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讲述我市部分无偿献血者的故事(二)
乐文琴
2022年6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
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无偿献血,让生命在无私大爱中得到延续。因为无偿献血,让无数个趋近凋零的生命重新绽放。
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让我们走进无偿献血者的世界,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周建成:
走到哪里无偿献血就进行到哪里
“只要可以无偿献血,我就一定会坚持下去。”2000年开始无偿献血的周建成,已经在无偿献血这条道路上行走了22年。
第一次献血的经历和大多数无偿献血者没有什么不同,出于好奇,周建成登上了街头的采血车,从此就和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5年,还在湖南的周建成在中华骨髓库完成了登记,也就是在这天他得知,无偿献血不仅仅只有平时捐献全血那一种方式。“捐献血小板,那时候听上去还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我很想试试。”周建成说,那时候他抱着和第一次献血时一样的心情到了血站,向血站的工作人员咨询血小板捐献事宜。
从此以后,捐献血小板成为周建成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件事。从湖南到贵州再到四川,周建成走到哪里,他的“献血之路”就延伸到哪里。有一年春节,周建成在湖南老家过年,长沙市血液中心给他打来求助电话。他二话没说,直奔300公里外的长沙市。“那时候正好是过年,我想,如果我的血能够给一个家庭在春节里带去希望,那是一件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啊!”周建成说。
2017年,周建成来到雅安工作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地图上搜索雅安市中心血站的位置,可惜由于当时地图没有更新,周建成没能找到血站新址。这件事让他至今想来都还有些遗憾。好在第二年,周建成的工作地点搬到了市中心血站附近,他立刻前往血站,将自己的信息登记在册。
对于周建成来说,无偿献血是一件值得推广的好事。早在长沙时,他就多次组织公司人员集体献血,如今来到雅安,他依旧热心于向周围的人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而他自己,仅血小板的捐献次数也已经超过100次。
“无偿献血对身体好,又可以帮助他人。血液可以再生,但生命如果失去就难以重来,我们一个小小的无偿献血举动,背后可能就是他人生存的希望。做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周建成说。
黄斌:
为了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8年前,19岁的黄斌第一次踏上采血车时,很是兴奋。“献血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再次讲到这件事,黄斌依旧有些兴奋。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黄斌还是一个小孩子。那时他家因为地震受灾,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向他伸出援手。“那时候虽然年纪小,可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去回报这些帮助过我的人。”黄斌说。
17岁那年,黄斌听说了无偿献血,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采血车前。“你还没到献血年龄,不能献血。”血站工作人员和蔼地告诉他,成年后才可以献血。直到19岁,黄斌才完成了自己儿时的心愿,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献血,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4·20”芦山强烈地震的发生,更加坚定了黄斌走在无偿献血道路上的步伐。地震发生后,本就是热心肠的黄斌加入了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在芦山,他再一次看见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为了抗震救灾而聚集在一起,帮助受灾的群众。儿时的记忆再一次涌上心头。
“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去回报这些帮助过我,帮助过雅安的陌生人。”黄斌说。
从那时开始,黄斌的无偿献血之路就没有间断过。前些年,黄斌曾经在外地工作,也将无偿献血的“习惯”一并带到了那里。“只要我的血液是合格的,那么我就一定会坚持无偿献血。”黄斌说。
这些年,黄斌开始捐献血小板,在他看来,救人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每当接到请求献血的电话,他都会尽量前往。“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救人生命更加重要的事。”黄斌说。
刘洪:
无偿献血是一个和陌生人的约定
对于无偿献血者刘洪来说,献血是他一直在坚持的事。
第一次献血的时间刘洪已经记不清了,依稀是20多年前,走在街上的他看见了采血车。“和许多献血者一样,我第一次献血也是带着一丝的好奇。”刘洪说。
第一次献血之后,刘洪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当他又能够献血时,他再次踏上了采血车。之后的日子里,就像是有了约定一般,只要到了可以献血的日子,刘洪就一定会出现在采血点。
时间一长,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就逐渐熟悉了这位不善言谈却热心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刘师,你的血液质量不错,有没有想过捐献血小板?”在一次献血后,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对刘洪提出建议。
血小板可用于救治一些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一般常见于手术患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以及各种癌症患者等。比起每半年才能捐献一次的全血,捐献血小板每个月都可以捐献一次,这也意味着,献血者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刘洪立刻答应下来。
“我参与无偿献血就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既然这种办法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我当然愿意加入。”刘洪说。
血小板和全血不一样,并不能提前贮备,总是患者有了需求才通知到无偿献血者。“随机性很大,但是只要血站打来电话,只要我在雅安,我就一定会答应下来。”刘洪说,血站打来电话,那么一定是有患者在病床上等待着,他身体内抽出的血液,将会让一个可能逝去的生命重新拥有生的希望,“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比挽救生命更加重要的。”
在刘洪眼中,每一次献血,就像是完成一次和急需用血者的约定,虽然他从来不曾见过对方,但他知道,自己的血液一定会给人带去希望。
张志典:
只要有需要,我就一直在
在张志典的收藏夹里有一张特殊的无偿献血证,这张献血证的尾号是71。拿到这张献血证的那天正好是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
“能在这一天献血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血站工作人员特意为我找了一张尾号为71的献血证,我把它收藏了起来。”张志典说。
那一天,张志典接到市中心血站的电话,希望他能够来血站捐献血小板。“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捐献一次血小板只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但对于患者来说,这一个多小时,就能够为他们带来生的希望。”张志典说,接到电话后他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我坐在血站献血室,一边献血,一边听着习近平主席的‘七一’重要讲话,越发觉得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张志典说。
张志典的献血经历得追溯到2007年。那时候张志典刚来到雅安工作不久,他的朋友刚刚捐献了骨髓。“捐献骨髓没有那么容易,不过献血应该不难。”在朋友的带动下,张志典踏上了采血车。
第一次献血时张志典有些紧张,他问采血护士:“可以献200毫升吗?没有问题吗?”“你身体这么好,400毫升也没问题的。”护士亲切的话语,打消了张志典的顾虑。有了第一次经历后,张志典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无偿献血生涯。
曾经有一个冬天,他收到血站的信息,血库告急。那天中午一下班,他就急匆匆赶到市中心血站。再后来,他听说可以捐献血小板,就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行列之中。
2020年10次,2021年14次,2022年已经捐献了5次……这些数据都是张志典爱心的证明。
2015年时,张志典还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随时准备着捐献。“我希望,这个骨髓捐献永远都只是登记在册。因为如果通知我去捐献,一定是有人遭受不幸,这不是一件好的事。”张志典说,“但如果真的有需要我捐献的一天,无论是血小板、全血还是骨髓,只要有人需要,我一定会尽全力去帮助他。”
乐文琴:
人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我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比起打牌玩乐,我觉得在这里更有意义。”谈起自己参与无偿献血的心情,乐文琴这样说。
2013年的一天,乐文琴在芦山县城一街道上看见了一辆无偿献血车。“我也可以献血吗?”她小心翼翼地询问坐在车下的血站工作人员。征询、体检一切合格,乐文琴第一次踏上了采血车。
“很早以前我就想献血了,可是我不知道去哪里才能献,今天看到你们真好,完成了我的心愿。”采血时,乐文琴开心地对采血护士说。在之后的日子里,只要看见采血车,只要自己能够献血了,乐文琴就会完成一次无偿献血。
“刚开始的时候还不太懂,‘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我听说采血车在龙门,急急忙忙乘车去龙门献血。血献了,我心里就踏实了。”乐文琴说。
渐渐地,乐文琴对无偿献血越来越了解,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捐献血小板就是蒋姐给我说的,她说了之后我也加入了。”乐文琴说,蒋姐叫蒋素华,也是一位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热心人士。
比起捐献全血的人,捐献血小板的人相对要少一些,因此只要接到血站的电话,乐文琴就一定会答应下来。“我平时在家里没什么事,可对方却等着我的血救命,我必须要去啊!”乐文琴说。
在采血车上,乐文琴总能看见一群穿着红色马甲的人。经过了解,她知晓了穿着红色马甲的是我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市民分队的队员,是一群热衷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市民志愿者。
经过申请和培训,2016年1月,乐文琴加入了我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市民分队,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芦山县献血的人多,可大家却不知道采血车什么时间会来,乐文琴看着大老远赶来却没找到地方献血的志愿者,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她利用微信建立了一个“爱心献血群”,时常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爱心献血群转发各类无偿献血信息,并在每次无偿献血活动开展前,利用微信群向大家告知活动时间、地点。
“孩子们看见我为了无偿献血的事情忙个不停,都很支持我,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是无偿献血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乐文琴说。
张志典
黄斌
周建成
刘洪
制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