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季至 加强“人、物、环境”同防很重要
当前我国多地出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冬季来临,外环境对新冠病毒的生存更加有利。根据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一般情况下,虽然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性极小,但仍不排除货物机械携带导致传播的可能。
无接触式收包裹是最安全的方式。市民可以请快递员将包裹放在家门口、小区大门口指定地点,暂存在快递柜或驿站,再自行取回。快递柜取货尽量采用扫描二维码的无接触方式。
如果是货到付款类需要当面签收的包裹,市民需要提前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也可垫一层纸巾),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签收可自备签字笔。
收取国内低风险地区的包裹时,要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开取件高峰,避免人群聚集。回家前把包裹外包装拆开按生活垃圾分类丢弃,尽量不要将外包装带回家。全过程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脱去手套后,双手要在流动的清水下用洗手液(肥皂)清洗,或者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
收取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包裹时,市民要戴好口罩和手套,对包裹内外表面的六个面用75%的酒精或1∶100的84消毒液进行消毒,也可以在阳台等室外空旷的地方放几天再打开,包裹内物品也需要消毒。外包装消毒后要及时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脱去手套后,双手要在流动的清水下用洗手液(肥皂)清洗,或者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
快递员在工作时要全程佩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配备快速手消毒剂;避免包裹被口水、痰或呕吐物污染,不要对着包裹咳嗽或打喷嚏;送包裹时,尽量采用无接触式送达,如放在快递柜、小区门口,或者沟通好后放在收件人家门口。如需当面送达,尽量与收件人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每日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定期接受核酸检测。
本报记者 鲁妮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