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灯盏路的变迁

□魏太红

初冬的早晨,走在熟悉的县城灯盏路,与一排高大茂密的银杏树不期而遇,银杏树叶变成了金黄色,几片杏叶被晨风吹拂,纷纷扬扬飘零而下,加入最先到达地面的队伍里,用尽最后的美丽装点大地。

拍照的人很多,走一些,来一些。

我转过身去,重新打量走过的大街,竟然觉得有些陌生——这条不起眼的街道,什么时候变得漂亮了?

我搜索记忆,怕漏掉了关键点。

30多年前,灯盏路现在的位置曾经是向阳公社管辖区,至少一个生产队的人户散居此地。这一带距离主城区三公里,小地名称“凉水井”,由于离城远,仿佛一处被遗弃的村落。

2001年,姐姐一家征地拆迁以后,在灯盏路的背街修了房屋。那时不叫灯盏路,确切说是没有名字,统称向阳大道背街,就是一条水泥路,没有红绿灯,车辆乱停,杂物乱推,到了晚上黑灯瞎火,连三轮车也不光顾。

2010年以后,民政部门统一命名街道,这条背街才正式命名“灯盏路”。

如今,灯盏路是东西走向四车道设计,路牌标识齐全。两个有红绿灯的街口把整条路分成了三段,西段最长,有500多米,街道两边商店、餐饮店林立,是久负盛名的“特色小吃街”。这段路最好的标志要属矗立在路中央的3棵桢楠树,它们是老一辈人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到了今天,依然高大挺拔。不远处,有一口百年老井。桢楠树与老井心有灵犀,遥相呼应。车行此处,无不减缓速度,在一睹老树风采的同时,向生命致敬。

30多年过去了,老井还在,3棵桢楠树还在,它们共同见证了“凉水井”的巨变,见证了灯盏路的兴盛。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1, PREBM=002, NUM=2, GUID=1461741309328556034,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1/11/20/003/1461741309328556034.html, DOCPUBTIME=2021-11-20 02:01: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魏太红 初冬的早晨,走在熟悉的县城灯盏路,与一排高大茂密的银杏树不期而遇,银杏树叶变成了金黄色,几片杏叶被晨风吹拂,纷纷扬扬飘零而下,加入最先到达地面的队伍里,用尽最后的美丽装点大地。 拍照的人很多,走一些,来一些。 我转过身去,重新打量走过的大街,竟然觉得有些陌生——这条不起眼的街道,什么时候变得漂亮了? 我搜索记忆,怕漏掉了关键点。 30多年前,灯盏路现在的位置曾经是向阳公社管辖区,至少一个生产队的人户散居此地。这一带距离主城区三公里,小地名称“凉水井”,由于离城远,仿佛一处被遗弃的村落。 2001年,姐姐一家征地拆迁以后,在灯盏路的背街修了房屋。那时不叫灯盏路,确切说是没有名字,统称向阳大道背街,就是一条水泥路,没有红绿灯,车辆乱停,杂物乱推,到了晚上黑灯瞎火,连三轮车也不光顾。 2010年以后,民政部门统一命名街道,这条背街才正式命名“灯盏路”。 如今,灯盏路是东西走向四车道设计,路牌标识齐全。两个有红绿灯的街口把整条路分成了三段,西段最长,有500多米,街道两边商店、餐饮店林立,是久负盛名的“特色小吃街”。这段路最好的标志要属矗立在路中央的3棵桢楠树,它们是老一辈人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到了今天,依然高大挺拔。不远处,有一口百年老井。桢楠树与老井心有灵犀,遥相呼应。车行此处,无不减缓速度,在一睹老树风采的同时,向生命致敬。 30多年过去了,老井还在,3棵桢楠树还在,它们共同见证了“凉水井”的巨变,见证了灯盏路的兴盛。,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670, NODEID=null, DOCTITLE=灯盏路的变迁,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魏太红

初冬的早晨,走在熟悉的县城灯盏路,与一排高大茂密的银杏树不期而遇,银杏树叶变成了金黄色,几片杏叶被晨风吹拂,纷纷扬扬飘零而下,加入最先到达地面的队伍里,用尽最后的美丽装点大地。

拍照的人很多,走一些,来一些。

我转过身去,重新打量走过的大街,竟然觉得有些陌生——这条不起眼的街道,什么时候变得漂亮了?

我搜索记忆,怕漏掉了关键点。

30多年前,灯盏路现在的位置曾经是向阳公社管辖区,至少一个生产队的人户散居此地。这一带距离主城区三公里,小地名称“凉水井”,由于离城远,仿佛一处被遗弃的村落。

2001年,姐姐一家征地拆迁以后,在灯盏路的背街修了房屋。那时不叫灯盏路,确切说是没有名字,统称向阳大道背街,就是一条水泥路,没有红绿灯,车辆乱停,杂物乱推,到了晚上黑灯瞎火,连三轮车也不光顾。

2010年以后,民政部门统一命名街道,这条背街才正式命名“灯盏路”。

如今,灯盏路是东西走向四车道设计,路牌标识齐全。两个有红绿灯的街口把整条路分成了三段,西段最长,有500多米,街道两边商店、餐饮店林立,是久负盛名的“特色小吃街”。这段路最好的标志要属矗立在路中央的3棵桢楠树,它们是老一辈人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到了今天,依然高大挺拔。不远处,有一口百年老井。桢楠树与老井心有灵犀,遥相呼应。车行此处,无不减缓速度,在一睹老树风采的同时,向生命致敬。

30多年过去了,老井还在,3棵桢楠树还在,它们共同见证了“凉水井”的巨变,见证了灯盏路的兴盛。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61741309328556034, IR_CONTENT=□魏太红 初冬的早晨,走在熟悉的县城灯盏路,与一排高大茂密的银杏树不期而遇,银杏树叶变成了金黄色,几片杏叶被晨风吹拂,纷纷扬扬飘零而下,加入最先到达地面的队伍里,用尽最后的美丽装点大地。 拍照的人很多,走一些,来一些。 我转过身去,重新打量走过的大街,竟然觉得有些陌生——这条不起眼的街道,什么时候变得漂亮了? 我搜索记忆,怕漏掉了关键点。 30多年前,灯盏路现在的位置曾经是向阳公社管辖区,至少一个生产队的人户散居此地。这一带距离主城区三公里,小地名称“凉水井”,由于离城远,仿佛一处被遗弃的村落。 2001年,姐姐一家征地拆迁以后,在灯盏路的背街修了房屋。那时不叫灯盏路,确切说是没有名字,统称向阳大道背街,就是一条水泥路,没有红绿灯,车辆乱停,杂物乱推,到了晚上黑灯瞎火,连三轮车也不光顾。 2010年以后,民政部门统一命名街道,这条背街才正式命名“灯盏路”。 如今,灯盏路是东西走向四车道设计,路牌标识齐全。两个有红绿灯的街口把整条路分成了三段,西段最长,有500多米,街道两边商店、餐饮店林立,是久负盛名的“特色小吃街”。这段路最好的标志要属矗立在路中央的3棵桢楠树,它们是老一辈人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到了今天,依然高大挺拔。不远处,有一口百年老井。桢楠树与老井心有灵犀,遥相呼应。车行此处,无不减缓速度,在一睹老树风采的同时,向生命致敬。 30多年过去了,老井还在,3棵桢楠树还在,它们共同见证了“凉水井”的巨变,见证了灯盏路的兴盛。,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11120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7/8B/wKhuumGX6LOAWzmUAJwOVBsTTNs615.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1, PAPERDATE=2021/11/20, DA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