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白沙河记

云雾缠绕  赵宇  摄

云雾缠绕 赵宇 摄

□ 李存刚

白沙河,在县城西边几十公里外的崇山峻岭之间,我没有去过。想象里,它应该有清澈见底的水流,满河滩干干净净的沙粒。

少辉说,真是这样的,水很干净,可惜的是那些树。

少辉说这话时还是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员工,经常去监督检查白沙河畔的伐木工作,他的话我自然是信的。少辉去白沙河畔的时候,我们说他是“上山去了”。少辉“没上山”的时候,就在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办公楼里上班,地址就在公共汽车站对面,空闲时我经常去那里找他。去的时候,通常会约上大刘等一帮子人,就说:“走,去白沙河。”都知道是去汽车站对面找少辉。

我要说的白沙河,就是这个地方。两三人高的铁门,花岗岩镶就的高大门楣。大门右侧是三间两层高的平房,左侧是一排金属栅栏。铁门和金属栅栏都留着尖溜溜的顶端,直指天空,像一排高高举着的匕首,透着拒人千里的威严。金属栅栏的最左侧就是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办公大楼了,高五层,清一色的茶色玻璃,阳光照下来,整栋大楼都绽放着金灿灿的光芒。

大楼门前是一片开阔的院子,堆满了木材,全都是刚刚剥过树皮又经过大锯剖开的。一年四季堆积如山,仿佛从来就没减少过。除此而外,就是地毯一般松软的锯末和四处弥漫的浓浓的新鲜木材气息。我起初很不习惯,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渐渐习惯了闻那气息,习惯了踩满地松软的锯末。

我认识少辉,还是在雅安读书时。那时,少辉在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系读本科,我在同城的一所中等卫生学校学医,少辉组织过几次同乡会,我因此认识了很多在雅安读书的老乡,包括组织者少辉。少辉口才好,每次聚会,都被他招呼得井井有条。少辉早我两年毕业,回到县城后就进了白沙河木材公司,具体的工作就是根据公司的需要,设计采伐计划,白沙河畔的工人们按着少辉设计的计划砍伐那里的树。

少辉的住处就在进门右侧的两层小楼上。前后两小间,进门的一间被少辉安排做了客厅和厨房,一张方桌,四根条凳,墙角放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靠街的一间是卧室,里面摆了一张单人小木床。因为临街,房间里随时都能听见街面上的响动。尤其在夜里,疾驰而过的汽车声就更加清晰和响亮,而且彻夜不息。但我们不在乎。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就没注意到,仿佛它从来就不存在。那时我们都还懵懵懂懂,聚到少辉那里无非就是喝酒、吹牛、放声大笑,无忧无虑,乐而忘形,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别的事情。

少辉的办公室则在左侧那栋大楼的第三层,办公室不大,到处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纸、表格、报纸和专业杂志。我好几次在那里看到过《四川工人日报》,上面有整版的文学副刊。那时我刚刚开始写作,对一切都还不得要领,却一心想着发表。我从报纸上抄下报社的地址和编辑的名字,战战兢兢地把手写的稿子寄过去,却从来就没在上面看到过自己的名字。少辉对我说:“会的,一定会的。”我看着少辉,笑了笑。我知道少辉是在鼓励我。

少辉不擅喝酒,从认识的那一天起,他就很少喝。我以为参加工作以后,少辉会改掉这个习惯,起码会多少喝一点,毕竟已步入社会了,很多东西会因此发生改变,却没想少辉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通常,在我们喝着的时候,少辉就在一旁坐着,为我们添菜倒水,然后主动揽下洗碗的事情,以此作为我们不灌他喝的条件和代价。每次一上桌,少辉就以此为条件躲开我们的劝诱,正好我们都愁吃过以后找不到人洗碗,也就顺水推舟,成全了少辉。慢慢地,便养成了一种惯性,一经开始便不知道哪一天结束。

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少辉悄悄地恋爱了。最先知道少辉在恋爱的是大刘。那是在冬天,那天大刘休息,下午的时候特地去市场买了菜,然后按照事先的约定径直去了少辉那里,到了才发现房门是关着的,敲了半天也没人开,大刘以为少辉是有事情出去了,就翻窗户进去了。此前好几次,少辉没在的时候,我们就是翻窗户进屋去的。大刘进去以后发现里间的门也是紧关着的,有些诧异,但没想太多,就开始摆弄晚饭。过了好一会儿,里间的门突然嘎吱一声开了。少辉睡眼惺忪地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长发女孩,也是睡眼惺忪的模样,脸颊绯红,满脸羞涩。那一晚,我们吃过饭就离开了白沙河。不久,少辉就和长发女孩结了婚,新房在离白沙河不远的另一栋楼房的顶层,推开窗户,一眼就能将白沙河木材公司尽收眼底。

另外一件事是在婚后不久,少辉便从白沙河木材公司调到了县林业局工作。和他的地下恋爱一样,这件事也是在既成事实之后我们才知道的。在县林业局,少辉的工作是植树造林。少辉是五年制的林业系本科毕业,经过这么多年,才终于学有所用。后来我去过少辉在林业局的办公室,里面依然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纸、表格和专业杂志。少辉说,他依然不时会“上山去”,目的地是包括白沙河畔在内的所有辖区,不同的是,以前是去砍树,现在是去植树,是还债。

那天我去的时候,少辉一直不停地忙着,接电话,接待不时走进办公室的人,处理他们送来的文件,除了给我泡了一杯茶,甚至没和我说更多的话。我注意到,这时候的少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样子,不停地说着话,眼里不时释放出异样的光。有一瞬间,我想问问少辉是否还记得当初说过的话——记得那时提到白沙河,他是这样说的:“那里有干净的河水,可惜的是那些树。”看着他忙忙碌碌的样子,我一直没机会说出口,但我想少辉是不会忘记的。

少辉离开以后,我就再没去过白沙河。路过倒是经常的。有时候,就禁不住会走近那道高高的花岗岩镶就的大门,透过锈迹斑斑的铁门看院子里的情形。似乎在不知不觉间,院子里的木材越来越少。首先是木材堆积而成的小山渐渐矮了下去,然后是木材堆里的木材变得越来越细小,最后木材堆就彻底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茂盛的杂草。大约是昔日的那些锯末经过长时间腐化之后变成了肥料,杂草一直长势良好,宽阔的院子因此总是郁郁葱葱的。不久之后,那栋五层高楼和平房便一同被夷成了平地,一栋新楼拔地而起。

新楼面街而建,也镶着玻璃,但不是茶色的。临街的楼上是一家茶馆,名字很好听,叫四合院。不止一次听人说,那是县城里最好的几家茶馆之一,我至今没有光顾过,也不知道是否名副其实。

希望的田野   李家鑫  摄

希望的田野 李家鑫 摄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06, PREBM=002, NUM=2, GUID=1537842927092563968, BMS=[001, 002, 003, 004], DETAIL={BC=003, DOCPUBTIME=2022-06-18 08:50:07, DOCAUTHOR=, CLEAR_CONTENT=□ 李存刚 白沙河,在县城西边几十公里外的崇山峻岭之间,我没有去过。想象里,它应该有清澈见底的水流,满河滩干干净净的沙粒。 少辉说,真是这样的,水很干净,可惜的是那些树。 少辉说这话时还是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员工,经常去监督检查白沙河畔的伐木工作,他的话我自然是信的。少辉去白沙河畔的时候,我们说他是“上山去了”。少辉“没上山”的时候,就在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办公楼里上班,地址就在公共汽车站对面,空闲时我经常去那里找他。去的时候,通常会约上大刘等一帮子人,就说:“走,去白沙河。”都知道是去汽车站对面找少辉。 我要说的白沙河,就是这个地方。两三人高的铁门,花岗岩镶就的高大门楣。大门右侧是三间两层高的平房,左侧是一排金属栅栏。铁门和金属栅栏都留着尖溜溜的顶端,直指天空,像一排高高举着的匕首,透着拒人千里的威严。金属栅栏的最左侧就是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办公大楼了,高五层,清一色的茶色玻璃,阳光照下来,整栋大楼都绽放着金灿灿的光芒。 大楼门前是一片开阔的院子,堆满了木材,全都是刚刚剥过树皮又经过大锯剖开的。一年四季堆积如山,仿佛从来就没减少过。除此而外,就是地毯一般松软的锯末和四处弥漫的浓浓的新鲜木材气息。我起初很不习惯,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渐渐习惯了闻那气息,习惯了踩满地松软的锯末。 我认识少辉,还是在雅安读书时。那时,少辉在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系读本科,我在同城的一所中等卫生学校学医,少辉组织过几次同乡会,我因此认识了很多在雅安读书的老乡,包括组织者少辉。少辉口才好,每次聚会,都被他招呼得井井有条。少辉早我两年毕业,回到县城后就进了白沙河木材公司,具体的工作就是根据公司的需要,设计采伐计划,白沙河畔的工人们按着少辉设计的计划砍伐那里的树。 少辉的住处就在进门右侧的两层小楼上。前后两小间,进门的一间被少辉安排做了客厅和厨房,一张方桌,四根条凳,墙角放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靠街的一间是卧室,里面摆了一张单人小木床。因为临街,房间里随时都能听见街面上的响动。尤其在夜里,疾驰而过的汽车声就更加清晰和响亮,而且彻夜不息。但我们不在乎。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就没注意到,仿佛它从来就不存在。那时我们都还懵懵懂懂,聚到少辉那里无非就是喝酒、吹牛、放声大笑,无忧无虑,乐而忘形,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别的事情。 少辉的办公室则在左侧那栋大楼的第三层,办公室不大,到处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纸、表格、报纸和专业杂志。我好几次在那里看到过《四川工人日报》,上面有整版的文学副刊。那时我刚刚开始写作,对一切都还不得要领,却一心想着发表。我从报纸上抄下报社的地址和编辑的名字,战战兢兢地把手写的稿子寄过去,却从来就没在上面看到过自己的名字。少辉对我说:“会的,一定会的。”我看着少辉,笑了笑。我知道少辉是在鼓励我。 少辉不擅喝酒,从认识的那一天起,他就很少喝。我以为参加工作以后,少辉会改掉这个习惯,起码会多少喝一点,毕竟已步入社会了,很多东西会因此发生改变,却没想少辉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通常,在我们喝着的时候,少辉就在一旁坐着,为我们添菜倒水,然后主动揽下洗碗的事情,以此作为我们不灌他喝的条件和代价。每次一上桌,少辉就以此为条件躲开我们的劝诱,正好我们都愁吃过以后找不到人洗碗,也就顺水推舟,成全了少辉。慢慢地,便养成了一种惯性,一经开始便不知道哪一天结束。 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少辉悄悄地恋爱了。最先知道少辉在恋爱的是大刘。那是在冬天,那天大刘休息,下午的时候特地去市场买了菜,然后按照事先的约定径直去了少辉那里,到了才发现房门是关着的,敲了半天也没人开,大刘以为少辉是有事情出去了,就翻窗户进去了。此前好几次,少辉没在的时候,我们就是翻窗户进屋去的。大刘进去以后发现里间的门也是紧关着的,有些诧异,但没想太多,就开始摆弄晚饭。过了好一会儿,里间的门突然嘎吱一声开了。少辉睡眼惺忪地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长发女孩,也是睡眼惺忪的模样,脸颊绯红,满脸羞涩。那一晚,我们吃过饭就离开了白沙河。不久,少辉就和长发女孩结了婚,新房在离白沙河不远的另一栋楼房的顶层,推开窗户,一眼就能将白沙河木材公司尽收眼底。 另外一件事是在婚后不久,少辉便从白沙河木材公司调到了县林业局工作。和他的地下恋爱一样,这件事也是在既成事实之后我们才知道的。在县林业局,少辉的工作是植树造林。少辉是五年制的林业系本科毕业,经过这么多年,才终于学有所用。后来我去过少辉在林业局的办公室,里面依然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纸、表格和专业杂志。少辉说,他依然不时会“上山去”,目的地是包括白沙河畔在内的所有辖区,不同的是,以前是去砍树,现在是去植树,是还债。 那天我去的时候,少辉一直不停地忙着,接电话,接待不时走进办公室的人,处理他们送来的文件,除了给我泡了一杯茶,甚至没和我说更多的话。我注意到,这时候的少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样子,不停地说着话,眼里不时释放出异样的光。有一瞬间,我想问问少辉是否还记得当初说过的话——记得那时提到白沙河,他是这样说的:“那里有干净的河水,可惜的是那些树。”看着他忙忙碌碌的样子,我一直没机会说出口,但我想少辉是不会忘记的。 少辉离开以后,我就再没去过白沙河。路过倒是经常的。有时候,就禁不住会走近那道高高的花岗岩镶就的大门,透过锈迹斑斑的铁门看院子里的情形。似乎在不知不觉间,院子里的木材越来越少。首先是木材堆积而成的小山渐渐矮了下去,然后是木材堆里的木材变得越来越细小,最后木材堆就彻底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茂盛的杂草。大约是昔日的那些锯末经过长时间腐化之后变成了肥料,杂草一直长势良好,宽阔的院子因此总是郁郁葱葱的。不久之后,那栋五层高楼和平房便一同被夷成了平地,一栋新楼拔地而起。 新楼面街而建,也镶着玻璃,但不是茶色的。临街的楼上是一家茶馆,名字很好听,叫四合院。不止一次听人说,那是县城里最好的几家茶馆之一,我至今没有光顾过,也不知道是否名副其实。,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2511, NODEID=null, DOCTITLE=白沙河记,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0, CONTENT=
云雾缠绕  赵宇  摄

云雾缠绕 赵宇 摄

□ 李存刚

白沙河,在县城西边几十公里外的崇山峻岭之间,我没有去过。想象里,它应该有清澈见底的水流,满河滩干干净净的沙粒。

少辉说,真是这样的,水很干净,可惜的是那些树。

少辉说这话时还是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员工,经常去监督检查白沙河畔的伐木工作,他的话我自然是信的。少辉去白沙河畔的时候,我们说他是“上山去了”。少辉“没上山”的时候,就在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办公楼里上班,地址就在公共汽车站对面,空闲时我经常去那里找他。去的时候,通常会约上大刘等一帮子人,就说:“走,去白沙河。”都知道是去汽车站对面找少辉。

我要说的白沙河,就是这个地方。两三人高的铁门,花岗岩镶就的高大门楣。大门右侧是三间两层高的平房,左侧是一排金属栅栏。铁门和金属栅栏都留着尖溜溜的顶端,直指天空,像一排高高举着的匕首,透着拒人千里的威严。金属栅栏的最左侧就是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办公大楼了,高五层,清一色的茶色玻璃,阳光照下来,整栋大楼都绽放着金灿灿的光芒。

大楼门前是一片开阔的院子,堆满了木材,全都是刚刚剥过树皮又经过大锯剖开的。一年四季堆积如山,仿佛从来就没减少过。除此而外,就是地毯一般松软的锯末和四处弥漫的浓浓的新鲜木材气息。我起初很不习惯,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渐渐习惯了闻那气息,习惯了踩满地松软的锯末。

我认识少辉,还是在雅安读书时。那时,少辉在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系读本科,我在同城的一所中等卫生学校学医,少辉组织过几次同乡会,我因此认识了很多在雅安读书的老乡,包括组织者少辉。少辉口才好,每次聚会,都被他招呼得井井有条。少辉早我两年毕业,回到县城后就进了白沙河木材公司,具体的工作就是根据公司的需要,设计采伐计划,白沙河畔的工人们按着少辉设计的计划砍伐那里的树。

少辉的住处就在进门右侧的两层小楼上。前后两小间,进门的一间被少辉安排做了客厅和厨房,一张方桌,四根条凳,墙角放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靠街的一间是卧室,里面摆了一张单人小木床。因为临街,房间里随时都能听见街面上的响动。尤其在夜里,疾驰而过的汽车声就更加清晰和响亮,而且彻夜不息。但我们不在乎。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就没注意到,仿佛它从来就不存在。那时我们都还懵懵懂懂,聚到少辉那里无非就是喝酒、吹牛、放声大笑,无忧无虑,乐而忘形,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别的事情。

少辉的办公室则在左侧那栋大楼的第三层,办公室不大,到处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纸、表格、报纸和专业杂志。我好几次在那里看到过《四川工人日报》,上面有整版的文学副刊。那时我刚刚开始写作,对一切都还不得要领,却一心想着发表。我从报纸上抄下报社的地址和编辑的名字,战战兢兢地把手写的稿子寄过去,却从来就没在上面看到过自己的名字。少辉对我说:“会的,一定会的。”我看着少辉,笑了笑。我知道少辉是在鼓励我。

少辉不擅喝酒,从认识的那一天起,他就很少喝。我以为参加工作以后,少辉会改掉这个习惯,起码会多少喝一点,毕竟已步入社会了,很多东西会因此发生改变,却没想少辉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通常,在我们喝着的时候,少辉就在一旁坐着,为我们添菜倒水,然后主动揽下洗碗的事情,以此作为我们不灌他喝的条件和代价。每次一上桌,少辉就以此为条件躲开我们的劝诱,正好我们都愁吃过以后找不到人洗碗,也就顺水推舟,成全了少辉。慢慢地,便养成了一种惯性,一经开始便不知道哪一天结束。

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少辉悄悄地恋爱了。最先知道少辉在恋爱的是大刘。那是在冬天,那天大刘休息,下午的时候特地去市场买了菜,然后按照事先的约定径直去了少辉那里,到了才发现房门是关着的,敲了半天也没人开,大刘以为少辉是有事情出去了,就翻窗户进去了。此前好几次,少辉没在的时候,我们就是翻窗户进屋去的。大刘进去以后发现里间的门也是紧关着的,有些诧异,但没想太多,就开始摆弄晚饭。过了好一会儿,里间的门突然嘎吱一声开了。少辉睡眼惺忪地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长发女孩,也是睡眼惺忪的模样,脸颊绯红,满脸羞涩。那一晚,我们吃过饭就离开了白沙河。不久,少辉就和长发女孩结了婚,新房在离白沙河不远的另一栋楼房的顶层,推开窗户,一眼就能将白沙河木材公司尽收眼底。

另外一件事是在婚后不久,少辉便从白沙河木材公司调到了县林业局工作。和他的地下恋爱一样,这件事也是在既成事实之后我们才知道的。在县林业局,少辉的工作是植树造林。少辉是五年制的林业系本科毕业,经过这么多年,才终于学有所用。后来我去过少辉在林业局的办公室,里面依然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纸、表格和专业杂志。少辉说,他依然不时会“上山去”,目的地是包括白沙河畔在内的所有辖区,不同的是,以前是去砍树,现在是去植树,是还债。

那天我去的时候,少辉一直不停地忙着,接电话,接待不时走进办公室的人,处理他们送来的文件,除了给我泡了一杯茶,甚至没和我说更多的话。我注意到,这时候的少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样子,不停地说着话,眼里不时释放出异样的光。有一瞬间,我想问问少辉是否还记得当初说过的话——记得那时提到白沙河,他是这样说的:“那里有干净的河水,可惜的是那些树。”看着他忙忙碌碌的样子,我一直没机会说出口,但我想少辉是不会忘记的。

少辉离开以后,我就再没去过白沙河。路过倒是经常的。有时候,就禁不住会走近那道高高的花岗岩镶就的大门,透过锈迹斑斑的铁门看院子里的情形。似乎在不知不觉间,院子里的木材越来越少。首先是木材堆积而成的小山渐渐矮了下去,然后是木材堆里的木材变得越来越细小,最后木材堆就彻底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茂盛的杂草。大约是昔日的那些锯末经过长时间腐化之后变成了肥料,杂草一直长势良好,宽阔的院子因此总是郁郁葱葱的。不久之后,那栋五层高楼和平房便一同被夷成了平地,一栋新楼拔地而起。

新楼面街而建,也镶着玻璃,但不是茶色的。临街的楼上是一家茶馆,名字很好听,叫四合院。不止一次听人说,那是县城里最好的几家茶馆之一,我至今没有光顾过,也不知道是否名副其实。

希望的田野   李家鑫  摄

希望的田野 李家鑫 摄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537842927092563968, IR_CONTENT=□ 李存刚 白沙河,在县城西边几十公里外的崇山峻岭之间,我没有去过。想象里,它应该有清澈见底的水流,满河滩干干净净的沙粒。 少辉说,真是这样的,水很干净,可惜的是那些树。 少辉说这话时还是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员工,经常去监督检查白沙河畔的伐木工作,他的话我自然是信的。少辉去白沙河畔的时候,我们说他是“上山去了”。少辉“没上山”的时候,就在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办公楼里上班,地址就在公共汽车站对面,空闲时我经常去那里找他。去的时候,通常会约上大刘等一帮子人,就说:“走,去白沙河。”都知道是去汽车站对面找少辉。 我要说的白沙河,就是这个地方。两三人高的铁门,花岗岩镶就的高大门楣。大门右侧是三间两层高的平房,左侧是一排金属栅栏。铁门和金属栅栏都留着尖溜溜的顶端,直指天空,像一排高高举着的匕首,透着拒人千里的威严。金属栅栏的最左侧就是白沙河木材公司的办公大楼了,高五层,清一色的茶色玻璃,阳光照下来,整栋大楼都绽放着金灿灿的光芒。 大楼门前是一片开阔的院子,堆满了木材,全都是刚刚剥过树皮又经过大锯剖开的。一年四季堆积如山,仿佛从来就没减少过。除此而外,就是地毯一般松软的锯末和四处弥漫的浓浓的新鲜木材气息。我起初很不习惯,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渐渐习惯了闻那气息,习惯了踩满地松软的锯末。 我认识少辉,还是在雅安读书时。那时,少辉在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系读本科,我在同城的一所中等卫生学校学医,少辉组织过几次同乡会,我因此认识了很多在雅安读书的老乡,包括组织者少辉。少辉口才好,每次聚会,都被他招呼得井井有条。少辉早我两年毕业,回到县城后就进了白沙河木材公司,具体的工作就是根据公司的需要,设计采伐计划,白沙河畔的工人们按着少辉设计的计划砍伐那里的树。 少辉的住处就在进门右侧的两层小楼上。前后两小间,进门的一间被少辉安排做了客厅和厨房,一张方桌,四根条凳,墙角放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靠街的一间是卧室,里面摆了一张单人小木床。因为临街,房间里随时都能听见街面上的响动。尤其在夜里,疾驰而过的汽车声就更加清晰和响亮,而且彻夜不息。但我们不在乎。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就没注意到,仿佛它从来就不存在。那时我们都还懵懵懂懂,聚到少辉那里无非就是喝酒、吹牛、放声大笑,无忧无虑,乐而忘形,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别的事情。 少辉的办公室则在左侧那栋大楼的第三层,办公室不大,到处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图纸、表格、报纸和专业杂志。我好几次在那里看到过《四川工人日报》,上面有整版的文学副刊。那时我刚刚开始写作,对一切都还不得要领,却一心想着发表。我从报纸上抄下报社的地址和编辑的名字,战战兢兢地把手写的稿子寄过去,却从来就没在上面看到过自己的名字。少辉对我说:“会的,一定会的。”我看着少辉,笑了笑。我知道少辉是在鼓励我。 少辉不擅喝酒,从认识的那一天起,他就很少喝。我以为参加工作以后,少辉会改掉这个习惯,起码会多少喝一点,毕竟已步入社会了,很多东西会因此发生改变,却没想少辉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通常,在我们喝着的时候,少辉就在一旁坐着,为我们添菜倒水,然后主动揽下洗碗的事情,以此作为我们不灌他喝的条件和代价。每次一上桌,少辉就以此为条件躲开我们的劝诱,正好我们都愁吃过以后找不到人洗碗,也就顺水推舟,成全了少辉。慢慢地,便养成了一种惯性,一经开始便不知道哪一天结束。 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少辉悄悄地恋爱了。最先知道少辉在恋爱的是大刘。那是在冬天,那天大刘休息,下午的时候特地去市场买了菜,然后按照事先的约定径直去了少辉那里,到了才发现房门是关着的,敲了半天也没人开,大刘以为少辉是有事情出去了,就翻窗户进去了。此前好几次,少辉没在的时候,我们就是翻窗户进屋去的。大刘进去以后发现里间的门也是紧关着的,有些诧异,但没想太多,就开始摆弄晚饭。过了好一会儿,里间的门突然嘎吱一声开了。少辉睡眼惺忪地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长发女孩,也是睡眼惺忪的模样,脸颊绯红,满脸羞涩。那一晚,我们吃过饭就离开了白沙河。不久,少辉就和长发女孩结了婚,新房在离白沙河不远的另一栋楼房的顶层,推开窗户,一眼就能将白沙河木材公司尽收眼底。 另外一件事是在婚后不久,少辉便从白沙河木材公司调到了县林业局工作。和他的地下恋爱一样,这件事也是在既成事实之后我们才知道的。在县林业局,少辉的工作是植树造林。少辉是五年制的林业系本科毕业,经过这么多年,才终于学有所用。后来我去过少辉在林业局的办公室,里面依然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纸、表格和专业杂志。少辉说,他依然不时会“上山去”,目的地是包括白沙河畔在内的所有辖区,不同的是,以前是去砍树,现在是去植树,是还债。 那天我去的时候,少辉一直不停地忙着,接电话,接待不时走进办公室的人,处理他们送来的文件,除了给我泡了一杯茶,甚至没和我说更多的话。我注意到,这时候的少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样子,不停地说着话,眼里不时释放出异样的光。有一瞬间,我想问问少辉是否还记得当初说过的话——记得那时提到白沙河,他是这样说的:“那里有干净的河水,可惜的是那些树。”看着他忙忙碌碌的样子,我一直没机会说出口,但我想少辉是不会忘记的。 少辉离开以后,我就再没去过白沙河。路过倒是经常的。有时候,就禁不住会走近那道高高的花岗岩镶就的大门,透过锈迹斑斑的铁门看院子里的情形。似乎在不知不觉间,院子里的木材越来越少。首先是木材堆积而成的小山渐渐矮了下去,然后是木材堆里的木材变得越来越细小,最后木材堆就彻底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茂盛的杂草。大约是昔日的那些锯末经过长时间腐化之后变成了肥料,杂草一直长势良好,宽阔的院子因此总是郁郁葱葱的。不久之后,那栋五层高楼和平房便一同被夷成了平地,一栋新楼拔地而起。 新楼面街而建,也镶着玻璃,但不是茶色的。临街的楼上是一家茶馆,名字很好听,叫四合院。不止一次听人说,那是县城里最好的几家茶馆之一,我至今没有光顾过,也不知道是否名副其实。,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20618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1/M00/C8/82/wKhuumKtJXGAazziAAnaxR2NFrU724.png, ZB_AREA_LIST=, FB=

, TS=云雾缠绕 赵宇 摄&&希望的田野 李家鑫 摄},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2, PAPERDATE=2022/06/18, DAY=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