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A003雅安日报

扫一扫

下载掌上雅安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养成习惯 践行“光盘”

本报讯 “今天没夹多少菜,全部吃完了。”日前,市民李希在酒店大堂吃早餐时,按照自己的胃口选了一些蔬菜、炒肉和一杯牛奶,并将所有食物全部吃完后,开心地拍下一张“光盘”照片在微信朋友圈打卡。

走进市区各餐馆、酒楼,各种宣传“光盘行动”的标语随处可见。节约粮食、一蔬一饭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随处可见的宣传提示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逐渐改变和塑造着大家的行为习惯。

“我们买菜从来不会一次性买一大堆,做饭也是按照家里就餐人数来准备。”如今,不少市民养成按需准备的习惯,买菜、买肉,都不会一次囤太多,避免食材变质浪费。烹饪开始前,也会提前计算家里的就餐人数再做饭,从源头上践行“光盘行动”。

“我觉得很多事是习惯成自然。”李希说,一定要将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刚开始他也觉得做到光盘有难度,但习惯都是逐渐培养起来的。一次、两次、三次,每次吃完饭,他都要看看碗盘里是否剩东西,反省一下哪些食物是不必要盛太多的,时间长了就能更好把控进餐的量。

本报记者 彭艳霞

{PAPERID=navigation_005001001, MONTH=11, PREBM=002, NUM=2, GUID=1589664391384203265, BMS=[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DETAIL={BC=003, PUBURL=https://epaper.beiww.com/yar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2/11/08/003/1589664391384203265.html, DOCPUBTIME=2022-11-08 01:01:07, DOCAUTHOR=彭艳霞, CLEAR_CONTENT= 本报讯 “今天没夹多少菜,全部吃完了。”日前,市民李希在酒店大堂吃早餐时,按照自己的胃口选了一些蔬菜、炒肉和一杯牛奶,并将所有食物全部吃完后,开心地拍下一张“光盘”照片在微信朋友圈打卡。 走进市区各餐馆、酒楼,各种宣传“光盘行动”的标语随处可见。节约粮食、一蔬一饭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随处可见的宣传提示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逐渐改变和塑造着大家的行为习惯。 “我们买菜从来不会一次性买一大堆,做饭也是按照家里就餐人数来准备。”如今,不少市民养成按需准备的习惯,买菜、买肉,都不会一次囤太多,避免食材变质浪费。烹饪开始前,也会提前计算家里的就餐人数再做饭,从源头上践行“光盘行动”。 “我觉得很多事是习惯成自然。”李希说,一定要将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刚开始他也觉得做到光盘有难度,但习惯都是逐渐培养起来的。一次、两次、三次,每次吃完饭,他都要看看碗盘里是否剩东西,反省一下哪些食物是不必要盛太多的,时间长了就能更好把控进餐的量。 本报记者 彭艳霞, BM=003版, type=0, ZB_DROP=0, TXS=459, NODEID=null, DOCTITLE=养成习惯 践行“光盘”, MC=雅安日报, ZB_KEYWORDS5_CHAR=, YT=, ZB_ORIGINAL=1, CONTENT=
本报讯 “今天没夹多少菜,全部吃完了。”日前,市民李希在酒店大堂吃早餐时,按照自己的胃口选了一些蔬菜、炒肉和一杯牛奶,并将所有食物全部吃完后,开心地拍下一张“光盘”照片在微信朋友圈打卡。

走进市区各餐馆、酒楼,各种宣传“光盘行动”的标语随处可见。节约粮食、一蔬一饭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随处可见的宣传提示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逐渐改变和塑造着大家的行为习惯。

“我们买菜从来不会一次性买一大堆,做饭也是按照家里就餐人数来准备。”如今,不少市民养成按需准备的习惯,买菜、买肉,都不会一次囤太多,避免食材变质浪费。烹饪开始前,也会提前计算家里的就餐人数再做饭,从源头上践行“光盘行动”。

“我觉得很多事是习惯成自然。”李希说,一定要将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刚开始他也觉得做到光盘有难度,但习惯都是逐渐培养起来的。一次、两次、三次,每次吃完饭,他都要看看碗盘里是否剩东西,反省一下哪些食物是不必要盛太多的,时间长了就能更好把控进餐的量。

本报记者 彭艳霞

, ZB_AREA_LIST_CN=, ZB_SOURCE_SITE=雅安日报数字报, SOURCE_CHINESE_NAME=资源中心-null-雅安日报数字报, ADDITION_CHAR3=, IR_ABSTRACT=, ADDITION_CHAR1=szb, IR_SRCNAME=, ADDITION_CHAR2=, ZB_GUID=1589664391384203265, IR_CONTENT= 本报讯 “今天没夹多少菜,全部吃完了。”日前,市民李希在酒店大堂吃早餐时,按照自己的胃口选了一些蔬菜、炒肉和一杯牛奶,并将所有食物全部吃完后,开心地拍下一张“光盘”照片在微信朋友圈打卡。 走进市区各餐馆、酒楼,各种宣传“光盘行动”的标语随处可见。节约粮食、一蔬一饭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随处可见的宣传提示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逐渐改变和塑造着大家的行为习惯。 “我们买菜从来不会一次性买一大堆,做饭也是按照家里就餐人数来准备。”如今,不少市民养成按需准备的习惯,买菜、买肉,都不会一次囤太多,避免食材变质浪费。烹饪开始前,也会提前计算家里的就餐人数再做饭,从源头上践行“光盘行动”。 “我觉得很多事是习惯成自然。”李希说,一定要将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刚开始他也觉得做到光盘有难度,但习惯都是逐渐培养起来的。一次、两次、三次,每次吃完饭,他都要看看碗盘里是否剩东西,反省一下哪些食物是不必要盛太多的,时间长了就能更好把控进餐的量。 本报记者 彭艳霞, DOCCHANNEL=, cdfx_address=, ZK=yarb20221108003.xml, isOriginal=0, JPPATH=group2/M00/00/1F/wKhurGNpPxaAO2TcAArRf-b39i0524.png, ZB_AREA_LIST=, FB=

, TS=}, PAPERNAME=雅安日报, NEXTBM=004, CODE=200, CURBM=003, YEAR=2022, PAPERDATE=2022/11/08, DAY=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