥,发现桥下的碧绿水潭呈弯月形,水潭由两条小河交汇而成。令人称奇的,是水潭左上方的岩石坚硬硕大,却有一块头颅状的突出。当地人都说,这是块乌龟石,且乌龟还在探头喝水,而桥下的水潭,也被称为乌龟沱。乌龟沱一年四季从不干涸,乌龟石又与人们相伴千年,且造型奇特,令人浮想万千。

在广袤的乡间,高桥明月营造了诗意境界,而乌龟石与乌龟沱的存在,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永恒家园。流经乌龟沱的河流,让一代代高桥关人灌溉酿酒,而碧绿清澈的水潭,则成了人们解暑凫水之地,就连探头探脑的乌龟石,也在漫长时日里,化作了孩童们想象的源泉。

如今,在新建的高桥桥头,有一户独门独户的人家,女主人叫刘庭绣,拆除高桥那年,她才二十出头。在她记忆里,高桥明月是世间最美的景。无数个夜里,七八位乡邻常会往高桥内一坐,只等四野安静下来,月亮便会悄悄挂在头顶,把地面照得亮晃晃的。而人们盯着的月亮,既在天上挂着,也在碧潭里浮着,也或映照在了廊桥下的石壁上。

据说,一年中的许多日子,人们若在廊桥内找准了位置,可同时看到八个月亮出现在眼前。那是透亮而安静的夜色,大家倚靠在廊桥里,让山风一阵阵袭来,使眼里充满银白的月光,也将耳朵塞满流水和虫鸣。多年后,廊桥虽不在了,但那绝美的画面,却活在了一代代人心底。

高桥明月收纳了人们的乡愁、诗意、怅惘,也击碎了人们的不甘、争斗和恐惧。在许多人心头,至今都有着一个高桥明月,那是一种莫名的眷恋,也是庸常生活之外的超然遐思。高桥明月还在,从未消失,它成了一种向往,恒久地牵动着人们。

听闻,拆除高桥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廊桥狭窄,无法承载车辆通行。但是,曾经的高桥究竟是什么样?

对于这个疑问,年近七旬的刘庭绣,竟出乎意料地为我解开了谜题。晚年无事,刘庭绣听闻本地博物馆内藏着一幅高桥旧照,于是辗转前往,几经周折将其翻拍装裱,并郑重地挂在家中,每日观看不厌。

在那幅泛黄的高桥照片上,一座木质廊桥虽显老旧,但仍难掩威风。廊桥正面有匾额,字迹模糊漫漶,但我猜想,上面应是“高桥”二字。再看,廊桥上飞檐黑瓦,木柱挺立,骄傲地站在一方山水间,极富生趣。我还听闻,廊桥内曾施以彩绘,而那些彩绘的主角,则是惊心动魄的古道故事。

离开高桥时,张国雄告诉我,他家酿的酒就叫“高桥明月酒”,因为再没什么名字能替代它。我向来不善饮,但那次也向他买了一瓶,不为一醉,只为炒菜时倒上稍许,一屋飘香。每当这时,我总觉自己又来到了高桥,头顶还升起一轮圆月,静静映照在那汪叫乌龟沱的深潭里。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0, PREBM=002, NUM=2, GUID=1446520932876877825,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10/09/003/1446520932876877825.html, DOCPUBTIME=2021-10-09 02:01:07, DOCAUTHOR=杨青, CLEAR_CONTENT=□杨青 桥叫高桥,桥面不宽,石质拱桥。在我看来,这座桥既不高耸也不威武,唤它为高桥,实在名不副实。 高桥不高,桥面距河面不过十米,灰暗单调,用今天的眼光看,它显得太落伍了。高桥附近,山峦葱茏挺拔,风景极美,周围却仅有八九户人家,略显闭塞僻远。 这个地方也被叫作高桥关。历史上,被称为关口之地,便可想见它位置的重要。但高桥关在漫长时日里,并不以铁马金戈闻名,真正让它名震川西的,是高桥与桥下那汪静谧水潭造就的美景。 高桥望明月,明月照高桥。在古代,“高桥明月”是荥经八景之一,《荥经县志》记载,此景在:“县东三十里,与雅安县(今雨城区)交界。桥下有池,团栾如月。” 我是冲着高桥去的。去的那日,恰是寒风凛冽的农历大雪节气。人在山中行,头顶是冷雨凄风,加之村落渐远,草木愈密,孤独是必然的,但比孤独更剧烈的感受,则是对高桥的期待。 高桥早被拆了! 你以为踏风顶雨,就能看到那座高桥吗?修建于明末清初的木质高桥,曾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美景,而眼前用水泥顽石修建的高桥,其美学价值没有了,历史信息也耗散了。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失落,低迷的情绪在身体里疯长,人也更加疲惫。 数十年前的高桥,曾一度富庶繁荣。 这里不仅是一处世外名胜,更充满着人间烟火。以往,高桥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要冲,在雨城到荥经尚未修通公路前,人们往来两地都须穿行于高桥。而高桥所处之地,也是两地的分水岭。高桥之南,为荥经县;高桥以北,则是雨城区。 恍惚间,高桥上马帮云集、背夫往来的兴旺景象,似乎都在脑海中争相浮现出来。我想,高桥并非藏于深山人不识,它一直都在拥抱世俗,却又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高傲秉性。 就在我心生退却之际,嗅到一阵酒香。是谁家老翁在独酌?是谁家陈年酒坛被启封?那是一股出人意料的香气,显得极为强势,甚而咄咄逼人,似乎还把树木和流水也搅得躁动和兴奋。 就在我疑惑时,一个老者从高桥一侧走来。后来我才知道,这位个子不高、鼻宽面黄的老者叫张国雄,在高桥一带也算半个名人。甚至,他一家数代,都与这片土地有着紧密的关联。清末民国时,高桥一带的百姓多凭借酿酒手艺富足一方,而早在张国雄之前,其爷爷和父亲两代人,便已在高桥关上酿酒数十载。 生于殷实之家,童年无忧无虑,张国雄有足够的时间,去和高桥亲近。那时,高桥还是木质廊桥,桥内设有供行人歇息的长凳。每日多则几十支、少则十余支马帮会经过高桥。那些年,张国雄与玩伴游戏后,若感困倦乏累,便往高桥内一钻,美美睡上一觉,或在天热难耐时,钻到高桥下的水潭畅游一回。 曾经的高桥关上酒坊林立,不少商旅经过此地,闻到飘香佳酿,总会豪爽地破费一番。当年,茶马古道上的背夫们不仅运送茶砖,也用密闭油桶装酒,一次百余斤,从高桥出发一路西去康定,沿途缓步慢行。 那时,张国雄家的美酒,不仅在县内售卖,还一度远销康藏,深受喜爱。时光流转,高桥关在兴盛百年后,转眼归于落寞。等到张国雄成年时,已是20世纪60年代,家中酒坊也已停业多年了。 在我唏嘘之余,张国雄却告诉我,自家在去年恢复了酿酒作坊,其子又注册成立了公司,规模虽不大,也算恢复了先辈事业。我听后,心中大喜,又随他来到离高桥仅百米之遥的酒坊。此时,张国雄乐滋滋地取出长勺,深入酒坛,打出半勺给我。不善饮酒的我用嘴一抿,口腔到胸膛立时温热起来,大雪节气的山野间也似乎不再那么寒凉了。 我虽不懂酒,但酒香是闻得出的,舌尖上的醇厚也做不得假。我问张国雄,可有世代相传的秘方,他嘿嘿一笑,低头不语。再问,他才得意地说,酿酒的秘密如果有,就是高桥下那条清澈溪流。 走出酒坊,再看到高桥,我心里的遗憾没有了。 打量高桥,发现桥下的碧绿水潭呈弯月形,水潭由两条小河交汇而成。令人称奇的,是水潭左上方的岩石坚硬硕大,却有一块头颅状的突出。当地人都说,这是块乌龟石,且乌龟还在探头喝水,而桥下的水潭,也被称为乌龟沱。乌龟沱一年四季从不干涸,乌龟石又与人们相伴千年,且造型奇特,令人浮想万千。 在广袤的乡间,高桥明月营造了诗意境界,而乌龟石与乌龟沱的存在,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永恒家园。流经乌龟沱的河流,让一代代高桥关人灌溉酿酒,而碧绿清澈的水潭,则成了人们解暑凫水之地,就连探头探脑的乌龟石,也在漫长时日里,化作了孩童们想象的源泉。 如今,在新建的高桥桥头,有一户独门独户的人家,女主人叫刘庭绣,拆除高桥那年,她才二十出头。在她记忆里,高桥明月是世间最美的景。无数个夜里,七八位乡邻常会往高桥内一坐,只等四野安静下来,月亮便会悄悄挂在头顶,把地面照得亮晃晃的。而人们盯着的月亮,既在天上挂着,也在碧潭里浮着,也或映照在了廊桥下的石壁上。 据说,一年中的许多日子,人们若在廊桥内找准了位置,可同时看到八个月亮出现在眼前。那是透亮而安静的夜色,大家倚靠在廊桥里,让山风一阵阵袭来,使眼里充满银白的月光,也将耳朵塞满流水和虫鸣。多年后,廊桥虽不在了,但那绝美的画面,却活在了一代代人心底。 高桥明月收纳了人们的乡愁、诗意、怅惘,也击碎了人们的不甘、争斗和恐惧。在许多人心头,至今都有着一个高桥明月,那是一种莫名的眷恋,也是庸常生活之外的超然遐思。高桥明月还在,从未消失,它成了一种向往,恒久地牵动着人们。 听闻,拆除高桥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廊桥狭窄,无法承载车辆通行。但是,曾经的高桥究竟是什么样? 对于这个疑问,年近七旬的刘庭绣,竟出乎意料地为我解开了谜题。晚年无事,刘庭绣听闻本地博物馆内藏着一幅高桥旧照,于是辗转前往,几经周折将其翻拍装裱,并郑重地挂在家中,每日观看不厌。 在那幅泛黄的高桥照片上,一座木质廊桥虽显老旧,但仍难掩威风。廊桥正面有匾额,字迹模糊漫漶,但我猜想,上面应是“高桥”二字。再看,廊桥上飞檐黑瓦,木柱挺立,骄傲地站在一方山水间,极富生趣。我还听闻,廊桥内曾施以彩绘,而那些彩绘的主角,则是惊心动魄的古道故事。 离开高桥时,张国雄告诉我,他家酿的酒就叫“高桥明月酒”,因为再没什么名字能替代它。我向来不善饮,但那次也向他买了一瓶,不为一醉,只为炒菜时倒上稍许,一屋飘香。每当这时,我总觉自己又来到了高桥,头顶还升起一轮圆月,静静映照在那汪叫乌龟沱的深潭里。,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2637, NODEID=null, DOCTITLE=高桥明月,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天生桥  夏云  摄

天生桥 夏云 摄

□杨青

桥叫高桥,桥面不宽,石质拱桥。在我看来,这座桥既不高耸也不威武,唤它为高桥,实在名不副实。

高桥不高,桥面距河面不过十米,灰暗单调,用今天的眼光看,它显得太落伍了。高桥附近,山峦葱茏挺拔,风景极美,周围却仅有八九户人家,略显闭塞僻远。

这个地方也被叫作高桥关。历史上,被称为关口之地,便可想见它位置的重要。但高桥关在漫长时日里,并不以铁马金戈闻名,真正让它名震川西的,是高桥与桥下那汪静谧水潭造就的美景。

高桥望明月,明月照高桥。在古代,“高桥明月”是荥经八景之一,《荥经县志》记载,此景在:“县东三十里,与雅安县(今雨城区)交界。桥下有池,团栾如月。”

我是冲着高桥去的。去的那日,恰是寒风凛冽的农历大雪节气。人在山中行,头顶是冷雨凄风,加之村落渐远,草木愈密,孤独是必然的,但比孤独更剧烈的感受,则是对高桥的期待。

高桥早被拆了!

你以为踏风顶雨,就能看到那座高桥吗?修建于明末清初的木质高桥,曾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美景,而眼前用水泥顽石修建的高桥,其美学价值没有了,历史信息也耗散了。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失落,低迷的情绪在身体里疯长,人也更加疲惫。

数十年前的高桥,曾一度富庶繁荣。

这里不仅是一处世外名胜,更充满着人间烟火。以往,高桥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要冲,在雨城到荥经尚未修通公路前,人们往来两地都须穿行于高桥。而高桥所处之地,也是两地的分水岭。高桥之南,为荥经县;高桥以北,则是雨城区。

恍惚间,高桥上马帮云集、背夫往来的兴旺景象,似乎都在脑海中争相浮现出来。我想,高桥并非藏于深山人不识,它一直都在拥抱世俗,却又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高傲秉性。

就在我心生退却之际,嗅到一阵酒香。是谁家老翁在独酌?是谁家陈年酒坛被启封?那是一股出人意料的香气,显得极为强势,甚而咄咄逼人,似乎还把树木和流水也搅得躁动和兴奋。

就在我疑惑时,一个老者从高桥一侧走来。后来我才知道,这位个子不高、鼻宽面黄的老者叫张国雄,在高桥一带也算半个名人。甚至,他一家数代,都与这片土地有着紧密的关联。清末民国时,高桥一带的百姓多凭借酿酒手艺富足一方,而早在张国雄之前,其爷爷和父亲两代人,便已在高桥关上酿酒数十载。

生于殷实之家,童年无忧无虑,张国雄有足够的时间,去和高桥亲近。那时,高桥还是木质廊桥,桥内设有供行人歇息的长凳。每日多则几十支、少则十余支马帮会经过高桥。那些年,张国雄与玩伴游戏后,若感困倦乏累,便往高桥内一钻,美美睡上一觉,或在天热难耐时,钻到高桥下的水潭畅游一回。

曾经的高桥关上酒坊林立,不少商旅经过此地,闻到飘香佳酿,总会豪爽地破费一番。当年,茶马古道上的背夫们不仅运送茶砖,也用密闭油桶装酒,一次百余斤,从高桥出发一路西去康定,沿途缓步慢行。

那时,张国雄家的美酒,不仅在县内售卖,还一度远销康藏,深受喜爱。时光流转,高桥关在兴盛百年后,转眼归于落寞。等到张国雄成年时,已是20世纪60年代,家中酒坊也已停业多年了。

在我唏嘘之余,张国雄却告诉我,自家在去年恢复了酿酒作坊,其子又注册成立了公司,规模虽不大,也算恢复了先辈事业。我听后,心中大喜,又随他来到离高桥仅百米之遥的酒坊。此时,张国雄乐滋滋地取出长勺,深入酒坛,打出半勺给我。不善饮酒的我用嘴一抿,口腔到胸膛立时温热起来,大雪节气的山野间也似乎不再那么寒凉了。

我虽不懂酒,但酒香是闻得出的,舌尖上的醇厚也做不得假。我问张国雄,可有世代相传的秘方,他嘿嘿一笑,低头不语。再问,他才得意地说,酿酒的秘密如果有,就是高桥下那条清澈溪流。

走出酒坊,再看到高桥,我心里的遗憾没有了。

打量高桥,发现桥下的碧绿水潭呈弯月形,水潭由两条小河交汇而成。令人称奇的,是水潭左上方的岩石坚硬硕大,却有一块头颅状的突出。当地人都说,这是块乌龟石,且乌龟还在探头喝水,而桥下的水潭,也被称为乌龟沱。乌龟沱一年四季从不干涸,乌龟石又与人们相伴千年,且造型奇特,令人浮想万千。

在广袤的乡间,高桥明月营造了诗意境界,而乌龟石与乌龟沱的存在,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永恒家园。流经乌龟沱的河流,让一代代高桥关人灌溉酿酒,而碧绿清澈的水潭,则成了人们解暑凫水之地,就连探头探脑的乌龟石,也在漫长时日里,化作了孩童们想象的源泉。

如今,在新建的高桥桥头,有一户独门独户的人家,女主人叫刘庭绣,拆除高桥那年,她才二十出头。在她记忆里,高桥明月是世间最美的景。无数个夜里,七八位乡邻常会往高桥内一坐,只等四野安静下来,月亮便会悄悄挂在头顶,把地面照得亮晃晃的。而人们盯着的月亮,既在天上挂着,也在碧潭里浮着,也或映照在了廊桥下的石壁上。

据说,一年中的许多日子,人们若在廊桥内找准了位置,可同时看到八个月亮出现在眼前。那是透亮而安静的夜色,大家倚靠在廊桥里,让山风一阵阵袭来,使眼里充满银白的月光,也将耳朵塞满流水和虫鸣。多年后,廊桥虽不在了,但那绝美的画面,却活在了一代代人心底。

高桥明月收纳了人们的乡愁、诗意、怅惘,也击碎了人们的不甘、争斗和恐惧。在许多人心头,至今都有着一个高桥明月,那是一种莫名的眷恋,也是庸常生活之外的超然遐思。高桥明月还在,从未消失,它成了一种向往,恒久地牵动着人们。

听闻,拆除高桥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廊桥狭窄,无法承载车辆通行。但是,曾经的高桥究竟是什么样?

对于这个疑问,年近七旬的刘庭绣,竟出乎意料地为我解开了谜题。晚年无事,刘庭绣听闻本地博物馆内藏着一幅高桥旧照,于是辗转前往,几经周折将其翻拍装裱,并郑重地挂在家中,每日观看不厌。

在那幅泛黄的高桥照片上,一座木质廊桥虽显老旧,但仍难掩威风。廊桥正面有匾额,字迹模糊漫漶,但我猜想,上面应是“高桥”二字。再看,廊桥上飞檐黑瓦,木柱挺立,骄傲地站在一方山水间,极富生趣。我还听闻,廊桥内曾施以彩绘,而那些彩绘的主角,则是惊心动魄的古道故事。

离开高桥时,张国雄告诉我,他家酿的酒就叫“高桥明月酒”,因为再没什么名字能替代它。我向来不善饮,但那次也向他买了一瓶,不为一醉,只为炒菜时倒上稍许,一屋飘香。每当这时,我总觉自己又来到了高桥,头顶还升起一轮圆月,静静映照在那汪叫乌龟沱的深潭里。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46520932876877825, IR_CONTENT=□杨青 桥叫高桥,桥面不宽,石质拱桥。在我看来,这座桥既不高耸也不威武,唤它为高桥,实在名不副实。 高桥不高,桥面距河面不过十米,灰暗单调,用今天的眼光看,它显得太落伍了。高桥附近,山峦葱茏挺拔,风景极美,周围却仅有八九户人家,略显闭塞僻远。 这个地方也被叫作高桥关。历史上,被称为关口之地,便可想见它位置的重要。但高桥关在漫长时日里,并不以铁马金戈闻名,真正让它名震川西的,是高桥与桥下那汪静谧水潭造就的美景。 高桥望明月,明月照高桥。在古代,“高桥明月”是荥经八景之一,《荥经县志》记载,此景在:“县东三十里,与雅安县(今雨城区)交界。桥下有池,团栾如月。” 我是冲着高桥去的。去的那日,恰是寒风凛冽的农历大雪节气。人在山中行,头顶是冷雨凄风,加之村落渐远,草木愈密,孤独是必然的,但比孤独更剧烈的感受,则是对高桥的期待。 高桥早被拆了! 你以为踏风顶雨,就能看到那座高桥吗?修建于明末清初的木质高桥,曾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美景,而眼前用水泥顽石修建的高桥,其美学价值没有了,历史信息也耗散了。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失落,低迷的情绪在身体里疯长,人也更加疲惫。 数十年前的高桥,曾一度富庶繁荣。 这里不仅是一处世外名胜,更充满着人间烟火。以往,高桥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要冲,在雨城到荥经尚未修通公路前,人们往来两地都须穿行于高桥。而高桥所处之地,也是两地的分水岭。高桥之南,为荥经县;高桥以北,则是雨城区。 恍惚间,高桥上马帮云集、背夫往来的兴旺景象,似乎都在脑海中争相浮现出来。我想,高桥并非藏于深山人不识,它一直都在拥抱世俗,却又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高傲秉性。 就在我心生退却之际,嗅到一阵酒香。是谁家老翁在独酌?是谁家陈年酒坛被启封?那是一股出人意料的香气,显得极为强势,甚而咄咄逼人,似乎还把树木和流水也搅得躁动和兴奋。 就在我疑惑时,一个老者从高桥一侧走来。后来我才知道,这位个子不高、鼻宽面黄的老者叫张国雄,在高桥一带也算半个名人。甚至,他一家数代,都与这片土地有着紧密的关联。清末民国时,高桥一带的百姓多凭借酿酒手艺富足一方,而早在张国雄之前,其爷爷和父亲两代人,便已在高桥关上酿酒数十载。 生于殷实之家,童年无忧无虑,张国雄有足够的时间,去和高桥亲近。那时,高桥还是木质廊桥,桥内设有供行人歇息的长凳。每日多则几十支、少则十余支马帮会经过高桥。那些年,张国雄与玩伴游戏后,若感困倦乏累,便往高桥内一钻,美美睡上一觉,或在天热难耐时,钻到高桥下的水潭畅游一回。 曾经的高桥关上酒坊林立,不少商旅经过此地,闻到飘香佳酿,总会豪爽地破费一番。当年,茶马古道上的背夫们不仅运送茶砖,也用密闭油桶装酒,一次百余斤,从高桥出发一路西去康定,沿途缓步慢行。 那时,张国雄家的美酒,不仅在县内售卖,还一度远销康藏,深受喜爱。时光流转,高桥关在兴盛百年后,转眼归于落寞。等到张国雄成年时,已是20世纪60年代,家中酒坊也已停业多年了。 在我唏嘘之余,张国雄却告诉我,自家在去年恢复了酿酒作坊,其子又注册成立了公司,规模虽不大,也算恢复了先辈事业。我听后,心中大喜,又随他来到离高桥仅百米之遥的酒坊。此时,张国雄乐滋滋地取出长勺,深入酒坛,打出半勺给我。不善饮酒的我用嘴一抿,口腔到胸膛立时温热起来,大雪节气的山野间也似乎不再那么寒凉了。 我虽不懂酒,但酒香是闻得出的,舌尖上的醇厚也做不得假。我问张国雄,可有世代相传的秘方,他嘿嘿一笑,低头不语。再问,他才得意地说,酿酒的秘密如果有,就是高桥下那条清澈溪流。 走出酒坊,再看到高桥,我心里的遗憾没有了。 打量高桥,发现桥下的碧绿水潭呈弯月形,水潭由两条小河交汇而成。令人称奇的,是水潭左上方的岩石坚硬硕大,却有一块头颅状的突出。当地人都说,这是块乌龟石,且乌龟还在探头喝水,而桥下的水潭,也被称为乌龟沱。乌龟沱一年四季从不干涸,乌龟石又与人们相伴千年,且造型奇特,令人浮想万千。 在广袤的乡间,高桥明月营造了诗意境界,而乌龟石与乌龟沱的存在,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永恒家园。流经乌龟沱的河流,让一代代高桥关人灌溉酿酒,而碧绿清澈的水潭,则成了人们解暑凫水之地,就连探头探脑的乌龟石,也在漫长时日里,化作了孩童们想象的源泉。 如今,在新建的高桥桥头,有一户独门独户的人家,女主人叫刘庭绣,拆除高桥那年,她才二十出头。在她记忆里,高桥明月是世间最美的景。无数个夜里,七八位乡邻常会往高桥内一坐,只等四野安静下来,月亮便会悄悄挂在头顶,把地面照得亮晃晃的。而人们盯着的月亮,既在天上挂着,也在碧潭里浮着,也或映照在了廊桥下的石壁上。 据说,一年中的许多日子,人们若在廊桥内找准了位置,可同时看到八个月亮出现在眼前。那是透亮而安静的夜色,大家倚靠在廊桥里,让山风一阵阵袭来,使眼里充满银白的月光,也将耳朵塞满流水和虫鸣。多年后,廊桥虽不在了,但那绝美的画面,却活在了一代代人心底。 高桥明月收纳了人们的乡愁、诗意、怅惘,也击碎了人们的不甘、争斗和恐惧。在许多人心头,至今都有着一个高桥明月,那是一种莫名的眷恋,也是庸常生活之外的超然遐思。高桥明月还在,从未消失,它成了一种向往,恒久地牵动着人们。 听闻,拆除高桥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廊桥狭窄,无法承载车辆通行。但是,曾经的高桥究竟是什么样? 对于这个疑问,年近七旬的刘庭绣,竟出乎意料地为我解开了谜题。晚年无事,刘庭绣听闻本地博物馆内藏着一幅高桥旧照,于是辗转前往,几经周折将其翻拍装裱,并郑重地挂在家中,每日观看不厌。 在那幅泛黄的高桥照片上,一座木质廊桥虽显老旧,但仍难掩威风。廊桥正面有匾额,字迹模糊漫漶,但我猜想,上面应是“高桥”二字。再看,廊桥上飞檐黑瓦,木柱挺立,骄傲地站在一方山水间,极富生趣。我还听闻,廊桥内曾施以彩绘,而那些彩绘的主角,则是惊心动魄的古道故事。 离开高桥时,张国雄告诉我,他家酿的酒就叫“高桥明月酒”,因为再没什么名字能替代它。我向来不善饮,但那次也向他买了一瓶,不为一醉,只为炒菜时倒上稍许,一屋飘香。每当这时,我总觉自己又来到了高桥,头顶还升起一轮圆月,静静映照在那汪叫乌龟沱的深潭里。,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1009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7/57/wKhuumFgiVKAKUycAJVNnKuEp6Y084.png, ZB_AREA_LIST=, FB=

, TS=天生桥 夏云 摄},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1, PAPERDATE=2021/10/09, DAY=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