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定(左二)等退休老人一起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
(上接1版)
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各小组参加讨论,告诉他们只要政治路线对头,少争论多干事,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在代表中也有很多专家,他们对“翻两番”很有信心,反复给大家算账。领导解释、专家算账,从而坚定了代表们的信念,最后一致通过了党的十二大报告。
在刘远定看来,“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大海,我国将神话传说变为现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山东”“福建”航母护航祖国安全,再到“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一桩桩、一件件成就令人瞩目,对祖国的未来更加期待。
亲历见证 伟大时代
刘远定是重庆云阳人。1959年,高中毕业的刘远定应征入伍,在沈阳空军某部从事地勤工作。
20多年的部队生活,刘远定一直与飞机打交道。
飞机上的上万个数据,刘远定能一个不少地背出来。从飞机的轰鸣声中,他能听出“战鹰”有没有毛病、有什么毛病。他将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记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了整整一本。这个笔记本也成为他的宝贝和传递经验的“法宝”。
“我运气比较好。”刘远定总是这样说,“因此,我要更加努力,不枉费这番好运。”
由于技术过硬,刘远定曾被评为全军特级技术能手,多次被军级机关调去担任技术考核人员,沈阳空军部队组织的每一次技术比武都少不了他。
因为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刘远定先后立了6次功,受到军级以上嘉奖11次,并被省、军级以上单位授予“精神文明标兵”“雷锋式的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他光荣地成为空军地勤部队推选出的党代表。
1986年,他接受组织安排,携妻儿来到雅安一军工企业工作,自此便在这里扎下根。
军工企业从弱到强,“军转民”从无到有,他是参与者。
“到雅安的这些年,我觉得雅安变化真的特别大。”刘远定说,当年,从辽宁到雅安,辗转用了7天时间,其中从成都到雅安就用了6个小时。
那时,雅安只有一个汽车站,街道上普遍都是两层楼的房子。中心城区一栋7层楼的雅安宾馆是雅安的地标建筑。
也在那一年,雅安西门大桥建成通车,他看到了雅安群众的欣喜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
1997年,刘远定加入雅韵诗社,他将这些年见证的、经历的写成诗歌,歌颂赞美美好的生活、伟大的时代。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刘远定在激动之余提笔写下《薪火相传创伟业》的观看心得,上面写道:“伟大的党,一脉相承;伟大的事业,薪火相传。”
“你看现在的雅安,内联外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再看现在的中国,和谐幸福,蒸蒸日上。”刘远定说,在他看来,雅安的发展,其实是中国腾飞的一个缩影。他坚信,全国9000多万党员团结一心,一定能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一一实现。
采访最后,刘远定继续念起了开头的那首诗:“三座大山填苦海,上天揽月风姿帅,入海探珠频奏凯,穷帽摘,迎来旷世新时代。”
本报记者 王金贵 胡月
基层声音
西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勇:党的二十大绘就了美好蓝图,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西城街道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学用结合,紧扣区委四项重点工作任务,突出抓好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城中村整治,做强“老西城”文化品牌等工作,全力加快街道发展步伐。
社区居民黄有良: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后,我们小区的党员干部还组织了文艺汇演,大家通过诗歌朗诵、三句半、唱歌等形式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丰富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是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采访手记
冬日里的飞机坝151号大院,静谧祥和,金黄的银杏树下,一群退休老人坐在休闲长凳上谈着时事热点。
大院只有3栋楼,但物业、绿化、健身器材、地面停车场等配置一应俱全。“生活越来越好,变化翻天覆地”,老人们用亲身经历发出感慨。
不仅是151号大院,近年来,市区众多小区以及公共区域,鸟语花香、环境宜人已成为标配。这份变化,既是雅安发展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的生动体现,也是雅安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人民至上,不断为人民谋福祉的生动体现。
我们在大院采访时,刘远定等老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内容非常关注,也非常认可。
对于未来,他们信心十足,特别是刘远定,作为党的十二大代表,他见证了“翻两番”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谈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他的语气无比肯定,老人坚定的回答也深深感染着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