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5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夫妻同签捐献协议 用爱传递生命力量

——我市部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故事

器官捐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遗体利用面很广,包括病理解剖、制作标本、教学人体解剖等,对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捐献者并不多,也远不能满足客观需要。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而仅有约1万名患者进行了器官移植手术,还有大量患者无法得到器官移植而去世。

近年来,我市红十字会系统不定期地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遗体器官捐献知识宣传,还同相关部门一道举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形成“破除旧观念,弘扬新风尚”良好氛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逐年增加,他们中既有城市居民,也有农村群众。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606名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今年1月至10月,就有1116人登记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实现器官捐献2例、遗体捐献2例、眼角膜捐献3例。目前,全市累计实现器官捐献50例、遗体捐献32例、眼角膜捐献35例。

以下是我市部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他们用无私大爱奏响了生命的乐章,也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

丈夫代妻子捐献器官

自己紧随其后成志愿者

“捐献器官不仅能帮助需要的人,也能用于医学研究,算是对社会做了点贡献!”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家住天全县思经镇的高国武,在妻子遭遇车祸脑死亡后,同家人商量决定,代妻捐献了眼角膜、肝脏、肾脏,从而挽救了多名重症患者的生命。随后,高国武也做出“百年后也要捐献遗体器官”的决定,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7年1月24日上午10时,高国武骑摩托车载着妻子高光秀,途经天全县始阳镇境内国道351线同国道318线交会处时遭遇车祸,高光秀头部受重伤,虽然及时送到市人民医院抢救,却因颅内伤情严重,后确诊为脑死亡。

同年1月28日,在高国武女儿提议、高国武同意下,及时召集全家人商议,最终一家人决定:捐献高光秀器官,拯救他人生命,同时也让高光秀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高国武代妻子高光秀捐献的器官,成功挽救了3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并让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我也要这样做!”2018年3月30日,市红十字会在汉源县三献公益服务中心举办全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时,作为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之一,高国武现场发言,表达他将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决定。随后,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支持,并在天全县红十字会完成所有捐献所需手续,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八旬老人捐献器官遗体

老伴相随成捐献志愿者

“父母的思想境界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11月10日,说起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话题,家住雨城区的曾可白对父母做出“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决定既敬佩又自豪。

2003年,退休在家的曾令华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了肾膜癌,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2007年,在医院检查中发现,其癌细胞转移至骨头,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当时,曾令华出院后便告诉家人,要把自己的遗体和身上有用器官捐出去。

起初,出于传统观念考虑,包括曾令华的老伴李素琼在内的家人都有所顾虑。不过,在曾令华多次解释下,最终说服了家人。随后,曾令华的子女及时到雨城区红十字会领取了《四川省遗体组织登记表》进行登记,而曾令华也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就此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7年12月5日凌晨3时30分,84岁的曾令华病情加重,其子曾可白立即打电话通知雨城区红十字会,请其协助完成老人捐献遗体器官的遗愿。市、区红十字会连夜联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相关人员及时将老人遗体送到成都。随后,眼库医生在曾令华亲属见证下,完成其眼角膜捐献,曾令华的眼角膜也让2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此后,曾令华的老伴李素琼也委托儿子为她办理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手续。用李素琼的话说,她身体条件比老伴好,眼角膜、双肾都可以捐献,不仅能为需要器官救命的人解除痛苦,也能让自己以这种方式“活”在世上。

夫妻都是捐献志愿者

妻子捐献后丈夫成宣传员

谈及代妻子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话题,家住石棉县的高荣祥说,人在去世后不如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出去,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高荣祥知道,许多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救命,可往往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遗憾离世。为此,他萌生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想法,并得到家人支持。可高荣祥和妻子谌容华却不知道到哪里办理相关手续,哪里又能接收遗体和人体器官。

2016年,谌容华因患脑梗、脑萎缩疾病,辗转多地救治,却收效甚微。2019年底,高荣祥到石棉县红十字会咨询,恰好遇见有人填写遗体捐献登记。高荣祥回家告诉妻子后,夫妻二人很快便来到石棉县红十字会进行登记,如愿结伴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20年4月9日,谌容华病危,高荣祥第一时间通知石棉县红十字会。谌容华去世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和泸州医学院医生及时赶来,为谌容华做了眼角膜摘除手术,并将其遗体送至泸州医学院。

谌容华成功捐献器官遗体后,高荣祥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为妻子的善举感到自豪,她捐献的眼角膜让2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她的遗体也用于医学教学,实现了生前‘要为社会做最后贡献’的心愿。”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用平凡生命的最后力量把人间照亮!”高荣祥经常向大家宣传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好处。他认为,捐献不仅是爱心奉献,还能造福他人、延续生命,给子女减轻负担,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在高荣祥的宣传带动下,他的多名同学和朋友进行登记,成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本报记者 彭加权

致敬遗体和人体器官

捐献志愿者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许多传统观念被文明新风打破。

在我市,从城市到农村,也不断涌现出像高国武、高光秀夫妇,曾令华、李素琼夫妇,高荣祥、谌容华夫妇等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们的义举,传递的不仅是一种宽广的人生格局,更有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是人人敬佩无言英雄,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也因他们身体力行的善举,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体现与弘扬。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弘扬人间大爱、展现人性光辉、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而这些捐献者也用无私大爱传递着生命与温暖。

相关链接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诚挚邀请您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方式如下:

1、微信登记: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登记。

2、网站登记: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进行登记。

3、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书面登记。

曾可白(中)代母亲登记领取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证书

曾可白(中)代母亲登记领取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证书

高荣祥(左)代妻子捐献遗体后,相关方面向其颁发纪念杯

高荣祥(左)代妻子捐献遗体后,相关方面向其颁发纪念杯

高国武(右)在天全县红十字会填写相关遗体器官捐献表

高国武(右)在天全县红十字会填写相关遗体器官捐献表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1, PREBM=004, NUM=4, GUID=1460291672730173440,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5,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11/16/005/1460291672730173440.html, DOCPUBTIME=2021-11-16 02:00:07, DOCAUTHOR=彭加权, CLEAR_CONTENT= 器官捐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遗体利用面很广,包括病理解剖、制作标本、教学人体解剖等,对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捐献者并不多,也远不能满足客观需要。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而仅有约1万名患者进行了器官移植手术,还有大量患者无法得到器官移植而去世。 近年来,我市红十字会系统不定期地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遗体器官捐献知识宣传,还同相关部门一道举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形成“破除旧观念,弘扬新风尚”良好氛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逐年增加,他们中既有城市居民,也有农村群众。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606名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今年1月至10月,就有1116人登记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实现器官捐献2例、遗体捐献2例、眼角膜捐献3例。目前,全市累计实现器官捐献50例、遗体捐献32例、眼角膜捐献35例。 以下是我市部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他们用无私大爱奏响了生命的乐章,也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 丈夫代妻子捐献器官 自己紧随其后成志愿者 “捐献器官不仅能帮助需要的人,也能用于医学研究,算是对社会做了点贡献!”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家住天全县思经镇的高国武,在妻子遭遇车祸脑死亡后,同家人商量决定,代妻捐献了眼角膜、肝脏、肾脏,从而挽救了多名重症患者的生命。随后,高国武也做出“百年后也要捐献遗体器官”的决定,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7年1月24日上午10时,高国武骑摩托车载着妻子高光秀,途经天全县始阳镇境内国道351线同国道318线交会处时遭遇车祸,高光秀头部受重伤,虽然及时送到市人民医院抢救,却因颅内伤情严重,后确诊为脑死亡。 同年1月28日,在高国武女儿提议、高国武同意下,及时召集全家人商议,最终一家人决定:捐献高光秀器官,拯救他人生命,同时也让高光秀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高国武代妻子高光秀捐献的器官,成功挽救了3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并让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我也要这样做!”2018年3月30日,市红十字会在汉源县三献公益服务中心举办全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时,作为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之一,高国武现场发言,表达他将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决定。随后,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支持,并在天全县红十字会完成所有捐献所需手续,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八旬老人捐献器官遗体 老伴相随成捐献志愿者 “父母的思想境界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11月10日,说起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话题,家住雨城区的曾可白对父母做出“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决定既敬佩又自豪。 2003年,退休在家的曾令华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了肾膜癌,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2007年,在医院检查中发现,其癌细胞转移至骨头,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当时,曾令华出院后便告诉家人,要把自己的遗体和身上有用器官捐出去。 起初,出于传统观念考虑,包括曾令华的老伴李素琼在内的家人都有所顾虑。不过,在曾令华多次解释下,最终说服了家人。随后,曾令华的子女及时到雨城区红十字会领取了《四川省遗体组织登记表》进行登记,而曾令华也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就此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7年12月5日凌晨3时30分,84岁的曾令华病情加重,其子曾可白立即打电话通知雨城区红十字会,请其协助完成老人捐献遗体器官的遗愿。市、区红十字会连夜联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相关人员及时将老人遗体送到成都。随后,眼库医生在曾令华亲属见证下,完成其眼角膜捐献,曾令华的眼角膜也让2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此后,曾令华的老伴李素琼也委托儿子为她办理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手续。用李素琼的话说,她身体条件比老伴好,眼角膜、双肾都可以捐献,不仅能为需要器官救命的人解除痛苦,也能让自己以这种方式“活”在世上。 夫妻都是捐献志愿者 妻子捐献后丈夫成宣传员 谈及代妻子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话题,家住石棉县的高荣祥说,人在去世后不如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出去,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高荣祥知道,许多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救命,可往往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遗憾离世。为此,他萌生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想法,并得到家人支持。可高荣祥和妻子谌容华却不知道到哪里办理相关手续,哪里又能接收遗体和人体器官。 2016年,谌容华因患脑梗、脑萎缩疾病,辗转多地救治,却收效甚微。2019年底,高荣祥到石棉县红十字会咨询,恰好遇见有人填写遗体捐献登记。高荣祥回家告诉妻子后,夫妻二人很快便来到石棉县红十字会进行登记,如愿结伴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20年4月9日,谌容华病危,高荣祥第一时间通知石棉县红十字会。谌容华去世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和泸州医学院医生及时赶来,为谌容华做了眼角膜摘除手术,并将其遗体送至泸州医学院。 谌容华成功捐献器官遗体后,高荣祥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为妻子的善举感到自豪,她捐献的眼角膜让2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她的遗体也用于医学教学,实现了生前‘要为社会做最后贡献’的心愿。”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用平凡生命的最后力量把人间照亮!”高荣祥经常向大家宣传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好处。他认为,捐献不仅是爱心奉献,还能造福他人、延续生命,给子女减轻负担,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在高荣祥的宣传带动下,他的多名同学和朋友进行登记,成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本报记者 彭加权 致敬遗体和人体器官 捐献志愿者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许多传统观念被文明新风打破。 在我市,从城市到农村,也不断涌现出像高国武、高光秀夫妇,曾令华、李素琼夫妇,高荣祥、谌容华夫妇等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们的义举,传递的不仅是一种宽广的人生格局,更有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是人人敬佩无言英雄,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也因他们身体力行的善举,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体现与弘扬。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弘扬人间大爱、展现人性光辉、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而这些捐献者也用无私大爱传递着生命与温暖。 相关链接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诚挚邀请您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方式如下: 1、微信登记: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登记。 2、网站登记: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进行登记。 3、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书面登记。, BM=005版, type=0, ZB_DROP=0, TXS=2902, NODEID=null, DOCTITLE=夫妻同签捐献协议 用爱传递生命力量,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器官捐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遗体利用面很广,包括病理解剖、制作标本、教学人体解剖等,对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捐献者并不多,也远不能满足客观需要。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而仅有约1万名患者进行了器官移植手术,还有大量患者无法得到器官移植而去世。

近年来,我市红十字会系统不定期地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遗体器官捐献知识宣传,还同相关部门一道举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形成“破除旧观念,弘扬新风尚”良好氛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逐年增加,他们中既有城市居民,也有农村群众。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606名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今年1月至10月,就有1116人登记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实现器官捐献2例、遗体捐献2例、眼角膜捐献3例。目前,全市累计实现器官捐献50例、遗体捐献32例、眼角膜捐献35例。

以下是我市部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他们用无私大爱奏响了生命的乐章,也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

丈夫代妻子捐献器官

自己紧随其后成志愿者

“捐献器官不仅能帮助需要的人,也能用于医学研究,算是对社会做了点贡献!”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家住天全县思经镇的高国武,在妻子遭遇车祸脑死亡后,同家人商量决定,代妻捐献了眼角膜、肝脏、肾脏,从而挽救了多名重症患者的生命。随后,高国武也做出“百年后也要捐献遗体器官”的决定,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7年1月24日上午10时,高国武骑摩托车载着妻子高光秀,途经天全县始阳镇境内国道351线同国道318线交会处时遭遇车祸,高光秀头部受重伤,虽然及时送到市人民医院抢救,却因颅内伤情严重,后确诊为脑死亡。

同年1月28日,在高国武女儿提议、高国武同意下,及时召集全家人商议,最终一家人决定:捐献高光秀器官,拯救他人生命,同时也让高光秀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高国武代妻子高光秀捐献的器官,成功挽救了3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并让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我也要这样做!”2018年3月30日,市红十字会在汉源县三献公益服务中心举办全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时,作为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之一,高国武现场发言,表达他将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决定。随后,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支持,并在天全县红十字会完成所有捐献所需手续,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八旬老人捐献器官遗体

老伴相随成捐献志愿者

“父母的思想境界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11月10日,说起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话题,家住雨城区的曾可白对父母做出“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决定既敬佩又自豪。

2003年,退休在家的曾令华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了肾膜癌,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2007年,在医院检查中发现,其癌细胞转移至骨头,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当时,曾令华出院后便告诉家人,要把自己的遗体和身上有用器官捐出去。

起初,出于传统观念考虑,包括曾令华的老伴李素琼在内的家人都有所顾虑。不过,在曾令华多次解释下,最终说服了家人。随后,曾令华的子女及时到雨城区红十字会领取了《四川省遗体组织登记表》进行登记,而曾令华也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就此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7年12月5日凌晨3时30分,84岁的曾令华病情加重,其子曾可白立即打电话通知雨城区红十字会,请其协助完成老人捐献遗体器官的遗愿。市、区红十字会连夜联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相关人员及时将老人遗体送到成都。随后,眼库医生在曾令华亲属见证下,完成其眼角膜捐献,曾令华的眼角膜也让2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此后,曾令华的老伴李素琼也委托儿子为她办理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手续。用李素琼的话说,她身体条件比老伴好,眼角膜、双肾都可以捐献,不仅能为需要器官救命的人解除痛苦,也能让自己以这种方式“活”在世上。

夫妻都是捐献志愿者

妻子捐献后丈夫成宣传员

谈及代妻子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话题,家住石棉县的高荣祥说,人在去世后不如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出去,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高荣祥知道,许多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救命,可往往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遗憾离世。为此,他萌生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想法,并得到家人支持。可高荣祥和妻子谌容华却不知道到哪里办理相关手续,哪里又能接收遗体和人体器官。

2016年,谌容华因患脑梗、脑萎缩疾病,辗转多地救治,却收效甚微。2019年底,高荣祥到石棉县红十字会咨询,恰好遇见有人填写遗体捐献登记。高荣祥回家告诉妻子后,夫妻二人很快便来到石棉县红十字会进行登记,如愿结伴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20年4月9日,谌容华病危,高荣祥第一时间通知石棉县红十字会。谌容华去世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和泸州医学院医生及时赶来,为谌容华做了眼角膜摘除手术,并将其遗体送至泸州医学院。

谌容华成功捐献器官遗体后,高荣祥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为妻子的善举感到自豪,她捐献的眼角膜让2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她的遗体也用于医学教学,实现了生前‘要为社会做最后贡献’的心愿。”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用平凡生命的最后力量把人间照亮!”高荣祥经常向大家宣传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好处。他认为,捐献不仅是爱心奉献,还能造福他人、延续生命,给子女减轻负担,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在高荣祥的宣传带动下,他的多名同学和朋友进行登记,成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本报记者 彭加权

致敬遗体和人体器官

捐献志愿者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许多传统观念被文明新风打破。

在我市,从城市到农村,也不断涌现出像高国武、高光秀夫妇,曾令华、李素琼夫妇,高荣祥、谌容华夫妇等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们的义举,传递的不仅是一种宽广的人生格局,更有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是人人敬佩无言英雄,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也因他们身体力行的善举,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体现与弘扬。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弘扬人间大爱、展现人性光辉、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而这些捐献者也用无私大爱传递着生命与温暖。

相关链接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诚挚邀请您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方式如下:

1、微信登记: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登记。

2、网站登记: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进行登记。

3、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书面登记。

曾可白(中)代母亲登记领取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证书

曾可白(中)代母亲登记领取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证书

高荣祥(左)代妻子捐献遗体后,相关方面向其颁发纪念杯

高荣祥(左)代妻子捐献遗体后,相关方面向其颁发纪念杯

高国武(右)在天全县红十字会填写相关遗体器官捐献表

高国武(右)在天全县红十字会填写相关遗体器官捐献表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60291672730173440, IR_CONTENT= 器官捐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遗体利用面很广,包括病理解剖、制作标本、教学人体解剖等,对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捐献者并不多,也远不能满足客观需要。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而仅有约1万名患者进行了器官移植手术,还有大量患者无法得到器官移植而去世。 近年来,我市红十字会系统不定期地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遗体器官捐献知识宣传,还同相关部门一道举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形成“破除旧观念,弘扬新风尚”良好氛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逐年增加,他们中既有城市居民,也有农村群众。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606名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今年1月至10月,就有1116人登记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实现器官捐献2例、遗体捐献2例、眼角膜捐献3例。目前,全市累计实现器官捐献50例、遗体捐献32例、眼角膜捐献35例。 以下是我市部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他们用无私大爱奏响了生命的乐章,也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 丈夫代妻子捐献器官 自己紧随其后成志愿者 “捐献器官不仅能帮助需要的人,也能用于医学研究,算是对社会做了点贡献!”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家住天全县思经镇的高国武,在妻子遭遇车祸脑死亡后,同家人商量决定,代妻捐献了眼角膜、肝脏、肾脏,从而挽救了多名重症患者的生命。随后,高国武也做出“百年后也要捐献遗体器官”的决定,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7年1月24日上午10时,高国武骑摩托车载着妻子高光秀,途经天全县始阳镇境内国道351线同国道318线交会处时遭遇车祸,高光秀头部受重伤,虽然及时送到市人民医院抢救,却因颅内伤情严重,后确诊为脑死亡。 同年1月28日,在高国武女儿提议、高国武同意下,及时召集全家人商议,最终一家人决定:捐献高光秀器官,拯救他人生命,同时也让高光秀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高国武代妻子高光秀捐献的器官,成功挽救了3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并让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我也要这样做!”2018年3月30日,市红十字会在汉源县三献公益服务中心举办全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时,作为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之一,高国武现场发言,表达他将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决定。随后,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支持,并在天全县红十字会完成所有捐献所需手续,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八旬老人捐献器官遗体 老伴相随成捐献志愿者 “父母的思想境界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11月10日,说起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话题,家住雨城区的曾可白对父母做出“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决定既敬佩又自豪。 2003年,退休在家的曾令华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了肾膜癌,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2007年,在医院检查中发现,其癌细胞转移至骨头,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当时,曾令华出院后便告诉家人,要把自己的遗体和身上有用器官捐出去。 起初,出于传统观念考虑,包括曾令华的老伴李素琼在内的家人都有所顾虑。不过,在曾令华多次解释下,最终说服了家人。随后,曾令华的子女及时到雨城区红十字会领取了《四川省遗体组织登记表》进行登记,而曾令华也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就此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7年12月5日凌晨3时30分,84岁的曾令华病情加重,其子曾可白立即打电话通知雨城区红十字会,请其协助完成老人捐献遗体器官的遗愿。市、区红十字会连夜联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相关人员及时将老人遗体送到成都。随后,眼库医生在曾令华亲属见证下,完成其眼角膜捐献,曾令华的眼角膜也让2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此后,曾令华的老伴李素琼也委托儿子为她办理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手续。用李素琼的话说,她身体条件比老伴好,眼角膜、双肾都可以捐献,不仅能为需要器官救命的人解除痛苦,也能让自己以这种方式“活”在世上。 夫妻都是捐献志愿者 妻子捐献后丈夫成宣传员 谈及代妻子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话题,家住石棉县的高荣祥说,人在去世后不如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出去,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高荣祥知道,许多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救命,可往往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遗憾离世。为此,他萌生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的想法,并得到家人支持。可高荣祥和妻子谌容华却不知道到哪里办理相关手续,哪里又能接收遗体和人体器官。 2016年,谌容华因患脑梗、脑萎缩疾病,辗转多地救治,却收效甚微。2019年底,高荣祥到石棉县红十字会咨询,恰好遇见有人填写遗体捐献登记。高荣祥回家告诉妻子后,夫妻二人很快便来到石棉县红十字会进行登记,如愿结伴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20年4月9日,谌容华病危,高荣祥第一时间通知石棉县红十字会。谌容华去世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和泸州医学院医生及时赶来,为谌容华做了眼角膜摘除手术,并将其遗体送至泸州医学院。 谌容华成功捐献器官遗体后,高荣祥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为妻子的善举感到自豪,她捐献的眼角膜让2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她的遗体也用于医学教学,实现了生前‘要为社会做最后贡献’的心愿。”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用平凡生命的最后力量把人间照亮!”高荣祥经常向大家宣传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好处。他认为,捐献不仅是爱心奉献,还能造福他人、延续生命,给子女减轻负担,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在高荣祥的宣传带动下,他的多名同学和朋友进行登记,成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本报记者 彭加权 致敬遗体和人体器官 捐献志愿者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许多传统观念被文明新风打破。 在我市,从城市到农村,也不断涌现出像高国武、高光秀夫妇,曾令华、李素琼夫妇,高荣祥、谌容华夫妇等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们的义举,传递的不仅是一种宽广的人生格局,更有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是人人敬佩无言英雄,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也因他们身体力行的善举,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体现与弘扬。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弘扬人间大爱、展现人性光辉、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而这些捐献者也用无私大爱传递着生命与温暖。 相关链接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诚挚邀请您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方式如下: 1、微信登记: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登记。 2、网站登记: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进行登记。 3、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书面登记。,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1116005.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7/86/wKhuumGSopSAKF26AHXY48o4TCc391.png, ZB_AREA_LIST=, FB=

——我市部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故事

, TS=&&曾可白(中)代母亲登记领取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证书&&高荣祥(左)代妻子捐献遗体后,相关方面向其颁发纪念杯&&高国武(右)在天全县红十字会填写相关遗体器官捐献表},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6, CODE=200, CURBM=005, YEAR=2021, PAPERDATE=2021/11/16, DAY=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