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6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藏乡里的“四语”调解员 群众信服的“贴心人”

——记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胡永清

调解现场

调解现场

人物名片

胡永清,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精通尔苏藏语、木雅藏语、彝语、汉语四种语言。

2020年,他成立个人“宝喜”四语调解室,从事民间调解工作30余年,用一颗“公正无私”之心、一双“不偏不倚”之手,行一件件“正大光明”之事,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

“四语”调解

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幢幢独具民族特色的石木结构藏式建筑,这里是石棉县的大山深处——蟹螺藏族乡。“老辈子,请跟我们一起到现场去调解。这件事,你也要承担一半的责任……”2021年12月30日上午,胡永清操着一口流利的彝语与一名70多岁的老人沟通调解一起因施工引起的矛盾纠纷。

胡永清是尔苏藏族,除了尔苏藏语外,他还会彝语、木雅藏语和汉语,他将这一语言优势充分发挥到调解工作中。

蟹螺藏族乡是中国传统村落,作为尔苏藏族的聚居地,这里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和语言、风俗等都保留着独特的原生态藏文化风貌,蟹螺堡子景区就在此处。为了发展乡村旅游,该乡正在打造300亩的云朵玫瑰基地。基地位于江坝村,目前正在施工。当工程队施工时,一位老人却在施工的机具面前阻止不让施工。老人声称儿子的墓地就在此处,施工的机具破坏了儿子的坟墓,需要补偿。施工前,老人已经知晓要动工的事情但并未将儿子坟墓的情况通知村上,几天后出现这一纠纷。

了解到该情况后,胡永清随即组织调解,在现场,更直观、更能说明事实,于是他邀请老人到现场进行调解。胡永清与老人讲道理、摆事实,依法依规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老人也要承担一半责任。对于调解结果,老人也比较满意。

像这样的调解工作,55岁的胡永清已经干了30多年。他二十多岁时便跟着村上有威望的老人学习调解,最初接触调解工作时,他认为调解工作“很受气”“还要被骂”,但调解了两三次后,他觉得调解工作是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便渐渐地喜欢上了调解工作。他说:“只要一通知,有时候即便在吃饭也立马放下碗筷去调解。”他致力于民间调解工作30余年,在当地各族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得到了认可和尊敬,架起了藏、彝、汉各民族大团结的友谊桥梁。

贴心服务

铸就“宝喜”调解品牌

胡永清在刚开始参与调解工作时,只是帮忙传话,但因为他在调解时“公正无私”“不偏不倚”,逐渐在群众中有了威望,当地只要发生纠纷就会有人来找他帮忙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乡上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2020年,胡永清成立个人“宝喜”四语调解室,“宝喜”是胡永清的小名,其藏族名“扎西洛登”。胡永清也是“路吉达克”调解团队的一员,路吉达克来自尔苏藏语,意为说理、评理的地方。

在乡上调解,往往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胡永清也调解了不少复杂疑难甚至让人觉得“奇葩”的案件。

在调解一匹小马归属问题的案件时,胡永清印象深刻。在乡上,有两位村民因一匹马起了纠纷,双方都认为小马是自己家的。争论的双方各有理由,而马的颜色都一样。双方争执不下,找到胡永清来判定。

小马到底属于谁?如何来判定?这些困难摆在了胡永清面前。在调查了解事实的过程中,胡永清发现一个关键点:一方的小马是三岁,另外一方声称小马五岁。于是,胡永清抓住这一关键点破解难题。

调解当日,胡永清让两人将小马牵到调解室外,随后说:“我小时候是放马的,对于马的情况很熟悉。马在三岁时会换一对牙齿,四岁换两对,五岁全部换完。”胡永清表示,等会儿出去看小马的牙齿到底有几对,就能判定小马属于谁,另一方不能有异议。双方同意这一方案。在双方的见证下,胡永清将小马的嘴打开。原来,这匹小马只换了一对牙齿,理应属于称小马三岁的那人,大家对此无异议。但因矛盾双方为彝族家庭,涉及面子问题,另一方得知结果后似乎有些不甘。贴心的胡永清让双方一起举杯喝了“和谐酒”,让这一事情平息,矛盾双方这才真正放下心中的“症结”,握手言和。

彝族群众的婚姻纠纷矛盾,往往涉及的是几个家族,几十上百号人,调解难度大。胡永清在调解过程中,将国家法律法规和少数民族习惯相结合,符合程序规范、规则完善的要求,在调解团队的帮助下帮助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涉及人数众多的家族矛盾。

在调解工作中,胡永青的公正、贴心被更多的乡亲们知晓,因而铸就了“宝喜”四语调解“贴心”品牌,为该县民族大团结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贡献。

胡永清表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本着“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原则,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作为共产党员,为党付出理所应该,他表示将继续努力进步,全力以赴参与调解群众矛盾纠纷,为民族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李晓明

工作中的胡永清(左一)

工作中的胡永清(左一)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1, PREBM=005, NUM=5, GUID=1483846882744270849,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6, DOCPUBTIME=2022-01-20 02:01:07, DOCAUTHOR=李晓明, CLEAR_CONTENT= 人物名片 胡永清,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精通尔苏藏语、木雅藏语、彝语、汉语四种语言。 2020年,他成立个人“宝喜”四语调解室,从事民间调解工作30余年,用一颗“公正无私”之心、一双“不偏不倚”之手,行一件件“正大光明”之事,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 “四语”调解 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幢幢独具民族特色的石木结构藏式建筑,这里是石棉县的大山深处——蟹螺藏族乡。“老辈子,请跟我们一起到现场去调解。这件事,你也要承担一半的责任……”2021年12月30日上午,胡永清操着一口流利的彝语与一名70多岁的老人沟通调解一起因施工引起的矛盾纠纷。 胡永清是尔苏藏族,除了尔苏藏语外,他还会彝语、木雅藏语和汉语,他将这一语言优势充分发挥到调解工作中。 蟹螺藏族乡是中国传统村落,作为尔苏藏族的聚居地,这里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和语言、风俗等都保留着独特的原生态藏文化风貌,蟹螺堡子景区就在此处。为了发展乡村旅游,该乡正在打造300亩的云朵玫瑰基地。基地位于江坝村,目前正在施工。当工程队施工时,一位老人却在施工的机具面前阻止不让施工。老人声称儿子的墓地就在此处,施工的机具破坏了儿子的坟墓,需要补偿。施工前,老人已经知晓要动工的事情但并未将儿子坟墓的情况通知村上,几天后出现这一纠纷。 了解到该情况后,胡永清随即组织调解,在现场,更直观、更能说明事实,于是他邀请老人到现场进行调解。胡永清与老人讲道理、摆事实,依法依规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老人也要承担一半责任。对于调解结果,老人也比较满意。 像这样的调解工作,55岁的胡永清已经干了30多年。他二十多岁时便跟着村上有威望的老人学习调解,最初接触调解工作时,他认为调解工作“很受气”“还要被骂”,但调解了两三次后,他觉得调解工作是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便渐渐地喜欢上了调解工作。他说:“只要一通知,有时候即便在吃饭也立马放下碗筷去调解。”他致力于民间调解工作30余年,在当地各族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得到了认可和尊敬,架起了藏、彝、汉各民族大团结的友谊桥梁。 贴心服务 铸就“宝喜”调解品牌 胡永清在刚开始参与调解工作时,只是帮忙传话,但因为他在调解时“公正无私”“不偏不倚”,逐渐在群众中有了威望,当地只要发生纠纷就会有人来找他帮忙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乡上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2020年,胡永清成立个人“宝喜”四语调解室,“宝喜”是胡永清的小名,其藏族名“扎西洛登”。胡永清也是“路吉达克”调解团队的一员,路吉达克来自尔苏藏语,意为说理、评理的地方。 在乡上调解,往往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胡永清也调解了不少复杂疑难甚至让人觉得“奇葩”的案件。 在调解一匹小马归属问题的案件时,胡永清印象深刻。在乡上,有两位村民因一匹马起了纠纷,双方都认为小马是自己家的。争论的双方各有理由,而马的颜色都一样。双方争执不下,找到胡永清来判定。 小马到底属于谁?如何来判定?这些困难摆在了胡永清面前。在调查了解事实的过程中,胡永清发现一个关键点:一方的小马是三岁,另外一方声称小马五岁。于是,胡永清抓住这一关键点破解难题。 调解当日,胡永清让两人将小马牵到调解室外,随后说:“我小时候是放马的,对于马的情况很熟悉。马在三岁时会换一对牙齿,四岁换两对,五岁全部换完。”胡永清表示,等会儿出去看小马的牙齿到底有几对,就能判定小马属于谁,另一方不能有异议。双方同意这一方案。在双方的见证下,胡永清将小马的嘴打开。原来,这匹小马只换了一对牙齿,理应属于称小马三岁的那人,大家对此无异议。但因矛盾双方为彝族家庭,涉及面子问题,另一方得知结果后似乎有些不甘。贴心的胡永清让双方一起举杯喝了“和谐酒”,让这一事情平息,矛盾双方这才真正放下心中的“症结”,握手言和。 彝族群众的婚姻纠纷矛盾,往往涉及的是几个家族,几十上百号人,调解难度大。胡永清在调解过程中,将国家法律法规和少数民族习惯相结合,符合程序规范、规则完善的要求,在调解团队的帮助下帮助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涉及人数众多的家族矛盾。 在调解工作中,胡永青的公正、贴心被更多的乡亲们知晓,因而铸就了“宝喜”四语调解“贴心”品牌,为该县民族大团结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贡献。 胡永清表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本着“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原则,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作为共产党员,为党付出理所应该,他表示将继续努力进步,全力以赴参与调解群众矛盾纠纷,为民族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李晓明, BM=006版, type=0, ZB_DROP=0, TXS=2003, NODEID=null, DOCTITLE=藏乡里的“四语”调解员 群众信服的“贴心人”,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调解现场

调解现场

人物名片

胡永清,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精通尔苏藏语、木雅藏语、彝语、汉语四种语言。

2020年,他成立个人“宝喜”四语调解室,从事民间调解工作30余年,用一颗“公正无私”之心、一双“不偏不倚”之手,行一件件“正大光明”之事,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

“四语”调解

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幢幢独具民族特色的石木结构藏式建筑,这里是石棉县的大山深处——蟹螺藏族乡。“老辈子,请跟我们一起到现场去调解。这件事,你也要承担一半的责任……”2021年12月30日上午,胡永清操着一口流利的彝语与一名70多岁的老人沟通调解一起因施工引起的矛盾纠纷。

胡永清是尔苏藏族,除了尔苏藏语外,他还会彝语、木雅藏语和汉语,他将这一语言优势充分发挥到调解工作中。

蟹螺藏族乡是中国传统村落,作为尔苏藏族的聚居地,这里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和语言、风俗等都保留着独特的原生态藏文化风貌,蟹螺堡子景区就在此处。为了发展乡村旅游,该乡正在打造300亩的云朵玫瑰基地。基地位于江坝村,目前正在施工。当工程队施工时,一位老人却在施工的机具面前阻止不让施工。老人声称儿子的墓地就在此处,施工的机具破坏了儿子的坟墓,需要补偿。施工前,老人已经知晓要动工的事情但并未将儿子坟墓的情况通知村上,几天后出现这一纠纷。

了解到该情况后,胡永清随即组织调解,在现场,更直观、更能说明事实,于是他邀请老人到现场进行调解。胡永清与老人讲道理、摆事实,依法依规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老人也要承担一半责任。对于调解结果,老人也比较满意。

像这样的调解工作,55岁的胡永清已经干了30多年。他二十多岁时便跟着村上有威望的老人学习调解,最初接触调解工作时,他认为调解工作“很受气”“还要被骂”,但调解了两三次后,他觉得调解工作是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便渐渐地喜欢上了调解工作。他说:“只要一通知,有时候即便在吃饭也立马放下碗筷去调解。”他致力于民间调解工作30余年,在当地各族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得到了认可和尊敬,架起了藏、彝、汉各民族大团结的友谊桥梁。

贴心服务

铸就“宝喜”调解品牌

胡永清在刚开始参与调解工作时,只是帮忙传话,但因为他在调解时“公正无私”“不偏不倚”,逐渐在群众中有了威望,当地只要发生纠纷就会有人来找他帮忙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乡上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2020年,胡永清成立个人“宝喜”四语调解室,“宝喜”是胡永清的小名,其藏族名“扎西洛登”。胡永清也是“路吉达克”调解团队的一员,路吉达克来自尔苏藏语,意为说理、评理的地方。

在乡上调解,往往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胡永清也调解了不少复杂疑难甚至让人觉得“奇葩”的案件。

在调解一匹小马归属问题的案件时,胡永清印象深刻。在乡上,有两位村民因一匹马起了纠纷,双方都认为小马是自己家的。争论的双方各有理由,而马的颜色都一样。双方争执不下,找到胡永清来判定。

小马到底属于谁?如何来判定?这些困难摆在了胡永清面前。在调查了解事实的过程中,胡永清发现一个关键点:一方的小马是三岁,另外一方声称小马五岁。于是,胡永清抓住这一关键点破解难题。

调解当日,胡永清让两人将小马牵到调解室外,随后说:“我小时候是放马的,对于马的情况很熟悉。马在三岁时会换一对牙齿,四岁换两对,五岁全部换完。”胡永清表示,等会儿出去看小马的牙齿到底有几对,就能判定小马属于谁,另一方不能有异议。双方同意这一方案。在双方的见证下,胡永清将小马的嘴打开。原来,这匹小马只换了一对牙齿,理应属于称小马三岁的那人,大家对此无异议。但因矛盾双方为彝族家庭,涉及面子问题,另一方得知结果后似乎有些不甘。贴心的胡永清让双方一起举杯喝了“和谐酒”,让这一事情平息,矛盾双方这才真正放下心中的“症结”,握手言和。

彝族群众的婚姻纠纷矛盾,往往涉及的是几个家族,几十上百号人,调解难度大。胡永清在调解过程中,将国家法律法规和少数民族习惯相结合,符合程序规范、规则完善的要求,在调解团队的帮助下帮助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涉及人数众多的家族矛盾。

在调解工作中,胡永青的公正、贴心被更多的乡亲们知晓,因而铸就了“宝喜”四语调解“贴心”品牌,为该县民族大团结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贡献。

胡永清表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本着“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原则,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作为共产党员,为党付出理所应该,他表示将继续努力进步,全力以赴参与调解群众矛盾纠纷,为民族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李晓明

工作中的胡永清(左一)

工作中的胡永清(左一)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83846882744270849, IR_CONTENT= 人物名片 胡永清,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精通尔苏藏语、木雅藏语、彝语、汉语四种语言。 2020年,他成立个人“宝喜”四语调解室,从事民间调解工作30余年,用一颗“公正无私”之心、一双“不偏不倚”之手,行一件件“正大光明”之事,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 “四语”调解 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幢幢独具民族特色的石木结构藏式建筑,这里是石棉县的大山深处——蟹螺藏族乡。“老辈子,请跟我们一起到现场去调解。这件事,你也要承担一半的责任……”2021年12月30日上午,胡永清操着一口流利的彝语与一名70多岁的老人沟通调解一起因施工引起的矛盾纠纷。 胡永清是尔苏藏族,除了尔苏藏语外,他还会彝语、木雅藏语和汉语,他将这一语言优势充分发挥到调解工作中。 蟹螺藏族乡是中国传统村落,作为尔苏藏族的聚居地,这里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和语言、风俗等都保留着独特的原生态藏文化风貌,蟹螺堡子景区就在此处。为了发展乡村旅游,该乡正在打造300亩的云朵玫瑰基地。基地位于江坝村,目前正在施工。当工程队施工时,一位老人却在施工的机具面前阻止不让施工。老人声称儿子的墓地就在此处,施工的机具破坏了儿子的坟墓,需要补偿。施工前,老人已经知晓要动工的事情但并未将儿子坟墓的情况通知村上,几天后出现这一纠纷。 了解到该情况后,胡永清随即组织调解,在现场,更直观、更能说明事实,于是他邀请老人到现场进行调解。胡永清与老人讲道理、摆事实,依法依规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老人也要承担一半责任。对于调解结果,老人也比较满意。 像这样的调解工作,55岁的胡永清已经干了30多年。他二十多岁时便跟着村上有威望的老人学习调解,最初接触调解工作时,他认为调解工作“很受气”“还要被骂”,但调解了两三次后,他觉得调解工作是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便渐渐地喜欢上了调解工作。他说:“只要一通知,有时候即便在吃饭也立马放下碗筷去调解。”他致力于民间调解工作30余年,在当地各族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得到了认可和尊敬,架起了藏、彝、汉各民族大团结的友谊桥梁。 贴心服务 铸就“宝喜”调解品牌 胡永清在刚开始参与调解工作时,只是帮忙传话,但因为他在调解时“公正无私”“不偏不倚”,逐渐在群众中有了威望,当地只要发生纠纷就会有人来找他帮忙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乡上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2020年,胡永清成立个人“宝喜”四语调解室,“宝喜”是胡永清的小名,其藏族名“扎西洛登”。胡永清也是“路吉达克”调解团队的一员,路吉达克来自尔苏藏语,意为说理、评理的地方。 在乡上调解,往往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胡永清也调解了不少复杂疑难甚至让人觉得“奇葩”的案件。 在调解一匹小马归属问题的案件时,胡永清印象深刻。在乡上,有两位村民因一匹马起了纠纷,双方都认为小马是自己家的。争论的双方各有理由,而马的颜色都一样。双方争执不下,找到胡永清来判定。 小马到底属于谁?如何来判定?这些困难摆在了胡永清面前。在调查了解事实的过程中,胡永清发现一个关键点:一方的小马是三岁,另外一方声称小马五岁。于是,胡永清抓住这一关键点破解难题。 调解当日,胡永清让两人将小马牵到调解室外,随后说:“我小时候是放马的,对于马的情况很熟悉。马在三岁时会换一对牙齿,四岁换两对,五岁全部换完。”胡永清表示,等会儿出去看小马的牙齿到底有几对,就能判定小马属于谁,另一方不能有异议。双方同意这一方案。在双方的见证下,胡永清将小马的嘴打开。原来,这匹小马只换了一对牙齿,理应属于称小马三岁的那人,大家对此无异议。但因矛盾双方为彝族家庭,涉及面子问题,另一方得知结果后似乎有些不甘。贴心的胡永清让双方一起举杯喝了“和谐酒”,让这一事情平息,矛盾双方这才真正放下心中的“症结”,握手言和。 彝族群众的婚姻纠纷矛盾,往往涉及的是几个家族,几十上百号人,调解难度大。胡永清在调解过程中,将国家法律法规和少数民族习惯相结合,符合程序规范、规则完善的要求,在调解团队的帮助下帮助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涉及人数众多的家族矛盾。 在调解工作中,胡永青的公正、贴心被更多的乡亲们知晓,因而铸就了“宝喜”四语调解“贴心”品牌,为该县民族大团结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贡献。 胡永清表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本着“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原则,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作为共产党员,为党付出理所应该,他表示将继续努力进步,全力以赴参与调解群众矛盾纠纷,为民族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李晓明,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20120006.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7/E2/wKhuumHoVL2AamLCAKGvw0wWH6A184.png, ZB_AREA_LIST=, FB=

——记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胡永清

, TS=调解现场&&工作中的胡永清(左一)},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7, CODE=200, CURBM=006, YEAR=2022, PAPERDATE=2022/01/20, DA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