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8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对症下药
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汉源县教育局获悉,该县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增强对教师的引进、使用和培养,围绕“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服务不细”等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破解教师队伍人才“招引难、培育慢、留不住”等难题,持续培育壮大教师人才队伍,为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守人才和智力支持。

围绕破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问题,汉源县创新招引方式、转变招引思路,构建开放包容人才工作格局。通过公开引才扩增量,积极参加赴外引才活动,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到西南大学、西华师大等7所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14场次,招录教师30余人。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20余名,涉及学科12个,引导汉源一中、汉源二中与重庆、成都等地名校搭建人才培养平台6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份,实现从“筑巢引凤”向“借巢引凤”转变。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实施“归雁工程”,梳理汇总汉源籍教师人才清单100余份,通过申请——面试——考察等环节,20余名本土优秀教师回乡就业,推动人才回归、技术回流。

围绕破解专业化不高、匹配度不强等问题,汉源县着眼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构建梯次配置的教师队伍“雁阵”。瞄准发展需求,举办青年教师培训、暑期全员集中培训、学科教研员培训6000余人次,分集团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教师素养大赛27场次,做到强交流、促发展。人岗相适强匹配。综合分析岗位性质、学校规模,着眼岗位需要,在全县实行挂职锻炼、轮岗交流600余人次,实现以人适岗、以岗育人、人岗相适。推行跟踪帮带、跟班培训、跟学锻炼“人才三跟”培育方式,与县外5所学校融合育才,累计派出教师1700余人次到县外名校跟岗实训。

围绕破解碎片化、分割化、特殊化问题,汉源县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构建政策体系,配套4项制度,实施“青蓝工程”,组建师徒帮扶队伍,常态化开展县级教师活动12期,春节期间走访援凉优秀教师13人次,慰问县内优秀教师300余人。投入资金506.4万元,设置年度考核目标奖、教育质量考核专项奖等,细化6类基础指标、25条奖励措施和24项扣分依据,破解人才考核“计划中有、工作中无,总结中有、考核中无”问题。投入资金1185万元,修建教师周转房122套,配套完善热水器、空调、洗衣机等设备,关心单身教师的恋爱、婚姻问题,开展谈心谈话600余人次,帮扶困难教职工60余人。

钟晓静 本报记者 吴丹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1, PREBM=007, NUM=7, GUID=1483122107872903169,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8,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2/01/18/008/1483122107872903169.html, DOCPUBTIME=2022-01-18 02:00:07, DOCAUTHOR=吴丹, CLEAR_CONTENT=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汉源县教育局获悉,该县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增强对教师的引进、使用和培养,围绕“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服务不细”等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破解教师队伍人才“招引难、培育慢、留不住”等难题,持续培育壮大教师人才队伍,为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守人才和智力支持。 围绕破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问题,汉源县创新招引方式、转变招引思路,构建开放包容人才工作格局。通过公开引才扩增量,积极参加赴外引才活动,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到西南大学、西华师大等7所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14场次,招录教师30余人。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20余名,涉及学科12个,引导汉源一中、汉源二中与重庆、成都等地名校搭建人才培养平台6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份,实现从“筑巢引凤”向“借巢引凤”转变。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实施“归雁工程”,梳理汇总汉源籍教师人才清单100余份,通过申请——面试——考察等环节,20余名本土优秀教师回乡就业,推动人才回归、技术回流。 围绕破解专业化不高、匹配度不强等问题,汉源县着眼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构建梯次配置的教师队伍“雁阵”。瞄准发展需求,举办青年教师培训、暑期全员集中培训、学科教研员培训6000余人次,分集团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教师素养大赛27场次,做到强交流、促发展。人岗相适强匹配。综合分析岗位性质、学校规模,着眼岗位需要,在全县实行挂职锻炼、轮岗交流600余人次,实现以人适岗、以岗育人、人岗相适。推行跟踪帮带、跟班培训、跟学锻炼“人才三跟”培育方式,与县外5所学校融合育才,累计派出教师1700余人次到县外名校跟岗实训。 围绕破解碎片化、分割化、特殊化问题,汉源县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构建政策体系,配套4项制度,实施“青蓝工程”,组建师徒帮扶队伍,常态化开展县级教师活动12期,春节期间走访援凉优秀教师13人次,慰问县内优秀教师300余人。投入资金506.4万元,设置年度考核目标奖、教育质量考核专项奖等,细化6类基础指标、25条奖励措施和24项扣分依据,破解人才考核“计划中有、工作中无,总结中有、考核中无”问题。投入资金1185万元,修建教师周转房122套,配套完善热水器、空调、洗衣机等设备,关心单身教师的恋爱、婚姻问题,开展谈心谈话600余人次,帮扶困难教职工60余人。 钟晓静 本报记者 吴丹, BM=008版, type=0, ZB_DROP=0, TXS=1015, NODEID=null, DOCTITLE=对症下药
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汉源县教育局获悉,该县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增强对教师的引进、使用和培养,围绕“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服务不细”等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破解教师队伍人才“招引难、培育慢、留不住”等难题,持续培育壮大教师人才队伍,为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守人才和智力支持。

围绕破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问题,汉源县创新招引方式、转变招引思路,构建开放包容人才工作格局。通过公开引才扩增量,积极参加赴外引才活动,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到西南大学、西华师大等7所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14场次,招录教师30余人。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20余名,涉及学科12个,引导汉源一中、汉源二中与重庆、成都等地名校搭建人才培养平台6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份,实现从“筑巢引凤”向“借巢引凤”转变。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实施“归雁工程”,梳理汇总汉源籍教师人才清单100余份,通过申请——面试——考察等环节,20余名本土优秀教师回乡就业,推动人才回归、技术回流。

围绕破解专业化不高、匹配度不强等问题,汉源县着眼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构建梯次配置的教师队伍“雁阵”。瞄准发展需求,举办青年教师培训、暑期全员集中培训、学科教研员培训6000余人次,分集团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教师素养大赛27场次,做到强交流、促发展。人岗相适强匹配。综合分析岗位性质、学校规模,着眼岗位需要,在全县实行挂职锻炼、轮岗交流600余人次,实现以人适岗、以岗育人、人岗相适。推行跟踪帮带、跟班培训、跟学锻炼“人才三跟”培育方式,与县外5所学校融合育才,累计派出教师1700余人次到县外名校跟岗实训。

围绕破解碎片化、分割化、特殊化问题,汉源县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构建政策体系,配套4项制度,实施“青蓝工程”,组建师徒帮扶队伍,常态化开展县级教师活动12期,春节期间走访援凉优秀教师13人次,慰问县内优秀教师300余人。投入资金506.4万元,设置年度考核目标奖、教育质量考核专项奖等,细化6类基础指标、25条奖励措施和24项扣分依据,破解人才考核“计划中有、工作中无,总结中有、考核中无”问题。投入资金1185万元,修建教师周转房122套,配套完善热水器、空调、洗衣机等设备,关心单身教师的恋爱、婚姻问题,开展谈心谈话600余人次,帮扶困难教职工60余人。

钟晓静 本报记者 吴丹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83122107872903169, IR_CONTENT=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汉源县教育局获悉,该县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增强对教师的引进、使用和培养,围绕“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服务不细”等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破解教师队伍人才“招引难、培育慢、留不住”等难题,持续培育壮大教师人才队伍,为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守人才和智力支持。 围绕破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问题,汉源县创新招引方式、转变招引思路,构建开放包容人才工作格局。通过公开引才扩增量,积极参加赴外引才活动,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到西南大学、西华师大等7所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14场次,招录教师30余人。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20余名,涉及学科12个,引导汉源一中、汉源二中与重庆、成都等地名校搭建人才培养平台6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份,实现从“筑巢引凤”向“借巢引凤”转变。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实施“归雁工程”,梳理汇总汉源籍教师人才清单100余份,通过申请——面试——考察等环节,20余名本土优秀教师回乡就业,推动人才回归、技术回流。 围绕破解专业化不高、匹配度不强等问题,汉源县着眼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结果导向,构建梯次配置的教师队伍“雁阵”。瞄准发展需求,举办青年教师培训、暑期全员集中培训、学科教研员培训6000余人次,分集团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教师素养大赛27场次,做到强交流、促发展。人岗相适强匹配。综合分析岗位性质、学校规模,着眼岗位需要,在全县实行挂职锻炼、轮岗交流600余人次,实现以人适岗、以岗育人、人岗相适。推行跟踪帮带、跟班培训、跟学锻炼“人才三跟”培育方式,与县外5所学校融合育才,累计派出教师1700余人次到县外名校跟岗实训。 围绕破解碎片化、分割化、特殊化问题,汉源县持续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构建政策体系,配套4项制度,实施“青蓝工程”,组建师徒帮扶队伍,常态化开展县级教师活动12期,春节期间走访援凉优秀教师13人次,慰问县内优秀教师300余人。投入资金506.4万元,设置年度考核目标奖、教育质量考核专项奖等,细化6类基础指标、25条奖励措施和24项扣分依据,破解人才考核“计划中有、工作中无,总结中有、考核中无”问题。投入资金1185万元,修建教师周转房122套,配套完善热水器、空调、洗衣机等设备,关心单身教师的恋爱、婚姻问题,开展谈心谈话600余人次,帮扶困难教职工60余人。 钟晓静 本报记者 吴丹,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20118008.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7/DF/wKhuumHlsZyAfnKOAJJALt4REhs929.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8, CODE=200, CURBM=008, YEAR=2022, PAPERDATE=2022/01/18, DAY=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