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要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正确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保持社交安全距离、注重咳嗽礼仪、科学佩戴口罩、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等良好卫生习惯;倡导餐桌文明,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洗手、通风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常事却是守护健康的重要方式,具体应该怎么做?
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手会接触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正确洗手,病毒、细菌可能会通过手触摸口、眼、鼻进入人体,导致人生病。
市民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每次揉搓20秒以上,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没有流动水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尤其注意,在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前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如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钱币等)后,接触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护理患者前后,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接触动物或动物粪便后等一定要及时洗手。
开窗通风换气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室内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
条件允许情况下,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
随地吐痰不仅破坏环境卫生,还会传播疾病。吐痰时应将痰液用纸包裹,再将其扔进垃圾桶。
乱扔垃圾不仅会影响环境整洁美观,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还会滋生蚊蝇,招引老鼠、蟑螂,导致疾病传播。因此,不能乱丢垃圾,应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对于已实施垃圾分类地区,应按要求分类投放。
本报记者 鲁妮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