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
安顺场景区入口
初冬时节,在位于大渡河畔的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内,游人正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述。
1935年5月,红军在长征途中就是在此强渡大渡河,由此开辟了一条北上通道,书写下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传承红色基因、深挖红色文化、延伸旅游产业……如今,安顺场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来这里重温历史、缅怀先烈,而安顺村也在近年来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的致富路。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安顺村名列其中,且是此次我市唯一上榜的村落。
厚植红色文化底蕴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走进安顺村,一栋栋风格独特的川西民居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门前飘荡着中国工农红军军旗,长征文化氛围浓厚。
在一家农家乐前,老板刘伟正满头大汗地忙着招呼客人。“现在,一到节假日生意就很好,国庆节期间每天营业额破万元不是问题!”刘伟说。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安顺村的主要富民产业,该村民宿、餐饮达112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享受着红色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当地村民喜笑颜开。“现在的收入和人居环境是以前无法想象的,得益于安顺场红色旅游景区的打造,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我们这里吃住游玩,节假日还要提前多日预订住宿才行。”当地民宿经营者余令松说,仅民宿经营一项,他家每年就有近40万元收入。
“安顺场一直都很火,特别是红色旅游年启动仪式举行后,更火!”安顺村内的红安客栈经营者陈燕说。
陈燕口中的红色旅游年启动仪式,指的是去年4月9日在安顺场举行的四川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旅游年启动仪式。一时间,当地“红色旅游热”再次升温,全国游客纷纷循着历史的足迹,来此聆听红军故事、感悟红军精神。
安顺村是全省红色旅游年启动仪式的主会场,这不仅体现着各界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基础的肯定,也极大提升了安顺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助推当地红色旅游再上新台阶。
“我们是来这儿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的,我也是第一次来安顺场,没想到这里这么漂亮,能体验的项目这么多。”张燕琦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她表示,以后在节假日休息期间,还会带孩子来此感受红色文化。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为安顺村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民宿、餐饮等也帮助了更多当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梦想。
近年来,经过有力有效有序的开发建设,安顺村按照“以红带旅、以旅传红、红旅结合”的融合发展模式,深挖红色文化,积极实施“旅游+”行动,培育旅游新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了集“中高端民宿旅游”“文化休闲旅游”“节庆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村共培育特色旅游住宿76家,特色旅游美食餐饮21家,便民服务店8家,自行车租赁店7家,形成了具有县域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取得了良好综合效益。
促进产业发展
助农增收致富
在石棉县,可以春天踏青摘果、夏天避暑纳凉、秋天登高赏叶、冬天温泉养生,而以黄果柑、枇杷等产业为支撑的“百里金果长廊”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这条特色产业带上,安顺场镇安顺村的果农们也品尝到了增收致富带来的幸福滋味。
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效应,以安顺村为核心区,围绕“2+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充分利用其农业产业、道路交通、公共服务配套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共同发展,形成安顺村“黄果柑+枇杷”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安顺村通过培育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发展对象62人,带动农户300余户。同时,还探索出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方式,大力培育产业发展先进典型,发挥带动作用。
初冬时节,在离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不远处的一片350亩黄果柑集中种植园内,青涩的黄果柑正汲取着养分,静待来年丰收。近日,当地果农喜春强频频前往果园查看黄果柑长势,作为当地的一名“土专家”,他按照标准化管理后,黄果柑总能卖上好价钱。
“当初,在党委政府号召下,我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加上种植黄果柑时间长、有经验,虽然自家的果园面积只有2亩左右,但果树移栽后第一次收成便有100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比种植农作物强不少。”喜春强说。
看着以喜春强为代表的党员靠种植果树赚了钱,村民们也自发跟着栽种起来。后来,为了抱团发展,安顺村还成立了红安黄果柑专业合作社,采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升果品,并寻找更加宽阔的销售渠道。
不仅如此,为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当地还在“绿色产业链”上建设“红色党小组”,以及组建黄果柑产业党员志愿服务队,推行党员干部在产业链上引领,优秀青年在产业链上成长,普通群众在产业链上致富,培育造就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骨干力量。
在多方带动下,2021年,当地黄果柑、枇杷等农产品销售量达1.5万余吨,实现产业收入5000余万元,安顺村获得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2021年,全村全年农业增加值达到3500万元,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万余元,增幅9%。
做好协调服务
提升安顺形象
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吸引着游客前来的同时,当地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越扮越靓的乡村风貌,也成为留住游客的重要因素。如今,“来安顺感受红色文化”已成为众多游客的共识。
近年来,安顺村按照“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品特色鲜明、旅游配套服务完善、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村容村貌美好宜居、乡风淳朴风俗文明”的整体要求,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打造提升了绿化亮化、游客观光园、半山牧场等项目,并先后投入210万元改造乡村文化站1个,文化站内设施齐备,有黄果柑采摘体验馆、展览室、放映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圆梦讲堂、童伴之家、书画室等。
此外,当地还通过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丰富景区业态,实施营盘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丰富游客体验点位,引进素质拓展中心一家,完善景区娱乐点位设施,增强景区吸引力,实施景区绿化美化提升工程,种植绿植约23000平方米,完成安顺村一、四、五组老旧街区改造项目,对商业街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借力坤鑫文旅等国有企业,示范引领培育旅游业态,对安顺场基础便民设施进行系统、规范管理,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依托村级集体经济新建启渡书吧、红火超市,租赁店铺开设大渡河奇石、民族服装租赁、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商铺,进一步丰富景区旅游业态。
同样,为了让乡村焕新颜,自2018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安顺村以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整治行动为突破口,完善排水排污管道5公里,沉砂池、化粪池43个,配备了42名专职保洁人员,每日定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可回收利用的集中后运至废品收购站,对不可回收的运往景区外的垃圾中转站,转运至县城垃圾处理厂处理,对当日所产生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不残留垃圾,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通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垃圾分类治理和建制镇污水管网改造及雨污分流系统建设项目,实现区域内环境面貌改善提升。
截至目前,安顺村已成功创建市级“高岗村”模式示范推广村,市级四好村、市级绿美新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四川·宜居乡村。
本报记者 郑雨莎 吴丹
俯瞰安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