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雅安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到龙苍沟镇发展村蹲点采访,与民宿经营者交流
(上接1版)
当党代表讲到“两山”理论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内容时,发展村干部群众感受非常深刻。“大起大落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几起几落的发展村人对“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这些都是亲身经历和亲身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
时间回到2012年,彼时的发展村乃至龙苍沟镇和全县其他乡镇一样,正在面临“转型”之困。
尽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经在这个偏远山乡扎根,但村民要从行动上展开实践,还有犹豫。
“煤矿没了,但退耕还林之后,发展村青山还在,我们想到了发展旅游业,兴办农家乐。”舒启恒说,一开始并不顺利,很多村民习惯了在煤矿上班,突然让他们发展农家乐,没经验、缺少资金,大家都有抵触情绪。“粮食都没吃的,还搞啥农家乐哦。”一位村民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态度。
想要发展,就得有带头人。
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李虎林率先做示范,带头关闭自家煤矿,开办全村第一家农家乐。
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了增强大家信心,我们包车拉着村干部、村民外出学习考察。”韩德弘扬说。
2012年,发展村有6名党员开办农家乐,拉开了发展村转型发展的帷幕。
“每到节假日和周末,我们民宿订都订不到,不仅如此,村里每家民宿都是爆满状态。”“龙苍景园”负责人郭红梅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如今,郭红梅的农家乐从过去的9个房间,发展到现在的4层楼22个标准客房,每年收入也从两三万元逐步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万元。
“以前刚嫁到发展村时,这里交通不便,环境污染严重,老公也在煤矿挖过煤,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回忆这20年的变化,郭红梅笑颜满面。
和郭红梅一样,舒启恒也是第一批发展农家乐的人。如今,他的收入也翻了几番。
党的十八大以后,发展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为契机,以民宿发展为“突破口”,加上便捷的交通、优良的生态,大熊猫国家公园和龙苍沟森林公园等金字招牌,发展村人迈上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幸福路。
“发展村现在才是真正发展起来了!”舒启恒说。
从探索到领跑,靠山就得“吃山”,“旅游饭”越吃越香
发展村又热闹起来。近年来,发展村抱回了“国家森林乡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殊荣,并顺利接受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验收。2021年9月3日,新华社记者专程赴发展村采写了《发展村里话发展“金山银山”梦正圆》深度报道;今年1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发展篇又在发展村周坪组熊猫广场举行开机仪式。短短几年,发展村从探索者变成领跑者。
这份热闹,基于当地干部群众敢闯敢试,更源于敢于创新。
从当地干部群众充满自信的话语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的欣欣向荣绝非偶然。
“鸽子花客栈”负责人周洪2015年接手家里的客栈,通过不断考察学习、不断创新定位,如今,客栈面积从最初的200多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平方米,年收入达六七十万元。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坚持创业初衷,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充分利用自身民宿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外出学习参考借鉴优秀民宿经营模式和先进理念,走定制专属发展路线,把自家民宿做得更好更精。
这只是发展村64家民宿中的一家。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荥经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全域转型发展的持续用力。
在龙苍沟镇,对“两山”理论的实践已形成一套符合本地且适宜推广的经验,这套经验的核心就是创新。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荥经县在龙苍沟镇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的可行之路。落脚到发展村,紧紧抓住“大熊猫”这个超级IP,大力发展“熊猫民宿村”,逐渐形成发展村独有的民宿业态和康养文化。
漫步发展村,熊猫元素随处可见,让这个背靠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7.5%、空气质量优良率98.1%的天然氧吧有了更加吸睛的文化韵味。
告别黑尘飞扬的矿业时代,迈入守山护绿的幸福生活,砍树人变巡护员、矿工变老板,发展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全村旅游经济年收入突破2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翻了1倍多,村集体经济增长5倍,达到50万元……
发展村的蝶变是一个山区村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探索,更是荥经县乃至雅安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靠山、养山、‘吃山’。这些年,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村也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舒启恒说,如今,通过统一建设打造,熊猫IP融入村里各个角落,深受游客喜爱。
2022年,发展村被评为“天府旅游名村”。
从村委会出来,约5分钟车程,位于发展村的墨石公园项目施工正酣,几名工人正在整理土地,为明年3月的郁金香节做准备。
熊猫迎客、四季花开、森林康养、时尚社区……各种高级感十足的文旅元素在发展村愈发醒目,也印证着当地干部群众的一个信念——生态兴,发展兴,幸福生。
本报记者 黄昆 李国斌
王金贵 郑雨莎
基层声音
龙苍沟镇党委书记高小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深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从实践到示范转变,积累新经验、蹚出新路径、提供新模式。
龙苍沟镇党委副书记韩德弘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发展村作为大相岭大熊猫国家公园“门户村”,将以落实荥经“NPL”圈层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围绕“一廊两线三园N点”生态旅游总体布局,建好熊猫民宿联盟平台,整合景区、联盟、民宿等资源,打响熊猫民宿村品牌。
发展村党支部副书记舒启恒: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读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切关爱、期望和期许,因为有了党的好政策,发展村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坚信,我们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发展村村委会副主任、金山组组长胡太彬: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奋斗目标,把村庄规划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民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发展村综合专干朱萍:党的二十大报告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生态方面的内容,“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和我们村的环境特点、发展模式息息相关,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思想的前进步伐。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我们一定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让民宿产业更上新台阶。
发展村村民周洪: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我觉得努力的方向没问题,发展的信心更足了。下一步,我的“鸽子花客栈”要进一步体现“小而精”的特色,为年轻客人提供更好的定制化服务。
发展村村民郭红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后,我对发展更有信心,我会依托龙苍沟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结合自己的医学专业背景,把康养民宿做起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记者手记
四面青山环绕,小桥流水人家,从无人机的视角高空俯瞰,发展村犹如雅西高速公路旁一颗纯净翡翠。
据介绍,新中国建立后给村子起名字时,发展村就被冠以“发展”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说到村名,当地人是自豪的,发展村还有两个村民小组,一个叫金山组,一个叫银山组。村干部说,当地有一座名叫“灯台坪”的山,积雪覆盖的季节,山之阳,金光闪闪,谓之金山;山之阴,白雪皑皑,谓之银山,组名由此而来。多年来,“发展”“金山”“银山”这几个名称也寄托着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雅安日报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小分队蹲点采访的第一站,便选在发展村。
深入交流、实地走访,记者听发展故事、看发展成效、探发展原因,在冬日暖阳里与镇村干部群众畅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心得和对未来发展的憧憬。
村如其名,发展村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发展的脚步。从伐木到挖煤,从种树到护山,历经几次起落,这个地处中国西部的偏远山村,经历过辉煌,品尝过落寞,曾经富甲一方,也曾前路黯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领航下,发展村终于摆脱“用资源换效益”的尴尬,成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一体推进的典型村落。
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山村,已成为西部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和缩影。
我们为发展村的发展成绩而欣慰,更为发展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