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用文化传承发展 让艺术点亮乡村

——走进省级文明村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

塘坝村茶园一隅

塘坝村茶园一隅

在雨城区东南部总岗山下,距离市区1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草坝镇塘坝村。走进村庄,便可看见依着山势、连绵不断的茶园、错落的民居……

近年来,塘坝村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全村文明新风已然形成。2019年,塘坝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培育文明新风

激发乡村振兴驱动力

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抬眼满目翠绿,鼻尖萦绕阵阵茶香……

茶叶,是塘坝村的传统产业,也是旅游产业。近年来,塘坝村因地制宜利用茶产业优势,打造云台山茶叶交易市场。在茶叶交易旺季,日成交额达到300万元以上,茶叶总销量较市场建成前增加了20%以上,茶农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塘坝村茶叶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家,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初步形成茶叶加工企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格局。2020年,塘坝村村民人均收入达22850元,其中茶产业相关收入占60%以上。

产业渐兴旺,文化更富有。

在塘坝村村委会广场宣传栏上,“村规民约”“魏家文化”“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分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塘坝村遵循“群众工作群众做”的原则,制定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强规范,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大力继承和弘扬族谱家训,挖掘“魏家文化”,牢记“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理念,劝勉青少年重视耕读,勤劳耕作,读书上进;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扬各类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家风家训宣传等主题活动,培育表扬“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20余户。

塘坝村还利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乡土建筑,大力展示塘坝村历史文化沿革、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等,积极保护并展示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塘坝村范围内建设农耕文化广场、耕读文化广场、农耕实践基地(馆藏传统农耕器具500余件)等“农耕文化”建筑,再现塘坝劳动者“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景,纪念和传承塘坝村“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孝友耕读、勤俭传家”的农耕文化。

近年来,塘坝村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服务“产业—自然—人文”一体化发展,开展“一村一品”农业品牌文化建设,开展“采茶节”“普及认识农具”“打糍粑”“包粽子”等农耕实践活动13场。

 

促进产业融合

激活文化振兴生命力

走进塘坝村,家家户户张贴着寓意美好的春联,门上有“福”字,窗户上还有精致窗花。

“这些春联、福字等,是我们这的书法老师为大伙写的。”塘坝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介绍,这些书法老师是塘坝村的常住“新村民”,也就是在塘坝村定居生活的艺术老师们。

近年来,塘坝村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茶山艺林”项目实施,引进不同风格的艺术老师来到塘坝村,新建“厚山民宿”“合江书院”等多家艺术精品民宿,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村落。

塘坝村的艺术老师们还为村民们开设了油画、书法、陶艺、茶艺、盆景等诸多培训课程,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充实了村民的闲暇时光,提升了村民的艺术品位,更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在艺术老师的助力下,塘坝村还兴办了乡村振兴学校,高效利用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平台,积极邀请教授、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开展农村经济、乡村发展、民宿改造、茶叶管护、文化创意等系列讲座和培训课程,为塘坝村培养了不少“土专家”和“田秀才”。 

截至目前,塘坝村共引进艺术民宿13家,营业5家。引进的艺术家充分挖掘农民艺术天赋,免费开设油画、书法、古琴、茶艺、陶艺等技艺培训80余场次,帮助100余名村民实现文化自主创业,带动村民自主创作油画、陶艺等艺术作品400余件,举办油画展览等农民作品展览5场,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搭台、文创撬动、工艺助推、共建共享”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下一步,塘坝村将继续以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为平台,通过设施标准化、服务嵌入化、品牌特色化、参与社会化,持续推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化铸魂、文旅赋能,实现塘坝村社会性与经济性的效益共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纵深发展。

郭璐瑶 本报记者 黄伟

当地村民在艺术老师指导下,学习绘画

当地村民在艺术老师指导下,学习绘画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2, PREBM=002, NUM=2, GUID=1496530710372220929,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2/02/24/003/1496530710372220929.html, DOCPUBTIME=2022-02-24 02:00:07, DOCAUTHOR=黄伟, CLEAR_CONTENT= 在雨城区东南部总岗山下,距离市区1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草坝镇塘坝村。走进村庄,便可看见依着山势、连绵不断的茶园、错落的民居…… 近年来,塘坝村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全村文明新风已然形成。2019年,塘坝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培育文明新风 激发乡村振兴驱动力 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抬眼满目翠绿,鼻尖萦绕阵阵茶香…… 茶叶,是塘坝村的传统产业,也是旅游产业。近年来,塘坝村因地制宜利用茶产业优势,打造云台山茶叶交易市场。在茶叶交易旺季,日成交额达到300万元以上,茶叶总销量较市场建成前增加了20%以上,茶农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塘坝村茶叶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家,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初步形成茶叶加工企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格局。2020年,塘坝村村民人均收入达22850元,其中茶产业相关收入占60%以上。 产业渐兴旺,文化更富有。 在塘坝村村委会广场宣传栏上,“村规民约”“魏家文化”“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分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塘坝村遵循“群众工作群众做”的原则,制定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强规范,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大力继承和弘扬族谱家训,挖掘“魏家文化”,牢记“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理念,劝勉青少年重视耕读,勤劳耕作,读书上进;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扬各类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家风家训宣传等主题活动,培育表扬“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20余户。 塘坝村还利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乡土建筑,大力展示塘坝村历史文化沿革、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等,积极保护并展示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塘坝村范围内建设农耕文化广场、耕读文化广场、农耕实践基地(馆藏传统农耕器具500余件)等“农耕文化”建筑,再现塘坝劳动者“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景,纪念和传承塘坝村“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孝友耕读、勤俭传家”的农耕文化。 近年来,塘坝村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服务“产业—自然—人文”一体化发展,开展“一村一品”农业品牌文化建设,开展“采茶节”“普及认识农具”“打糍粑”“包粽子”等农耕实践活动13场。   促进产业融合 激活文化振兴生命力 走进塘坝村,家家户户张贴着寓意美好的春联,门上有“福”字,窗户上还有精致窗花。 “这些春联、福字等,是我们这的书法老师为大伙写的。”塘坝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介绍,这些书法老师是塘坝村的常住“新村民”,也就是在塘坝村定居生活的艺术老师们。 近年来,塘坝村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茶山艺林”项目实施,引进不同风格的艺术老师来到塘坝村,新建“厚山民宿”“合江书院”等多家艺术精品民宿,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村落。 塘坝村的艺术老师们还为村民们开设了油画、书法、陶艺、茶艺、盆景等诸多培训课程,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充实了村民的闲暇时光,提升了村民的艺术品位,更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在艺术老师的助力下,塘坝村还兴办了乡村振兴学校,高效利用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平台,积极邀请教授、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开展农村经济、乡村发展、民宿改造、茶叶管护、文化创意等系列讲座和培训课程,为塘坝村培养了不少“土专家”和“田秀才”。  截至目前,塘坝村共引进艺术民宿13家,营业5家。引进的艺术家充分挖掘农民艺术天赋,免费开设油画、书法、古琴、茶艺、陶艺等技艺培训80余场次,帮助100余名村民实现文化自主创业,带动村民自主创作油画、陶艺等艺术作品400余件,举办油画展览等农民作品展览5场,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搭台、文创撬动、工艺助推、共建共享”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下一步,塘坝村将继续以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为平台,通过设施标准化、服务嵌入化、品牌特色化、参与社会化,持续推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化铸魂、文旅赋能,实现塘坝村社会性与经济性的效益共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纵深发展。 郭璐瑶 本报记者 黄伟,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1842, NODEID=null, DOCTITLE=用文化传承发展 让艺术点亮乡村,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塘坝村茶园一隅

塘坝村茶园一隅

在雨城区东南部总岗山下,距离市区1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草坝镇塘坝村。走进村庄,便可看见依着山势、连绵不断的茶园、错落的民居……

近年来,塘坝村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全村文明新风已然形成。2019年,塘坝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培育文明新风

激发乡村振兴驱动力

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抬眼满目翠绿,鼻尖萦绕阵阵茶香……

茶叶,是塘坝村的传统产业,也是旅游产业。近年来,塘坝村因地制宜利用茶产业优势,打造云台山茶叶交易市场。在茶叶交易旺季,日成交额达到300万元以上,茶叶总销量较市场建成前增加了20%以上,茶农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塘坝村茶叶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家,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初步形成茶叶加工企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格局。2020年,塘坝村村民人均收入达22850元,其中茶产业相关收入占60%以上。

产业渐兴旺,文化更富有。

在塘坝村村委会广场宣传栏上,“村规民约”“魏家文化”“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分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塘坝村遵循“群众工作群众做”的原则,制定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强规范,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大力继承和弘扬族谱家训,挖掘“魏家文化”,牢记“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理念,劝勉青少年重视耕读,勤劳耕作,读书上进;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扬各类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家风家训宣传等主题活动,培育表扬“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20余户。

塘坝村还利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乡土建筑,大力展示塘坝村历史文化沿革、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等,积极保护并展示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塘坝村范围内建设农耕文化广场、耕读文化广场、农耕实践基地(馆藏传统农耕器具500余件)等“农耕文化”建筑,再现塘坝劳动者“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景,纪念和传承塘坝村“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孝友耕读、勤俭传家”的农耕文化。

近年来,塘坝村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服务“产业—自然—人文”一体化发展,开展“一村一品”农业品牌文化建设,开展“采茶节”“普及认识农具”“打糍粑”“包粽子”等农耕实践活动13场。

 

促进产业融合

激活文化振兴生命力

走进塘坝村,家家户户张贴着寓意美好的春联,门上有“福”字,窗户上还有精致窗花。

“这些春联、福字等,是我们这的书法老师为大伙写的。”塘坝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介绍,这些书法老师是塘坝村的常住“新村民”,也就是在塘坝村定居生活的艺术老师们。

近年来,塘坝村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茶山艺林”项目实施,引进不同风格的艺术老师来到塘坝村,新建“厚山民宿”“合江书院”等多家艺术精品民宿,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村落。

塘坝村的艺术老师们还为村民们开设了油画、书法、陶艺、茶艺、盆景等诸多培训课程,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充实了村民的闲暇时光,提升了村民的艺术品位,更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在艺术老师的助力下,塘坝村还兴办了乡村振兴学校,高效利用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平台,积极邀请教授、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开展农村经济、乡村发展、民宿改造、茶叶管护、文化创意等系列讲座和培训课程,为塘坝村培养了不少“土专家”和“田秀才”。 

截至目前,塘坝村共引进艺术民宿13家,营业5家。引进的艺术家充分挖掘农民艺术天赋,免费开设油画、书法、古琴、茶艺、陶艺等技艺培训80余场次,帮助100余名村民实现文化自主创业,带动村民自主创作油画、陶艺等艺术作品400余件,举办油画展览等农民作品展览5场,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搭台、文创撬动、工艺助推、共建共享”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下一步,塘坝村将继续以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为平台,通过设施标准化、服务嵌入化、品牌特色化、参与社会化,持续推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化铸魂、文旅赋能,实现塘坝村社会性与经济性的效益共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纵深发展。

郭璐瑶 本报记者 黄伟

当地村民在艺术老师指导下,学习绘画

当地村民在艺术老师指导下,学习绘画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496530710372220929, IR_CONTENT= 在雨城区东南部总岗山下,距离市区1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草坝镇塘坝村。走进村庄,便可看见依着山势、连绵不断的茶园、错落的民居…… 近年来,塘坝村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全村文明新风已然形成。2019年,塘坝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培育文明新风 激发乡村振兴驱动力 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抬眼满目翠绿,鼻尖萦绕阵阵茶香…… 茶叶,是塘坝村的传统产业,也是旅游产业。近年来,塘坝村因地制宜利用茶产业优势,打造云台山茶叶交易市场。在茶叶交易旺季,日成交额达到300万元以上,茶叶总销量较市场建成前增加了20%以上,茶农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塘坝村茶叶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家,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初步形成茶叶加工企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格局。2020年,塘坝村村民人均收入达22850元,其中茶产业相关收入占60%以上。 产业渐兴旺,文化更富有。 在塘坝村村委会广场宣传栏上,“村规民约”“魏家文化”“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分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塘坝村遵循“群众工作群众做”的原则,制定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强规范,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大力继承和弘扬族谱家训,挖掘“魏家文化”,牢记“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理念,劝勉青少年重视耕读,勤劳耕作,读书上进;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扬各类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家风家训宣传等主题活动,培育表扬“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20余户。 塘坝村还利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乡土建筑,大力展示塘坝村历史文化沿革、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等,积极保护并展示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塘坝村范围内建设农耕文化广场、耕读文化广场、农耕实践基地(馆藏传统农耕器具500余件)等“农耕文化”建筑,再现塘坝劳动者“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景,纪念和传承塘坝村“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孝友耕读、勤俭传家”的农耕文化。 近年来,塘坝村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服务“产业—自然—人文”一体化发展,开展“一村一品”农业品牌文化建设,开展“采茶节”“普及认识农具”“打糍粑”“包粽子”等农耕实践活动13场。   促进产业融合 激活文化振兴生命力 走进塘坝村,家家户户张贴着寓意美好的春联,门上有“福”字,窗户上还有精致窗花。 “这些春联、福字等,是我们这的书法老师为大伙写的。”塘坝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介绍,这些书法老师是塘坝村的常住“新村民”,也就是在塘坝村定居生活的艺术老师们。 近年来,塘坝村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茶山艺林”项目实施,引进不同风格的艺术老师来到塘坝村,新建“厚山民宿”“合江书院”等多家艺术精品民宿,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村落。 塘坝村的艺术老师们还为村民们开设了油画、书法、陶艺、茶艺、盆景等诸多培训课程,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充实了村民的闲暇时光,提升了村民的艺术品位,更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在艺术老师的助力下,塘坝村还兴办了乡村振兴学校,高效利用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平台,积极邀请教授、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开展农村经济、乡村发展、民宿改造、茶叶管护、文化创意等系列讲座和培训课程,为塘坝村培养了不少“土专家”和“田秀才”。  截至目前,塘坝村共引进艺术民宿13家,营业5家。引进的艺术家充分挖掘农民艺术天赋,免费开设油画、书法、古琴、茶艺、陶艺等技艺培训80余场次,帮助100余名村民实现文化自主创业,带动村民自主创作油画、陶艺等艺术作品400余件,举办油画展览等农民作品展览5场,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搭台、文创撬动、工艺助推、共建共享”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下一步,塘坝村将继续以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为平台,通过设施标准化、服务嵌入化、品牌特色化、参与社会化,持续推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化铸魂、文旅赋能,实现塘坝村社会性与经济性的效益共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纵深发展。 郭璐瑶 本报记者 黄伟,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20224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8/02/wKhuumIWeWqARpTMAAyhv97Q1NY964.png, ZB_AREA_LIST=, FB=

——走进省级文明村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

, TS=塘坝村茶园一隅&&当地村民在艺术老师指导下,学习绘画},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2, PAPERDATE=2022/02/24, DAY=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