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对垃圾进行清运
冬季午后,走进芦山县龙门镇王家村,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万万便民店店主万绍英正麻利地将店内的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倒入店门口的分类垃圾桶内。
“有了这个分类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可以分开放,卫生又方便。”万绍英说,过去垃圾没有分类,全都倒进垃圾桶里,自从乡里配置了分类垃圾桶后,垃圾不再乱糟糟,每天还有专人早晚两次上门清运,方便又省心。
小小的分类垃圾桶为群众带去满满的幸福感,这正是芦山县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可喜成效。
近年来,芦山县按照“户分类、村保洁、乡收集、县转运(处理)、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推行“四分、三桶、两网”即“4+3+2”的实施方式,实现“全域覆盖、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治理目标。
据了解,所谓 “4+3+2”新机制中的“四分”是通过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参与作用,专业人员指导农户对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易腐烂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四分类,以实现源头减量的目标。对农村生活垃圾四分类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建立“4+3+2”新机制之“三桶”,即设置其他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由县住建局采购生活垃圾桶,在全县各乡镇居民居住地分别设置,以方便居民投放,再用分类收集车进行分类收集,运往生活垃圾中转站、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有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4+3+2”新机制之“两网”即垃圾收转运网和再生资源回收网,对全县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处理。通过对运距和垃圾产生量的严格技术论证,在全县范围内配套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实现“两网”设施全覆盖。可回收垃圾实行自愿的原则,先由农户自行处置,再由收集员进行二次分类统一运至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垃圾通过压缩设备压缩后,转运至位于雨城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
芦山县实行垃圾分类方法简易化、处置过程资源化、宣传引导常态化,全域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为山乡持续扮靓颜值底色。如今,走进芦山乡村,路面干净整洁,垃圾分类亭造型别致,四色垃圾箱整齐摆放,清新怡人的乡村环境极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同步推进实施乡村综合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形成垃圾治理常态长效,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为全力创建省级生态县增色添彩。”芦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石雨川