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培训会在汉源召开
专家学者参观汉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点
本报讯 为扎实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升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农田建设队伍专业素质能力,6月9日—10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培训会在汉源县召开。会议主要传达贯彻、解读解答高标准农田建设最新政策,学习建设管理新要求,交流工作经验,分析面临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汉源县九襄镇堰沟村、新阳村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点,前域镇金银坪村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点等,了解汉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汉源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强化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同时,抢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机遇,创新开展“稻+蒜+果”现代农业粮经复合发展模式,进行稻蒜水旱轮作和粮果间作,示范引领群众腾退果树还田上坎,实现“田中饱肚子、田坎种树子”,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培训会上,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院长高雪松、四川省耕肥总站副站长蒲波分别就《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进行解读,省内“三农”领域资深专家学者介绍关于高标准农田监督评价工作问题及对策、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提升工作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政策、新任务和新要求;西昌市、米易县、理塘县、汉源县相关负责人分享了经验做法。
据悉,按照国土“三调”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2.34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提升到44.28%。建成耕地质量监测点15个、耕地质量调查点231个、化肥使用量统计调查点150个。同时,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实施种养循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稳步提升耕地质量。
本报记者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